用于将物体固定在客车的货舱中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5738发布日期:2019-01-22 19:3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用于将物体固定在客车的货舱中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物体固定在客车的货舱中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客车、尤其这种设计为休旅车的客车中在货舱中运输各种各样的物体。人们希望将各个物体安全地定位在货舱中。此外还要保证,在货舱门打开的情况下在货舱中运输的物体不会意外从货舱区域掉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将物体固定在客车的货舱中的装置,该装置在构造上设计特别简单并且能容易地安装在车辆中,或者说车辆可以容易地加装这种装置。

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一种用于将物体固定在客车的货舱中的装置解决。

在用于将物体固定在客车的货舱中的装置中配设有框架、支承在框架中的并由框架面状地固持的网,此外配设有用于将框架支承在客车的结构中的固定器件。

在客车原装的情况下或者按照改装,这种装置可以通过其固定器件与客车的结构相连。优选地,固定器件还允许当不需要这种装置时拆卸这种装置。框架是用于由框架面状固持的网的稳定的载体元件。框架和网构成货舱的界限,使得物体在货舱内被可靠地容纳。

若所述客车例如是旅行车,则该装置安装在货舱朝向货舱盖的端部的区域中。因而防止了各个物体意外地从货舱掉出。该装置特别有利地是防止物体从货舱掉出的可加装的保险装置。

优选地,框架是u形地或者矩形地设计的。尤其地,框架设计为扁平构造的u形件或者设计为扁平构造的矩形件。这一方面实现了将用于框架的材料耗费保持得很低,尤其在重量方面也保持得很低。由此还保证了,所述网占据特别大的面积,以此在网被设计具有比较大的网孔的情况下能穿过网透视,使得位于网前的物体是可见的。

框架尤其在基本上与货舱的宽度一致的长度上延伸。在此尤其理解为略微小于货舱宽度的长度。若该装置定位在货舱后端部的区域中、尤其在休旅车情况下定位在货舱后端部的区域中,因而保证了没有物体能从货舱中掉出。

被视为特别有利的是,网的尺寸与在框架部段之间构成的尺寸一致。网因而占据了在框架部段之间张开的净空间。因而总体上框架和网的布置体是基本上扁平的构件,该构件借助固定器件与客车的结构相连。

网尤其是矩形地设计的。以此可以覆盖较大的面,所述面尤其从货舱底部出发这样远地到达货舱底部上方,即该装置避免物体从货舱掉出的目的得到了保证。

优选地,所述网在网的朝向框架的轮廓部段的区域中与框架相连。该连接可以是不中断的,因而在网的配属于框架部段的边棱的整个长度上进行连接。但是,网通过多个相互有间距地布置的网连接位置与框架连接也是绝对可行的。以此也保证了,由于网布置在框架部段之间,物体不能通过处于框架部段之间的面。

用于将框架支承在客车结构中的固定器件可以以各种方式构造。固定器件例如设计为夹子。其用于框架和结构的连接。另一方面,固定器件可以设计为铰链连接装置。铰链连接装置不仅实现框架和结构的连接,而且附加地实现框架相对于结构的可转动性。这实现了尤其将框架从使用位置向非使用位置的转动。在非使用位置中,框架连同网尤其贴靠在货舱底部上,而由框架和网构成的布置体在使用位置中突伸超过货舱底部、尤其垂直于货舱底部地布置。

固定器件例如设计为与客车的结构连接的尼龙搭扣带或者毯条带,其中,固定器件在局部区域中包围框架。在此设计方案中,固定器件在构造上设计得非常简单并且尤其通过本来在客车中就存在的地毯的特殊设计或者单独的尼龙搭扣带构成。

优选地,框架能以角度转动,从网的扁平摊放位置向网的折起位置转动。尤其框架能以90°的角度转动。优选地,该转动性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进行,在第一位置中网平行于舱底部地布置,在第二位置中网垂直于舱底部地布置并且突伸超过舱底部。

网相对于框架的特别简单的布置和支承在于,网仅支承在相互间隔地布置的、相互平行地布置的框架部段中。这是网在框架中非常简单的支承。

按照本发明的特别的改进设计规定,网由弹性材料构成。所述网因而被弹性地保持,以此就也满足了在伸展的网和客车的结构之间固持或者说夹住一个或者多个物体的目的。这尤其在框架平行和贴靠地布置在货舱底部上时是有利的。一个或者多个物体就能固定在从货舱底部向上伸展的网和货舱底部之间。

附图说明

本发明有利的应用可能性、目的和特征根据参照附图对多个实施例的下述说明得出。附图中:

图1示出设计为旅行车的客车的左半个货舱连同布置在舱边棱附近的用于固定物体的装置,其用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其在向上折起的作用位置中,

图2示出图1所示货舱的右半部分,然而按照图1的装置在向下叠起的位置中,

图3示出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其中,该装置的网构成平坦的面,

图4示出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其中,网通过两个以钝角布置的平的网部段构成,

图5为按照图4的实施例详细示出装置的用于将网张开的元件,和用于将装置的框架支承在客车的结构中的固定器件,

图6示出在图5中包边的子区域的放大示图,

图7示出经过在图5和图6中所示装置的垂直的、在装置的两个固定器件的其中一个的区域中的切面,

图8为按照图5至图7的装置示出在两个相互以钝角布置的平面中的用于张开网的元件,

图9为按照图5至图8的装置的大约一半的区域示出在叠起的、进而翻下的位置中的装置,

图10示出装置的另外的实施例,

图11示出装置的另外的实施例,

图12示出框架和网的变型实施例,

图13示出框架和网的另外的变型实施例,

图14示出框架和网的另外的变型实施例,连同客车的舱底部的部分区域示出,示出框架被翻下的位置,

图15示出按照图14的布置体在折起、进而在垂直位置中的框架连同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从后部向客车的打开的货舱2中的视角示出设计为旅行车的客车1,确切而言示出客车1的左半部。货舱2的右半部是相对于示出的左半部镜像地设计的。在货舱2中,在货舱2的舱底部3上固定地在后部货舱口旁布置有装置4。装置4用于将物体固定在货舱2中。示出布置在货舱2内部的物体5,物体5在所示例子中设计为圆柱形的并且以其圆形的底面立在舱底部3上。物体3被布置在装置4前、相邻于装置4。

装置4也仅可见左半部。装置的右半部是相对于装置4的左半部镜像地设计和定位的。

装置4具有框架6、支承在框架6中并且由框架面状固持的网7以及用于将框架6支承在客车2的结构、在此即舱底部3中的固定器件8。在实施例中,固定器件8不仅在框架6的左下端部、而且也在右下端部的区域中布置,固定器件8设计为关节件,使得支承在舱底部3中的框架6能从图1所示的、向上折起的、垂直于水平布置的舱底部3延伸的使用位置向以90°角度向前转动的非使用位置运动,在非使用位置中,框架6和由框架6张开的网7贴靠在舱底部3上。这在图2中可见,图2示出货舱2的右半部。在该非使用位置中,货舱2的整个长度可用于装载物体,其中示出长的箱形物体5。箱形物体5贴靠在框架6和网7上。

图3示出装置4特别简单的设计。装置4具有带平坦结构的框架6。框架是矩形地设计的并且因而布置在一个平面中。具体而言,框架6具有两个短的框架部段9和两个长的框架部段10。网7容纳在这些框架部段9、10之间,网7可以小网眼式地或者不太小网眼式地设计。垂直于框架6地布置有板件11,板件11也是矩形地设计的并且在长边区域中与框架6在框架6的下部框架部段10的区域中固定相连。框架6和板件11可以完全构成一个刚性的单元。因而就不需要框架6能相对于板件11转动。在此情况中,框架6不能向非使用位置相对于板件11过渡。板件11在底侧上配设有尼龙搭扣带12。在此,板件11和尼龙搭扣带12是装置4的固定器件8。相邻于货舱口地,舱底部3配设有相对于尼龙搭扣带12适配的材料,使得装置4在此能与舱底部3相连。若不需要装置4,就只用将装置4再从舱底部3分离。

图4示出变型设计方案,其中,框架6不是平坦地设计的,并且网7因此也不是平坦地张开的。确切而言,框架部段10分别以钝角弯折地布置,使得框架6张开两个用于网7的平面13、14。

图5至图9示出装置4的一种实施例,该实施例基本按照根据图4中的视图的实施例设计,不过是在框架6在板件11中可转动的支承的情况下。在此,网7配设有三个相互平行布置的兜状物15、16和17。兜状物15和16构造在网7的相远离的端部的区域中,兜状物17构造在网7的纵向延伸一半处的区域中。框架6的角部段18或者说19或者说20以一个臂21插入各个兜状物中,而另一个臂22支承在舱底部3中。在此,角部段18和19的臂22围绕相同的轴线能转动,而角部段20的臂22围绕垂直于该轴线并且延伸穿过该轴线的轴线能转动。角部段22在舱底部的组成部件、例如刚性的板件23,和与刚性的板件23相连的、例如粘接的地毯24之间能转动地支承,地毯24具有拱起部25,臂22在拱起部25和板件23能转动地支承。由于角部段18和19在其臂22的区域中可转动,网7能从如图5和6中所示的使用位置向按照图9的非使用位置中转动。在此之前需要的是,网7在网的兜状物17的区域中从角部段20的臂21摘下,然后该角部段20向舱底部3的平面转动,如图8所示。在此,当网7为弹性时是特别有利的。因此一方面装置4从其非使用位置向其使用位置和从其使用位置向其非使用位置的过渡被简化,另一方面保证网7在装置4的非使用位置中张紧地平行于舱底部3地定位。

在按照图10的实施例中,装置4在舱底部3上的固定通过尼龙搭扣连接进行。在此,板件11在其底侧上配设有这种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与舱底部的地毯配合作用。

在按照图11的实施例中,框架6和网7在舱底部3上的固定借助两个薄的夹子26进行,夹子26构成固定器件8。在横截面中u形的夹子可以方便地套装在可行进的或者说可转动的舱底部3的端侧的端部上并且在彼处形状配合地或者摩擦配合地固持。在夹子26中,框架6和网7刚性地或者可转动地被固持。可转动地固持用于将框架6从使用位置向非使用位置和从非使用位置向使用位置过渡。

图12示出框架6的备选的实施方式。该框架不是设计为封闭的、具有框架部段9和10的矩形。确切而言,框架在框架部段9的区域中实现框架部段10,因而被实现为延长部,该延长部用于在舱底部3中或者说夹子26中的支承、尤其可转动的支承。

在按照图13的实施例中,框架6仅通过一个框架部段10、即舱底部侧的框架部段10和两个其他的框架部段9构成。这三个框架部段因而构成被撑开的u形物。

在所述变型设计中,网7可以简单地由框架6张开。在这些实施方式中,网7在所有朝向框架部段9或者说框架部段10处都与框架相连。

按照图14的实施例与按照图13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u形的框架6中,网7仅与两个框架部段9相连。此外,网7是弹性地设计的。在装置4的非使用位置中框架6因而向舱底部3的平面中转动,在装置4的非使用位置中物体5在网7下被紧固。图15为按照图14的实施例示出在使用位置中的装置4。在此情况中在两个框架部段9之间张开的网7足以阻止示出的球形物体5从货舱掉出。

所示实施方式仅显示了本发明可能的设计方案,对其能想到进一步大量的变型设计方案并且在本发明范围中。示例性示出的实施例不是对本发明在保护范围、应用性和配置可能性方面的限制。本说明仅为本领域技术文员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能的实施。因此可以在所述元素的功能和布置上进行各种改变,而不离开通过下面的权利要求确定的保护范围或者其等效内容。

附图标记列表

1客车

2货舱

3舱底部

4装置

5物体

6框架

7网

8固定器件

9框架部段

10框架部段

11板件

12尼龙搭扣带

13平面

14平面

15兜状物

16兜状物

17兜状物

18角部段

19角部段

20角部段

21臂

22臂

23板件

24地毯

25拱起部

26夹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