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电力电缆应急抢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4093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智能型电力电缆应急抢修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为申请号201610266322x、申请日2016年04月26日、发明名称“智能型电力电缆应急抢修车”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电力抢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智能型电力电缆应急抢修车。



背景技术:

在电力线路的维护作业中,通信电缆的维护是十分重要的作业。现有对通信电缆的维护以及通信电缆的抢修,一般是通过人直接攀爬的方式攀爬至高处后进行通信电缆的抢修作业。在该过程中,需要人工进行电缆的截取、电器元件的替换以及旧电缆的回收等作业。上述方式下,通信电缆的抢修作业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型电力电缆应急抢修车,用于提高对通信电缆进行抢修作业时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智能型电力电缆应急抢修车,包括车体,其特征是,还包括侧车板总成、新电缆装卸总成、旧电缆回收总成、长度测量总成和举升总成,

在所述车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对轨道,在成对的两轨道之间滑动安装有侧车板,在所述侧车板与车体之间设有驱动侧车板上下移动的侧车板驱动机构;所述侧车板和侧车板驱动机构构成了侧车板总成;

在车体的后侧设有新电缆装卸总成,所述新电缆装卸总成主要包括支撑臂、支撑板、第一装卸油缸、第二装卸油缸和夹持机构,所述支撑臂为左右设置的一对,且所述支撑臂铰接安装在支撑板上,在所述支撑板与支撑臂之间设有第一装卸油缸,两所述第一装卸油缸同步动作;在所述支撑臂的顶部设有u形架,在所述u形架的上部设有相互连通的锥形槽和第一半圆孔,所述锥形槽的大端贯穿u形架的顶部,所述锥形槽的小端与第一半圆孔连通且两者之间平滑过渡,在所述u形架的左端通过铰接轴铰接安装有夹块,在所述夹块上设有与第一半圆孔配合作用的第二半圆孔,在所述u形架的右端设有与夹块自由端配合作用的插槽,所述夹块的自由端置于插槽中时第一、第二半圆孔围成夹持转轴的转轴夹持腔,所述转轴用于支撑新电缆架,在所述夹块与夹持臂之间设有驱动夹块摆动的夹持机构;所述支撑板铰接安装在凹槽的上部,所述凹槽设置在车体上,在所述凹槽的底部与支撑板的底部之间设有第二装卸油缸,所述第二装卸油缸的活塞杆完全伸出时,支撑板位于水平面内;在所述支撑板的自由端设有定位孔,在所述支撑板的定位孔与车体之间设有支撑板固定机构;

在所述车体的左侧或/和车体的右侧设有旧电缆回收总成,所述旧电缆回收总成主要包括固定支架、活动支架、平移油缸和捋线机构,所述固定机架固定在车体顶部,所述活动支架滑动安装在车体顶部,在所述活动支架与车体之间设有平移油缸,在所述固定支架的顶部设有固定轴,在所述活动支架的顶部设有位于固定轴延长线上的活动轴,所述固定轴与活动轴配合作用夹持旧电缆架;在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捋线机构,所述捋线机构包括上横杆、捋线架、捋线器、第一推拉弹簧和第二推拉弹簧,所述上横杆固定在固定支架上,在所述上横杆的顶部滑动安装有底座,在所述底座的左侧与上横杆之间设有第一推拉弹簧,在所述底座的右侧与上横杆之间设有第二推拉弹簧,在所述底座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捋线架,所述捋线架在水平面内做360度转动,在所述捋线架的顶部设有圆环板,在所述圆环板上可拆卸的安装有圆环形的捋线器,在所述捋线器的内侧设有若干沿周向均匀设置的滚珠;

在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长度测量总成,所述长度测量总成主要包括下横杆、计数轮、张紧轮和计数器,在所述固定支架的下部设有位于上横杆下方的下横杆,上、下横杆在水平方向上前后错开且下横杆位于上横杆的前侧,在所述下横杆上转动安装有张紧轮和计数轮,所述计数轮的轴线高度高于张紧轮的轴线高度,旧电缆绕过张紧轮的上端然后绕过计数轮的下端并朝向上横杆所在的一侧;在所述下横杆上设有计数器支架,在所述计数器支架上设有计数器,在计数轮的偏心位置设有与计数器作用的接近开关,所述计数器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在所述车体的中部设有举升总成,所述举升总成主要包括工作台、举升油缸、顶升油缸、伸缩架和举升架,所述举升架的底部与车体铰接连接,在所述车体的顶部设有油缸槽,在所述油缸槽的底部与举升架之间设有举升油缸,在所述举升架的内腔中滑动安装有伸缩架,在所述伸缩架的上部的内壁上固定有一对左右设置的顶升油缸,在所述举升架的下部的内壁上固定有一对左右设置的顶升油缸支耳,所述顶升油缸的活塞杆自由端与对应的顶升油缸支耳固连;在所述伸缩架的上端固定有工作台,在所述工作台的周围设有防护栏。

进一步地,所述侧车板驱动机构包括车板电机、凸轮和连杆,在所述车体上设有与侧车板滑动连接的侧车板滑道,在所述侧车板滑道中转动安装有由车板电机驱动转动的凸轮,且凸轮为左右设置的两个,所述连杆的一端与凸轮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侧车板铰接,四个所述车板电机同步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装卸电机、第一装卸齿轮、第二装卸齿轮和第三装卸齿轮,在安装每一夹块的铰接轴上分别固定有第一装卸齿轮,在所述支撑臂的上部设有齿轮安装板,在所述齿轮安装板上设有啮合配合的第二装卸齿轮和第三装卸齿轮,所述第三装卸齿轮由装卸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第二装卸齿轮与第一装卸齿轮啮合配合,两装卸电机同步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固定机构包括电磁铁、磁性块、顶紧弹簧和插销,在所述支撑板前后两侧的车体上设有弹簧腔,在所述弹簧腔中滑动安装有挡板,在所述挡板与弹簧腔的内壁之间设有顶紧弹簧,在所述挡板上固定有插销,所述插销与支撑板上的定位孔配合,在所述挡板上固定有位于车体上方的磁性块,在所述车体的顶部设有与磁性块对应的电磁铁,两所述电磁铁同时断电或得电。

进一步地,在所述下撑杆的顶部固定有一对张紧轮支架和一对计数轮支架,且所述张紧轮支架位于计数轮支架的前侧,在两张紧轮支架之间转动安装张紧轮,在两计数轮支架之间转动安装计数轮。

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支撑板第一支耳和支撑板第二支耳,所述支撑板第一支耳与支撑臂铰接,所述支撑板第二支耳与第一装卸油缸铰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举升架上设有举升架第一支耳和举升架第二支耳,所述举升架第一支耳与车体顶部的耳板铰接,所述举升架第二支耳与举升油缸的活塞杆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举升架包括底板、方钢和方钢连接杆,所述方钢为平行设置的四个且与底板固连,所述方钢位于矩形的四个角上,在每相邻的两方钢之间设有若干上下等间距设置的方钢连接杆。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架包括角钢、角钢连接杆和对角杆,所述角钢为平行设置的四个并位于矩形的四个角上,在每相邻的两角钢之间设有若干上下等间距设置的角钢连接杆,在对角的两角钢之间设有若干上下等间距设置的对角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型电力电缆应急抢修车,通过新电缆装卸总成实现新电缆架在车体与地面之间的转移,通过侧车板总成实现侧车板的升降,以方便旧电缆的回收;通过旧电缆回收总成实现对旧电缆的缠绕回收,且捋线机构的设置可以对旧电缆起到捋顺的作用;通过举升总成将操作者举升至高处,以便于对高处的通信电缆进行抢修;通过长度测量总成实现对旧电缆的长度测量,以便于旧电缆的标记。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机械性能好,可大大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侧车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侧车板的驱动示意图;

图4为侧车板下降时的示意图;

图5为侧车板隐藏后车体的示意图;

图6为新电缆装卸总成的示意图;

图7为转轴的夹持固定示意图;

图8为安装新电缆架时的示意图;

图9为支撑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支撑板的固定示意图;

图11为旧电缆回收总成的示意图;

图12为捋线机构的示意图;

图13为捋线架的示意图;

图14为捋线器的示意图;

图15为旧电缆穿过捋线器时的示意图;

图16为长度测量总成的安装示意图;

图17为长度测量总成的示意图;

图18为计数原理图;

图19为举升总成的示意图;

图20为举升架的示意图;

图21为举升架与伸缩架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车体,11轨道,12侧车板滑道,13凹槽,14耳板;

2侧车板总成,21侧车板,211避让槽,22车板电机,23凸轮,24连杆,25铰接;

3新电缆装卸总成,31支撑臂,311第一半圆孔,312锥形槽,313插槽,314u形架,32支撑板,321支撑板第一支耳,322支撑板第二支耳,323安装槽,324定位孔,325支撑板第三支耳,33第一装卸油缸,34第二装卸油缸,35夹块,351第二半圆孔,352第一装卸齿轮,353第二装卸齿轮,354第三装卸齿轮,355装卸电机,36齿轮安装板;

4旧电缆回收总成,41固定支架,411固定轴,42活动支架,421活动轴,422滑块,43加强筋,44平移油缸,441u形板,45上横杆,451长槽,46捋线架,461圆环板,462螺纹孔,463凸起,464轴承,471第一推拉弹簧,472第二推拉弹簧,48捋线器,481螺栓,482滚珠,49底座;

5举升总成,51工作台,52举升架,521举升架第一支耳,522举升架第二支耳,523底板,524方钢连接杆,525顶升油缸支耳,526方钢,53举升油缸,54角钢,541角钢连接杆,542顶升油缸座,543对角杆,55顶升油缸;

6电磁铁,61磁性块,62插销,621锥形头,63挡板,64顶紧弹簧,65第一避让孔,66第二避让孔;

71新电缆架,711转轴,72旧电缆架,721挡盘;

8旧电缆,81拉直;

9长度测量总成,91下横杆,92张紧轮支架,921张紧轮,93计数轮支架,931计数轮,94计数器,95计数器支架,951计数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1所示,本发明主要包括车体1、侧车板总成2、新电缆装卸总成3、旧电缆回收总成4、举升总成5和长度测量总成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车体1为本发明的基体,在车体的前后两侧(以人坐在驾驶室时的方位为基准)分别设有轨道11,轨道竖向放置且车体前侧和后侧的轨道分别为两个。在车体左侧的两轨道之间以及车体右侧的两轨道之间分别设有侧车板总成2。

侧车板总成:

如图2至图4所示,侧车板总成2主要包括侧车板21、车板电机22、凸轮23和连杆24,在车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车板滑道12,侧车板滑道的形状与侧车板的形状相同,侧车板滑动安装在侧车板滑道中,侧车板的两端分别与轨道滑动连接。在侧车板的底部设有一对避让槽211,两避让槽左右设置,在每一侧车板滑滑道中转动安装有两个左右设置的凸轮23,在凸轮的最高点铰接25安装有连杆24,连杆的一端与凸轮铰接,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安装在对应的避让槽中。在车体上设有车板电机22,车板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凸轮23,车板电机共设置有四个,四个车板电机同步动作,如图4所示,当车板电机工作时,可驱动凸轮的转动,当凸轮的最远点置于立体空间的最低点时,侧车板完全“隐藏”于侧车板滑道中;当凸轮的最远点置于立体空间的最高点时,侧车板的顶部与轨道的顶部平齐。车板电机22、凸轮23和连杆24构成了侧车板驱动机构。

在车体的后侧设有新电缆装卸总成3,用于将新电缆架由车体上转移至地面上,或将使用完的新电缆架由地面转移至车体上。

新电缆装卸总成3:

如图5至图8所示,新电缆装卸总成主要包括支撑臂31、支撑板32、第一装卸油缸33、第二装卸油缸34和夹持机构,支撑臂为左右设置(以人坐在驾驶室时的方位为基准)的两个,在每一支撑臂的顶部设有一个u形架314,如图8所示,在u形架的顶部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半圆孔311和锥形槽312,锥形槽的大端贯通u形架的顶部,锥形槽的小端与第一半圆孔连通,且第一半圆孔置于锥形槽的正下方。第一半圆孔的内壁与锥形槽小端的内壁相切设置,这样使得锥形槽的小端与第一半圆孔之间平滑过渡,以使得支撑新电缆架的转轴顺利滑入第一半圆孔中。在u形架的右侧(以阅读图7时的方位为基准)设有插槽313,在u形架的左侧通过铰接轴铰接25安装有圆弧形的夹块35,在夹块的内侧设有第二半圆孔351,第一半圆孔与第二半圆孔配合作用夹持支撑新电缆架71的转轴711。在安装夹块的铰接轴上固定有第一装卸齿轮352,且第一装卸齿轮位于夹块的前侧,在夹持臂的顶部的左侧(以阅读图7时的方位为基准)设有齿轮安装板36,在齿轮安装板上转动安装有啮合配合的第二装卸齿轮353和第三装卸齿轮354,且第二装卸齿轮与第一装卸齿轮啮合配合,在齿轮安装板上设有装卸电机355,装卸电机直接驱动第三装卸齿轮的转动。装卸电机355、第一装卸齿轮、第二装卸齿轮和第三装卸齿轮构成了夹持机构。驱动装卸电机动作,使得夹块的自由端插入插槽中时,第一半圆孔与第二半圆孔围成夹持转轴的转轴夹持腔,此时可实现对转轴的夹持固定。如图8所示,驱动装卸电机动作,使得夹块逆时针摆动直至夹块从锥形槽正上方移开,此时可通过吊装设备将支撑新电缆架的转轴吊入第一半圆孔中,进而将新电缆架放置在两支撑臂顶部的u形架上。在车体的后侧设有凹槽13,在凹槽的顶部铰接25安装有支撑板32,在支撑板的顶部设有两对支撑板第一支耳321和两对支撑板第二支耳322,成对的支撑板第一支耳与第一装卸油缸的缸筒铰接,两第一装卸油缸的活塞杆自由端与对应的支撑臂铰接。每一支撑臂的底部与成对的支撑板第二支耳铰接,这样,一对支撑板第一支耳与一个第一装卸油缸相对应,一个第一装卸油缸与一个支撑臂对应,一个支撑臂与一对支撑板第二支耳对应。在支撑板的底部设有安装槽323,在凹槽的底部铰接安装有第二装卸油缸34,第二装卸油缸的活塞杆自由端位于安装槽中并与支撑板铰接。当第二装卸油缸的活塞杆完全伸出时,支撑板处于水平面内。

在支撑板与车体之间设有支撑板固定机构,如图9、图10所示,支撑板固定机构主要包括电磁铁6、磁性块61、插销62、挡板63和顶紧弹簧64,在支撑板的右端设有一对定位孔324,在支撑板前后两侧的车体上分别设有通电的电磁铁6,在电磁铁下方的车体上设有弹簧腔,在弹簧腔中安装有顶紧弹簧64,顶紧弹簧的一端与弹簧腔的内壁固连,顶紧弹簧的另一端与挡板63固连,在挡板上固定有插销62,插销的作用端为锥形头621,锥形头的设置使得插销可顺利的插入定位孔中。在挡板的顶部固定有磁性块61,电磁铁通电后可吸附磁性块,进而克服顶紧弹簧的弹力作用,使得插销从定位孔中移出,此时可通过第二装卸油缸驱动支撑板的摆动。电磁铁断电后,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顶紧弹簧伸长,使得插销插入定位孔中,此时通过插销实现车体与支撑板的相对固定,以减轻第二装卸油缸的压力。

需要将新电缆架移动至地面上时,首先驱动第一装卸油缸动作,使得支撑臂顺时针摆动,直至第一装卸油缸活塞杆完全伸出;随后电磁铁通电,插销从定位孔中脱出;随后,驱动第二装卸油缸活塞杆缩回,使得支撑板顺时针摆动,进而驱动支撑臂进一步顺时针摆动,直至新电缆架置于地面上;最后,驱动装卸电机动作,使得夹块松开,此时可将转轴及新电缆架取下。

在车体的左右两侧或者车体左右两侧中的其中一侧(以人坐在驾驶室时的方位为基准)设有旧电缆回收总成4。

旧电缆回收总成:

如图11至图14所示,旧电缆回收总成主要包括固定支架41、固定轴411、活动支架42、活动轴421、平移油缸44和捋线机构,在车体的顶部固定有固定支架41,在固定支架的顶部固定有位于水平面内的固定轴411;在固定支架的前侧设有活动支架42,在活动支架的底部设有滑块422,滑块与车体滑动连接,在活动支架的顶部固定有位于固定轴延长线上的活动轴421,固定轴与活动轴配合作用实现对旧电缆架72的夹持固定,在旧电缆架的两侧设有挡盘721,以实现对旧电缆的限位。在固定支架与活动支架之间设有平移油缸44,在平移油缸的活塞杆自由端设有u形板441,u形板与滑块铰接,通过平移油缸实现对活动支架及滑块的驱动。为增加结构强度,在固定、活动支架上分别设有加强板43,在固定支架上设有捋线机构。捋线机构主要包括上横杆45、捋线架46和捋线器48,上横杆为一字形的金属杆,在上横杆的顶部设有长槽451,在长槽中滑动安装有底座49,如图13所示,在底座上设有圆孔,在圆孔中固定有轴承464,在底座的上方设有捋线架46,捋线架的实质为矩形的金属板或塑料板,在捋线架的底部设有凸起463,凸起固定安装在轴承的内圈中,如图12所示,在底座的左侧设有第一推拉弹簧471,第一推拉弹簧的左端固定在长槽的侧壁上,第一推拉弹簧的右端与底座固连,在底座的右侧设有第二推拉弹簧472,第二推拉弹簧的右端固定在长槽的侧壁上,第一推拉弹簧的左端与底座固连。自然状态时,在第一、第二推拉弹簧的作用下,底座置于上横杆的中部。如图13所示,在捋线架的顶部设有圆环形的圆环板461,在圆环板上设有沿周向均匀设置的螺纹孔462。如图14所示,捋线器48为圆环形的金属件,在捋线器上设有若干沿周向均匀设置的螺栓481,在捋线器的内腔中设有若干沿周向均匀设置的滚珠482,且滚珠的一部分穿过捋线器的内壁后置于捋线器的外部,滚珠可在捋线器上做360度滚动。使用时,如图15所示,将待回收的旧电缆的一端穿过捋线器后固定在旧电缆架72上,然后驱动旧电缆架转动,即可将旧电缆缠绕在旧电缆架上。旧电缆8以螺旋的形式在旧电缆架上一层一层的缠绕,捋线器的滑动安装方式,可以适应旧电缆的缠绕;且捋线器的设置,可以将电缆捋顺拉直81;滚珠的设置,与旧电缆接触光滑,又可以防止旧电缆受损,保证旧电缆顺利通过捋线器。

为便于对回收的旧电缆的长度测量,在固定支架上设有长度测量总成9。

长度测量总成:

如图16至图18所示,在固定支架的下部设有下横杆91,下横杆位于上横杆的下方,两者在水平方向上前后错开,且下横杆位于上横杆的前侧。如图17所示,在下横杆上固定有一对张紧轮支架92和一对计数轮支架93,张紧轮支架位于计数轮支架的前侧,在两张紧轮支架之间转动安装有张紧轮921,在两计数轮支架之间转动安装有计数轮931,计数轮的轴线高度高于张紧轮的轴线高度,旧电缆8绕过张紧轮的上端然后与计数轮的下端接触,并朝向上横杆所在的后侧;这样,张紧轮将旧电缆张紧,与此同时旧电缆与计数轮接触且相对静止(即旧电缆与计数轮之间无打滑现象)。旧电缆移动时,旧电缆与计数轮同步运动,且两者相对静止。在计数轮支架的右侧设有计数器支架95,在计数器支架上设有计数器951,在计数轮的偏心位置设有接近开关942。计数轮每转动一次,接近开关便经过计数器一次,计数器便计数一次。计数器与控制器信号连接,计数器中的计数信息输送至控制器中,控制器对旧电缆回收长度进行计算。由于计数轮半径为定值,记为r,则计数轮周长为2∏r,假设计数轮转过的圈数为q,则回收的旧电缆长度为l=2∏rq。计数轮与旧电缆之间相对静止,故计数轮每转动一周,便在旧电缆架上缠绕计数轮周长长度的旧电缆。

在车体的中部设有举升总成5,举升总成用于方便操作者攀爬至高处,进行通信电缆的维修。

举升总成:

如图19至图21所示,举升总成主要包括工作台51、举升架52和伸缩架54,工作台用于操作者的站立,在工作台的四周设有护栏。举升架主要包括底板523、方钢连接杆524和方钢526,方钢为平行设置的四个,且方钢与底板固连,四个方钢位于一方形的四个角上,在相邻的两方钢之间设有方钢连接杆524,且沿举升架长度方向两方钢之间的方钢连接杆设置有多个。如图21所示,在举升架的内侧设有伸缩架54,伸缩架包括角钢54、角钢连接杆541和对角杆543,角钢为平行设置的四个,且四个角钢位于矩形的四个角上,在两两相邻的两个角钢之间设有若干上下等间距设置的角钢连接杆541;角钢连接杆与方钢连接杆的数目相同,当伸缩架完全位于举升架中时,对应的角钢连接杆与方钢连接杆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如图21所示,为增加伸缩架的结构强度,在对角的方钢之间设有若干上下等间距设置的对角杆543,若干对角杆与角钢连接杆一一对应,两组对角位置的角钢之间的对角杆成“x”形设置。四个角钢与四个方钢一一对应,且角钢与方钢之间滑动连接,在伸缩架的上部固定有一对顶升油缸55,且顶升油缸位于伸缩架的内侧,两顶升油缸通过顶升油缸座542分别固定在伸缩架的左右内壁上。在举升架的下部设有一对顶升油缸支耳525,顶升油缸支耳位于举升架的内侧且与对应的顶升油缸的活塞杆自由端固定连接。这样,当顶升油缸活塞杆伸出时,可驱动伸缩架相对举升架的移动,使得伸缩架逐渐从举升架中伸出,进而实现工作台的进一步升高。

在举升架上设有举升架第一支耳521和举升架第二支耳522,在车体上设有一对耳板14,举升架第一支耳与耳板铰接,在车体上设有油缸槽,在油缸槽中铰接有举升油缸53,举升油缸的活塞杆与举升架第二支耳铰接。工作台可与举升架固连,举升油缸活塞杆完全缩回后,举升架水平设置且工作台与车体上表面接触。举升油缸活塞杆完全伸出后,举升架与车体垂直设置;此时,操作者可爬至工作台上,根据对工作高度的需求,可驱动顶升油缸动作,使得操作者位于合适的工作高度对通信电缆进行抢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