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0895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汽车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驱动防护设备和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汽车已经作为许多家庭常用的交通工具,并且使用率逐步在提高。而作为主要的驱动装置,汽车轮胎保持正常运行也成为了车辆安全的保障,一旦汽车轮胎出现问题,车辆行驶中就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直接导致人员财产受到损失。

在我国除了城市主干道路外,还存在部分乡村道路或是旧公路,路面状况相对较差。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轮胎压着钉子或是一些其他尖锐物体后,产生了爆胎或是轮胎漏气的现象,导致汽车失去平衡和控制,容易引起交通安全事故。如何在汽车轮胎爆胎或漏气后,能继续保持汽车平稳的行驶,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汽车驱动装置,以解决现有汽车驱动装置无法在汽车轮胎发生爆胎或漏气后,能在路面上继续保持汽车平稳行驶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汽车驱动装置,包括轮轴,所述轮轴两端分别设有汽车轮胎,每个所述汽车轮胎外侧均设有气嘴,每个所述汽车轮胎内侧均设有若干个连接管,每个所述连接管一侧的轮轴上均设有气缸,且每个连接管均连接在气缸内的出气孔上,每个所述气缸一侧的轮轴上均设有固定支架,每个所述固定支架上均设有转轴,每个所述转轴上均设有转动轮,每个所述转动轮的位置均高于气缸活塞杆伸至最长的位置,所述活塞杆和转动轮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每个所述固定支架一侧的轮轴上均设有内部中空的箱体,每个所述箱体均是扇形,每个所述箱体内的底部均设有弹簧,每个所述弹簧上端均连接有替换轮,每个所述替换轮的形状均与箱体的形状箱体,且每个所述替换轮的长度均与箱体长度相同,每个所述替换轮两侧均设有若干倒卡,每个所述箱体上端均设有开口,每个所述开口处均设有与替换轮上倒卡相配合的卡片,每个所述开口处下方的箱体上均对称设有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内均设有滑轨,两个所述滑轨之间设有抵杆,所述抵杆滑动连接于滑轨上,所述抵杆与转动轮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抵杆的位置高于转动轮。

基础方案的原理:操作时,在整个装置运行前,先将替换轮向轴心挤压,使得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再将抵杆插入两个滑轨之中,使得抵杆能抵住替换轮,避免替换轮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弹出而造成安全事故。再将气缸设于常开状态,此时活塞杆向轴心外伸展至最长,并一直保持此状态。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发生爆胎或漏气后,汽车轮胎内的气体快速流失,此时汽车轮胎内的气压小于气缸中的气压,气缸中的气体通过连接管流入汽车轮胎中,使得气缸处于关闭状态,活塞杆快速向轴心方向收缩,使得与活塞杆铰接的第一连接杆带动转动轮转动,转动轮转动后通过与转动轮铰接的第二连接杆带动抵杆从滑轨中抽出。当抵杆抽出后,箱体内的替换轮由于失去了抵杆的限制,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向外弹出。当替换轮运动至箱体外后,由于替换轮上的倒卡和箱体上的卡片相卡合,使得替换轮无法在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返回到箱体内,使得替换轮被固定在箱体外,成功的实现了替换轮替代汽车轮胎的功能,使得车辆在汽车轮胎发生爆胎或漏气后,继续保持平稳的行驶。

基础方案的优点:本装置可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即使发生汽车轮胎爆胎或是漏气,也能有替换轮代替汽车轮胎继续保持汽车平稳行驶,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了汽车和人员的安全。并且本装置可用于所有以轮子为驱动装置的汽车,适用范围广,市场竞争力强。

另外,1、连接管连接在气缸内的出气孔上,使得本装置的中抵杆的抽出速度与汽车轮胎总漏气的速度相关,使得本装置的汽车轮胎和替换轮的切换达到了自动控制的效果;2、开口处下方的箱体上对称设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内均设有滑轨,滑轨滑动连接有抵杆,通过抵杆限制替换轮弹出,而通孔中设有滑轨是为了抵杆在替换轮推力的作用下能顺利抽出,防止因为抵杆与通孔内壁摩擦力过大致使抵杆被无法抽出,让整个装置失效;3、替换轮两侧对称设有倒卡,而箱体上端开口处设有与替换轮上倒卡相配合的卡片,使得替换轮在弹出箱体后,不会因为弹簧回复力的作用被拉回箱体内,使得汽车驱动装置在替换轮工作后,不会出现行驶不平稳或是无法控制的现象。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替换轮的外轮廓形状与汽车轮胎外轮廓形状一致,通过上述设置,替换轮在工作时能与原汽车轮胎的功能一致,避免了替换轮因与地面接触面不同或是形状不同,导致轮轴两端的替换轮和汽车轮胎运行情况不同,而致使汽车在使用替换轮后出现行驶不平稳或失控的现象。

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优选方案,所述替换轮采用橡胶材质制成,通过上述设置,使替换轮与汽车轮胎一样具有耐磨、耐高温等特性,使得替换轮能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

优选方案三: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卡片与箱体采用一体成型结构,通过上述设置,可使卡片的抗压强度更大,卡片不易被折弯或是断裂,增强了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汽车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汽车驱动装置替换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轮轴1、汽车轮胎2、气嘴3、连接管4、气缸5、固定支架6、转动轮7、第一连接杆8、箱体9、弹簧10、替换轮11、倒卡12、卡片13、抵杆14、第二连接杆15。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2所示: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汽车驱动装置,包括轮轴1,轮轴1两端分别设有汽车轮胎2,每个汽车轮胎2外侧均设有气嘴3,每个汽车轮胎2内侧均设有六个连接管4,每个连接管4右侧的轮轴1上均安装有气缸5,并且每个连接管4均连接在对应的气缸5的出气孔上,使得汽车轮胎2内部空间与每个气缸5内部联通。每个气缸5右侧的轮轴1上均焊接有固定支架6,每个固定支架6上均安装有转轴,每个转轴上均安装有转动轮7,每个转动轮7的位置均高于气缸5的活塞杆伸至最长时位置,活塞杆和转动轮7之间铰接有第一连接杆8,每个固定支架6右侧的轮轴1上均设有内部中空的箱体9,每个箱体9均是扇形。每个箱体9内的底部均安装有弹簧10,每个弹簧10上端连接在替换轮11的下底面,每个替换轮11均由橡胶材料制成,并且替换轮11的外轮廓形状与汽车轮胎2外轮廓形状一致,此设置可使得替换轮11与汽车轮胎2的功能尽可能相同。每个替换轮11的长度均与箱体9的长度箱体,可使得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替换轮11在箱体9内不会发生偏移;每个替换轮11两侧均对称设有三对倒卡12,每个箱体9上端均设有开口,并且每个开口处均安装有与替换轮11上的倒卡12相配合的卡片13,每个卡片13均与箱体9采用一体成型制造,使得卡片13抗压能力更强,每个开口处下方的箱体9上均对称设有通孔,两个通孔内均安装有滑轨,两个滑轨之间安装有抵杆14,且抵杆14与两个滑轨滑动连接,抵杆14与转动轮7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15连接,抵杆14的位置高于转动轮7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操作时,在汽车驱动装置运行前,先将替换轮11轴心挤压,使得弹簧10处于压缩状态,再将抵杆14插入两个滑轨之中,使得抵杆14能抵住替换轮11,避免替换轮11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弹出而造成安全事故。然后将气缸5设于常开状态,此时活塞杆向轴心外侧伸展至最长,并一直保持此状态。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发生爆胎或漏气后,汽车轮胎2中的气体快速流失,此时汽车轮胎2内的压强小于气缸5中的压强,使得气缸5中的气体通过连接管4流入汽车轮胎2中。使得气缸5处于关闭状态,活塞杆快速向轴心方向收缩,使得与活塞杆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杆8带动转动轮7转动,转动轮7转动后通过与转动轮7连接的第二连接杆15带动抵杆14从滑轨中抽出。当抵杆14抽出后,箱体9内的替换轮11由于失去了抵杆14的限制,在弹簧10弹力的作用下向外弹出。当替换轮11弹出箱体9后,由于倒卡12和箱体9上的卡片13相卡合,使得替换轮11无法在弹簧10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到箱体9内,这样就使得替换轮11被固定在了箱体外,实现了替换轮11与汽车轮胎2的替换。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