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摆臂衬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2041阅读:3400来源:国知局
下摆臂衬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衬套,特别涉及一种下摆臂衬套。



背景技术:

汽车衬套以其隔振性好,具有较好弹性特性及衰减特性等优点,已成为汽车上不可缺少的重要元件,通常应用于汽车悬挂机构中,合理的设计汽车衬套的结构特征可以保证整车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和平顺性,车用下摆臂的衬套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要求具有能承受拉力、压力、扭转和偏摆的能力。

中国专利工开号为CN202690852U的专利工开了一种车用悬架的橡胶衬套,包括内套管与外套管,所述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通过橡胶结构硫化连接,所述橡胶结构的圆周方向上间隔设有多条空心槽环,所述空心槽环一侧的槽壁上设置多条沿衬套轴线方向延伸的凸起结构;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受力时,会使得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的橡胶受力然后发生大幅度的形变,从而使得橡胶与内套管之间或者橡胶与外套管之间撕裂开,使得橡胶从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脱离出来,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摆臂衬套,橡胶在使用时不易从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脱离出来,安全性能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下摆臂衬套,包括内套管与外套管,所述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硫化有橡胶,所述内套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防止橡胶从内套管两端滑落的抵触块,所述外套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防止橡胶从外套管两端滑出的挡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橡胶受到较大的作用力时,会使得橡胶与内套管之间脱离,这时,橡胶将在内套管上沿着内套管的轴向滑动;同时橡胶也会与外套管之间容易分离,与外套管之间分离时,橡胶将在外套管内部沿着外套管的轴向滑动,通过在内套管两端设置有抵触块,在外套管两端设置有挡边,挡边使得外套管两端的开口较小,可以使得橡胶在滑动时被抵触块与挡边抵触限位,使得橡胶套不易从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出来,使用时安全性能高,同时衬套使用寿命长。

优选的,所述外套管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沿着外套管的轴向贯穿所述橡胶设置有形变孔,所述形变孔的侧壁通过弧面过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防止因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空间较小时,橡胶形变较小减震作用不明显的情况发生,在橡胶上设置有形变孔,形变孔可以使得橡胶在使用中方便变形吸收能量,但是为了防止橡胶受力过大时从形变孔处撕裂,将形变孔的内壁弧面过渡,使得形变孔的内壁光滑,受力时力分布均匀,不易被撕裂。

优选的,所述形变孔靠近内套管的一个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凸棱。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受力时,会使得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的橡胶受力然后发生大幅度的形变,这时形变孔的两个槽壁将向一起贴合,会使得形变孔的孔壁摩擦,长期使用将会使得橡胶磨损严重,使得橡胶使用寿命较低,通过设置多个凸棱,可以使得孔壁磨损时凸棱代替孔壁磨损,延长了橡胶的使用寿命,同时凸棱在使用时可以使得形变槽相对的两槽壁在使用中不易相互紧贴在一起,使得形变孔不易折出裂痕,而且可以增加橡胶的缓冲减震能力。

优选的,与所述凸棱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拱形凸起。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橡胶的磨损,在凸棱相对的孔壁上设置有拱形凸起,使用时,拱形凸起将与凸棱相互摩擦磨损,延长了橡胶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抵触块朝向橡胶的一面上设置有容纳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使得橡胶与内套管之间连接更加紧密,使得橡胶在使用时不易从内套管上分离,在抵触块上设置有容纳槽,当橡胶硫化后,一部分橡胶将卡入容纳槽中,容纳槽将使得橡胶被牢牢固定在内套管上,当橡胶受到较大的作用力时,橡胶将被容纳槽牢牢卡住,不易从内套管上分离。

优选的,所述容纳槽的开口处设置有圆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防止橡胶受力时被容纳槽的棱边割破,在容纳槽的开口处设置有圆角,圆角将使得容纳槽的开口处光滑,当橡胶受力时与容纳槽抵触时,橡胶与容纳槽接触处光滑,不易将橡胶割破。

优选的,所述外套管与橡胶接触处以及内套管与橡胶接触处均设置有黏胶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使得外套管与橡胶、内套管与橡胶之间粘结更加紧密,在向外套管与内套管之间注入橡胶时,在内套管与外套管上涂有一层黏胶,然后再将黏胶干燥,当橡胶注入之后,由与橡胶温度较高,会使得黏胶粘性增强,与橡胶牢固的沾粘在一起,在后期橡胶发生形变时,橡胶与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粘结紧密牢固,不易撕裂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内套管两端设置有抵触块,在外套管两端设置有挡边,可以使得橡胶被牢牢固定在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当橡胶受到较大的力时,不易从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脱离,衬套使用寿命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内套管与外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的外套管与内套管的半剖视图。

附图标记:1、内套管;2、外套管;3、橡胶;4、抵触块;5、挡边;6、形变孔;7、凸棱;8、拱形凸起;9、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如图1、2所示,一种下摆臂衬套,包括内套管1与外套管2,在内套管1与外套管2之间硫化有橡胶3,内套管1与外套管2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环型,使用时内套管1与外套管2同心设置,在内套管1的两端设置有抵触块4,抵触块4横截面形状为圆环型,抵触块4突出于内套管1的外壁,使得硫化在内套管1上的橡胶3的上端面被抵触块4抵触,通过两个抵触块4就使得橡胶3被牢牢固定在内套管1上,抵触块4朝向橡胶3的一面上设置有凹向抵触块4内部的容纳槽9,使用时,橡胶3将容纳槽9完全填满,这样一部分橡胶3将填入容纳槽9中。

如图2、3所示,在外套管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挡边5,挡边5向外套管2内部凸起,使得位于外套管2内部的橡胶3被限位在两个挡边5之间,在形变时橡胶3不易从外套管2中脱落出来。

如图1所示,沿着外套管2或者内套管1的轴向贯穿橡胶3设置有形变孔6,形变孔6为腰形孔,形变孔6较长的边与内套管1的轴心线平行,在形变孔6较长且靠近内套管1的侧壁上设置有三个凸棱7,凸棱7为长条形,凸棱7的长度方向沿着内套管1的轴向,三个凸棱7沿着垂直内套管1轴向的方向分布在形变孔6的侧壁上,与凸棱7相对的形变孔6的侧壁上,设置有拱形凸起8,使用时拱形凸起8将与凸棱7抵触摩擦。

如图2、3所示,在容纳槽9的开口处设置有圆角,圆角将使得容纳槽9的各个棱角处光滑,当橡胶3受到较大的力与容纳槽9的棱边抵触时,容纳槽9将不易发生被棱边割破的现象;在外套管2与橡胶3接触处以及内套管1与橡胶3接触处均设置有黏胶层,黏胶层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黏胶。

使用时,内套管1与外套管2之间将发生不同方向的运动,使得内套管1与外套管2之间的橡胶3受到扭曲、剪切、压缩载荷等多种力的作用,形变孔6将发生较大的形变,使形变孔6的侧壁之间相互贴合,通过拱形凸起8与凸棱7可以使得形变孔6在使用时不易破裂与磨损;当橡胶3形变时,橡胶3将与内套管1以及外套管2之间分离,导致橡胶3可以在内套管1上沿着内套管1的轴向滑动,通过设置抵触块4与抵触槽,将使得橡胶3被牢牢固定在内套管1上,使得橡胶3不易从内套管1上滑动,同时,在外套管2的两端设置有挡边5,可以使得橡胶3不易从外套管2中滑落,这样将使得橡胶3在使用时牢牢固定在内套管1与外套管2之间,使用时安全系数高。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