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器用车身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5548发布日期:2018-08-10 22:16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器用车身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动机舱零件与车身连接的支架的结构通常采用预留螺栓安装孔设置,支架的形状也多为方形或简单的多边形,与之连接的车身部位也基本为单一的平面或简单曲面,由于这类支架结构较为简单,制作成本低,工艺简单,应用也较为广泛。

但是由于现有的冷却器用车身支架其结构设计原因,连接零件与车身的方式局限性较大,在有连接较复杂零件或车身表面的需要时,将会产生满足不了耐振动或耐久要求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冷却器用车身支架,该支架即能满足连接复杂表面的要求,也能满足耐振动和耐久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冷却器用车身支架,包括分别与车身贴合的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所述第一贴合部与所述第二贴合部通过一中间连接部相连接,

所述第一贴合部呈圆弧形,所述第一贴合部上设有第一联接孔,所述第一联接孔用于将所述第一贴合部固定在所述车身上,

所述第二贴合部在远离所述第一贴合部的一端延伸出一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上设有呈长圆形的第二联接孔,所述第二联接孔用于将所述第二贴合部固定在所述车身上,

所述第二贴合部上还设有第三联接孔,所述第三联接孔用于连接所述冷却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联接孔包括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一长圆孔和第二长圆孔,所述第一长圆孔包括半圆形的第一部分和长条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长圆孔包括半圆形的第三部分和长条形的第四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均远离所述突出部的外端设置,且所述第一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部分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长圆孔的圆心位置设有第一位置度公差。

优选的,所述第一位置度公差不超过0.3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贴合部的圆弧长度为与其贴合的所述车身表面圆的1/4。

进一步地,定义与所述第二贴合部相垂直的面为第一基准面,所述第一贴合部的圆弧形表面与所述第一基准面的夹角为5.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贴合部的圆弧形表面具有不超过0.3mm的轮廓度公差。

优选的,所述第一联接孔和第二联接孔均为螺栓孔。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贴合部呈直角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却器用车身支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支架包括与车身贴合的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第一贴合部呈圆弧形,通过对该第一贴合部的圆弧形的平面度和轮廓度的控制,使得该支架能够很好地匹配车身圆形表面,同时在整体上满足耐振动及耐久要求;第二贴合部在远离所述第一贴合部的一端延伸出一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上设有呈长圆形的第二联接孔,通过对长圆形的第二联接孔的尺寸公差的设计,使得该支架能够很好的吸收螺栓的安装公差,与零件连接紧密,耐振动性能良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器用车身支架与车身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有冷却器的车身支架与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器用车身支架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器用车身支架的俯视图;

图中:10-车身,20车身支架,30-冷却器,21-第一贴合部,22-第二贴合部,23-中间连接部,24-突出部,211-第一联接孔,221-第三联接孔,241-第二联接孔,241a-第一长圆孔,241b-第二长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冷却器用车身支架,该支架即能满足连接复杂表面的要求,也能满足耐振动和耐久要求。

请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器用车身支架与车身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器、车身支架和车身连接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见,本实施例的车身支架20安装在车身10上,冷却器30连接在车身支架20上。

具体的,请进一步结合图3和图4,其中,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车身支架的正视图,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的车身支架的俯视图。

本实施例的冷却器用车身支架20包括第一贴合部21、第二贴合部22和中间连接部23,其中,第一贴合部21和第二贴合部22分别与车身10的不同面贴合,中间连接部23用于将第一贴合部21和第二贴合部22相互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中间连接部23包括相互连接的平直部和倾斜部,其中平直部与第二贴合部22连接,倾斜部的一端与平直部连接,其另一端以一定的倾斜角度延伸,如图1中所示,倾斜部斜向下延伸后与第一贴合部21连接。优选的,平直部与第二贴合部22垂直连接。

所述第一贴合部21呈圆弧形,所述第一贴合部21上设有第一联接孔211,所述第一联接孔211用于将所述第一贴合部21固定在所述车身10上。

如图1至4所示,第一贴合部21上开设有一个圆形的第一联接孔211,通过连接件与该圆形的第一联接孔211相配合,能够将第一贴合部21固定在车身10上,连接件可以为螺栓,相应的该第一联接孔211为螺栓孔,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件,第一联接孔211的形式与相应的连接件相配合。

为了使得车身支架20能够很好的配合车身10的圆形表面,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贴合部21的圆弧长度为与其贴合的所述车身10表面圆的1/4。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对第一贴合部21的平面度和轮廓度进行了限制,具体的,定义与所述第二贴合部22相垂直的面为第一基准面,所述第一贴合部21的圆弧形表面与所述第一基准面的夹角为5.5°,优选的,第一贴合部21的圆弧形表面具有不超过0.3mm的轮廓度公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贴合部22在远离所述第一贴合部21的一端延伸出一突出部24,所述突出部24上设有呈长圆形的第二联接孔241,所述第二联接孔241用于将所述第二贴合部22固定在所述车身10上。

所述第二贴合部22上还设有第三联接孔221,所述第三联接孔221用于连接所述冷却器30。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二贴合部22的中间大平面上开设有3个圆形的第三联接孔221,通过连接件与该圆形的第三联接孔221相配合,能够将冷却器30固定在车身支架20上,进而将其固定在车身10上,连接件可以为螺栓,相应的该第三联接孔221为螺栓孔,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件,第三联接孔221的形式与相应的连接件相配合。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联接孔241包括间隔且平行设置的第一长圆孔241a和第二长圆孔241b,所述第一长圆孔241a包括半圆形的第一部分和长条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长圆孔241b包括半圆形的第三部分和长条形的第四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均远离所述突出部的外端设置,且所述第一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部分的直径。如第一长圆孔241a的半圆形的第一部分的直径可以为6.5±0.1mm,与其相配合的第二长圆孔241b的半圆形的第三部分的直径可以为9.5±0.1mm。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二长圆孔241b的圆心位置设有第一位置度公差,优选的,该第一位置度公差为不超过0.3mm,即确保第二长圆孔241b的圆心位置落在以理想圆心位置为圆心,直径不超过0.3mm的圆内。该第一位置度公差的设计能够很好地吸收连接件如螺栓安装的公差,保证安装精度进而增强车身支架20的抗振性。

为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实施例的冷却器用车身支架,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整个安装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在安装本实施例的车身支架20时,先将突出部24上的第一长圆孔241a和第二长圆孔241b固定连接到车身10上,再通过一个简易工装暂时固定第一贴合部21的圆弧形表面,然后将第二贴合部22的第三联接孔与冷却器30连接,将冷却器30固定在车身支架20上,最后移开上述简易工装并将第一联接孔211固定连接在车身10上,从而实现了冷却器30、车身支架20与车身10的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支架包括与车身贴合的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第一贴合部呈圆弧形,通过对该第一贴合部的圆弧形的平面度和轮廓度的控制,使得该支架能够很好地匹配车身圆形表面,同时在整体上满足耐振动及耐久要求;第二贴合部在远离所述第一贴合部的一端延伸出一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上设有呈长圆形的第二联接孔,通过对长圆形的第二联接孔的尺寸公差的设计,使得该支架能够很好的吸收螺栓的安装公差,与零件连接紧密,耐振动性能良好。

上述说明已经充分揭露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改动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前述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