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车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76905发布日期:2018-07-20 19:21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拖车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清障车拖车辅助装置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以及设置在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的连接梁,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平行设置,在第一横梁上设有第一轮轴,第一轮轴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一滚轮,第二横梁上设有第二轮轴,第二轮轴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二滚轮,第一横梁上形成用以供汽车轮胎抵靠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横梁上形成用于供汽车轮胎抵靠的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形成接纳轮胎的容置空间。目前的这种拖车辅助装置主要在下面几种情况使用:1、小车没有备胎;2、小车的前方没有拖挂系统或牵引挂钩丢失;3、小车防盗专用轮胎螺丝套简丢失;4、小车电脑系统损坏,无法挂空档、四轮抱死;5、事故车辆多轮爆胎。

采用传统的这种拖车辅助装置,在使用时,由于不同的汽车,轮胎直径有所不同,不同的轮胎放置在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时,有的轮胎会与地面接触,在拖车时造成轮胎磨损,或者在车胎破损后,轮胎也易与地面接触,造成影响顺利拖车。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通常需要配置多个不同规格的拖车辅助装置,其成本较高,携带多个拖车辅助装置也较为不方便。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加方便拖车、结构简易、成本低的拖车辅助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拖车辅助装置,包括连接梁、设置在连接梁两端的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分设在第一轮轴两端的第一滚轮以及分设在第二轮轴两端的第二滚轮、第一支撑块以及第二支撑块,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之间形成用于接纳轮胎的接纳空间,所述第一支撑块以能够沿所述连接梁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连接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一端上形成卡靠机构,卡靠机构包括第一纵板、第二纵板以及横板,横板设置于第一纵板与第二纵板之间,第一纵板、第二纵板以及横板围成与所述连接梁对应的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连接梁上设有多个定位柱,多个定位柱沿所述连接梁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横板上对应定位柱设有定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定位孔为多个,多个定位孔沿所述横板的长度方向布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支撑块上设有第一支撑斜面,所述第二支撑块上设有第二支撑斜面,第一支撑斜面和第二支撑斜面相对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斜面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一防滑花纹,所述第二支撑斜面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二防滑花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连接梁上的辅助支撑块,所述第二轮轴穿设在辅助支撑块中,所述第二支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块与辅助支撑块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轮轴与所述第二轮轴平行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辅助支撑块上设有用于供拖拽绳固定的第一挂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支撑块上设有用于供拖拽绳固定的第二挂圈。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通过调整第一支撑块在连接梁上的位置,可以调整该接纳空间的大小,使得该接纳空间可以接纳不同直径的轮胎或者爆破的轮胎,方便进行拖车,本实用新型可以直接在现有产品上直接增加第一支撑块,具有结构简易、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第一轮轴 11-第一滚轮

20-第二轮轴 21-第二滚轮

30-第一支撑块 31-第一防滑花纹

32-第一支撑斜面 40-第二支撑块

41-第二防滑花纹 42-第二支撑斜面

43-卡靠机构 431-第一纵板

432-第二纵板 433-横板

434-卡槽 435-定位孔

50-接纳空间 60-辅助支撑块

70-连接梁 71-定位柱

81-第一挂圈 82-第二挂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至图2,一种拖车辅助装置,包括连接梁70、设置在连接梁70两端的第一轮轴10和第二轮轴20、分设在第一轮轴10两端的第一滚轮11以及分设在第二轮轴20两端的第二滚轮21、第一支撑块30以及第二支撑块40,第一支撑块30与第二支撑块40之间形成用于接纳轮胎的接纳空间50,其中,第一支撑块30固定在连接梁70上,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块70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在连接梁70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支撑块30以能够沿所述连接梁70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连接梁70上,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第一支撑块30调整至连接梁70不同位置,保证轮胎能够抬起地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支撑块30的一端上形成卡靠机构43,卡靠机构43包括第一纵板431、第二纵板432以及横板433,第一纵板431、第二纵板432以及横板433形成龙门式结构,横板433设置于第一纵板431与第二纵板432之间,第一纵板431、第二纵板432以及横板433围成与所述连接梁70对应的卡槽434。采用这种结构,在使用时,将卡靠机构43拿起并架靠在连接梁70不同位置,在使用时,利用车轮和车身的压力将卡靠机构43抵压在连接梁70上,在拖车过程中,卡靠机构43不易脱落,该结构具有结构简易、调整方便的优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连接梁70上设有多个定位柱71,多个定位柱71沿所述连接梁70的长度方向布设,所述横板433上对应定位柱71设有定位孔435,通过定位柱71和定位孔435的配合,避免了卡靠机构43在连接梁70滑动,能够进一步提升卡靠机构43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定位孔435为多个,多个定位孔435沿所述横板433的长度方向布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支撑块30上设有第一支撑斜面32,所述第二支撑块40上设有第二支撑斜面42,第一支撑斜面32和第二支撑斜面42相对设置,在使用时,轮胎抵靠在第一支撑斜面32和第二支撑斜面42上,第一支撑斜面32和第二支撑斜面42大体呈“V”形布设,且轮胎伸入接纳空间50,不会与地面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斜面32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一防滑花纹31,所述第二支撑斜面42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二防滑花纹41,第一防滑花纹31和第二防滑花纹41的设置,能够避免在拖车过程中轮胎的打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连接梁70上的辅助支撑块60,所述第二轮轴20穿设在辅助支撑块60中,所述第二支撑块40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块30与辅助支撑块60之间。辅助支撑块60用于作为第二轮轴20安装的载体,提升整个装置的强度和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中,辅助支撑块60、第一支撑块30以及连接梁70可以直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在现有技术的结构中增加第二支撑块40,此时辅助支撑块60不对轮胎其支撑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轮轴10与所述第二轮轴20平行设置,连接梁70与第一轮轴10和第二轮轴20垂直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辅助支撑块60上设有用于供拖拽绳固定的第一挂圈8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支撑块30上设有用于供拖拽绳固定的第二挂圈82。采用这种方案,能够解决没有挂钩或者挂钩丢失的故障车的拖车问题。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减少在高速公路上作业时间,做到快速清障,从而大大提高了当事人、清障人员在作业现场的安全系数。同时,当事人不需请4S店工作人员到现场处置、不需支付购买轮胎时往返的路费,给当事人节省了一笔不小的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