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异响的稳定杆衬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4094发布日期:2018-08-04 14:08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异响的稳定杆衬套。



背景技术:

乘用车的稳定杆衬套在使用过程中,稳定杆经稳定杆衬套安装固定在副车架或车身上。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轮跳动带动稳定杆往复运动,稳定杆衬套也随之受力,稳定杆衬套必须保证稳定杆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异响,因此对其耐久性及NVH的要求都比较高。目前,稳定杆衬套与稳定杆配合的内孔截面都是等直径,但实际衬套内孔不同截面的受力是不同的,运动过程中受力大的稳定杆衬套截面处磨损加剧,久而久之容易与稳定杆之间产生间隙,从而导致灰尘进入,产生异响,导致顾客抱怨,影响品牌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防异响的稳定杆衬套,以解决稳定杆衬套在使用过程中因受力不均而容易与稳定杆之间产生间隙的问题,保证稳定杆衬套的耐久性及NVH,提高品牌效益。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异响的稳定杆衬套,套设于稳定杆上,并与稳定杆过盈配合,关键在于,所述稳定杆衬套的内孔相对于稳定杆的过盈量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增大。通过对稳定杆衬套内孔的不等直径设计,加大稳定杆衬套内孔的两端相对于稳定杆的过盈量,以弥补车辆行驶过程中稳定杆衬套内孔的两端因受力较大而产生的较大变形量。

进一步地,所述稳定杆衬套内孔的中间截面的过盈量a为0.5~0.8mm,这样的取值范围符合其实际受力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稳定杆衬套内孔的两端截面的过盈量为b=a+△F/K,其中△F为在极限异向跳工况时稳定杆衬套两端的受力值,K为稳定杆衬套两端的刚度。其中,△F通过软件测试所得,K为利用稳定杆测试夹具测试所得,两者的比值即为在极限异向跳工况时稳定杆衬套内孔两端的变形量。

进一步地,所述稳定杆衬套为橡胶弹性体,易于加工,容易成型,与稳定杆的配合度高。

本实用新型的防异响的稳定杆衬套,通过稳定杆衬套内孔的不等直径设计,将稳定杆衬套的内孔相对于稳定杆的过盈量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增大,有效地避免了稳定杆运动过程中与稳定杆衬套内孔产生间隙,进而规避了异响,减少了衬套磨损,防止灰尘进入,提高了顾客满意度,提升了产品的市场推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杆衬套在悬架系统中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杆衬套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中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动力学模型中提取的稳定杆衬套的受力曲线。

图5是稳定杆测试夹具提取的稳定杆衬套的刚度曲线。

附图标示:

1、稳定杆衬套;2、稳定杆夹子;3、稳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异响的稳定杆衬套1,套设于稳定杆3上,并与稳定杆3过盈配合,稳定杆衬套1的外表面通过稳定杆夹子2固定,稳定杆衬套1的内孔相对于稳定杆3的过盈量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增大,稳定杆衬套1内孔的中间截面的过盈量a为0.5mm。

稳定杆3在运动过程中,稳定杆衬套1内孔的两端受力较大,其变形量相应也较大,而且稳定杆夹子2对稳定杆衬套1两端的预紧过盈作用小,也使得稳定杆衬套1两端相比于中间的过盈量要小,因此本稳定杆衬套1结合稳定杆衬套1内孔的受力情况,通过对内孔的不等直径设计,使稳定杆衬套1的内孔相对于稳定杆3的过盈量从中间向两端逐渐增大,以弥补稳定杆衬套1内孔两端较小的过盈量,从而有效避免稳定杆3运动过程中与稳定杆衬套1内孔产生间隙,规避异响,减少衬套磨损,防止灰尘进入。同时在对过盈量取值时,中间截面取0.5mm,并且呈中间截面向两端截面逐渐过渡的趋势。稳定杆衬套1内孔的两端截面的过盈量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1、稳定杆3确定后,根据稳定杆3的外径来确定套设于稳定杆3上的稳定杆衬套1的内孔大小。根据经验,稳定杆衬套1内孔的中间截面的过盈量 a设定为0.5mm。

2、通过Adams软件搭建动力学模型,以模拟稳定杆衬套1在异向跳工况(一侧车轮上跳,另一侧轮胎下跳)的受力情况,并提取其内孔两端受力值△F。如图4所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遇到扭曲路或凹凸不平路面时,左右轮异向跳动,稳定杆衬套1受力随着异向跳动位移的增大而增大。

3、利用稳定杆测试夹具测试稳定杆衬套1的径向刚度曲线,如图5所示,实验过程中随着加载力的增大,稳定杆衬套1变形也越来越大,从而得到相应的稳定杆衬套1的内孔两端的刚度K。

4、根据稳定杆衬套1内孔两端的受力值△F,以及稳定杆衬套1的内孔两端的刚度K,求稳定杆衬套1内孔两端的变形量:△X=△F/K,此变形量△X即为稳定杆衬套1两端截面与中间截面内径的差值,进而确定两端截面的过盈量b=0.5+△X。

5、最后,根据中间截面的过盈量a和稳定杆外径的大小确定稳定杆衬套1内孔的中间截面直径,同时根据步骤4中求得的两端截面的过盈量b和稳定杆外径的大小确定稳定杆衬套1内孔的两端截面直径,并在设计时由中间截面向两端截面呈圆弧过渡。

以上通过对所列实施方式的介绍,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和基本原理。但本实用新型绝不限于上述所列实施方式。凡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作的等同变化、改进及故意变劣等行为,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