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油分的汽车温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4305发布日期:2018-08-04 14:11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汽车温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油分的汽车温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电动汽车由于有节能环保的特点,成为今后汽车发展方面之一。但电动汽车由于使用电池作为动力来源,其空调系统也不同于原有的汽车空调系统。

目前,在新能源汽车中一般都需要对电池组进行加热,有的采用了多种方式向电池组进行加热,如采用独立热源,即利用PTC加热,如图1所示为电池组PTC加热。

然而,上述各种加热方式中,若采用独立热源,比如:纯粹使用PTC进行加热,则需要消耗较多电池的能量,进而会减少汽车的行驶里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油分的汽车温控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纯粹使用PTC对的电池组进行加热,则需要消耗较多电池的能量的问题。

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油分的汽车温控系统,在所述温控系统包括制冷系统以及散热系统,其中,

在制冷系统中,空调冷凝器出口通过管路接车内蒸发器入口以及板式换热器入口,所述车内蒸发器以及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出口接压缩机组,所述压缩机组的出口接油分入口,所述油分的第一出口接压缩机入口,所述油分的第二出口接空调散热器的入口,在所述车内蒸发器的入口处接第一膨胀阀,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入口处接第二膨胀阀;

在所述散热系统包括三条支路,第一支路中驱动电机出口接第一电动截止阀后接水暖散热器入口,水暖散热器出口接第一电动水泵后接回驱动电机入口;第二支路中驱动电机出口接第二电动截止阀,第二电动截止阀出口接电池箱入口,电池箱入口设PTC加热器,电池箱出口接第二电动水泵后接板式换热器,第三支路中驱动电机出口接第三电动截止阀入口,第三电动截止阀出口接散热器入口,散热器出口接第一电动水泵后接回驱动电机;

在所述散热系统中,所述第二电动水泵两端并联第四电动截止阀,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另一出口设第五电动截止阀。

可选的,所述压缩机组包括第一压缩机以及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一压缩机以及所述第二压缩机并排设置。

可选的,所述温控系统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空调冷凝器的出口处。

可选的,所述温控系统还包括:

膨胀补水箱,所述膨胀补水箱的出口接第一电动水泵的入口。

可选的,所述电池箱包括电池组或者电池组以及充电机组,所述充电组中一个充电机接所述电池组中的一个电池模组。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充电机温度传感器以及电池组温度传感器,所述充电机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充电机表面,所述电池组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电池组表面。

可选的,所述温控系统还包括:

冷凝风机,与所述散热器相邻设置,用于对所述散热器进行散热;

鼓风机,与所述水暖散热器相邻设置,用于对所述水暖散热器进行鼓风散热。

通过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上述的温控系统,在电池箱需要加热时,通过管路以及控制电动截止阀的开启以及关闭,将驱动电机中的热量导入到电池箱中,从而避免在电池箱管路上设置PTC进行单独加热,这样减少了PTC加热上的电量消耗,进而提升了电池箱的续航。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该温控系统中,在空调冷凝器制冷时,油分中的油通过油分的第一出口进入到压缩机组,然后经过压缩机组回流到油分中,通过在温控系统中设置油分可以对压缩机组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并且也提升了压缩机组的制冷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汽车温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带油分的汽车温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技术特征只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说明,而不是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带油分的汽车温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温控系统包括:制冷系统以及散热系统。

在制冷系统中,空调冷凝器1出口通过管路2接车内蒸发器3入口以及板式换热器4入口,所述车内蒸发器3以及所述板式换热器4的出口接压缩机组5,所述压缩机组5的出口接油分20入口,油分20的第一出口接压缩机5入口,油分20的第二出口接空调冷凝器1的入口,在所述车内蒸发器3的入口处接第一膨胀阀6,在所述板式换热器4的入口处接第二膨胀阀7;

在所述散热系统包括三条支路,第一支路中驱动电机8出口接第一电动截止阀9后接水暖散热器10入口,水暖散热器10出口接第一电动水泵11后接回驱动电机8入口;第二支路中驱动电机8出口接第二电动截止阀12入口,第二电动截止阀12出口接电池箱13入口,电池箱13入口设PTC加热器14,电池箱13出口接第二电动水泵17后板式换热器4,第三支路中驱动电机8出口接第三电动截止阀15入口,第三电动截止阀15的出口接散热器16入口,散热器16入口接第一电动水泵11接回驱动电机8;

在所述散热系统中,所述第二电动水泵17两端并联第四电动截止阀19。

通过上述的带油分的温控系统,在空调冷凝器1制冷时,油分20中的油通过油分20的第一出口进入到压缩机组5,然后经过压缩机组5回流到油分中,通过在温控系统中设置油分20可以对压缩机组5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并且也提升了压缩机组5的制冷效果。

在上述的系统中,在需要对电池箱13进行加热时,第一电动截止阀9关闭,第三电动截止阀15关闭,第二电动截止阀12开启,第四电动截止阀18开启,这样驱动电机8到电池箱13的管路导通,从而驱动电机8中的热量可以通过管路2进入到电池箱13,从而对电池箱13进行加热,通过该方式不再需要在系统中设置PTC对电池箱13进行单独加热,从而减少了系统中的电量消耗,提升了电池箱的续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电池箱13需要散热,并且发热量比较小时,可以将第二电动截止阀12、第三电动截止阀15开启,第四电动截止阀18关闭,并且将第一电动截止阀9关闭,通过将第二电动水泵17将电池箱13中的液体泵入到散热器16,具体液体流向为:第二电动水泵17-电池箱13-第二截止阀12-散热器16-第二电动水泵17,这样电池箱13中的热量可以通过管路进入到散热器16中进行散热。

当电池箱发13发热量比较大时,可以将第四电动截止阀18关闭,这样电池箱13与板式换热器4之间的管路导通,通过第二电动水泵17,电池箱13中的热量可以通过板式换热器4进行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驱动电机8需要散热时,此时将第二电动截止阀12关闭,第三电动机截止阀15开启,这样驱动电机8的管路与散热器16导通,从而驱动电机8中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器16进行散热。

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上述的温控系统,在电池箱需要加热时,通过管路以及控制电动截止阀的开启以及关闭,将驱动电机中的热量导入到电池箱中,从而避免在电池箱管路上设置PTC进行单独加热,这样减少了PTC加热上的电量消耗,进而提升了电池箱的续航。

另外,通过电动截止阀可以实现驱动电机8与电池箱13之间的单独散热,从而提升了电池箱13的散热速度以及散热效率。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温控系统中的压缩机组5包含第一压缩机以及第二压缩机,第一压缩机以及第二压缩机并排设置,这样不进可以节省压缩机占用的空间位置,并且也可以提供更好的制冷效果。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缩机组中还可以设置1个或者是多个压缩机,具体设置压缩机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情况来调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虽然图1中存在两个驱动电机8,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系统中的驱动电机8可以只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3个或者是多个,驱动电机8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确定。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温控系统中还包括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设置于空调冷凝器1的出口位置,通过该压力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空调冷凝器1出口位置的压力,从而在空调冷凝器1出口压力较大时给出及时报警,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温控系统中还包括膨胀补水箱,该膨胀补水箱19的出口接第一电动水泵11的入口,该膨胀补水箱19可以及时的为温控系统提供补水,这样保证管路2的热量流通。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电池箱13包括充电机组以及电池组,该充电机组中一个充电机接电池组中的一个电池模组,这样可以通过每一个充电机对每一个电池模组进行充电。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温控系统中还包括充电机温度传感器以及电池组温度传感器,充电机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充电机表面,用于检测充电机的温度,在充电机温度较高时,该温度传感器可以生成检测信号,从而保证系统给出报警。电池组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电池组表面,用于检测电池组温度,在电池组温度较高时,该温度传感器可以生成检测信号,从而保证系统给出电池温度过高的报警。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温控系统还包括冷凝风机以及鼓风机,该冷凝风机与散热器16相邻设置,用于对散热器16进行通风,从而散热器16进行散热,鼓风机与水暖散热器10相邻设置,用于对水暖散热器10进行鼓风散热,在实际应用中鼓风机与水暖散热器10、车内蒸发器3以及各个风门组成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HVAC。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温控系统中还包括电机入管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设置于驱动电机8的管路入口处,用于检测进入驱动电机8的液体的温度。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包括采用特定符号、标记确定顶点等变更方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