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救圆木固定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4721发布日期:2018-11-02 23:32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车辆辅助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自救圆木固定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自救圆木固定架主要有两种:一种为金属材质制成环形卡箍的自救圆木固定架,只能固定一种尺寸的自救圆木,由于自身结构限制无法做到多尺寸自救圆木固定;另一种为非金属材质制成柔性固定带的自救圆木固定架,能固定一定尺寸范围的自救圆木,但刚性不如金属材质,安装和拆卸不方便,需要有人抬着自救木才能完成安装与拆卸等;不满足目前工程车辆自救圆木固定的发展趋势,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便于修改和扩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自救圆木固定架装置,它能实现压缩空气排水系统的排放的冷凝水不含油质,可直接排放,杜绝环境污染,同时避免排水主管内冷凝水反流至空气压缩机内。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救圆木固定架装置它包括固定板和支撑板,所述固定板前端面为用于与车体紧固连接的平整面,所述固定板上端面为弧面,所述固定板上部设置有定位螺栓孔,所述固定板下端为弧形钩端,所述支撑板呈弧形,且垂直居中设置在弧形钩端上,所述支撑板内弧面上设置有用于缓冲和保护自救圆木表面的胶板,所述支撑板圆周方向在固定板两侧设置有用于限位固定带的门形附座;所述固定带通过门形附座环绕支撑板外弧面首尾相接,所述固定带顶端设置有用于锁紧自救圆木的带扣,带扣内设置有用于卡紧固定带的顶针。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和支撑板为刚性金属材料。

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通过焊接方式紧固连接在弧形钩端上。

进一步的,所述门形附座上端沿支撑板弧面半径方向向外弯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装置中支撑板的弧形设计形成一个承托自救圆木的弧形面,在安装自救圆木时,只需将自救圆木放入弧形面,即可对自救圆木进行有效支撑,为安装固定提供快捷便利,减少安装难度和工作强度。

2、在支撑板弧形面的两端各焊接两个门形附座,再将固定带通过门形附座、弧形支撑板与自救圆木,就可以完成对自救圆木进行可靠安装固定,且同时可以通过调节固定带来满足一定范围内多个尺寸自救圆木的固定需要。

3、支撑板上设置的胶板对自救圆木起到了缓冲作用,保护了自救圆木表面,有效避免自救圆木表面受到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视图。

图中:1、固定板;2、支撑板;3、定位螺栓孔;4、固定带;5、带扣;6、门形附座;7、胶板;8、顶针;101、弧形钩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一种自救圆木固定架装置,它包括固定板1和支撑板2,所述固定板1前端面为用于与车体紧固连接方式的平整面,所述固定板1上端面为弧面,所述固定板1上部设置有定位螺栓孔3,所述固定板1下端为弧形钩端101,所述支撑板2呈弧形,且垂直居中设置在弧形钩端101上,所述支撑板2内弧面上设置有用于缓冲和保护自救圆木表面的胶板7,所述支撑板2圆周方向在固定板1两侧设置有用于限位固定带4的门形附座6;所述固定带4通过门形附座6环绕支撑板2外弧面首尾相接,所述固定带4顶端设置有用于锁紧自救圆木的带扣5,带扣5内设置有用于卡紧固定带4的顶针8。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1和支撑板2为刚性金属材料。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2通过焊接方式紧固连接在弧形钩端101上。

优选的,所述门形附座6上端沿支撑板2弧面半径方向向外弯折。

本实用新型中的自救圆木固定架装置,以固定板上前端面或者定位螺栓孔与车上附座连接端为安装固定端,通过螺栓将固定板与附座连接在一起;弧形的支撑板对安装的自救圆木起到承托作用,支撑板上方的胶板对自救圆木起到缓冲作用;固定带通过门形附座绕支撑板外部及自救圆木外表面形成可靠固定,支撑板两端的门形附座对固定带起限位作用,通过调整固定带的长度可满足一定范围内多个尺寸自救圆木的固定,通过固定带扣内的顶针可以解开或收紧固定带从而对自救圆木进行调整和装卸。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