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式排水抢险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3945发布日期:2018-07-24 20:4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离式排水抢险车。



背景技术:

排水车是一种用于抢险救灾的特种车辆,在救灾抢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社会生活中,由于降水、管道泄漏、工程施工等都可能带来地面积水,积水地面的情况可能多种多样,有些积水地面由于路面状况不佳,或路面狭窄等,导致现有的排水车无法到达理想的排水位置,从而无法进行排水或抽水工作。所以,需要一种能适应恶劣地理环境,且有超远距离排水能力的排水抢险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203920537U公开了一种远程控制分离式应急排水抢险车,如图6所示,一种远程控制分离式应急排水抢险车,在车厢内前部设置有液压站101,在液压站101后方安装有水带绞盘机构102,在履带泵站103与水带绞盘机构102之间的车厢内中部安装有液压便携泵放置箱,在液压便携泵放置箱上设置有油管收放绞盘104,在车厢内两侧壁上还安放有油管收放绞盘104,随车吊安装在液压站101与水带绞盘机构102之间的底盘上,在车厢后部一内侧壁上设置有控制柜105,液压发电机组106安装在液压便携泵放置箱下方的底盘侧部,在车厢后部还设置有朝下开启的门107。

上述分离式应急排水抢险车虽然可以通过在抢险车上设置可以与其分离的履带泵站,从而通过液压站体积小、通过性强的优点使其可以通过一些路面状况不佳或路面狭窄的恶劣地理环境。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由于履带泵站必须和抢险车上的水带相连,将积水通过水带排至抢险车再通过抢险车上的排水系统排出积水。这就要求水带必须足够长,水带收放需要方便灵活,如何优化车厢的空间布局从而摆放更长的水带,并通过优化水带的收放方式是提高抢险车灵活性时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分离式排水抢险车,其抢险车内部空间布局不合理,水带的收放灵活性差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分离式排水抢险车,包括:

排水抢险车,包括驾驶室,以及设置在所述驾驶室后侧的车厢,在所述车厢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可移动的行走式排水泵站;

移动泵站排水机构,设置在所述车厢内,其包括水带绞盘,以及若干个备用水带绞盘,且所述车厢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可以通过导向机构驱动延伸至车外的车体侧板,且所述水带绞盘固定于所述车体侧板上,通过所述车体侧板带动朝向车厢外侧延伸或收回;且绕置于所述水带绞盘和所述备用水带绞盘上的水带,以及所述行走式排水泵站的排水口上均设置有可以相互连通的快装接口。

所述水带绞盘上还设有与所述车体侧板相对设置用于固定所述水带绞盘的支撑板,且所述水带绞盘分别与所述车体侧板和所述车体侧板转动相连,从而方便水带绞盘转动收放所述水带。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车厢横向方向上的齿条、与所述齿条相啮合驱动其伸缩运动的齿轮,以及通过转轴驱动所述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车体侧板与所述齿条固定相连,通过所述齿条带动放置有水带绞盘的所述车体侧板延伸至车厢外侧或收回。

所述车厢尾部还设置有升降门,所述升降门用于承载行走式排水泵站从车厢内部移动至车厢外的地面上。

所述升降门包括可升降门框、安装在所述可升降门框上的门体,以及驱动所述门体开关和升降的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门体打开或关闭的第一推杆,以及用于驱动行走式排水泵站升降的第二推杆;所述门体的下端和所述可升降门框通过第一转轴转动相连,且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车厢可相对活动的转动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门体转动相连,当第一推杆的杆体缩回会拉动所述门体沿着所述第一转轴转动,从而控制所述门体打开,或第一推杆的杆体伸出会推动所述门体沿着所述第一转轴转动,从而控制所述门体关闭;

所述第二推杆与所述可升降门框传动相连,驱动可升降门框升降,从而驱动承载有行走式排水泵站的所述门体上升或下降,且所述门体和所述可升降门框之间还设置有用于起支撑作用的折叠杆。

所述车厢的底板为镂空网格结构,便于排出水带中残留的水分。

所述车厢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液压系统的副发动机,以及设置在所述副发动机后侧的液压便携泵;所述行走式排水泵站通过油管收放绞盘上的油管与所述行走式排水泵站相连接,且所述车厢和汽车底盘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减少震动的减震垫,所述排水抢险车的长度方向上还设置有至少4个通过控制柜控制伸缩的起重支腿,所述起重支腿设置在所述车厢下方。

所述驾驶室上还设置有通过升降杆固定的照明灯,且所述照明灯为全方位照明灯,以所述驾驶室为中心发散光源。

所述车厢内还设置有相对设置的通风窗和排风机,所述排风机鼓动所述车厢内的空气与车外空气进行置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离式排水抢险车,通过排水抢险车上设置移动泵站排水机构,并通过将水带绞盘固定在车厢两侧的车体侧板上,通过导向机构带动水带绞盘移动至车厢两侧以外,车体侧板关闭时可以保护车厢内部部件的安全,打开时可以带动水带绞盘外移,提高了水带绞盘的使用灵活性,并且相对于现有的车体侧板,其只能打开关闭无法携带水带绞盘移动,本申请中可以携带水带绞盘的车体侧板结构更加简单可靠,可以节省更多的车内空间,从而可以通过备用水带绞盘进一步增加水带绞盘的长度。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离式排水抢险车,通过在水带绞盘上的与车体侧板相对的一侧设置支撑板,对水带绞盘进行固定,从而牢固可靠地固定水带绞盘,避免固定不牢固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离式排水抢险车,导向机构包括齿条、与所述齿条相啮合驱动其伸缩运动的齿轮,以及通过转轴驱动所述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通过上述齿轮齿条相配合的传动结构带动固定有水带绞盘的车体侧板伸缩运动,具有占用体积小、结构简单传动可靠的优点。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离式排水抢险车,通过在车厢尾部还设置可以承载行走式排水泵站从车厢内部移动至车厢外的地面上的升降门,从而提高行走式排水泵站的使用方便程度。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离式排水抢险车,通过可升降门框、安装在所述可升降门框上的门体,以及驱动所述门体开关和升降的第二推杆组成升降门,并通过第一推杆控制门体的开关,其具有传动结构简单可靠、维护简单和使用成本低的优点。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离式排水抢险车,通过将车厢的底板设置为镂空网格结构,从而便于排出水带中残留的水分,避免车厢内积水。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离式排水抢险车,通过在车厢和汽车底盘之间还设置减震垫,减少车体震动从而更好的保护救险设备。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离式排水抢险车,通过在排水抢险车下侧设置若干个起重支腿,用于支撑车厢保证其稳定性,提高操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离式排水抢险车,通过升降杆固定的全方位照明灯,可以从驾驶室顶部升高并为车体提供全方位照明。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离式排水抢险车,通过在车厢内设置的通风窗和排风机,鼓动车厢内的空气与车外空气进行置换,从而调节车厢内的湿度和温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离式排水抢险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分离式排水抢险车打开车厢后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分离式排水抢险车承载有行走式排水泵站的厢后门下降时的抢险车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下两层的水带绞盘均收缩在车厢内时的导向机构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上下两层的水带绞盘均伸出车厢外侧时的导向机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厢后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用于驱动门体开关和升降的驱动机构位置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厢后门处于打开状态时,用于驱动门体开关和升降的驱动机构位置状态示意图;

图8为现有技术的分离式应急排水抢险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排水抢险车;2-驾驶室;3-车厢;4-行走式排水泵站;5-水带绞盘; 6-导向机构;7-车体侧板;8-支撑板;9-齿条;10-可升降门框;11-门体; 12-第一推杆;13-第二推杆;14-第一转轴;15-第二转轴;16-第三转轴; 17-折叠杆;18-副发动机;19-油管收放绞盘;20-控制柜;21-升降杆;22- 照明灯;23-通风窗;24-排风机;25-减震垫;26-起重支腿;101-液压站; 102-水带绞盘机构;103-履带泵站;104-油管收放绞盘;105-控制柜;106- 液压发电机组;107-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记载了一种分离式排水抢险车,如图1所示的分离式排水抢险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包括:

排水抢险车1,包括驾驶室2,以及设置在所述驾驶室2后侧的车厢3,在所述车厢3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可移动的行走式排水泵站4;

移动泵站排水机构,设置在所述车厢3内,其包括通过水带与行走式排水泵站4的排水口相连通的水带绞盘5,以及若干个备用水带绞盘,且所述车厢3两侧均设置有可以通过导向机构6驱动延伸至车外的车体侧板7,且所述车体侧板7具有上下两层,所述水带绞盘5固定于与其对应的那一层车体侧板7上,通过车体侧板7带动朝向车厢3外侧延伸或收回;所述备用水带绞盘可以通过快装接口与所述水带绞盘5上的水带相连,从而提高水带的长度。

移动泵站排水机构,设置在所述车厢3内,其包括水带绞盘5,以及可以有效的提高水带的长度的若干个备用水带绞盘,且所述车厢3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可以通过导向机构6驱动延伸至车外的车体侧板7,且所述水带绞盘5固定于所述车体侧板7上,通过所述车体侧板7带动朝向车厢3 外侧延伸或收回;且绕置于所述水带绞盘5和所述备用水带绞盘上的水带,以及所述行走式排水泵站4的排水口上均设置有可以相互连通的快装接口。通过在排水抢险车上设置移动泵站排水机构,并通过将水带绞盘固定在车厢两侧的车体侧板上,通过导向机构带动水带绞盘移动至车厢两侧以外,车体侧板关闭时可以保护车厢内部部件的安全,打开时可以带动水带绞盘外移,提高了水带绞盘的使用灵活性,并且相对于现有的车体侧板,其只能打开关闭无法携带水带绞盘移动,本申请中可以携带水带绞盘的车体侧板结构更加简单可靠,可以节省更多的车内空间,从而可以通过备用水带绞盘进一步增加水带绞盘的长度。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中的分离式排水抢险车,所述水带绞盘5上还设有与所述车体侧板7相对设置用于固定所述水带绞盘5的支撑板8,且所述水带绞盘5分别与所述车体侧板7和所述车体侧板7转动相连,从而方便水带绞盘5转动收放所述水带。通过支撑板,对水带绞盘进行固定,从而牢固可靠地固定水带绞盘,避免固定不牢固的问题。

如图4和图5所示,具体的,为了减小导向机构的体积并降低使用维护成本,所述导向机构6包括设置在所述车厢3横向方向上的齿条9、与所述齿条9相啮合驱动其伸缩运动的齿轮,以及通过转轴驱动所述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车体侧板7与所述齿条9固定相连,通过所述齿条9带动放置有水带绞盘5的所述车体侧板7延伸至车厢3外侧或收回。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具体的,为了提高行走式排水泵站的使用方便程度,所述车厢3尾部还设置有升降门,所述升降门用于承载行走式排水泵站4从车厢3内部移动至车厢3外的地面上;所述升降门包括可升降门框10、安装在所述可升降门框10上的门体11,以及驱动所述门体11开关和升降的驱动机构。通过可升降门框的门框使驱动机构驱动门框升降,可以提高门体的承载能力,使其可以承载行走式排水泵站从车厢内部移动至车厢外的地面上。

如图6和图7所示,具体的,为了简化车厢后门的开启关闭方式,并使传动结构更加简单可靠、降低维护和使用成本,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门体11打开或关闭的第一推杆12,以及用于驱动行走式排水泵站 4升降的第二推杆13;所述门体11的下端和所述可升降门框10通过第一转轴14转动相连,且所述第一推杆12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15与所述车厢 3可相对活动的转动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三转轴16与所述门体11转动相连,当第一推杆12的杆体缩回会拉动所述门体11沿着所述第一转轴14转动,从而控制所述门体11打开,或第一推杆12的杆体伸出会推动所述门体11 沿着所述第一转轴14转动,从而控制所述门体11关闭;所述第二推杆13 与所述可升降门框10传动相连,驱动可升降门框10升降,从而驱动承载有行走式排水泵站4的所述门体11上升或下降,且所述门体11和所述可升降门框10之间还设置有用于起支撑作用的折叠杆17。通过可升降门框、安装在所述可升降门框上的门体,以及驱动所述门体开关和升降的第二推杆组成升降门,并通过第一推杆控制门体的开关,其具有传动结构简单可靠、维护简单和使用成本低的优点。

具体的,为了便于排出车厢内水带中残留的水分,避免车厢积水,所述车厢3的底板为镂空网格结构。

具体的,为了减少车体震动从而更好的保护救险设备,在所述车厢3 和汽车底盘之间还设置22毫米厚的减震垫25。

具体的,为了对车厢起到支撑作用,保证其稳定性,提高操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排水抢险车的长度方向上还设置有4个通过控制柜控制伸缩的起重支腿18,且所述起重支腿设置在所述车厢下方避免车厢晃动。

具体的,为了增强驾驶员的视野并为车体提供全方位照明,驾驶室2 上还设置有通过升降杆21固定的照明灯22,且所述照明灯22为全方位照明灯,以所述驾驶室2为中心发散光源。

具体的,为了调节车厢内的湿度和温度,避免车厢内湿度过高,所述车厢3内还设置有相对设置的通风窗23和排风机24,所述排风机24鼓动所述车厢3内的空气与车外空气进行置换。

实施例2

记载了一种分离式排水抢险车,如图1所示的分离式排水抢险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包括:

排水抢险车1,包括驾驶室2,以及设置在所述驾驶室2后侧的车厢3,在所述车厢3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可移动的行走式排水泵站4;

移动泵站排水机构,设置在所述车厢3内,其包括通过水带与行走式排水泵站4的排水口相连通的水带绞盘5,且所述车厢3其中一侧设置有可以通过导向机构6驱动延伸至车外的车体侧板7,且所述车体侧板7为一层,所述水带绞盘5固定于与其对应的那一层车体侧板7上,通过车体侧板7 带动朝向车厢3外侧延伸或收回。通过在排水抢险车上设置移动泵站排水机构,并通过将水带绞盘固定在车厢两侧的车体侧板上,通过导向机构带动水带绞盘移动至车厢两侧以外,车体侧板关闭时可以保护车厢内部部件的安全,打开时可以带动水带绞盘外移,提高了水带绞盘的使用灵活性,并且相对于现有的车体侧板,其只能打开关闭无法携带水带绞盘移动,本申请中可以携带水带绞盘的车体侧板结构更加简单可靠,可以节省更多的车内空间。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中的分离式排水抢险车,所述水带绞盘5上还设有与所述车体侧板7相对设置用于固定所述水带绞盘5的支撑板8,且所述水带绞盘5分别与所述车体侧板7和所述车体侧板7转动相连,从而方便水带绞盘5转动收放所述水带。通过支撑板,对水带绞盘进行固定,从而牢固可靠地固定水带绞盘,避免固定不牢固的问题。

具体的,为了减小导向机构的体积并降低使用维护成本,所述导向机构6包括设置在所述车厢3横向方向上的齿条9、与所述齿条9相啮合驱动其伸缩运动的齿轮,以及通过转轴驱动所述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车体侧板7与所述齿条9固定相连,通过所述齿条9带动放置有水带绞盘5 的所述车体侧板7延伸至车厢3外侧或收回。

具体的,为了提高行走式排水泵站的使用方便程度,所述车厢3尾部还设置有升降门,所述升降门用于承载行走式排水泵站4从车厢3内部移动至车厢3外的地面上;所述升降门包括可升降门框10、安装在所述可升降门框10上的门体11,以及驱动所述门体11开关和升降的驱动机构。通过可升降门框的门框使驱动机构驱动门框升降,可以提高门体的承载能力,使其可以承载行走式排水泵站从车厢内部移动至车厢外的地面上。

具体的,为了简化车厢后门的开启关闭方式,并使传动结构更加简单可靠、降低维护和使用成本,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门体11打开或关闭的第一推杆12,以及用于驱动行走式排水泵站4升降的第二推杆13;所述门体11的下端和所述可升降门框10通过第一转轴14转动相连,且所述第一推杆12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15与所述车厢3可相对活动的转动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三转轴16与所述门体11转动相连,当第一推杆12的杆体缩回会拉动所述门体11沿着所述第一转轴14转动,从而控制所述门体 11打开,或第一推杆12的杆体伸出会推动所述门体11沿着所述第一转轴 14转动,从而控制所述门体11关闭;所述第二推杆13与所述可升降门框 10传动相连,驱动可升降门框10升降,从而驱动承载有行走式排水泵站4 的所述门体11上升或下降,且所述门体11和所述可升降门框10之间还设置有用于起支撑作用的折叠杆17。通过可升降门框、安装在所述可升降门框上的门体,以及驱动所述门体开关和升降的第二推杆组成升降门,并通过第一推杆控制门体的开关,其具有传动结构简单可靠、维护简单和使用成本低的优点。

具体的,为了减少车体震动从而更好的保护救险设备,在所述车厢3 和汽车底盘之间还设置18毫米厚的减震垫25。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