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置前驱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0003发布日期:2018-09-18 22:24阅读:7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前置前驱电动汽车动力总成。



背景技术:

现有的前置前驱电动车动力总成布置结构大多部件复杂,重量也大,无法做到原车身空间的充分使用,对车身改动较大,且机舱内部部件拆卸维修困难,所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前置前驱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在定位孔与定位块之间设置有弹性卡紧机构,通过弹性卡紧机构起到了便于安装和拆卸的作用;提供一种前置前驱电动汽车动力总成。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

左悬置,

左悬置支架,所述的左悬置支架是由左悬置上支架和左悬置下支架上下连接所组成,所述的左悬置安装在左悬置上支架上,

减速器总成,所述的减速器总成安装在减速器固定支架上,所述的减速器固定支架与左悬置下支架相连,

电机总成,所述的电机总成与减速器总成相连,所述的电机总成安装在电机固定支架上,

右悬置,所述的右悬置与电机固定支架相连,

后悬置,所述的后悬置与减速器总成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左悬置下支架上竖直设置有螺杆,所述的螺杆穿过左悬置上支架并与其活动连接,所述的左悬置上支架上下两侧的螺杆上各连接有一个调节螺母。

又进一步:所述的左悬置下支架上设置有定位块,所述的减速器固定支架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的定位块可拆卸地连接在定位孔内,所述的定位块与定位孔之间设置有弹性卡紧机构。

再进一步:所述的弹性卡紧机构包括开设在定位孔内壁上凹槽、开设在定位块外壁上半球形卡槽、球形卡头和弹簧,所述的球形卡头通过弹簧连接在凹槽内,所述的球形卡头在弹簧的作用下卡入半球形卡槽内。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在定位孔与定位块之间设置有弹性卡紧机构,通过弹性卡紧机构起到了便于安装和拆卸的作用;并且本设计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实用高效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检具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夹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前置前驱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包括左悬置1、左悬置支架、减速器总成8、电机总成9、右悬置5和后悬置7,所述的左悬置支架是由左悬置上支架2和左悬置下支架3上下连接所组成,所述的左悬置1安装在左悬置上支架2上,所述的减速器总成8安装在减速器固定支架4上,所述的减速器固定支架4与左悬置下支架3相连,所述的电机总成9与减速器总成8相连,所述的电机总成9安装在电机固定支架6上,所述的右悬置5与电机固定支架6 相连,所述的后悬置7与减速器总成8相连。电机9的输出轴通过花键结构与减速器8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固定支架6,电机固定支架6顶部与右悬置5通过螺栓固定,右悬置5通过螺栓固定在车身右侧纵梁上;减速器8 右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减速器固定支架4,减速器固定支架4顶部与左悬置上支架 2、左悬置下支架3通过螺栓固定,左悬置上支架2与左悬置1连接,左悬置1 通过螺栓固定在车身左侧纵梁上;后悬置8通过螺栓一端固定在减速器4后下方,另一端固定在副车架上,本设计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实用高效的优点。

如图2所示的左悬置下支架3上竖直设置有螺杆10,所述的螺杆10穿过左悬置上支架2并与其活动连接,所述的左悬置上支架2上下两侧的螺杆10上各连接有一个调节螺母11,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对左悬置下支架3与左悬置上支架2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

如图2和图3所示的左悬置下支架3上设置有定位块12,所述的减速器固定支架4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的定位块12可拆卸地连接在定位孔内,所述的定位块12与定位孔之间设置有弹性卡紧机构;所述的弹性卡紧机构包括开设在定位孔内壁上凹槽13、开设在定位块12外壁上半球形卡槽14、球形卡头15和弹簧16,所述的球形卡头15通过弹簧16连接在凹槽13内,所述的球形卡头 15在弹簧16的作用下卡入半球形卡槽14内。本实用新型在定位孔与定位块之间设置有弹性卡紧机构,通过弹性卡紧机构起到了便于安装和拆卸的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这种动力总成布置方案可以有以下创新点:

1、该布置方案结构简单,重量小,拆卸简单,维修容易:整个布置方案共 9个部件,除电机总成和减速器总成,其余各部件结构简单,有效减少了悬置所承载的重量,同时因结构部件数量少且安装配合简单,保证了拆卸维修的便捷性;

2、充分使用原燃油版车身,无需对车身进行改动:左悬置和右悬置均采用原燃油版发动机悬置,通过调整减速器支架、电机支架和后悬置,完成动力总成整体布置,保证车身无需改动即满足搭载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