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3820发布日期:2019-01-14 19:23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更详细地说,涉及既能维持噪音性能又能提高在泥泞路面的行驶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用于泥泞地、雪道、沙地等(以下,将它们总称为“泥泞地等”)的行驶的充气轮胎中,一般来说,采用以边缘成分多的横向槽、块状花纹为主体且槽面积大的胎面花纹。在这样的轮胎中,在啮入路面上的泥、雪、沙子等(以下,将它们总称为“泥等”)而得到牵引性能、并防止泥等塞到槽内(提高泥等的排出性能),从而提高在泥泞地等的行驶性能(泥地性能)。但是,在这样的花纹中,块状花纹成为主体,所以易于产生花纹噪音,而且,横向槽成为主体,所以产生的噪音易于经由横向槽而向车辆外侧放出,所以,存在难以充分维持噪音性能的问题。

对于这样的问题,例如专利文献1提出了如下方案:使块状花纹的间距不同而使得花纹噪音难以产生,并且,块状花纹的间距越短则越使横向槽相对于周向倾斜从而抑制间距小的块状花纹与间距大的块状花纹的刚性差来维持行驶性能。但是,即使是这样的花纹,也未必能说充分兼顾了泥地性能和噪音性能,要求进一步的改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5646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维持噪音性能又能提高在泥泞路面的行驶性能的充气轮胎。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有:在胎面部的中央区域在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位于所述周向槽的两侧、相对于轮胎周向向一方向倾斜且与所述周向槽相连通的多条内侧倾斜槽、位于所述周向槽的两侧、相对于轮胎周向向另一方向倾斜且与所述内侧倾斜槽相连通的多条外侧倾斜槽、由这些槽在与所述周向槽相邻的位置划分出的中央块状花纹、以及由这些槽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所述外侧倾斜槽之间划分出的胎肩块状花纹,包括这些槽和块状花纹的多个反复要素在轮胎周向反复配置,所述多个反复要素包括间距不同的多种反复要素;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槽的槽宽沿着轮胎周向变动,所述周向槽由在轮胎周向交替地配置的多个宽幅部和多个窄幅部构成,所述内侧倾斜槽与所述宽幅部相连通,将与各宽幅部相连通的一对内侧倾斜槽对于各宽幅部的开口端的中心彼此连结的假想直线相对于轮胎周向所成的倾斜角度θ按各宽幅部而不同,所述反复要素的间距越小,则所述假想直线的倾斜角度θ越小。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反复要素的间距沿着轮胎周向变动,所以,能够使块状花纹叩击路面而产生的撞击声的频率分散,从而能够抑制花纹噪音。另一方面,内侧倾斜槽和外侧倾斜槽如上述那样组合而构成胎面花纹,所以,能够抑制在胎面整体中接地反力的变动,从而能够提高行驶性能。此外,周向槽包括槽宽相对大的宽幅部,所以,能够由该宽幅部充分地啮入泥等,从而能够提高牵引性,能够提高泥地性能。此时,内侧倾斜槽与宽幅部相连通从而能够提高排泥性,对于提高泥地性能是有利的。而且,在间距小的反复要素中,在中央区域的槽内易于塞住泥等,但由于设定成反复要素的间距越小则假想直线的倾斜角度θ越小,所以,能够促进塞到槽内的泥等的排出,从而能够有效地改善泥地性能。

在本发明中,优选倾斜角度的倾斜角度的最小值θmin为10°~50°,倾斜角度的倾斜角度的最大值θmax为40°~120°,最小值θmin与最大值θmax之差δθ为30°~90°。通过这样设定倾斜角度,既能够有效地分散噪音来提高噪音性能、又能够使槽内的泥等的流动良好来提高泥地性能,从而对于兼顾这些性能是有利的。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周向槽的一方侧排列配置的反复要素与在周向槽的另一方侧排列配置的反复要素,间距相互错开。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接地反力的变动来提高行驶性能、并且能够有效地分散噪音来提高噪音性能。

在本发明中,优选宽幅部呈具有向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突出的一对对角的大致四边形,内侧倾斜槽与宽幅部的对角部分相连通。通过这样使内侧倾斜槽与在周向槽内流动的泥等易于集中的宽幅部的对角部分相连通,周向槽内的泥等易于经过内侧倾斜槽而排出,所以,对于提高排泥性是有利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子午线剖视图。

图2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的主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假想直线的倾斜角度的要部放大图。

图4是用于说明宽幅部的形状的要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成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有在轮胎周向延伸而构成环状的胎面部1、配置于该胎面部1的两侧的一对胎侧部2、以及配置于胎侧部2的轮胎径向内侧的一对胎圈部3。此外,在图1中,标号cl表示轮胎赤道,标号e表示接地端。

在左右一对胎圈部3之间架设着胎体层4。该胎体层4包括在轮胎径向延伸的多条加强帘线,绕配置于各胎圈部3的胎圈芯5从车辆内侧向外侧折回。另外,在胎圈芯5的外周上配置着胎圈填胶6,该胎圈填胶6被胎体层4的本体部和折回部包入。另一方面,在胎面部1处的胎体层4的外周侧,埋设着多层(在图1~3中为2层)带束层7。各带束层7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多条加强帘线,并且,在层间加强帘线相互交叉地配置。在这些带束层7中,加强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被设定在例如10°~40°的范围。而且,在带束层7的外周侧设有带束加强层8。带束加强层8包括在轮胎周向上取向的有机纤维帘线。在带束加强层8中,有机纤维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被设定为例如0°~5°。

本发明适用于这样的一般的充气轮胎,但其剖面结构不限于上述的基本结构。

如图2所示,在胎面部1的中央区域(在图中为轮胎赤道cl上),设有在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10。另外,在该周向槽10的两侧,多条内侧倾斜槽11和多条外侧倾斜槽12分别在轮胎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并且,由这些周向槽10、内侧倾斜槽11及外侧倾斜槽12划分出中央块状花纹20和胎肩块状花纹21。

周向槽10,其槽宽沿着轮胎周向变动,具有多个宽幅部10a和多个窄幅部10b交替地配置的结构。尤其是,在图2的例子中,由于宽幅部10a和窄幅部10b的交替配置,周向槽10沿着轮胎周向呈锯齿状地延长,相对于轮胎周向向一方向倾斜的部分(相当于宽幅部10a)的槽宽相对地变大,而向另一方向倾斜的部分(相当于窄幅部10b)的槽宽相对地变小。

内侧倾斜槽11相对于轮胎周向向一方向倾斜地延伸。内侧倾斜槽11的一端(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与周向槽10的宽幅部10a相连通,另一端(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与后述的外侧倾斜槽12相连通。在图2的例子中,内侧倾斜槽11相对于轮胎周向向一方向倾斜,但在其中途部折曲而使得倾斜角度变化。

在本发明中,内侧倾斜槽11形成于周向槽10的两侧,所以,一对内侧倾斜槽11与1个宽幅部10a相连通。此时,如图3所示,若假定连结与各宽幅部10a相连通的一对内侧倾斜槽11对于各宽幅部10a的开口端的中心彼此的假想直线l,则该假想直线l相对于轮胎周向所成的倾斜角度θ按各宽幅部10a而异,反复要素的间距越小,则假想直线的倾斜角度θ越小。

外侧倾斜槽12相对于轮胎周向向另一方向(与内侧倾斜槽11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延伸。外侧倾斜槽12的一端(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与内侧倾斜槽11相连通,另一端(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开口。在图2的例子中,外侧倾斜槽12与内侧倾斜槽11交叉,其一端在后述的中央块状花纹20内终止。另外,在图2的例子中,外侧倾斜槽12相对于轮胎周向向另一方向倾斜,但在其中途部折曲而使得倾斜角度变化。而且,在图1的例子中,外侧倾斜槽12在另一端附近的槽底中央具有从槽底突出并沿着外侧倾斜槽12延伸的突出部30。

中央块状花纹20由周向槽10、内侧倾斜槽11和外侧倾斜槽12划分出并配置于与周向槽10相邻的位置。如前述那样,外侧倾斜槽12的一端在中央块状花纹20内终止,所以,在图2的例子中,可见到在中央块状花纹20形成有大致三角形状的缺口。在各中央块状花纹20形成刀槽花纹31,刀槽花纹31的一端与周向槽10相连通,刀槽花纹31在中央块状花纹20内弯曲后横过外侧倾斜槽12的一端(缺口)而沿着内侧倾斜槽11的延长方向延伸,另一端与外侧倾斜槽12相连通。对与周向槽10和内侧倾斜槽11相接的锐角部、和/或与内侧倾斜槽11和外侧倾斜槽12相接的锐角部,实施倒角。

胎肩块状花纹21由外侧倾斜槽12和内侧倾斜槽11划分出并配置于在轮胎周向相邻的外侧倾斜槽12之间。在各胎肩块状花纹21形成刀槽花纹31和细槽32,该刀槽花纹31的一端与外侧倾斜槽12相连通、该刀槽花纹31在胎肩块状花纹21内弯曲后沿着外侧倾斜槽12的延长方向延伸、另一端在胎肩块状花纹21内终止,该细槽32从该刀槽花纹31的终止部沿着外侧倾斜槽12的延长方向延伸。此外,这些刀槽花纹31和细槽32不连续而是分开的。在与外侧倾斜槽12和内侧倾斜槽11相接的角部,实施倒角。

本发明的胎面花纹通过在轮胎周向反复配置由周向槽10、内侧倾斜槽11、外侧倾斜槽12、中央块状花纹20和胎肩块状花纹21(是任意的,也可以如图示那样包括刀槽花纹31、细槽32)形成的多个反复要素而构成。此时,多个反复要素包括间距不同的多个种类。例如,在图2的例子中,包括3种反复要素a、b、c,若将各自的间距设为pa、pb、pc,则这些间距具有pa>pb>pc这样的大小关系。反复要素分别包含的槽、块状花纹是共用的,所以,间距越大则反复要素内的槽、块状花纹越在轮胎周向上伸长,间距越小则反复要素内的槽、块状花纹越在轮胎周向上压缩。

在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胎面花纹中,反复要素的间距沿着轮胎周向变动,所以,在轮胎周向排列的一连串的块状花纹的大小并非恒定,从能够使块状花纹叩击路面而产生的撞击声的频率分散,因此,能够抑制花纹噪音。另一方面,上述的内侧倾斜槽11和外侧倾斜槽12的组合成为基调,所以,能够抑制在胎面整体中接地反力的变动,能够提高行驶性能。此外,周向槽10包括槽宽相对大的宽幅部10a,所以,能够由该宽幅部10a充分地啮入泥等,从而能够提高牵引性,能够提高泥地性能。此时,通过内侧倾斜槽11与宽幅部10a相连通,能够将周向槽10内的泥等经由内侧倾斜槽11而排出车辆外侧,对于提高排泥性而提高泥地性能是有利。而且,在间距小的反复要素中,在中央区域的槽内易于塞住泥等,但由于设定成反复要素的间距越小则假想直线的倾斜角度θ越小,所以,能够促进塞到槽内的泥等的排出,从而能够有效地改善泥地性能。

此时,若周向槽10为不具有宽幅部10a和窄幅部10b的形状(笔直形状、或槽宽为恒定的锯齿形状),则无法充分地啮入泥等,从而无法提高泥地性能。即使周向槽10具有宽幅部10a和窄幅部10b,若宽幅部10a和窄幅部10b随机配置,也有在轮胎旋转时在接地面内不再包括宽幅部10a之虞,从而难以总是得到宽幅部10a所带来的泥地性能提高效果。

若假想直线l的倾斜角度θ不满足上述的关系,在间距越小则倾斜角度θ越大时,内侧倾斜槽11中的泥的流动就会受阻,泥等易于塞住,所以,不再能够提高泥地性能。能够将假想直线l的倾斜角度θ设定为10°~120°。尤其是,1个轮胎中的假想直线l的倾斜角度的最小值θmin优选为10°~50°、更优选的为20°~40°,最大值θmax优选为40°~120°、更优选为60°~100°,最小值θmin与最大值θmax之差δθ优选为30°~90°。通过将倾斜角度设定在这样的范围,既能够有效地分散噪音来提高噪音性能、又能够使槽内的泥等的流动良好来提高泥地性能,从而对于兼顾这些性能是有利的。

若假想直线l的倾斜角度的最小值θmin比10°小,则与1个宽幅部10a相连通的一对内侧倾斜槽11的开口位置在轮胎周向上大幅偏离,所以,泥等的流动受阻,从而难以充分地改善泥地性能。若假想直线l的倾斜角度的最小值θmin比50°大,则无法充分地赋予与最大值θmax之差,从而反复要素的间距变化变小,所以,无法充分地分散撞击声的频率而难以充分地改善噪音性能。若假想直线l的倾斜角度的最大值θmax比40°小,则无法充分赋予与最小值θmin之差,从而反复要素的间距变化变小,所以,无法充分地分散撞击声的频率而难以充分地改善噪音性能。若假想直线l的倾斜角度的最小值θmax比120°大,则与1个宽幅部10a相连通的一对内侧倾斜槽11的开口位置在轮胎周向上大幅偏离,所以,泥等的流动受阻,从而难以充分地改善泥地性能。若最小值θmin与最大值θmax之差δθ比30°小,则反复要素的间距变化小,所以,无法充分地分散撞击声的频率而无法充分地改善噪音性能。若最小值θmin与最大值θmax之差δθ比90°大,则泥等的流动按每个宽幅部10a大幅变化,所以,无法充分地改善泥地性能。

在本发明中,如图2所示,优选,在周向槽10的一方侧排列配置的反复要素与在周向槽10的另一方侧排列配置的反复要素,间距相互错开。这样在周向槽10的两侧错开地排列配置反复要素的间距,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接地反力的变动来提高行驶性能、并且能够有效地分散噪音来提高噪音性能。

此外,在这样在周向槽10的两侧使反复要素的间距错开的情况下,存在与1个宽幅部10a相连通的一对内侧倾斜槽11分别包含于在周向槽10的两侧不同间距的反复要素的可能性。在这样的情况下,间距的大小关系和内侧倾斜槽11的槽宽的大小关系成正比,所以,理解为内侧倾斜槽11的开口端处的槽宽的平均值越小则间距越小,将假想直线l的倾斜角度θ设定得小。

宽幅部10a的形状只要是槽宽比窄幅部10b大即可,没有特别地限定,但在例如图4所示呈具有向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突出的一对对角的大致四边形(参照图中斜线部)的情况下,在周向槽10内流动的泥等易于集中到宽幅部10a的对角部分。于是,优选在将宽幅部10a的形状形成为前述的大致四边形的基础上使内侧倾斜槽11与宽幅部10a的对角部分相连通。若这样连结宽幅部10a和内侧倾斜槽11,则集中于宽幅部10a的对角部分的泥等经由内侧倾斜槽11被高效地排出,所以,对于提高泥地性能是有利的。

实施例

轮胎尺寸为lt265/70r17,具有图1所例示的基本结构,以图2的胎面花纹为基调,来制作分别如表1那样设定了宽幅部和窄幅部的有无、内侧倾斜槽的连通位置、倾斜角度的变化的有无、倾斜角度的最小值θmin、最大值θmax、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δθ、在周向槽的两侧的间距的错开的有无的比较例1~4、实施例1~7这10种充气轮胎。

表1的“内侧倾斜槽的连通位置”表示内侧倾斜槽与周向槽的窄幅部和宽幅部的哪一个相连通、以及在与宽幅部相连通的情况下与大致四边形状的宽幅部的对角部分和边部分的哪一个相连通。比较例1是周向槽不具有宽幅部和窄幅部且周向槽以恒定的宽度呈锯齿状地延伸的例子,内侧倾斜槽的连通位置不是宽幅部也不是窄幅部,所以表示为空栏。表1的“倾斜角度θ的变化”表示倾斜角度θ是否根据反复要素的间距而变动。在倾斜角度θ并未变动的情况下表示为“无”,在反复要素的间距越小则倾斜角度越小的情况下表示为“有”,在反复要素的间距越小则倾斜角度越大的情况下表示为“有(相反)”。

关于这10种充气轮胎,通过下述的评价方法来评价泥地性能和噪音性能,并将该结果一并表示在表1中。

泥地性能

将各试验轮胎组装到轮辋尺寸为17×8.0的车轮并装配到气压为450kpa的皮卡(pickuptruck)(试验车辆),在泥泞路面上由测试驾驶员进行牵引性能和排泥性能的感官评价。评价结果用以比较例1的值为100的指数来表示。该指数值越大,则意味着泥地性能越优良。

噪音性能

将各试验轮胎组装到轮辋尺寸为17×8.0的车轮并装配到气压为450kpa的皮卡(试验车辆)上,对以速度60km/h行驶时的车内噪音进行感官评价。评价结果用以比较例1的值为100的指数来表示。该指数值越大,则意味着车内噪音的声压越低、噪音性能越优良。

[表1]

从表1可知,实施例1~7与比较例1相比,均提高了泥地性能和噪音性能,并平衡性良好地兼顾了这些性能。另一方面,比较例2中,虽然周向槽具有宽幅部和窄幅部,但内侧倾斜槽与窄幅部相连通且倾斜角度θ恒定,所以,没能充分地改善泥地性能。另外,没能提高噪音性能。比较例3中,虽然周向槽具有宽幅部和窄幅部且内侧倾斜槽与宽幅部相连通,但倾斜角度θ恒定,所以,没能充分地改善泥地性能。另外,没能提高噪音性能。比较例4中,虽然周向槽具有宽幅部和窄幅部、内侧倾斜槽与窄幅部相连通且倾斜角度θ变动,但反复要素的间距越小则倾斜角度θ越大,所以,反而使排泥性受阻而导致泥地性能降低。

标号说明

1胎面部

2胎侧部

3胎圈部

4胎体层

5胎圈芯

6胎圈填胶

7带束层

8带束加强层

10周向槽

10a宽幅部

10b窄幅部

11内侧倾斜槽

12外侧倾斜槽

20中央块状花纹

21胎肩块状花纹

30刀槽花纹

31细槽

cl轮胎赤道

a,b,c反复要素

l假想直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