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装置的导流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5997发布日期:2019-07-17 05:22阅读:670来源:国知局
天窗装置的导流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窗装置的导流板结构(deflectorstructureforsunroofdevice)。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天窗装置的导流板结构,其具有网导流板(以下还称为“作用部”。),该网导流板在动作时张架展开来承受行驶风,在非动作时折叠且被收装在车顶下方。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导流板结构:具有保持作用部的上端侧且上下转动的臂部和将臂部向上方施力的弹簧,在动作时臂部被弹簧向上方施力,据此作用部展开。

另外,在车辆高速行驶时等展开的作用部承受强的行驶风时,存在作用部被风力向后方强推,臂部抵抗弹簧的加载力而被降低的现象的担忧。另外,在高速行驶时跟随前方行驶车辆而行驶的情况下存在以下担忧:由于前方行驶车辆导致的湍流(紊流)的影响而使行驶风产生强弱差异,臂部为克服弹簧的加载力而上下晃动。

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导流板结构中,通过设置在作用部展开时锁定弹簧的变形的锁定杆来抑制臂部的转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6-60480号



技术实现要素:

但是,在该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构成为通过锁定杆锁定弹簧且通过该弹簧间接地锁定臂部的转动,因此结构变得复杂,并且组装性也下降。

本发明是根据这样的观点而创作的,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来防止行驶时的臂部的转动的天窗装置的导流板结构。

为了解决这样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固定部、作用部、臂部和锁定部件,其中,所述固定部被固定于车身,所述作用部被配置在比所述固定部靠前方的位置,用于行驶风作用;所述臂部的一端侧以可自如转动的方式被连接于所述固定部,并且另一端侧保持所述作用部,所述臂部以所述固定部为支点在上下方向上转动;所述锁定部件的一端侧以可自如转动的方式被连接于所述臂部,另一端侧与所述臂部的转动联动而进行转动,所述锁定部件在规定转动位置通过其另一端侧抵接所述固定部而立起,且对所述臂部向接近所述固定部的方向的转动进行锁定。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由锁定部件直接将臂部的转动锁定,因此,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来防止行驶时的臂部的转动。

另外,优选为,所述锁定部件具有解除部,当在锁定状态下按压载荷作用时所述解除部解除所述锁定状态。

这样一来,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来容易地解除锁定状态。

另外,本发明优选为,具有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的一端侧连接于所述臂部,且其另一端侧连接于所述锁定部件,所述引导部件引导所述锁定部件向该锁定部件抵接着所述固定部而立起的位置转动。

这样一来,能够通过引导部件可靠且迅速地将锁定部件向锁定位置引导。

另外,本发明优选为,所述锁定部件的另一端在立起的状态下呈向下方凸起的曲面形状,在所述固定部上形成有抵接面,该抵接面具有向下方凹进的曲面。

这样一来,即使在由于作用部、臂部、锁定部件等的公差而锁定部件立起时的规定转动位置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也发挥基于锁定部件的锁定功能,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行驶时的臂部的转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天窗装置的导流板结构,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来防止行驶时的臂部的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窗装置的导流板的局部剖切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展开状态的导流板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固定部和锁定部件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锁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6a是用于说明车顶板闭合时的导流板的作用的侧视图,表示全闭状态。

图6b是用于说明车顶板打开时的导流板的作用的侧视图,表示中间状态。

图6c是用于说明车顶板打开时的导流板的作用的侧视图,表示张架展开状态。

图7是用于说明车顶板打开时的导流板的作用的侧视图,表示锁定状态刚刚被解除之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在说明中,对同一要素标注同一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说明中的上下左右前后以从驾驶席观察到的上下左右前后为基准,车宽方向与左右方向同义。在图1中,为了便于说明,用实线和虚线来表示导流板1,用双点划线来表示导流板1以外的部分。

如图1所示,天窗装置r具有:车顶板2,其开闭形成于车身的固定车顶3的大致矩形的开口部3a;和导流板1,其在车顶板2向后方滑动而开口部3a敞开时沿开口部3a的前缘从固定车顶3向上方突出。

在车顶板2的下表面设置有按压滑履(pressingshoe)2a,当该车顶板2向前方滑动时,按压滑履2a压下导流板1。在开口部3a的两侧缘的下方配置有承担车顶板2的滑动的引导功能或导流板1的支承功能等的侧车架(未图示)。在开口部3a的前缘的下方配置有连结两侧车架的各前端的前车架(未图示)。

如图2所示,导流板1具有:固定部10,其被固定于车身的侧车架;作用部20,其被配置在比固定部10靠前方的位置,供行驶风作用;下部保持架30,其保持作用部20的下端侧;和上部保持架40,其保持作用部20的上端侧并且上下转动。另外,导流板1具有:施力部件50,其将上部保持架40向上方施力;锁定部件60,其在规定转动位置将上部保持架40的向下转动锁定;和引导部件70,其将锁定部件60引导至规定转动位置。

固定部10沿开口部3a的侧缘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固定部10具有基部11和支承部12。在基部11上沿车宽方向设置有支承上部保持架40的转动的转动支承销13。在基部11上,在比转动支承销13靠前方的位置,沿车宽方向设置有用于安装施力部件50的安装支承销14。支承部12在基部11的前端连续地形成。支承部12是呈板状且支承锁定部件60的部位。在支承部12的前端侧的上表面形成有供锁定部件60的另一端61a抵接的抵接面15。抵接面15具有向下方凹进的曲面。

作用部20是在动作时张架展开来承受行驶风,在非动作时被折叠而收装在车顶下方的部位。作用部20从开口部3a的前缘开始涵盖侧缘前侧而延伸设置。作用部20例如由网眼细的布制或者树脂制的网状部件构成。如图3所示,作用部20的下缘在侧剖视观察时形成为袋状。在袋部贯插有金属制的线80。线80从开口部3a的前缘涵盖侧缘前侧连续地延伸设置到固定部10。贯插在袋部的线80被插入保持于下部保持架30的槽部。

如图1所示,下部保持架30具有:中央固定部31,其沿开口部3a的前缘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和罩部32,其从中央固定部31的两端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并且弯曲为正交状之后向后方延伸。中央固定部31例如由金属制或者树脂制的板状材料构成。中央固定部31通过紧固部件等固定于前车架。在中央固定部31的前缘形成有呈u字形且后方开口的槽部33(参照图3)。罩部32覆盖被贯插于袋部的线80。罩部32例如由可挠性的树脂材料形成。

上部保持架40具有:中央保持架部41,其沿开口部3a的前缘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和臂部42、42,其从中央保持架部41的两端弯曲成正交状之后向后方延伸。作用部20的两端以在臂部42的途中迂回的方式被安装在上部保持架40、下部保持架30之间。上部保持架40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如图2所示,臂部42的前端侧保持作用部20的上端侧。臂部42的后端侧通过转动支承销13以沿上下方向自如转动的方式连接于固定部10。在臂部42的后端侧形成有止动部43。在本实施方式中,止动部43由使臂部42的一部分向车宽方向外侧膨出而形成的台阶部构成。止动部43是当锁定部件60转动时通过与后述的解除部62抵接来限制锁定部件60的转动的部位。在臂部42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形成有卡止部44。

如图2所示,施力部件50是将臂部42向上方施力的部件,例如由扭力螺旋弹簧构成。施力部件50在比转动支承销13靠前方的位置被安装于固定部10的安装支承销14。施力部件50的一端侧抵接于臂部42的下表面,另一端侧抵接于支承部12的上表面。

锁定部件60是在规定转动位置限制臂部42的向下转动的部件。如图2所示,锁定部件60例如由树脂制的板状材料构成。锁定部件60被配置在比施力部件50靠前方的位置。锁定部件60的一端侧以沿前后方向自如转动的方式被安装在形成于臂部42的锁定转动轴64上。锁定部件60与臂部42的转动联动而绕锁定转动轴64转动。锁定部件60主要具有锁定主体部61、解除部62和通孔63。

锁定主体部61是以下这样的部位:当车顶板2向后方滑动而开口部3a打开时,锁定主体部61抵接于固定部10而且在固定部10与臂部42之间大致铅垂地立起,锁定臂部42的向下转动。如图4所示,锁定主体部61的另一端61a在立起状态下呈下方凸起的曲面形状。

如图5所示,在锁定主体部61的车宽方向上的侧面膨出形成有用于提高强度的肋65。在肋65的一部(在实施方式中为另一端61a侧)形成有比其他部位高的抵接肋66。抵接肋66抵接(滑接)于未图示的侧车架或者隔开略微的间隙而配置于未图示的侧车架,来发挥抑制锁定部件60在车宽方向上的晃动的作用。在锁定主体部61的另一端61a侧,在车内侧的侧面上突出形成有卡止部67。

通孔63是形成于锁定主体部61的一端侧(与解除部62邻接的部位),供锁定转动轴64贯插的部位。通孔63作为通过锁定转动轴64而安装于臂部42的安装部来发挥作用。

如图2所示,解除部62与锁定主体部61连续地形成。解除部62是在锁定主体部61将臂部42的向下转动锁定的锁定状态下从通孔63开始向后方侧向斜上方延伸设置的部位。解除部62在锁定状态下与止动部43相向配置。解除部62的顶端侧在锁定状态下比臂部42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当在锁定状态由按压滑履2a将解除部62向前方按压时,锁定主体部61的顶端侧以锁定转动轴64为支点向后方转动而从立起状态向倾倒状态转移,据此解除臂部42的锁定状态。

引导部件70是引导锁定主体部61向前转动的部件,所谓向前转动是指向锁定主体部61抵接着固定部10而立起的位置的转动。引导部件70由被配置在锁定主体部61的前方的拉伸弹簧构成。引导部件70的一端侧卡止于臂部42的卡止部44,另一端侧被卡止于锁定主体部61的卡止部67(参照图5)。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窗装置的导流板结构基本上如以上那样构成。接着,参照图6和图7对其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对打开车顶板2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图6a所示的车顶板2闭合的状态下,设置于车顶板2的下表面的按压滑履2a克服施力部件50的加载力而压下臂部42。在该状态下,作用部20折叠而被收装在车顶下方。另外,锁定主体部61成为在固定部10与臂部42之间倒伏的状态。

接着,如图6b所示,当车顶板2向后方滑动时,按压滑履2a对臂部42的按压逐渐解除,臂部42通过施力部件50的加载力而以转动支承销13为支点向上方转动。与臂部42向上方转动而联动,作用部20被向上方且向后方拉伸,并且锁定主体部61以锁定转动轴64为支点向向前转动。此时,锁定主体部61的另一端61a与固定部10的抵接面15滑动接触,并且,通过引导部件70的加载力来引导锁定主体部61向向前转动。

如图6c所示,在车顶板2完全打开的状态下,按压滑履2a对臂部42的按压被完全解除,作用部20以上端侧位于后方的方式呈倾斜状立设而张架展开。锁定主体部61成为与固定部10抵接且在固定部10与臂部42之间大致铅垂地立起的状态。换言之,以抵接面15的法线与锁定主体部61的中心轴大致重合的方式立起。在该状态下,由锁定主体部61锁定臂部42的向下方转动。另外,由于车顶板2处于打开状态,因此,按压滑履2a位于解除部62的后方。另外,臂部42的转动量构成为,由作用部20的长度(高度尺寸)来确定。

接着,对车顶板2关闭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车顶板2从图6c所示的状态向前方滑动时,如图7所示,首先按压滑履2a将解除部62向前方按压。据此,锁定主体部61的顶端侧以锁定转动轴64为支点而向后方(上方)转动,从立起状态向倾倒状态转移,据此臂部42的锁定状态被解除。

接着,当车顶板2进一步向前方滑动,按压滑履2a越过解除部62时,按压滑履2a克服施力部件50的加载力而压下臂部42(参照图6b)。此时,与臂部42向下方转动而联动,作用部20的上端侧向下方且向前方位移,并且,锁定主体部61的顶端侧进一步向后方转动。

如图6a所示,在车顶板2完全闭合的状态下,臂部42成为倒伏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作用部20折叠而被收装在车顶下方。另外,锁定主体部61成为在固定部10与臂部42之间倒伏的状态。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锁定部件60将臂部42的向下转动直接锁定,因此,能够防止行驶时的臂部42的转动。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简易的结构来形成锁定机构,因此组装性也良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当在臂部42的锁定状态下由按压滑履2a将解除部62向前方按压时,锁定主体部61向后方转动而从立起状态向倾倒状态转移,据此解除臂部42的锁定状态。因此,能够通过在锁定部件60上附设解除部62的简易的结构来容易地解除锁定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用压下臂部42的已有的按压滑履2a来按压解除部62,因此能够减少由于设置锁定部件60而导致的成本的增加。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具有引导部件70,因此能够通过引导部件70可靠且快速地将锁定部件60向锁定位置引导,其中引导部件70是引导锁定主体部61向前转动的部件,所谓向前转动是指向锁定主体部61抵接着固定部10而立起的位置的转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锁定主体部61的另一端61a在立起的状态下呈向下方凸起的曲面形状,在固定部10上形成有抵接面15,所述抵接面15供锁定主体部61的另一端61a抵接,且具有向下方凹进的曲面。抵接面15也可以是平坦的,但通过形成曲面,能够使锁定主体部61顺畅地转动。即,即使在由于作用部20、臂部42、锁定部件60等的公差而使锁定部件60立起时的规定转动位置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也发挥基于锁定部件60的锁定功能,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行驶时的臂部42的转动。

作为抑制行驶时的臂部42的向下方转动的其他方法,考虑将施力部件50的加载力设定得较强的方法。当提高施力部件50的加载力而进行设定时,臂部42难以下降,臂部42与车顶板2的滑动阻力增大,使车顶板2的开闭性恶化。在该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锁定部件60直接将臂部42的向下方转动锁定或者解除锁定,因此,不需要提高施力部件50的加载力,能够一边良好地确保车顶板2的开闭性一边防止行驶时的臂部42向下转动。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宜地进行变更。例如,锁定部件60的形状也可以适宜地改变,只要能锁定臂部42的向下方转动即可。另外,优选为,抵接面15的曲面的曲率半径适宜地设定为,锁定部件60顺畅地转动,在规定的位置立起,并且能够吸收各部件的公差的程度。另外,抵接面15的形状也可以是平坦面。如果锁定部件60能够适宜地转动,则也可以省略引导部件70。

附图标记说明

r:天窗装置;1:导流板;10:固定部;15:抵接面;20:作用部;30:下部保持架;40:上部保持架;42:臂部;50:施力部件;60:锁定部件;61:锁定主体部;61a:另一端;62:解除部;70:引导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