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车门装饰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01113发布日期:2020-05-01 21:39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汽车用车门装饰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内饰材料安装于车体门面板的内侧的汽车用车门装饰件(以下称为“车门装饰件”),特别是一种车门装饰件,其由于得到如下效果而优选:作为车门装饰件整体的部件个数和制造成本的削减;使车门装饰件表面上升至规定温度所需要的消耗电力的减少;车门装饰件表面的升温速度的高速化;车门装饰件成型模具的共通化;以及不会在车门装饰件表面产生因凹凸而导致的异物感的外观。



背景技术:

车门装饰件作为内饰材料安装于车体门面板的内侧,根据车型,对该种车门装饰件附加加热器功能。具备加热器功能的车门装饰件例如记载于专利文献1或者专利文献2。

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车门装饰件(2)中,面状加热器(4)设置于其车室外侧面(背面侧)。另外,在记载于专利文献2的车门装饰件(1)中,采用具备恒温器(8)的面状加热器(4)。

然而,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车门装饰件(2)中,面状加热器(4)配置于车门装饰件(2)的车室外侧面(背面)(参见该文献1的摘要和该文献1的图2)。因此,存在具有以下问题点:车门装饰件(2)的表面(车室内侧面)的升温速度变慢,并且,为了使车门装饰件(2)表面上升至规定温度而必须将由面状加热器(4)加热的电力密度(w/m2)设定得较高,随之而来的是,面状加热器(4)的消耗电力变大。

进一步地,在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以往的车门装饰件(2)中,也具有如下问题点:在车门装饰件(2)的车室外侧面(背面)安装面状加热器(4)的部分为曲面形状,因此,作为为了不让在车门装饰件(2)与面状加热器(4)之间的导热性变差的单元,需要使面状加热器(4)紧贴于车门装饰件(2),从作为紧贴所需要的部件而需要压板(7)及其安装操作的观点考虑,增加了作为车门装饰件整体的部件个数,并且提高车门装饰件的制造成本。

在记载于专利文献2的以往的车门装饰件(1)中,恒温器(8)安装于面状加热器(4)的背面,还将用于使恒温器(8)插通的收容孔(10)设置于车门装饰件(1)。因此,作为车门装饰件(1)的成型模具,需要另外准备能够成型这样的收容孔(10)的模具,即,带有加热器的车门装饰件专用的成型模具,不能通过同一模具制造没有加热器的车门装饰件和带有加热器的车门装饰件,不能实现车门装饰件成型模具的共通化。

在以上的说明中,括号内的符号为各个专利文献中使用的符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188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开平2-2981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装饰件,其由于得到如下效果而优选:作为车门装饰件整体的部件个数和制造成本的削减;使车门装饰件表面上升至规定温度所需要的消耗电力的减少;车门装饰件表面的升温速度的高速化;车门装饰件成型模具的共通化;以及不会在车门装饰件表面产生因凹凸而导致的异物感的外观。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扶手;中接部件,所述中接部件与所述扶手连结;以及面状加热器,所述面状加热器加热所述扶手或者所述中接部件,所述面状加热器形成为如下结构:配置于构成所述扶手或者所述中接部件的树脂芯材与表皮材料之间的结构;以及将发热线相对于无纺布进行固定的结构,所述无纺布具备:第一贴附部,所述第一贴附部贴附于构成所述扶手或者所述中接部件的树脂芯材的表面侧;第二贴附部,所述第二贴附部贴附于构成所述扶手或者所述中接部件的树脂芯材的背面侧;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作为连接所述第一贴附部与所述第二贴附部的单元,以及通过成为插通于所述扶手与所述中接部件的连结的间隙的状态,能够使所述第二贴附部绕到所述扶手的背面侧或者所述中接部件的背面侧而配置的单元而发挥功能;以及恒温器,所述恒温器与所述发热线串联,并且,安装于所述第二贴附部,所述发热线以从所述第二贴附部通过所述连接部到达所述第一贴附部的方式配置,并且,在所述第一贴附部,作为加热所述扶手或者所述中接部件的第一发热部发挥功能,在所述第二贴附部,作为加热所述恒温器的第二发热部发挥功能。

在所述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扶手与所述中接部件的连结的间隙设置与所述连接部的宽度对应的缺口部并形成使所述连接部通过该缺口部的结构。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作为车门装饰件的具体的结构,如上所述,采用了面状加热器配置于构成扶手或者中接部件的树脂芯材与表皮材料之间的结构。因此,即使在面状加热器通过由树脂芯材和表皮材料夹着面状加热器的三明治结构而牢固地紧贴固定于表皮材料,并且,在扶手或者中接部件为曲面形状的情况下,构成面状加热器的无纺布与pet膜等相比,也易于沿着这样的曲面形状而自由地挠曲变形,因此,不需要采用压板作为向表皮材料方向推压面状加热器的部件,从能够废止该压板的观点考虑,能够实现作为车门装饰件整体的部件个数以及制造成本的削减。

另外,根据本发明,从如上所述的面状加热器的配置的结构可知,面状加热器是从表皮材料的背面侧直接加热该表皮材料的结构。因此,能够有效率地加热车门装饰件表面(车室内侧面)的表皮材料,因此,从能够将由面状加热器加热的电力密度(w/m2)设定得较小的观点考虑,能够实现将车门装饰件表面加热至规定温度所需要的消耗电力的减少以及车门装饰件表面的升温速度的高速化。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作为构成面状加热器的无纺布的具体的结构,采用了如下结构:由连接部连接第一贴附部与第二贴附部的结构;以及通过使该连接部成为插通于扶手与中接部件的连结的间隙的状态,能够使第二贴附部绕到扶手的背面侧或者中接部件的背面侧而配置的结构;以及恒温器安装于第二贴附部的结构。因此,不需要将如上所述地用于配置恒温器的孔(参见专利文献2的收容孔(10))设置于例如中接部件,因为即使省略这样的孔,恒温器也配置于中接部件的背面侧,所以不需要另外准备能够成型该孔的模具,即,带有加热器的车门装饰件专用的成型模具,即使没有加热器的车门装饰件的成型模具也能够制造带有加热器的车门装饰件。总之,根据本发明,能够由同一模具制造没有加热器的车门装饰件和带有加热器的车门装饰件,也能够实现车门装饰件成型模具的共通化和由此产生的车门装饰件的制造成本减少。

另外,在本发明中,从如上所述的恒温器的配置的结构可知,恒温器配置于中接部件或着扶手的背面侧,因此,不仅不会由于恒温器的突出而在扶手或者中接部件的表面出现凹凸,还能够得到不会在车门装饰件表面产生因凹凸导致的异物感的外观。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而适用于本发明的车门装饰件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截面图和其局部的放大图。

图3是在图1的车门装饰件中采用的面状加热器的俯视图。

图4(a)是图3的b向视截面图,(b)是图3的c向视截面图,(c)是图3的d向视图,(d)是构成面状加热器的无纺布的第二贴附部的展开图。

图5是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而适用于本发明的车门装饰件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车门装饰件

2扶手

3中接部件

4面状加热器

41无纺布

41a第一贴附部

41b第二贴附部

41c连接部

42发热线

42a第一发热部

42b第二发热部

43恒温器

44热敏电阻

5车门装饰件下部

6车门装饰件上部

7隔热材料

8铝箔

9缺口部

cm树脂芯材

dp车体门面板

g扶手与中接部件的连结的间隙

sm表皮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优的方式,一边参见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而适用于本发明的车门装饰件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a向视截面图和其局部的放大图,图3是在图1的车门装饰件中采用的面状加热器的俯视图,另外,图4(a)是图3的b向视截面图,图4(b)是图3的c向视截面图,图4(c)是图3的d向视图,图4(d)是构成面状加热器的无纺布的第二贴附部的展开图。

图1的车门装饰件1(以下称为“本实施方式的车门装饰件1”)安装于车体门面板dp(参见图2)的内表面侧,并且作为其具体的车门装饰件构成部件,具有:扶手2;与扶手2连结的中接部件3;以及加热中接部件3的面状加热器4(参见图2和图3)。

另外,作为其具体的车门装饰件构成部件,本实施方式的车门装饰件1具备车门装饰件下部5和车门装饰件上部6,在该车门装饰件下部5与车门装饰件上部6之间形成组装入如上所述地连结的扶手2与中接部件3的连结的部件的结构。

参见图2,扶手2和中接部件3均具有作为其基本结构而将表皮材料sm贴附于板状的树脂芯材cm的表面的结构。另外,车门装饰件下部5或者车门装饰件上部6也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扶手2、中接部件3、车门装饰件下部5、车门装饰件上部6等的车门装饰件构成部件均使用模具并采用树脂成型。

如图2所示,面状加热器4形成为:配置于构成中接部件3的树脂芯材cm与表皮材料sm之间的结构;以及将发热线42相对于无纺布41进行固定的结构。

另外,参见图2,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门装饰件1中,将隔热材料7设置于面状加热器4与树脂芯材cm之间,并且,将铝箔8设置于树脂芯材cm的背面(与贴附表皮材料sm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由此,防止从面状加热器4向车体门面板dp的方向的放热,提高了面状加热器4的表皮材料sm的加热效率。根据需要可以适当设置这样的隔热材料7或者铝箔8,也可以省略。

作为发热线42相对于无纺布41的的固定方式,在图1的车门装饰件1中,采用了将发热线42相对于无纺布41用缝纫机缝合的方式,但并不限定于该方式。

参见图3以及图2,无纺布41具备三个功能构成部,即:(1)第一贴附部41a,所述第一贴附部41a贴附于构成中接部件3的树脂芯材cm的表面侧;(2)第二贴附部41b,所述第二贴附部41b贴附于构成中接部件3的树脂芯材cm的背面侧;(3)连接部41c,所述连接部41c作为连接第一贴附部41a和第二贴附部41b的连接单元,以及通过成为插通于扶手2与中接部件3的连结的间隙g的状态,能够使第二贴附部41b绕到中接部件3的背面侧而配置的单元发挥功能。

作为将第一贴附部41a或者第二贴附部41b贴附于树脂芯材cm的表面侧的单元,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门装饰件1中采用了双面胶带(省略图示),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双面胶带以外的粘合单元进行贴附。

如图1、图2所示,无纺布41具备作为断路器装置发挥功能的恒温器43,恒温器43与发热线42串联,并且,安装于第二贴附部41b。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门装饰件1中,恒温器43在超过设定温度(60℃)的时刻动作,阻断流动于发热线42的电流。此外,恒温器43的动作温度并不限定于60℃,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

另外,作为检测表皮材料sm附近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无纺布41具备热敏电阻44。热敏电阻44配置于第一贴附部41a的中央附近,并且与例如未图示的车载电脑的信号输入部连接。在采用这样的连接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是,车载电脑基于来自热敏电阻44的电压输出信号,对流动于发热线42的电流进行打开/关闭控制,从而调节面状加热器4的发热量(具体而言,是第一以及第二发热部42a、42b的发热量)。此外,热敏电阻44的配置位置能够根据需要进行适当变更。

作为恒温器43相对于第二贴附部41b的安装结构,在图1的车门装饰件1中,以如下方式构成:如图4(b)(c)(d)所示,通过将第二贴附部41b折叠而重叠为双层,并且通过未图示的双面胶带将恒温器43安装于该折叠的内表面,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安装结构。

发热线42以从第二贴附部41b通过连接部41c到达第一贴附部41a的方式配置,并且,在第一贴附部41a,作为加热中接部件3的第一发热部42a发挥功能,在第二贴附部41b,作为加热恒温器43的第二发热部42b发挥功能。

作为构成无纺布41的纤维材料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门装饰件1中采用pet(105g/m2)纤维,但并不限定于此。

作为发热线42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门装饰件1中,为了减少凹凸导致的异物感,采用了极细的发热线,具体而言,是将多根线径为的铜银合金线绞合的结构的绞线,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绞线,另外,也可以采用铜银合金线以外的线材,例如铜锡合金线、铜镁合金线作为发热线42。

作为隔热材料7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的车门装饰件1中,采用了密度0.03g/cm3,厚度2~3mm的板状聚氨酯材料,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车门装饰件1中,使用以在电压14.4v时加热的电力密度(w/m2)成为1300~1350w/m2的方式设计的面状加热器4,在室温0℃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定表皮材料sm的表面温度的结果是,得到了表皮材料sm的表面温度在2分钟从0℃变为35℃以上的良好的升温速度数据。

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也可以按如下方式构成:上述的无纺布41的第一贴附部41a贴附于扶手2的表面侧,该无纺布41的第二贴附部41b贴附于扶手2的背面侧,该无纺布41的连接部41c通过成为插通于扶手2与中接部件3的连结的间隙g的状态,作为能够使第二贴附部41b绕到扶手2的背面侧而配置的单元发挥功能。在此情况下,面状加热器4配置于构成扶手2的树脂芯材cm与表皮材料sm之间,发热线42以如下方式构成:在第一贴附部41a中作为加热扶手2的第一发热部42a发挥功能。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也可以采用在扶手2与中接部件3的连结的间隙g中设置与连接部41c的宽度对应的缺口部9,并使连接部41c通过该缺口部9的结构。由于如上所述的连结的间隙g形成于扶手2和中接部件3各自的缘部对向的部位,因此也可以按如下方式构成:通过切除这样地对向的扶手2的缘部或者中接部件3的缘部或者这两者的缘部,从而设置如上所述的缺口部9。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以及其他实施方式(以下称为“本实施方式等”)的车门装饰件1中,作为其具体的结构,如上所述,采用了面状加热器4配置于构成扶手2或者中接部件3的树脂芯材cm与表皮材料sm之间的结构。因此,即使在面状加热器4通过由树脂芯材cm和表皮材料sm夹着面状加热器4的三明治结构而牢固地紧贴固定于表皮材料sm,并且,在扶手2或者中接部件3为曲面形状的情况下,构成面状加热器4的无纺布41与pet膜等相比,也易于沿着这样的曲面形状自由地挠曲变形,因此,不需要采用压板作为向表皮材料sm方向推压面状加热器4的部件,从能够废止该压板的观点考虑,能够实现作为车门装饰件1整体的部件个数以及制造成本的削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等的车门装饰件1,从如上所述的面状加热器4的配置的结构可知,面状加热器4是从表皮材料sm的背面侧直接加热该表皮材料sm的结构。因此,能够有效率地加热车门装饰件1表面(车室内侧面)的表皮材料sm,因此,从能够将由面状加热器4加热的电力密度(w/m2)设定得较小的观点考虑,能够实现将车门装饰件1表面加热至规定温度所需要的消耗电力的减少以及车门装饰件1表面的升温速度的高速化。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等的车门装饰件1,如上所述,作为构成面状加热器4的无纺布41的具体的结构,采用了如下结构:由连接部41c连接41a与第二贴附部41b的结构;以及通过使该连接部41c成为插通于扶手2与中接部件3的连结的间隙g的状态,能够使第二贴附部41b绕到扶手2的背面侧或者中接部件3的背面侧而配置的结构;以及恒温器43安装于第二贴附部41b的结构。因此,不需要将如上所述地用于配置恒温器43的孔(参见专利文献2的收容孔(10))设置于例如中接部件3,因为即使省略这样的孔,恒温器43也配置于中接部件3的背面侧,所以不需要另外准备能够成型该孔的模具,即,带有加热器的车门装饰件专用的成型模具,即使没有加热器的车门装饰件的成型模具也能够制造带有加热器的车门装饰件。总之,根据本实施方式等的车门装饰件1,能够由同一模具制造没有加热器的车门装饰件和带有加热器的车门装饰件,也能够实现车门装饰件成型模具的共通化和由此产生的车门装饰件的制造成本减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等的车门装饰件1中,从如上所述的恒温器43的配置的结构可知,恒温器43配置于中接部件3或者扶手2的背面侧,因此,不仅不会因为恒温器43的突起而在扶手2或者中接部件3的表面出现凹凸,还能够得到不会在车门装饰件表面产生由凹凸而导致的异物感的外观。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在本领域具有普通知识的人员可以进行多种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