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物品防遗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1545发布日期:2018-06-15 22:3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车内物品防遗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内物品防遗失装置。



背景技术:

乘客乘车意外将物品遗漏在车上的情况经常发生,尤其是目前各平台叫车系统的不断普及,这种情况的发生频率不断提高,给司机、乘客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目前市场上的车载监控装置(行车记录仪等)无法有效的感应车内是否有遗留物品。并且整个装置的结构稳定性不好,容易损坏,使用便捷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车内物品防遗失装置。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内物品防遗失装置,包括前端摄像器、控制器、报警器、通信模块以及电源模块;

前端摄像器,用于拾取座椅上的图片信息;

控制器,用于控制整个装置运行;

报警器,用于提示、警报;

通信模块,用于与前端设备进行通信;

电源模块,用于给整个装置提供电能;

通信模块、前端摄像器以及报警器分别与控制器相连。

优选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

优选的,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汽车后备箱底部垫板下方,当后备箱内放入物品后,垫板受压,压力传感器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

优选的,汽车座椅上设置有可感应是否有人乘坐的传感器。

优选的,还包括人脸识别模块,当座椅上乘坐乘客后,与对应的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人脸识别模块开启,并拾取乘客面部特征;

当传感器感应到乘客离开座椅后,控制器对比乘客上车前和乘客下车后座椅上是否有遗落物品,如有遗落物品,则将结果发送至前端移动设备上,并开启报警器;控制器将汽车后备箱的压力信息通过通信模块传送至前端设备上,供司机查看。

优选的,还包括储存模块。

本发明有效的对车内遗失物品进行提示,提高了汽车的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防护壳体的机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3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车内物品防遗失装置,包括前端摄像器1、图像采集卡、控制器2、报警器3、通信模块4以及电源模块5;

前端摄像器1,用于拾取座椅上的图片信息;进一步地,前端摄像器1包括多个红外摄像头,红外摄像头分别设置于汽车顶部。图像采集卡,用于处理前端摄像器1拾取的图片信息;

控制器2,用于控制整个装置运行;进一步地,其包括PC主机。

报警器3,用于提示、警报;进一步地,其包括一个震动报警器。

通信模块4,用于与前端设备6进行通信;其可选用物联网进行通讯联系。

电源模块5,用于给整个装置提供电能;进一步地,电源模块5与控制器2、前端摄像器1、报警器3和通信模块4相连。

前端摄像器1与图像采集卡相连,图像采集卡与控制器2相连,控制器2与报警器3相连;通信模块4与控制器2相连。进一步地,前端摄像器1的输出端与图像采集卡的输入端相连,图像采集卡的输出端与控制器2的输入端相连;通信模块4与控制器2双向连接。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压力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7的输出端与控制器2的输入端相连;压力传感器7设置在汽车后备箱底部垫板下方,当后备箱内放入物品后,垫板受压,压力传感器7将信号传至控制器2。

优选的,汽车座椅上设置有可感应是否有人乘坐的传感器;进一步地,该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设置于汽车座椅靠背上,当乘客坐在座椅上后,红外传感器的的感应头与乘客背部相对(此时识别为有人乘坐)。

优选的,还包括人脸识别模块9,当座椅上乘坐乘客后,与乘客相对应的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2,控制器2控制人脸识别模块9开启,并拾取乘客面部特征;所述人脸识别模块9包括多个摄像头,摄像头分别设置于汽车前部与主、副驾驶相对的车体上、汽车主驾驶和副驾驶座椅后方(摄像头朝向后部座椅,与后部乘客相对)。

优选的,当红外传感器感应到乘客离开座椅后,控制器2对比乘客上车前和乘客下车后座椅上是否有遗落物品,即对比所采集的上车前与下车后所采集的图像信息,如有遗落物品,则将结果发送至前端移动设备上,并开启报警器3;控制器2将汽车后备箱的压力信息通过通信模块4传送至前端设备6上,供司机查看。进一步地,所述前端设备6包括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等。

进一步地,还包括储存模块,储存模块用于储存图片信息以及各传感器的数据信息,当乘客下车后,乘客乘车期间的信息储存到储存模块中,并以人脸面部特征进行标记,当发生纠纷,需要翻找记录时,仅需扫描面部特征即可自动查找信息压缩包。进一步地,粗存模块为FLASH存储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因汽车座椅所后配置的坐垫等内饰遮挡所述红外传感器,将所述红外传感器设置于汽车顶部,红外传感器的感应头分别与汽车座椅相对。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2可采用intel pentium E2210集成CUP。

实施例3

该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可感应是否有人乘坐的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7,该压力传感器7设置于汽车内的座位的坐垫下方,当该乘客坐在座位上后,压力传感器7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2,控制器2记录乘客上车,采集车内图像信息,当乘客离座后,控制器2记录乘客下车,并对比上车前和下车前的图像信息、以及后备箱压力信息。

实施例4

该实施例对后备箱内压力传感器7的设置做出了优化。

如图3-4,所述后备箱内的压力传感器7为四组,分别设置于后备箱底部四个角处,位于垫板与后备箱底部之间。

所述压力传感器7设置于一个防护壳体内,该防护壳体可降低行驶过程中颠簸、撞击对压力传感器7的磨损,并且其可降低外界环境对压力传感器7敏感度、使用寿命等的影响。

所述防护壳体包括上壳体71和下壳体72,上壳体71扣合在下壳体72上,压力传感器77位于防护壳体内部。

进一步地,下壳体72内部对称设置有多个插套75,上壳体71朝向下壳体75的一侧(即内侧)设置有多个与插套75相对的插头74,所述插套75为圆通形,当上壳体71与下壳体72扣合时,插头14的一端与上壳体71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与其相对的插套75内,插套75内设置有压簧76,当上壳体71与下壳体72扣合时,压簧76的两端分别顶置在插头74和插套75底部。

进一步地,压力传感器77底部胶合在下壳体72的底座77上,当上壳体71扣合在下壳体72上并且后备箱垫板上无物品时,压力传感器77的感应头距离上壳体71内侧1-3cm。

进一步地,上壳体71与下壳体72之间设置有柔性的密封条73,该密封条73可以降低外部湿度、温度变化对压力传感器7的影响。下壳体72上设置有多个半圆形凸台78,上壳体71下端带有卡勾79,通过半圆形凸台78与卡勾79配合将将上壳体71扣合在下壳体72上;卡勾79下侧带有一个向内倾斜45度的边。上壳体71和下壳体72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其内侧分别设置有保温涂层。

在车辆颠簸或者重物撞击时,压簧76可起到减震作用,较小对压力传感器77的直接磨损。进一步地,压簧76可减震50g-250g的重量。底座77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用于与车体固定。

以上实施例中所公开的装置的工作方式仅为实施例的一些优选方案,但本发明所公开的装置的工作方式并不局限于以上方式。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其它几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整个防遗失装置将车内所采集的信息上传的云端或虚拟硬盘或其它可共享式的平台中,乘客可以根据需要输入密码和对应的时段来查询乘车记录信息,降低纠纷发生率。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