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工具、手持终端及基于蓝牙技术的在线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40787发布日期:2019-09-11 23:14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智能驾驶工具、手持终端及基于蓝牙技术的在线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远程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驾驶工具及其基于手持终端蓝牙技术的智能驾驶工具在线控制方法,以及一种手持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驾驶工具,比如人工驾驶车辆、无人驾驶车辆、水上行驶设备以及空中飞行设备等,可以进行越来越智能的操作控制。同时,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终端的技术也在快速发展更新换代,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与车辆等实现蓝牙连接,并简单地实现播放音乐、转接电话等功能。

但是,无论是出于安全考虑,或者是从技术角度层面,手持终端均无法实现对车辆的直接控制,用户必须携带车辆的标准钥匙才能实现对车辆的正常启动和关闭,导致用户体验差,难以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驾驶工具、手持终端及基于蓝牙技术的在线控制方法,其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能够很好地将手持终端与智能驾驶工具结合,实现智能驾驶工具与手持终端的快速连接操控,使其适应物联网发展的速度,而且安全性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较大程度上满足用户需求并改善用户体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手持终端蓝牙技术的智能驾驶工具在线控制方法,所述基于手持终端蓝牙技术的智能驾驶工具在线控制方法包括:

智能驾驶工具建立与手持终端的蓝牙适配连接;

根据所述蓝牙适配连接构建所述手持终端的身份识别密钥;

所述智能驾驶工具判断与具备所述身份识别密钥的所述手持终端之间的实时距离;

根据所述实时距离控制所述智能驾驶工具开启或关闭。

其中,所述智能驾驶工具判断与具备所述身份识别密钥的所述手持终端之间的实时距离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与具备所述身份识别密钥的所述手持终端之间的实时距离是否位于距离阈值范围内。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实时距离控制所述智能驾驶工具开启或关闭的步骤,具体包括:

若判断与具备所述身份识别密钥的所述手持终端之间的实时距离大于距离阈值范围,则控制所述智能驾驶工具关闭;

若判断与具备所述身份识别密钥的所述手持终端之间的实时距离位于距离阈值范围内,则控制所述智能驾驶工具开启。

其中,所述基于手持终端蓝牙技术的智能驾驶工具在线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手持终端上安装在线控制应用程序,并通过所述在线控制应用程序预先将智能驾驶工具与所述手持终端进行识别绑定。

其中,所述通过所述在线控制应用程序预先将智能驾驶工具与所述手持终端进行识别绑定的步骤,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在线控制应用程序扫描智能驾驶工具的二维码和/或获取智能驾驶工具的制造识别码,以将智能驾驶工具与所述手持终端进行识别绑定。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蓝牙适配连接构建所述手持终端的身份识别密钥的步骤,还包括:

将所述身份识别密钥保存到云服务器,以根据用户操作将所述身份识别密钥授权给另一手持终端使用;

或,根据用户操作将所述身份识别密钥分享给另一手持终端使用。

其中,所述基于手持终端蓝牙技术的智能驾驶工具在线控制方法还包括:若判断与具备所述身份识别密钥的所述手持终端之间的实时距离位于距离阈值范围内,则控制启动摄像并对用户进行人脸识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智能驾驶工具,所述智能驾驶工具配置有网络模组和处理器:

所述网络模组,用于建立与手持终端的蓝牙适配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蓝牙适配连接构建所述手持终端的身份识别密钥,并用于判断与具备所述身份识别密钥的所述手持终端之间的实时距离,及用于根据所述实时距离控制所述智能驾驶工具开启或关闭。

其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执行控制程序数据,以实现上述的基于手持终端蓝牙技术的智能驾驶工具在线控制方法的步骤。

其中,所述智能驾驶工具包括人工驾驶车辆、无人驾驶车辆、水上行驶设备以及空中飞行设备。

其中,所述智能驾驶工具为车辆,所述车辆配置有车辆tbox系统,所述车辆通过bcm车身控制模块控制车门开启或关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手持终端,所述手持终端包括蓝牙模块和处理器,所述蓝牙模块用于建立与智能驾驶工具的蓝牙适配连接,并获取所述智能驾驶工具返回的的身份识别密钥,以根据所述身份识别密钥实现所述智能驾驶工具的智能开启或关闭。

本申请智能驾驶工具、手持终端及基于蓝牙技术的在线控制方法,智能驾驶工具建立与手持终端的蓝牙适配连接,根据所述蓝牙适配连接构建所述手持终端的身份识别密钥,所述智能驾驶工具判断与具备所述身份识别密钥的所述手持终端之间的实时距离,根据所述实时距离控制所述智能驾驶工具开启或关闭。本申请能够很好地将手持终端与智能驾驶工具结合,实现智能驾驶工具与手持终端的快速连接操控,使其适应物联网发展的速度,而且安全性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较大程度上满足用户需求并改善用户体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基于手持终端蓝牙技术的智能驾驶工具在线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智能驾驶工具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申请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申请智能驾驶工具、手持终端及基于蓝牙技术的在线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方法、步骤、结构、特征及其效果,详细说明如下。

有关本申请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申请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基于手持终端蓝牙技术的智能驾驶工具在线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手持终端蓝牙技术的智能驾驶工具在线控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s101,智能驾驶工具建立与手持终端的蓝牙适配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智能驾驶工具可以为人工驾驶车辆、无人驾驶车辆、水上行驶设备或空中飞行设备,所述手持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具体来说,所述可穿戴设备可以为智能头盔、智能耳机、智能手表等。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方式优选地采用蓝牙5.0技术,以利用其较大的有效距离以及其定位功能,可以在300米范围左右进行使用,而且可以实现计算智能驾驶工具和手持终端之间的距离和方位等。

步骤s102,根据所述蓝牙适配连接构建所述手持终端的身份识别密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蓝牙适配连接构建所述手持终端的身份识别密钥的步骤,还可以包括:将所述身份识别密钥保存到云服务器,以根据用户操作将所述身份识别密钥授权给另一手持终端使用;或,根据用户操作将所述身份识别密钥分享给另一手持终端使用。

不难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通过云服务器或者直接分享的方式,可以实现进一步的共享/分享使用体验,而且可以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保证使用,比如手持终端被丢失、遗忘在家等情况,以此,本实施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其中,所述蓝牙适配连接为蓝牙的方式时,所述身份识别密钥为进行蓝牙适配后的蓝牙密钥。

举例而言,手持终端和智能驾驶工具之间通过蓝牙传输建立数据通讯的网络连接。手持终端可以包括第一蓝牙模块,智能驾驶工具包括第二蓝牙模块。

第一蓝牙模块和第二蓝牙模块在各自所处的装置起到蓝牙配对和连接的作用。第一蓝牙模块负责和智能驾驶工具进行通讯连接,用于和智能驾驶工具建立蓝牙配对、蓝牙连接以及蓝牙数据传输。同理,第二蓝牙模块负责和手持终端进行通讯连接,用于和手持终端建立蓝牙配对、蓝牙连接以及蓝牙数据传输。

进一步的,第一蓝牙模块内可以包括第一蓝牙配对单元、第一蓝牙连接单元、第一蓝牙连接断开单元、第一蓝牙配对删除单元等。而第二蓝牙模块内同样可以包括第二蓝牙配对单元、第二蓝牙连接单元、第二蓝牙连接断开单元、第二蓝牙配对删除单元。

第一蓝牙配对单元和第二蓝牙配对单元之间通过第二蓝牙配对单元提供的配对码进行配对操作。具体而言,第一蓝牙配对单元和第二蓝牙配对单元的第一种示例的实现可以是:智能驾驶工具在接收用户添加蓝牙手持终端的指令后,显示找到的蓝牙手持终端名称。智能驾驶工具接收用户选择要连接的蓝牙手持终端。智能驾驶工具向蓝牙手持终端发出配对邀请,智能驾驶工具显示配对码并向蓝牙手持终端发出配对邀请,并在智能驾驶工具的显示屏上显示配对码。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方式的配对码可以由系统随机生成的数字或字母。较佳的,可以在显示配对码的同时启动一个定时装置。当定时装置的倒计时完成后配对码无效。

智能驾驶工具接收蓝牙手持终端提交的由用户在蓝牙手持终端上输入的配对码。智能驾驶工具进行配对码验证,在验证通过后和蓝牙手持终端配对成功。这里的验证就是比较蓝牙手持终端提交的配对码和此前智能驾驶工具生成的配对码是否一致。在配对成功后,这一条配对记录存储在智能驾驶工具上。

第一蓝牙配对单元和第二蓝牙配对单元的第二种示例的实现可以是:智能驾驶工具接收蓝牙手持终端发起的配对请求。和第一示例相比,本示例中是用户直接用手持终端添加蓝牙智能驾驶工具,即,用户先通过蓝牙手持终端向智能驾驶工具发起配对请求。智能驾驶工具显示配对码。配对码是由系统随机生成的数字或字母。较佳的,可以在显示配对码的同时启动一个定时装置。当定时装置的倒计时完成后配对码无效。智能驾驶工具接收蓝牙手持终端发出的由用户输入的配对码。智能驾驶工具进行配对码验证,验证通过后和蓝牙手持终端配对成功。这里的验证就是比较蓝牙手持终端提交的配对码和此前智能驾驶工具生成的配对码是否一致。在配对成功后,这一条配对记录存储在智能驾驶工具上。

第二蓝牙连接单元根据用户选择连接配对记录中的蓝牙手持终端的指令,向蓝牙手持终端发出连接请求。第一蓝牙连接单元接收到这一连接请求后,向智能驾驶工具发送连接确认。第二蓝牙连接单元在接收到这一连接确认后,智能驾驶工具和蓝牙手持终端建立蓝牙连接。

第一蓝牙连接断开单元和第二蓝牙连接断开单元的配合完成蓝牙连接的断开操作。第一蓝牙配对删除单元和第二蓝牙配对删除单元之间的配合完成蓝牙配对记录的删除操作。

步骤s103,所述智能驾驶工具判断与具备所述身份识别密钥的所述手持终端之间的实时距离。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智能驾驶工具判断与具备所述身份识别密钥的所述手持终端之间的实时距离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判断与具备所述身份识别密钥的所述手持终端之间的实时距离是否位于距离阈值范围内。

进一步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所述基于手持终端蓝牙技术的智能驾驶工具在线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所述手持终端上安装在线控制应用程序,并通过所述在线控制应用程序预先将智能驾驶工具与所述手持终端进行识别绑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所述在线控制应用程序预先将智能驾驶工具与所述手持终端进行识别绑定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通过所述在线控制应用程序扫描智能驾驶工具的二维码和/或获取智能驾驶工具的制造识别码,以将智能驾驶工具与所述手持终端进行识别绑定。

不难理解的是,所述二维码可以为显示在智能驾驶工具显示屏上的二维码,所述制造识别码可以为车辆的车架号,或者为水上行驶设备以及空中飞行设备的制造识别码。

步骤s103,根据所述实时距离控制所述智能驾驶工具开启或关闭。

在本实施方式的所述根据所述实时距离控制所述智能驾驶工具开启或关闭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下述几种情况。

情况一,若判断与具备所述身份识别密钥的所述手持终端之间的实时距离大于距离阈值范围,则控制所述智能驾驶工具关闭;

情况二,若判断与具备所述身份识别密钥的所述手持终端之间的实时距离位于距离阈值范围内,则控制所述智能驾驶工具开启。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手持终端蓝牙技术的智能驾驶工具在线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若判断与具备所述身份识别密钥的所述手持终端之间的实时距离位于距离阈值范围内,则控制启动摄像并对用户进行人脸识别。

本申请能够很好地将手持终端与智能驾驶工具结合,实现智能驾驶工具与手持终端的快速连接操控,使其适应物联网发展的速度,而且安全性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较大程度上满足用户需求并改善用户体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请接着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智能驾驶工具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驾驶工具配置有处理器21和网络模组22。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驾驶工具还可以配置有显示屏以及各种传感器等,在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网络模组22,用于建立与手持终端的蓝牙适配连接。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方式优选地采用蓝牙5.0技术,以利用其较大的有效距离以及其定位功能,可以在300米范围左右进行使用,而且可以实现计算智能驾驶工具和手持终端之间的距离和方位等。

接着,所述处理器21,用于根据所述蓝牙适配连接构建所述手持终端的身份识别密钥,并用于判断与具备所述身份识别密钥的所述手持终端之间的实时距离,及用于根据所述实时距离控制所述智能驾驶工具开启或关闭。

此外,所述处理器21,还用于执行控制程序数据,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基于手持终端蓝牙技术的智能驾驶工具在线控制方法的多个步骤。

举例而言,所述智能驾驶工具可以为人工驾驶车辆、无人驾驶车辆、水上行驶设备或空中飞行设备,所述手持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可穿戴设备可以为智能头盔、智能耳机、智能手表等。

其中,所述蓝牙适配连接为蓝牙的方式时,所述身份识别密钥为进行蓝牙适配后的蓝牙密钥。

在其他应用例中,所述智能驾驶工具以车辆为例,其还可以配置专用的车载网络系统,通过车载网络系统最终可以构成包括车辆和手持终端在内的局部以太网链路,这样既实现了车辆和手持终端之间的网络连接,也可以实现车辆各种电器模块之间实现通信连接、交互功能,而且能够使得手持终端通过蓝牙接入车辆的车载网络系统之后,通过手持终端间接控制各种电器模块。比如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其可以利用安装于车上的各式各样的传感器,在第一时间收集车内外的环境数据,进行静、动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等技术上的处理,从而能够让驾驶者在最快的时间察觉可能发生的危险,以引起注意和提高安全性的主动安全技术。adas采用的传感器主要有摄像头、雷达、激光和超声波等,可以探测光、热、压力或其它用于监测汽车状态的变量,通常位于车辆的前后保险杠、侧视镜、驾驶杆内部或者挡风玻璃上。不难看出,上述adas功能所使用的各种智能硬件,均可以通过本申请的以太网链路实现通信连接、交互。

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可以在车辆的智能硬件间进行多媒体、控制、诊断和传感信息中的至少一种通讯,智能硬件可以包括光驱、数字媒体播放器、收音机、显示器、扬声器、卫星收音机、音频放大器、图像捕捉设备、卫星导航系统、交换机、桥接器、路由器以及诊断传感器或监视器,且均能够通过车载网络系统的以太网链路进行通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21根据所述蓝牙适配连接构建所述手持终端的身份识别密钥的步骤,还可以包括:所述处理器21将所述身份识别密钥保存到云服务器,以根据用户操作将所述身份识别密钥授权给另一手持终端使用;或,根据用户操作将所述身份识别密钥分享给另一手持终端使用。

不难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通过云服务器或者直接分享的方式,可以实现进一步的共享/分享使用体验,而且可以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保证使用,比如手持终端被丢失、遗忘在家等情况,以此,本实施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举例而言,手持终端和智能驾驶工具之间通过蓝牙传输建立数据通讯的网络连接。手持终端可以包括第一蓝牙模块,智能驾驶工具的网络模组22包括第二蓝牙模块。

第一蓝牙模块和第二蓝牙模块在各自所处的装置起到蓝牙配对和连接的作用。第一蓝牙模块负责和智能驾驶工具进行通讯连接,用于和智能驾驶工具建立蓝牙配对、蓝牙连接以及蓝牙数据传输。同理,第二蓝牙模块负责和手持终端进行通讯连接,用于和手持终端建立蓝牙配对、蓝牙连接以及蓝牙数据传输。

进一步的,第一蓝牙模块内可以包括第一蓝牙配对单元、第一蓝牙连接单元、第一蓝牙连接断开单元、第一蓝牙配对删除单元等。而第二蓝牙模块内同样可以包括第二蓝牙配对单元、第二蓝牙连接单元、第二蓝牙连接断开单元、第二蓝牙配对删除单元。

第一蓝牙配对单元和第二蓝牙配对单元之间通过第二蓝牙配对单元提供的配对码进行配对操作。具体而言,第一蓝牙配对单元和第二蓝牙配对单元的第一种示例的实现可以是:智能驾驶工具在接收用户添加蓝牙手持终端的指令后,显示找到的蓝牙手持终端名称。智能驾驶工具接收用户选择要连接的蓝牙手持终端。智能驾驶工具向蓝牙手持终端发出配对邀请,智能驾驶工具显示配对码并向蓝牙手持终端发出配对邀请,并在智能驾驶工具的显示屏上显示配对码。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方式的配对码可以由系统随机生成的数字或字母。较佳的,可以在显示配对码的同时启动一个定时装置。当定时装置的倒计时完成后配对码无效。

智能驾驶工具接收蓝牙手持终端提交的由用户在蓝牙手持终端上输入的配对码。智能驾驶工具进行配对码验证,在验证通过后和蓝牙手持终端配对成功。这里的验证就是比较蓝牙手持终端提交的配对码和此前智能驾驶工具生成的配对码是否一致。在配对成功后,这一条配对记录存储在智能驾驶工具上。

第一蓝牙配对单元和第二蓝牙配对单元的第二种示例的实现可以是:智能驾驶工具接收蓝牙手持终端发起的配对请求。和第一示例相比,本示例中是用户直接用手持终端添加蓝牙智能驾驶工具,即,用户先通过蓝牙手持终端向智能驾驶工具发起配对请求。智能驾驶工具显示配对码。配对码是由系统随机生成的数字或字母。较佳的,可以在显示配对码的同时启动一个定时装置。当定时装置的倒计时完成后配对码无效。智能驾驶工具接收蓝牙手持终端发出的由用户输入的配对码。智能驾驶工具进行配对码验证,验证通过后和蓝牙手持终端配对成功。这里的验证就是比较蓝牙手持终端提交的配对码和此前智能驾驶工具生成的配对码是否一致。在配对成功后,这一条配对记录存储在智能驾驶工具上。

第二蓝牙连接单元根据用户选择连接配对记录中的蓝牙手持终端的指令,向蓝牙手持终端发出连接请求。第一蓝牙连接单元接收到这一连接请求后,向智能驾驶工具发送连接确认。第二蓝牙连接单元在接收到这一连接确认后,智能驾驶工具和蓝牙手持终端建立蓝牙连接。

第一蓝牙连接断开单元和第二蓝牙连接断开单元的配合完成蓝牙连接的断开操作。第一蓝牙配对删除单元和第二蓝牙配对删除单元之间的配合完成蓝牙配对记录的删除操作。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处理器21判断与具备所述身份识别密钥的所述手持终端之间的实时距离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所述处理器21判断与具备所述身份识别密钥的所述手持终端之间的实时距离是否位于距离阈值范围内。

进一步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所述基于手持终端蓝牙技术的智能驾驶工具在线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所述手持终端上安装在线控制应用程序,并通过所述在线控制应用程序预先将智能驾驶工具与所述手持终端进行识别绑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所述在线控制应用程序预先将智能驾驶工具与所述手持终端进行识别绑定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通过所述在线控制应用程序扫描智能驾驶工具的二维码和/或获取智能驾驶工具的制造识别码,以将智能驾驶工具与所述手持终端进行识别绑定。

不难理解的是,所述二维码可以为显示在智能驾驶工具显示屏上的二维码,所述制造识别码可以为车辆的车架号,或者为水上行驶设备以及空中飞行设备的制造识别码。

在本实施方式的所述处理器21根据所述实时距离控制所述智能驾驶工具开启或关闭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下述几种情况。

情况一,若判断与具备所述身份识别密钥的所述手持终端之间的实时距离大于距离阈值范围,则控制所述智能驾驶工具关闭;

情况二,若判断与具备所述身份识别密钥的所述手持终端之间的实时距离位于距离阈值范围内,则控制所述智能驾驶工具开启。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智能驾驶工具的蓝牙模块若判断与具备所述身份识别密钥的所述手持终端之间的实时距离位于距离阈值范围内,则控制启动摄像并对用户进行人脸识别。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所述智能驾驶工具为车辆时,优选地,所述车辆配置有车辆tbox系统,所述车辆可以通过bcm车身控制模块控制车门开启或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telematicsbox,简称车载t-box或远程信息处理器,其中,现有的车联网系统包含四部分,主机、车载t-box、手机app(应用程序)及后台系统。主机主要用于的影音娱乐,以及车辆信息显示等;车载t-box主要用于和后台系统/手机app通信,实现手机app的车辆信息显示与控制。

当用户通过手机端app发送控制命令后,后台会发出监控请求指令到车载t-box,车辆在获取到控制命令后,通过can总线发送控制报文并实现对车辆的控制,最后反馈操作结果到用户的手机app上,仅这个功能可以帮助打开空调、调整座椅至合适位置等。

其中,telematics是远距离通信的电信(telecommunications)与信息科学(informatics)的合成词,按字面可定义为通过内置在汽车、航空、船舶、火车等运输工具上的计算机系统、无线通信技术、卫星导航装置、交换文字、语音等信息的互联网技术而提供信息的服务系统。简单的说就通过无线网络将车辆接入互联网,为车主提供驾驶、生活所必需的各种信息。

telematics是无线通信技术、卫星导航系统、网络通信技术和车载电脑的综合产物,被认为是未来的汽车技术之星。汽车行驶当中出现故障时,通过无线通信连接服务中心,进行远程车辆诊断,内置在发动机上的计算机记录汽车主要部件的状态,并随时为维修人员提供准确的故障位置和原因。通过终端机接收信息并查看交通地图、路况介绍、交通信息、安全与治安服务以及娱乐信息服务等,在后座还可以玩电子游戏、网络应用(包括金融、新闻、e-mail等)。通过telematics提供的服务,用户不仅可以了解交通信息、临近停车场的车位状况,确认当前位置,还可以与家中的网络服务器连接,及时了解家中的电器运转情况、安全情况以及客人来访情况。

此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可以无人驾驶车辆为例,其还可以包括主机等,主机可包括适当的逻辑器件、电路和/或代码以用于实现osi模型(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开放式通信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上面五层的运行和/或功能操作。因此,主机会生成用于网络传输的数据包和/或对这些数据包进行处理,并且还会对从网络接受到的数据包进行处理。同时,主机可通过执行相应指令和/或运行一种或多种应用程序来为本地用户和/或一个或多个远程用户或网络节点提供服务。在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中,主机可采用一种或多种安全协议。

本申请主机的主控制器可以为带有ethernetmac(以太网mac控制器)的mcu,其mac可包括适当的逻辑器件、电路和/或代码以用于对支持数据链路层的操作和/或功能进行处理。因此,对于输出的数据,mac会从主机处接收数据,添加头部信息或者将数据打包以供通过网络进行路由,并且将数据传送给mcu的phy接口。类似地,对于输入的数据,mac会从phy接口处接收比特,将比特重组成数据包并将这些数据包传送给主机。

phy接口可包括适当的逻辑器件、电路和/或代码以用于对物理层符号通过物理媒质进行收发。因此,phy接口可接收来自mac的数据,将数据转换为一个或多个物理层符号,并且将所述符号施加到物理媒质上。类似地,phy接口可接收物理层符号,对符号进行处理以提取出符号所代表的数据比特,并且将所述数据比特传送到mac。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phy接口能够根据相应的数据发送和/或接收来生成时间戳。在本申请的不同实施例中,phy接口可与一种或多种不同的物理媒质例如铜、光纤和/或底板相连接。因此,由于以太网的大规模使用,以太网的连线或其他物理媒质与其它技术的相应连线和/或物理媒质相比起来成本低廉和/或易于找到。

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phy接口对于比如无人驾驶车辆的车载电子系统来说,扩展范围并非必须,但是用于以太网链路范围扩展的方法和系统仍然可以被用来提高以太网链路的电磁发射效率和/或承受力。由于车载电子系统存在较高程度的干扰,因此可能需要使用具有较低电磁发射效率和/或承受力的以太网链路。

此外,本申请可应用于硬件、软件、固件或其各种组合。本发明可以在至少一个计算机系统的集中模式下实现,或者在分布式模式下实现,在所述分布式模式下,不同组件分布在几个互联的计算机系统中。采用任何适用于执行本发明介绍的方法的计算机系统或者其他设备都是合适的。一种硬件、软件和固件的典型组合是具有计算机程序的通用计算机系统,当程序被加载和执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系统以使其执行本申请描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实现为板级产品、单芯片、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者作为单独的部件与系统的其它部分以不同的集成度集成在单芯片中。所述系统的集成度将主要取决于速度和成本考虑。由于如今成熟的处理器技术,利用一个现有的商用处理器是可能的,所述处理器可以实现在本发明的asic实现的外部。或者,如果所述处理器是以asic核或者逻辑块存在的,那么现有的商业处理器可以被用来实现为asic设备的一部分,用固件方式实现其多种功能。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手持终端,所述手持终端可以包括蓝牙模块和处理器,所述蓝牙模块用于建立与智能驾驶工具的蓝牙适配连接,并获取所述智能驾驶工具返回的的身份识别密钥,以根据所述身份识别密钥实现所述智能驾驶工具的智能开启或关闭。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方式优选地采用蓝牙5.0技术,以利用其较大的有效距离以及其定位功能,可以在300米范围左右进行使用,而且可以实现计算智能驾驶工具和手持终端之间的距离和方位等。

其中,所述手持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所述智能驾驶工具可以为车辆、船艇以及飞行设备等。

其中,本实施方式可以预先在手机上安装用于对智能驾驶工具进行在线控制的应用程序,以将手机变身为“钥匙”,方便用户操作。

本申请智能驾驶工具、手持终端及基于蓝牙技术的在线控制方法,智能驾驶工具建立与手持终端的蓝牙适配连接,根据所述蓝牙适配连接构建所述手持终端的身份识别密钥,所述智能驾驶工具判断与具备所述身份识别密钥的所述手持终端之间的实时距离,根据所述实时距离控制所述智能驾驶工具开启或关闭。本申请能够很好地将手持终端与智能驾驶工具结合,实现智能驾驶工具与手持终端的快速连接操控,使其适应物联网发展的速度,而且安全性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较大程度上满足用户需求并改善用户体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应用例中,手持终端以手机为例、智能驾驶工具以车辆为例,其可以实现至少下述的一些实施方式:

1、车辆tbox上蓝牙和用户手机的蓝牙进行适配,建立唯一的安全的匹配关系,并生成虚拟的“钥匙”(即身份识别密钥)。

2、车辆tbox能够感知到用户手机蓝牙,并在手机蓝牙靠近时,通过bcm车身控制模块打开车门。

3、车辆tbox如果丢失与用户手机蓝牙的连接,则可以自动锁门。

4、车辆tbox和用户手机上蓝牙匹配关系,同时可以备份在云服务器上,如果用户手机丢失,则可以重新授权其他手机使用。

5、当用户需要把车辆借给其他用户时,可以把钥匙分享给其他用户的手机上。

6、车辆的蓝牙模块唤醒安装在车门对外的摄像头,以对用户进行刷脸的人脸识别,既可以实时监控,也避免摄像头一直打开耗电。

本申请能够很好地利用智能驾驶工具上的网络系统功能,实现智能驾驶工具与手持终端的快速连接操控,使其适应物联网发展的速度,而且安全性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进而满足用户的需求并改善用户体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