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平衡支撑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8737发布日期:2018-07-31 23:12阅读:8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车用移动支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平衡支撑腿。



背景技术:

铝电解生产中一般采用氧化盐加料车进行移动加料,公开于2017年6月20日的中国专利文献cn106868548a公开了一种带无线遥控器操作的氟化盐加料车,其料仓用于装载氟化盐。本发明人研究发现,该种车在加料工作时,其水平螺旋送料机需以垂直螺旋送料机为轴回转运动,由于其垂直螺旋送料机安装于加料车的一侧,在水平螺旋送料机回转运动时,更易引发车辆的重心失衡。而且受工作条件限制,在加料过程中,加料车需沿直线移动以满足加料需要。

公开于2014年10月29日的中国专利文献cn104118405a公开了一种蛙式支腿,支腿本体、滚轮、支腿连杆及伸缩控制装置;滚轮安装在支腿本体上,该支腿本体设置为椭球型;支腿连杆一端枢接在支座上,另一端连接在与安装滚轮相对一侧的支腿本体上;伸缩控制装置一端固定在支座上,另一端固定在支腿连杆上。本发明人研究发现,该技术方案仅具有有限的支撑作用,无法适应载货车的支撑平衡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用平衡支撑腿,用于解决如何使加料车在当且仅当其需要支撑时提供支撑,并在其受有效支撑的情况下能够移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车用平衡支撑腿,包括:用于安装在固定座上的施力悬臂,以及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轮架和沿行走方向前后安装在轮架内的至少两个走行轮;所述施力悬臂与所述轮架铰接连接且其连接处设在该些走行轮之间的区域内,当需要支撑时,所述施力悬臂能够下压轮架使该些走行轮与地面接触;当不需要支撑时,所述施力悬臂能够提起所述轮架以使该些走行轮脱离与地面的接触。

优选的,所述走行轮为履带轮,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安装在该些走行轮上的履带。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轮架上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至少一个所述走行轮传动连接。

优选的,在所述连接处的两侧,在所述轮架的上部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用于隔离所述施力悬臂与所述走行轮的轮面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轮架为底面开口的箱架,在所述箱架的上方、该箱架的两侧边伸有带枢接孔的挂耳,在所述枢接孔的下方,所述箱架的上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箱架的连接处形成所述限位杆。

优选的,所述施力悬臂包括:用于铰接安装在固定座上的主施力臂和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主施力臂上方或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主施力臂包括第一长臂和第二长臂,所述第一长臂与所述第二长臂呈钝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长臂的另一端用于铰接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二长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轮架铰接连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主施力臂为空心矩形管,所述第一长臂和第二长臂的连接处的侧面设有加强肋;在所述主施力臂与所述伸缩杆的连接处,所述主施力臂上设有枢装座,所述伸缩杆安装在所述枢装座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枢装座的底面设有与所述第一长臂和第二长臂相同角度的底板,所述底板贴合所述主施力臂并与该主施力臂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采用施力悬臂提起或下压使走行轮与地面处于非接触或接触状态,使加料车在当且仅当其需要支撑时提供支撑;使至少两个走行轮沿行走方向前后设置,并使施力悬臂与轮架的连接处位于两个走行轮之间,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和铰接的活动性,使加料车在受有效支撑的情况下能够移动,且具有自找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车用支撑平衡腿的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的透视结构图。

图3为一种车用支撑平衡腿的实施例2的透视结构图。

图4为一种车用支撑平衡腿的实施例3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图4的前视图。

图中,1为固定座,11为枢装位一,12为枢装位二,2为施力悬臂,21为主施力臂,211第一长臂,212为第二长臂,22为伸缩杆,23为加强肋,24为枢装座,3为支撑装置,31为轮架,311为限位杆,312为挂耳,313为凹槽,32为走行轮,33为履带,34为驱动单元,35为加强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车用支撑平衡腿,参见图1-2,包括:施力悬臂2和走行装置3。

其中施力悬臂2包括:主施力臂21、伸缩杆22、加强肋23、枢装座24。其中,主施力臂21为空心矩形管,包括第一长臂211和第二长臂212,第一长臂211和第二长臂212设有钝角并为一体成型制作;空心矩形管能减轻其重量,但需采用加强肋23增加其钝角连接处的强度,本实施例中,加强肋23设于主施力臂21的两侧;枢装座24的作用是减轻主施力臂21的一体成型难度,同时,其底面也设有与第一长臂211和第二长臂212相同角度的底板,该底板也具有加强肋的功能;如图2,固定座1的同一垂线的上下不同位置设有枢装位一11和枢装位二12,主施力臂21一端铰接安装于枢装位一11上,另一端铰接安装于支撑装置3的轮架31的挂耳312的枢装孔上;伸缩杆22为液压执行器,伸缩杆22的一端铰接安装于枢装位二12上,另一端铰接安装于枢装座24上;在具体应用中,可直接在特种车上形成枢装座一11和枢装座二12,也可以采用图2中的固定座1的形式,然后将固定座与特种车固定连接。

其中,走行装置3包括:轮架31、两个走行轮32、加强肋35,图2中,轮架31为底面开口的箱架,两个走行轮32沿行走方向前后安装在轮架31内,主施力臂21与轮架31的连接处位于两个走行轮32之间,图2中,该连接处位于两个走行轮32连线的中垂面上;箱架2的上表面设有梯形状的凹槽313,挂耳312为箱架侧面的侧板向上延伸形成的,加强肋35设置在凹槽313与箱架的连接位置处,以加强挂耳312的强度。挂耳312上设有枢装孔,凹槽313与箱架的连接处形成有限位杆311,由于本实施例采用箱架,故凹槽313即可避免主施力臂21与走行轮32的接触。但是采用箱架时,最好能在凹槽313的最低处设有用于透水的穿孔。

该车用支撑平衡腿的使用过程是:通过液压阀操纵类型为液压执行器的伸缩杆22,当伸缩杆22向左伸时,伸缩杆22顶着主施力臂21向左,主施力臂21带动轮架31向左上方提起,安装在轮架31上的走行轮32脱离与地面的接触,此时,便于车辆快速行驶;当伸缩杆22向右缩时,伸缩杆22带动主施力臂21向右,主施力臂21带动轮架31向右下方下压,安装在轮架31上的走行轮32与地面接触,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主施力臂21与轮架31的连接处、安装在轮架31上的两个行走轮32具有稳定性,而由于主施力臂21与轮架31采用铰接安装,其具有自然找平的能力,因此,能保证加料车在受有效支撑的情况下可以移动。而加料车工作时的移动为直线,不需转弯,因此能够实现发明目的。

实施例2:一种车用支撑平衡腿,作为对实施例1的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大部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走行轮32的轮面上还包覆有具有一定硬度的弹性材料,弹性材料的硬度要满足:即能提供一定的弹性,又满足传导压力的需求。弹性材料可以是橡胶、聚胺脂。

实施例3:一种车用支撑平衡腿,作为对实施例1的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大部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走行轮32为履带轮,支撑装置3还包括安装在该些走行轮32上的履带33。履带33的作用是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故而走行更平稳。

实施例4:一种车用支撑平衡腿,作为对实施例3的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大部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履带33由一定硬度的弹性材料制成,弹性材料的硬度要满足:即能提供一定的弹性,又满足传导压力的需求。弹性材料可以是橡胶、聚胺脂。在其它实施例中,履带轮的表面也可以包覆弹性材料。

实施例5:一种车用支撑平衡腿,作为对实施例3的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大部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参见图4-5,本实施例中,支撑装置3还包括安装在轮架31上的驱动单元34,驱动单元34与至少一个走行轮32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34为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右侧的走行轮的轮轴延伸连接,当特种车向左运动时,走行轮32逆时针转动,并引起轮架31产生逆时针转动的受力,即轮架32与地面贴合更优。

上述实施例1-5中,车用支撑平衡腿采用了两个走行轮32,但本发明并未限定仅能使用两个走行轮,走行轮32的数目还可以是两个以上。伸缩杆22也可以设置在主施力臂21的上方。前述车用支撑平衡腿可以用于偏重车或重型车。

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参数进行变更,形成多个具体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