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充电机的直流输出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6682发布日期:2018-12-19 05:04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充电机的直流输出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便携式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充电机的直流输出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开采程度不断加剧,亟需寻找可循环再生能源。其中,以汽车为代表的内燃机车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应用极为广泛。每年燃油车消耗的化石能源总量非常惊人。同时,由于排放尾气等原因,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气污染。据统计,汽车尾气已成为我国三大空气污染源之一。

根据汽车行业发展演进的主流趋势,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或者插电混动汽车占据主流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普通家用汽车的油箱加满只需要数分钟时间。换而言之,常见的燃油车的燃料充满周期为数分钟级。相应地,由于大容量电池充电速率限制,纯电动汽车电能充满周期数倍于甚至数十倍于燃油车燃料充满周期。为此,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的充电桩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现有充电桩正处于快速普及阶段,但是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桩位数量较少且固定、桩位需要设置在固定地点、无法实现应急充电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提供一种便携式充电机的直流输出模块。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便携式充电机的直流输出模块包括直流输出模块底板和第一至第七电容,其中:

所述直流输出模块底板设有直流输出模块底板本体部和位于直流输出模块底板本体部两侧并且同时与直流输出模块底板本体部一体成型的直流输出模块底板延伸部;

所述第一至第七电容相互独立地设置于直流输出模块底板本体部,所述第一至第三电容相同,所述第四至第七电容相同;

所述第一至第三电容相互独立地设有电容本体、两个电容极性端子、电容基底,所述电容极性端子位于电容本体上方并且内接于电容本体,所述电容基底位于电容本体下方并且与电容本体一体成型。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直流输出模块还包括第一至第四铜排、第一至第三连接片和熔断器,其中:

所述第一铜排的一侧与第四电容相连,所述第一铜排的另一侧与熔断器的一端相连,所述熔断器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片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另一侧与第二电容的其中一个电容极性端子相连,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个电容极性端子与第二铜排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二铜排的另一侧与第五电容相连;

所述第三铜排的一侧与第六电容相连,所述第三铜排的另一侧与第三电容的其中一个电容极性端子相连,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个电容极性端子与第三连接片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三连接片的另一侧与第二连接片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另一侧与第四铜排的一侧相连,所述第四铜排的另一侧与第七电容相连。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便携式充电机的直流输出模块还包括线绕固定电阻器,所述线绕固定电阻器设置于直流输出模块底板本体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线绕固定电阻器设有线绕固定电阻器主体和两个线绕固定电阻器引线,所述两个线绕固定电阻器引线位于线绕固定电阻器主体的同侧并且内接于线绕固定电阻器主体。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便携式充电机的直流输出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线槽,各个线槽设置于直流输出模块底板本体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四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五电容顺次沿直流输出模块底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六电容、第三电容、第七电容顺次沿直流输出模块底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本发明公开的便携式充电机的直流输出模块,其有益效果在于,在直流输出模块底板科学合理地分区设置电容、熔断器等元器件,同时通过铜排相互之间连通形成整体结构,达到优化元器件整体布局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主视方向的平面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俯视方向的平面结构图。

附图标记包括:210-直流输出模块底板;211-直流输出模块底板本体部;212-直流输出模块底板延伸部;220-第一电容;221-第二电容;222-第三电容;223-第四电容;224-第五电容;225-第六电容;226-第七电容;227-电容极性端子;228-电容本体;229-电容基底;231-第一铜排;232-第二铜排;233-第三铜排;234-第四铜排;241-第一连接片;242-第二连接片;243-熔断器;244-线绕固定电阻器;245-线绕固定电阻器引线;246-线绕固定电阻器主体;247-第三连接片;248-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充电机的直流输出模块,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附图的图1至图4,图1至图4分别示出了所述便携式充电机的直流输出模块的不同角度的具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便携式充电机的直流输出模块包括直流输出模块底板210和第一至第七电容220-226,其中:

所述直流输出模块底板210设有直流输出模块底板本体部211和位于直流输出模块底板本体部211两侧并且同时与直流输出模块底板本体部211一体成型的直流输出模块底板延伸部212;

所述第一至第七电容220-226相互独立地设置于直流输出模块底板本体部211,所述第一至第三电容220-222(规格)相同,所述第四至第七电容223-226(规格)相同;

所述第一至第三电容220-222相互独立地设有电容本体228、两个电容极性端子227、电容基底229,所述电容极性端子227位于电容本体228上方并且内接于电容本体228,所述电容基底229位于电容本体228下方并且与电容本体228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直流输出模块还包括第一至第四铜排231-234、第一至第三连接片241,242,247和熔断器243,其中:

所述第一铜排231的一侧与第四电容223相连,所述第一铜排231的另一侧与熔断器243的一端相连,所述熔断器243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片241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片241的另一侧与第二电容221的其中一个电容极性端子227相连,所述第二电容221的另一个电容极性端子227与第二铜排232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二铜排232的另一侧与第五电容224相连;

所述第三铜排233的一侧与第六电容225相连,所述第三铜排233的另一侧与第三电容222的其中一个电容极性端子227相连,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个电容极性端子227与第三连接片247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三连接片247的另一侧与第二连接片242的一侧相连,所述第二连接片242的另一侧与第四铜排234的一侧相连,所述第四铜排234的另一侧与第七电容226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便携式充电机的直流输出模块还包括线绕固定电阻器244,所述线绕固定电阻器244设置于直流输出模块底板本体部211。

其中,所述线绕固定电阻器244设有线绕固定电阻器主体246和两个线绕固定电阻器引线245,所述两个线绕固定电阻器引线245位于线绕固定电阻器主体246的同侧并且内接于线绕固定电阻器主体246。

进一步地,所述便携式充电机的直流输出模块还包括至少一个线槽248,各个线槽248设置于直流输出模块底板本体部211。

其中,所述第四电容223、第二电容221和第五电容224顺次沿直流输出模块底板210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六电容225、第三电容222、第七电容226顺次沿直流输出模块底板210的长度方向设置。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