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件组装部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4976发布日期:2019-03-05 21:1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部件组装部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部件组装部的结构,在该结构中,两个部件彼此一体地组装。特别地,本发明涉及对该结构的改进,在该结构的改进中,在设置于第一部件中的支架被插入到设置于第二部件中的覆盖部的内部空间中直至预定插入位置并且覆盖部覆盖支架的状态下,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彼此组装。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关于各种物品中的两个部件彼此一体地组装的结构,已知有下述结构:在该结构中,在设置于一个部件(在下文中被称为第一部件)中的支架被插入到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在下文中被称为第二部件)中的覆盖部的内部空间中直至预定插入位置的状态下,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彼此组装,并且覆盖部覆盖支架。

例如,在jp2000-93235a中公开了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第二部件(在日本未审特许申请公报no.2000-93235(jp2000-93235a)中被称为侧保险杠)通过螺钉紧固至第一部件(在jp2000-93235a中被称为本体)。具体地,第二部件的内表面(面向第一部件的表面)设置有上对接部和下闩锁部,上对接部和下闩锁部在上下方向上以预定间隔突出,并且第二部件与第一部件组合成使得附接至第一部件的支架被插入到对接部与闩锁部之间(支架由对接部和闩锁部(相当于覆盖部)覆盖)。通过如上面提及的将第一部件的支架插入到第二部件的对接部与闩锁部之间,在恰当地获得第二部件相对于第一部件的相对位置的状态下,第二部件通过螺钉紧固组装至第一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jp2000-93235a中公开的结构中,在将第一部件的支架插入到第二部件的对接部与闩锁部之间的工作期间,前面提及的相应部件由第二部件覆盖。因此,无法通过工作者的目视检查来确定第一部件的支架是否被恰当地插入到第二部件的对接部与闩锁部之间。也就是说,甚至在第一部件的支架位于第二部件的闩锁部的下方并且不能被插入到第二部件的对接部与闩锁部之间的状态下(换言之,甚至在第一部件的支架未被恰当地插入到第二部件的覆盖部的内部空间中的状态下),也不能通过工作者的目视检查来检查出支架无法插入到第二部件的对接部与闩锁部之间的状态。由于该原因,难以确定未恰当地获得第二部件相对于第一部件的相对位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部件组装部的结构,该结构使得能够容易地确定第一部件的支架是否被恰当地插入到第二部件的覆盖部的内部空间中。

本发明的方面涉及部件组装部的结构。该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部件中的支架和设置在第二部件中的覆盖部。覆盖部包括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构造成使得: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彼此组装时,支架被插入直至预定插入位置,以便从支架的正面侧到支架的背面侧覆盖支架。覆盖部在下述位置处包括允许覆盖部的内部空间与覆盖部的外部彼此连通的开口:该位置对应于在支架被插入到覆盖部的内部空间中直至预定插入位置的状态下的支架的梢端部分。

如上面提及的,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彼此组装的工作期间,在设置于第一部件中的支架被恰当地插入到设置于第二部件中的覆盖部的内部空间中的状态下,支架的梢端部分抵靠设置于覆盖部中的开口的两个外侧部分。结果是,工作者可以从覆盖部的外侧通过开口观察支架的梢端部分。也就是说,可以容易地检查支架是否被恰当地插入到覆盖部的内部空间中。相反,在从覆盖部的外侧通过开口不能观察到支架的梢端部分的情况下,可以确定支架未被插入到覆盖部的内部空间中直至预定插入位置并且未恰当地获得传感器支承构件与保险杠本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对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使得恰当地获得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从覆盖部的外侧通过开口观察到支架的梢端部分)。如上面提及的,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工作者可以容易地确定第一部件的支架是否被恰当地插入到第二部件的覆盖部的内部空间中(是否恰当地获得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结构中,支架和覆盖部可以分别包括紧固孔。支架的紧固孔和覆盖部的紧固孔可以设置成在支架被插入直至覆盖部的预定插入位置的状态下彼此对准。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当在可以通过覆盖部的开口观察支架的梢端部分的状态下,支架被插入直至覆盖部的预定插入位置时,支架的紧固孔与覆盖部的紧固孔被带入相互对准的状态。通过在前面提及的状态下将紧固件插入到两个紧固孔中,支架与覆盖部可以一体地组装。如上面提及的,通过经由覆盖部的开口观察支架的梢端部分并且将支架插入直到支架的梢端部分到达覆盖部的预定插入位置,可以使支架的紧固孔与覆盖部的紧固孔彼此对准,并且可以简化前面提及的对准工作。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部件组装部的结构中,覆盖部可以包括:第一板部,该第一板部沿与支架相对于覆盖部的内部空间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二板部,该第二板部从第一板部的梢端部平行于支架被插入到内部空间中所沿的插入方向延伸并且第二板部在覆盖部覆盖支架的状态下与支架的外表面重叠。开口可以设置在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中的至少一者中。

开口的位置根据执行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组装工作的工作者的视线方向来设定。也就是说,开口的位置设定至以下位置:在该位置,在支架被恰当地插入到覆盖部的内部空间中的状态下,观察支架的梢端部分变得容易。特别地,在开口设置在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两者中的情况下,甚至从设置有第一板部的一侧(例如,水平方向侧)和设置有第二板部的一侧(例如,上侧)的任何方向都可以通过开口观察支架的梢端部分,并且可以提高在支架被恰当地插入到覆盖部的内部空间中的情况下的支架的梢端部分的可见性。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部件组装部的结构中,第一板部可以包括抵接部,支架的梢端部分在支架被插入直至覆盖部的预定插入位置时抵靠该抵接部。开口可以设置在第一板部的抵接部的在与支架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两个外侧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当支架被插入直至覆盖部的预定插入位置时,支架的梢端部分抵靠第一板部的抵接部,并且由此支架的插入位置被定位,并且工作者通过设置在第一板部的抵接部的两个外侧位置处的开口观察到支架的梢端部分。结果是,可以检查出支架被插入直至覆盖部的预定插入位置。也就是说,在使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彼此组装的工作期间,通过将支架插入直到支架的梢端部分抵靠第一板部的抵接部来使支架到达覆盖部的预定插入位置。因此,可以通过经由开口进行观察来检查支架是否到达覆盖部的预定插入位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部件组装部的结构中,第一板部可以包括抵接部,支架的梢端部分在支架被插入直至覆盖部的预定插入位置时抵靠该抵接部。支架的梢端部分可以呈直线形状地构造成在与支架相对于覆盖部的内部空间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预定的宽度尺寸。开口的在与支架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可以比支架的梢端部分的在与支架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短。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当支架被插入直至覆盖部的预定插入位置时,支架的梢端部分的两个端部部分抵靠覆盖部的第一板部中的开口的两个外侧部分,并且由此支架的插入位置被定位,并且工作者通过开口观察到支架的梢端部分。结果是,可以检查出支架被插入直至覆盖部的预定插入位置。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方面中,在使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彼此组装的工作期间,也通过将支架插入直到支架的梢端部分抵靠第一板部来使支架到达覆盖部的预定插入位置。因此,可以通过经由开口进行观察来检查支架是否到达覆盖部的预定插入位置。

在本发明的方面中,提供了关于部件组装部的结构,该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部件中的支架和设置在第二部件中的覆盖部,并且在该结构中,覆盖部包括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构造成使得: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彼此组装时,支架被插入直至预定插入位置,以便从支架的正面侧到支架的背面侧覆盖支架,覆盖部包括在下述位置处的允许覆盖部的内部空间与覆盖部的外部彼此连通的开口:该位置对应于在支架被插入到覆盖部的内部空间中直至预定插入位置的状态下的支架的梢端部分。如上面提及的,工作者可以通过观察(是否恰当地获得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容易地确定第一部件的支架是否被恰当地插入到第二部件的覆盖部的内部空间中。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进行描述,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在附图中:

图1是图示了保险杠本体的支架的外周和传感器支承构件的覆盖部的外周且图示了支架插入到覆盖部的内部空间中直至预定插入位置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

图3是沿图1中的箭头iii的方向观察的图,并且图示了传感器支承构件的覆盖部;

图4是图示了保险杠本体的支架被插入直至传感器支承构件的覆盖部的预定插入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沿着图4中的线v-v截取的截面图并且是图示了传感器支承构件通过夹具紧固至保险杠本体的状态的图;

图6是修改示例1中的图1的等效图;

图7是修改示例2中的图1的等效图;以及

图8是修改示例3中的图1的等效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对以下情况进行描述:在该情况中,本发明应用于传感器支承构件组装至位于设置在机动车中的后保险杠中的后保险杠本体的部分(部件组装部)。

图1是图示了保险杠本体2(第一部件)的支架21的外周和传感器支承构件3(第二部件)的覆盖部31的外周且图示了支架21被插入到覆盖部31的内部空间中直至预定插入位置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

以下,沿保险杠本体2和传感器支承构件3的纵向方向的水平方向(图1中的大致左右方向)被定义为x方向。保险杠本体2和传感器支承构件3的沿与x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的宽度方向(与图1中的平面正交的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被定义为y方向。竖向方向被定义为z方向。在x方向上,图1中的右侧被称为x1方向侧,并且图1中的左侧被称为x2方向侧。在y方向上,图1中的深侧和图2中的左侧被称为y1方向侧,并且图1中的前侧和图2中的右侧被称为y2方向侧。在z方向上,图1和图2中的上侧被称为z1方向侧,并且图1和图2中的下侧被称为z2方向侧。

如图1和图2中图示的,后保险杠1包括保险杠本体2和组装在保险杠本体2的背面侧(y2方向侧)的传感器支承构件3。保险杠本体2和传感器支承构件3两者均由树脂模制制品制成。在下文中,对各个部件进行描述。

保险杠本体

保险杠本体2的背表面22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图1中的前侧;y2方向侧)突出的水平凸缘部23。支架21沿纵向方向(x方向)一体地形成在水平凸缘部23的一部分中。支架21形成在水平凸缘部23的在纵向(x方向)上的多个位置处(图1仅图示了一个支架21)。

支架21的形状是朝向组装有传感器支承构件3的一侧(图1中的前侧和图2中的右侧;y2方向侧)突出的形状。支架21的宽度尺寸(在x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朝向突出侧(y2方向侧)逐渐变小。支架21的梢端部分21c(y2方向侧的梢端部分)的外边缘在平面图中呈大致圆弧形状。

在支架21和保险杠本体2的背表面22上一体地形成有两个加强肋24。每个加强肋24均包括竖向肋24a和水平肋24b,竖向肋24a从保险杠本体2的背表面22突出,水平肋24b从竖向肋24a的下端部沿着支架21的上表面21a朝向支架21的突出方向(y2方向侧)延伸。支架21的刚度通过加强肋24来增强。

在支架21的中央部,用于通过夹具紧固传感器支承构件3的覆盖部31的紧固孔25形成为在相比于水平肋24b的梢端部(y2方向侧的梢端部)更靠近支架21的梢端侧(y2方向侧)的位置处沿上下方向(z方向)穿过支架21。紧固孔25的形成位置设定为紧固孔25的中心位置与支架21的梢端部分之间的尺寸为预定尺寸(图1和图2中的尺寸t1)的位置。

传感器支承构件

传感器支承构件3是用于支承设置在后保险杠1中的各种传感器(角传感器等)的构件,并且传感器支承构件3组装在保险杠本体2的背表面22侧。传感器支承构件3包括本体部32和覆盖部31。

本体部32是沿竖向方向延伸的板状部分。在本体部32中的预定位置处形成有开口32a以减小本体部32的重量。尽管未图示,但是在本体部32的多个位置处设置有用于附接传感器的传感器附接部。

覆盖部31设置在本体部32的上端边缘处的与保险杠本体2的支架21的形成位置对应的位置处,并且覆盖部31是通过夹具紧固至支架21而将传感器支承构件3组装至保险杠本体2的部分。

覆盖部31包括如还在图3(沿图1中的箭头iii的方向观察的图示了覆盖部31的图)和图4(图示了保险杠本体2的支架21被插入直至传感器支承构件3的覆盖部31的预定插入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中图示出的竖向板部33(在本发明中的第一板部,第一板部沿与支架相对于覆盖部的内部空间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和水平板部34(在本发明中的第二板部,第二板部从第一板部的梢端部平行于支架插入到内部空间中的插入方向延伸且第二板部在覆盖部覆盖支架的状态下与支架的外表面重叠)。在水平板部从竖向板部33的上端部(z1方向侧的梢端部)沿朝向保险杠本体2的方向(y1方向侧)延伸并且支架21被插入直至覆盖部31的预定插入位置的状态下,水平板部与支架21的上表面21a(位于z1方向侧的外表面)重叠。覆盖部31包括支承板部35,在覆盖部从与竖向板部33的上端部(z1方向侧的梢端部)相距预定尺寸的下侧位置沿朝向保险杠本体2的方向(y1方向侧)延伸并且支架21被插入直至覆盖部31的预定插入位置的状态下,支承板部35面向支架21的下表面21b(位于z2方向侧的外表面)。

水平板部34的深度尺寸(在y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为比支架21的突出尺寸(从水平凸缘部23到y2方向侧的突出尺寸)略短。在水平板部34的中央部形成有相同的紧固孔34a以与形成在支架21中的紧固孔25对应。紧固孔34a的形成位置被设定至下述位置:在该位置,紧固孔34a的中心位置与竖向板部33的内表面(面对y1方向侧的内表面)之间的尺寸(图2中的尺寸t2)基本上和支架21中的紧固孔25的中心位置与支架21的梢端部分之间的尺寸t1一致。为此,如图4和图5(图5是沿着图4中的线v-v截取的截面图并且是图示了传感器支承构件3通过夹具紧固至保险杠本体2的状态的图)中图示的,在支架21被插入到覆盖部31的内部空间5中并且支架21的梢端部分抵靠覆盖部31的竖向板部33的内表面的状态下(具体地,在支架抵靠下面将描述的抵接部37的状态下),形成在支架21中的紧固孔25与形成在覆盖部31的水平板部34中的紧固孔34a彼此对准。也就是说,在前述支架21被插入直至覆盖部31的预定插入位置的状态下,紧固孔25、34a设置成相互对准的状态。

支承板部35在水平板部34的下方平行于水平板部34延伸。支承板部35设置在使得间隔尺寸略大于支承板部与水平板部34之间的支架21的板厚尺寸的位置处。如上面提及的,覆盖部31的内部空间5(支架21插入到的内部空间5中)形成在水平板部34、支承板部35与竖向板部33之间。支承板部35的突出尺寸(在y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为比水平板部34的在y方向上的尺寸短。具体地,支承板部35的梢端位置(y1方向侧的梢端位置)被设定至从形成在水平板部34中的紧固孔34a的下侧后退的位置(y2方向侧的位置)。也就是说,支承板部35设置在紧固孔34a的下侧不被覆盖的位置处。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传感器支承构件3的覆盖部31中设置有开口36。

开口36形成为从竖向板部33至水平板部34。也就是说,开口36构造成使得开口36a(参见图2)和开口36b形成为连续的开口,开口36a沿竖向板部33的厚度方向(水平方向;y方向)穿过竖向板部33,并且开口36b沿水平板部34的厚度方向(上下方向;z方向)穿过水平板部34。

如图2中图示的,形成在竖向板部33中的开口36a形成在从竖向板部33的上端部(z1方向侧的梢端)至靠近支承板部35的布置位置的位置的范围内。形成在水平板部34中的开口36b具有自水平板部34的基端部(y2方向侧的梢端)起的沿y方向的预定长度。开口36b的长度设定为比支承板部35的沿y方向的长度短。也就是说,开口36b的在y1方向侧的端部比支承板部35的在y1方向侧的端部更靠近y2方向侧(向y2方向侧后退)。原因在于,以免在支架21定位于支承板部35的下方而未被插入到覆盖部31的内部空间5中直至预定插入位置的情况下通过开口36观察到支架21的一部分。

如上面提及的,在传感器支承构件3的覆盖部31中,开口36设置在下述位置处:该位置为与处在保险杠本体2的支架21被插入到覆盖部31的内部空间5中直至预定插入位置的状态(图4中图示的状态)下的支架21的梢端部分21c对应的位置以及允许从覆盖部31的外侧观察支架21的梢端部分21c的位置。

开口36未设置在竖向板部33和水平板部34的在左右方向(x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处,而是分别设置在中央部分的右外侧位置和左外侧位置处。如上面提及的,竖向板部33的在左右方向(x方向)上的中央部分构成为抵接部37,在支架21的梢端部分被插入直至覆盖部31的预定插入位置的情况下,保险杠本体2的支架21抵靠抵接部37。也就是说,开口36在竖向板部33中设置在抵接部37的两个外侧位置(在与支架21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两个外侧位置)处。

覆盖部的组装工作

对用于将传感器支承构件3组装至保险杠本体2的组装工作进行描述。

在组装工作中,传感器支承构件3与保险杠本体2组合成使得保险杠本体2的支架21被插入到传感器支承构件3的覆盖部31的内部空间5中直至预定插入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和图5中图示的,当支架21被插入直至支架21的梢端部分抵靠覆盖部31的竖向板部33的抵接部37的位置时,支架21被插入直至覆盖部31的预定插入位置(允许传感器支承构件3附接至保险杠本体2的预定位置)。在支架21被插入到覆盖部31的内部空间5中直至预定插入位置的状态下,支架21的梢端部分21c抵靠设置在覆盖部31中的开口36的两个外侧部分。结果是,工作者可以从覆盖部31的外侧通过开口36观察到支架21的梢端部分21c(图5中的虚线箭头表示工作者的视线方向)。也就是说,可以容易检查出支架21被恰当地插入到覆盖部31的内部空间5中(支架21没有位于支承板部35的下方)。相反,在无法从覆盖部31的外侧通过开口36观察到支架21的梢端部分21c的情况下,可以确定支架21未被插入到覆盖部31的内部空间5中直至预定插入位置并且未恰当地获得传感器支承构件3相对于保险杠本体2的相对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对覆盖部31相对于保险杠本体2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使得恰当地获得传感器支承构件3相对于保险杠本体2的相对位置(从覆盖部31的外侧通过开口36可以观察到支架21的梢端部分21c)。

如上面提及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作者可以通过观察(是否恰当地获得传感器支承构件3相对于保险杠本体2的相对位置)而容易地确定保险杠本体2的支架21是否恰当地插入到传感器支承构件3的覆盖部31的内部空间5中。

如上面提及的,在恰当地获得覆盖部31相对于保险杠本体2的相对位置并且支架21被插入直至覆盖部31的预定插入位置(支架抵靠抵接部37的位置)的状态下,形成在支架21中的紧固孔25与形成在覆盖部31的水平板部34中的紧固孔34a彼此对准。也就是说,紧固孔25、34a被带入紧固孔在竖向方向上彼此连通的状态。在上面提及的状态下,通过从上侧插入夹具4(参照图5),传感器支承构件3的覆盖部31紧固至保险杠本体2的支架21。也就是说,传感器支承构件3组装至保险杠本体2。

由于在夹具4的插入工作期间,支承板部35设置在如上面提及的紧固孔34a的下侧不会被覆盖的位置处,因此支承板部35不会成为插入夹具4的工作的障碍。可能的是,支架21由于对夹具4的推力而向下弯曲。然而,即使在支承板部35处于支架21的下方并且支架21向下弯曲时,当支架21抵靠支承板部35时,支架的向下弯曲也受到支承板部35的抑制。由于该原因,可以很好地执行夹具4向相应的紧固孔25、34a中的插入。也就是说,可以抑制支架21发生较大的向下弯曲并且夹具4不能被插入到支架21的紧固孔25中的情况。

如上面提及的,通过将传感器支承构件3组装至保险杠本体2,构造了本发明中的下述“部件组装部”:在该部件组装部中,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在设置于第一部件中的支架被插入直至设置于第二部件中的的覆盖部的预定插入位置的状态下彼此组装,以从支架的正面侧到支架的背面侧覆盖支架。

如上面提及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具有开口36——开口36允许从覆盖部31的外侧观察支架21的被插入到覆盖部31的内部空间5中直至预定插入位置的梢端部分21c——的覆盖部31,可以容易地确定支架21是否被恰当地插入到覆盖部31的内部空间5中,并且可以容易地确定是否恰当地获得传感器支承构件3相对于保险杠本体2的相对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支架21被插入直至覆盖部31的预定插入位置时,分别形成在支架21与覆盖部31中的紧固孔25、34a被带入相互对准状态。由于该原因,通过经由覆盖部31的开口36观察支架21的梢端部分21c并且将支架21插入直到支架21的梢端部分21c到达覆盖部31的预定插入位置,紧固孔25、34a可以彼此对准,并且可以简化前面提及的对准工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36形成为在覆盖部31中从竖向板部33至水平板部34。由于该原因,可以从设置有竖向板部33的一侧(水平方向侧)和设置有水平板部34的一侧(上侧)的任何方向通过开口36观察支架21的梢端部分21c,并且可以提高在支架21被恰当地插入到覆盖部31的内部空间5中的情况下的支架21的梢端部分21c的可见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支架21被插入直至覆盖部31的预定插入位置时,支架21的梢端部分抵靠竖向板部33的抵接部37,并且由此支架21的插入位置被定位,并且工作者通过设置在抵接部37的两个外侧位置处的开口36观察到支架21的梢端部分21c。结果是,可以检查出支架21被插入直至覆盖部31的预定插入位置。也就是说,在将传感器支承构件3组装至保险杠本体2的工作期间,通过将支架21插入直到支架21的梢端部分抵靠竖向板部33的抵接部37来使支架21到达覆盖部31的预定插入位置。因此,可以通过经由开口36进行观察来检查支架是否到达覆盖部的预定插入位置。由于该原因,可以提高支架21被插入直至覆盖部31的预定插入位置的可靠性。

修改示例1

将对修改示例1进行描述。本修改示例在覆盖部31的开口36的结构方面不同于上面的实施方式。由于其他结构与上面的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相同,因此将主要对开口36的结构进行描述。

图6是本修改示例中的图1的等效图。如图6所示,在本修改示例中,覆盖部31的设置有开口36a的位置仅为覆盖部31的水平板部34。也就是说,在竖向板部33中未设置开口。

本修改示例的结构适用于在将传感器支承构件3组装至保险杠本体2的工作期间,工作者的视线来自上侧的情况。也就是说,在工作者从上侧通过开口36a观察支架21的梢端部分21c时,可以容易地确定支架21是否被恰当地插入到覆盖部31的内部空间5中。

根据本修改示例的结构,在竖向板部33中未设置开口。因此,可以容易地确定支架21是否被恰当地插入到覆盖部31的内部空间5中,同时增加覆盖部31的刚度。

修改示例2

将对修改示例2进行描述。本修改示例也在覆盖部31的开口36的结构方面不同于上面的实施方式。由于其他结构与上面的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相同,因此将主要对开口36的结构进行描述。

图7是本修改示例中的图1的等效图。如图7所示,在本修改示例中,覆盖部31的设置有开口36b的位置仅为覆盖部31的竖向板部33。也就是说,在水平板部34中未设置开口。

本修改示例的结构适用于在将传感器支承构件3组装至保险杠本体2的工作期间,工作者的视线来自水平方向侧的情况。也就是说,在工作者从水平方向侧通过开口36b观察支架21的梢端部分21c时,可以容易地确定支架21是否被恰当地插入到覆盖部31的内部空间5中。

根据本修改示例的结构,在水平板部34中未设置开口。因此,可以容易地确定支架21是否被恰当地插入到覆盖部31的内部空间5中,同时增加覆盖部31的刚度。

修改示例3

将对修改示例3进行描述。本修改示例在支架21的形状和覆盖部31的开口36的结构方面不同于上面的实施方式。由于其他结构与上面的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相同,因此将主要对支架21和开口36的结构进行描述。

图8是本修改示例中的图1等效图。如图8所示,在本修改示例中,支架21的梢端部分21d具有沿与支架21相对于覆盖部31的内部空间5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x方向)延伸的直线形状。也就是说,支架21在平面图中的形状大致呈梯形形状。形成在覆盖部31中的开口36c的宽度尺寸(图8中的在沿着支架21的梢端部分21d的方向上的尺寸t3)被设定为比支架21的梢端部分21d的宽度尺寸(图8中的尺寸t4)短。

根据本修改示例的结构,当支架21被插入直至覆盖部31的预定插入位置时,支架21的梢端部分21d的两个端部部分(在x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部分)抵靠覆盖部31的竖向板部33中的开口36c的两个外侧部分(在x方向上的两个外侧部分),并且由此支架21的插入位置被定位,并且工作者通过开口36c观察到支架21的梢端部分21c。结果是,可以检查支架21是否被插入直至覆盖部31的预定插入位置。也就是说,在本修改示例中,与上面的实施方式类似,在将传感器支承构件3组装至保险杠本体2的工作期间,也通过将支架21插入直到支架21的梢端部分21d抵靠覆盖部31的竖向板部33来使支架21到达覆盖部31的预定插入位置。因此,可以通过经由开口36c进行观察来检查支架是否到达覆盖部的预定插入位置。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仅限于上面的实施方式和各个修改示例,并且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和与上述范围等同的范围内的所有修改和应用都是可能的。

例如,在上面的实施方式和上面的各个修改示例中,已经描述了以下情况:本发明应用于设置在机动车中的后保险杠1中的传感器支承构件3组装至后保险杠本体2部分中。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各种物品中的部件组装部,通过在设置于第一部件中的支架被插入直至设置于第二部件中的用于从支架的正面侧到支架的背面侧覆盖支架的覆盖部的预定插入位置的状态下,使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彼此组装而形成这些部件组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开口36在覆盖部31中形成为从竖向板部33至水平板部34。在本发明中,开口36的数目不受特别限制。

在上面的实施方式和上面的各个修改示例中,覆盖部31与支架21通过夹具紧固的位置的数目为一。在本发明中,通过夹具紧固的位置的数目不受特别限制。

在上面的实施方式和上面的各个修改示例中,已经将传感器支承构件3从侧面组装至保险杠本体2的情况作为示例进行了描述。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传感器支承构件3从上方组装至保险杠本体2的结构以及传感器支承构件3从下方组装至保险杠本体2的结构。

在上面的实施方式和上面的各个修改示例中,传感器支承构件3通过夹具紧固至保险杠本体2。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比如螺钉紧固来进行紧固。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下述部件组装部的结构,在该部件组装部的结构中,在设置于保险杠本体中的支架插入到设置于传感器支承构件中的覆盖部中的状态下,传感器支承构件被组装至保险杠本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