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驾驶汽车减震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4757发布日期:2018-12-22 08:59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减震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震座椅,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无人驾驶汽车减震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私家车。在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驾驶汽车以及自动驾驶技术也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在汽车不需要驾驶后,更多的人注重汽车座椅的舒适度,目前的汽车座椅虽然具备减震效果,但是减震效果一般,所以设计了这种汽车减震座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驾驶汽车减震座椅,有益效益是设有多级减震装置,增强乘客乘坐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震座椅,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无人驾驶汽车减震座椅,包括底座、靠背,设有多级减震装置,增强乘客乘坐体验。

所述底座由外壳、第一减震装置、第二减震装置、坐垫、第三减震装置构成;所述外壳的内部中心设有第三减震装置;所述第二减震装置设置在第三减震装置的上端;所述第一减震装置设置在第三减震装置的两侧;所述坐垫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外壳的侧面,坐垫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减震装置的上端;

所述外壳由外壳主体、滑槽ⅰ、空腔、滑槽ⅱ、支撑装置构成;所述外壳主体顶端镂空,并且外壳主体内部设有空腔;所述滑槽ⅰ设置在外壳主体的内侧;所述滑槽ⅱ设置在外壳主体的底板上,并且滑槽ⅱ贯穿外壳主体底板的一侧;所述支撑装置与滑槽ⅱ间隙配合;

所述支撑装置由滑板ⅰ、滑板ⅱ、滑板ⅲ、固定装置、凹槽、滑板ⅳ构成;所述滑板ⅰ的侧面设有槽,所述滑板ⅱ与滑板ⅰ侧面的槽间隙配合;所述滑板ⅲ的右侧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滑板ⅱ的侧面,滑板ⅲ的左侧通过铰链活动连有滑板ⅳ;所述凹槽设置在滑板ⅲ、滑板ⅳ连接处的上端;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凹槽内,并且固定装置的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滑板ⅲ上,固定装置的另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滑板ⅳ上;

所述固定装置由圆筒、圆孔、螺杆、螺纹管构成;所述圆筒内设有圆孔;所述螺纹管活动连接在圆筒上;所述螺杆的一端与圆孔间隙配合,并且螺杆与螺纹管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减震装置由矩形管ⅰ、弹簧ⅰ、矩形滑杆ⅰ、弧形杆、卡槽、顶板、滑块ⅰ、滑块ⅱ、滑杆、滑槽ⅲ、弹簧ⅱ构成;所述矩形滑杆ⅰ与矩形管ⅰ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ⅰ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矩形管ⅰ内部,弹簧ⅰ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矩形滑杆ⅰ的下端;所述卡槽设置在矩形滑杆ⅰ的上端;所述顶板的侧面通过焊接固定连有滑块ⅰ;所述滑槽ⅲ设置在顶板的下端,并且滑槽ⅲ设为t形滑槽;所述滑块ⅱ的中心设有滑杆;所述滑杆ⅱ、滑杆均与滑槽ⅲ间隙配合;所述弧形杆的上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滑块ⅱ的下端,并且弧形杆与卡槽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ⅱ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块ⅱ的侧面,弹簧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槽ⅲ内;

所述第二减震装置由矩形管ⅱ、弹簧ⅲ、矩形滑杆ⅱ、支撑板、弹簧ⅳ、卡块、滑槽ⅳ、弹簧ⅴ构成;所述矩形管ⅱ与矩形滑杆ⅱ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ⅲ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矩形管ⅱ内部,弹簧ⅲ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矩形滑杆ⅱ的下端;所述矩形滑杆ⅱ上设有滑槽ⅳ;所述卡块与滑槽ⅳ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ⅴ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槽ⅳ内,弹簧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卡块内;所述矩形管ⅱ内设有槽,并且该槽与卡块间隙配合;所述支撑板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矩形滑杆ⅱ的上端;所述弹簧ⅳ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上;

所述第三减震装置由矩形框、滑槽ⅴ、滑块ⅲ、伸缩杆、横板、杆、套筒、转动块、弹簧ⅵ、环形槽、轮、挡块构成;所述矩形框的内壁上设有滑槽ⅴ;所述横板的两侧通过焊接固定连有滑块ⅲ;所述滑块ⅲ与滑槽ⅴ间隙配合;所述伸缩杆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横板的上端;所述杆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横板的下端;所述套筒与杆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ⅵ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套筒的内部,弹簧ⅵ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杆的下端;所环形槽设置在套筒的内壁上;所述转动块上、下两侧均设有轮;所述转动块与环形槽间隙配合;所述挡块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转动块上,并且挡块位于套筒内;

所述矩形管ⅰ、矩形管ⅱⅱ、套筒、矩形框的下端均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主体的底板上;所述弧形杆的下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外壳主体的内部侧面;所述弹簧ⅳ的上端固定连接在顶板的下端;所述伸缩杆的上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下端;所述靠背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外壳主体的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汽车减震座椅所述卡块的外端设为弧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汽车减震座椅所述第一减震装置设有四个。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汽车减震座椅所述挡块与转动块之间铰链旋转角度在0到90°之间。

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汽车减震座椅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汽车减震座椅,设有多级减震装置,增强乘客乘坐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汽车减震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汽车减震座椅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汽车减震座椅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汽车减震座椅的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汽车减震座椅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汽车减震座椅的第一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汽车减震座椅的第二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无人驾驶汽车减震座椅的第三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外壳1-1;外壳主体1-1-1;滑槽ⅰ1-1-2;空腔1-1-3;滑槽ⅱ1-1-4;支撑装置1-1-5;滑板ⅰ1-1-5-1;滑板ⅱ1-1-5-2;滑板ⅲ1-1-5-3;固定装置1-1-5-4;圆筒1-1-5-4-1;圆孔1-1-5-4-2;螺杆1-1-5-4-3;螺纹管1-1-5-4-4;凹槽1-1-5-5;滑板ⅳ1-1-5-6;第一减震装置1-2;矩形管ⅰ1-2-1;弹簧ⅰ1-2-2;矩形滑杆ⅰ1-2-3;弧形杆1-2-4;卡槽1-2-5;顶板1-2-6;滑块ⅰ1-2-7;滑块ⅱ1-2-8;滑杆1-2-9;滑槽ⅲ1-2-10;弹簧ⅱ1-2-11;第二减震装置1-3;矩形管ⅱ1-3-1;弹簧ⅲ1-3-2;矩形滑杆ⅱ1-3-3;支撑板1-3-4;弹簧ⅳ1-3-5;卡块1-3-6;滑槽ⅳ1-3-7;弹簧ⅴ1-3-8;坐垫1-4;第三减震装置1-5;矩形框1-5-1;滑槽ⅴ1-5-2;滑块ⅲ1-5-3;伸缩杆1-5-4;横板1-5-5;杆1-5-6;套筒1-5-7;转动块1-5-8;弹簧ⅵ1-5-9;环形槽1-5-10;轮1-5-11;挡块1-5-12;靠背2。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图1、2、3、4、5、6、7、8、9、10、1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震座椅,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无人驾驶汽车减震座椅,包括底座1、靠背2,设有多级减震装置,增强乘客乘坐体验。

所述底座1由外壳1-1、第一减震装置1-2、第二减震装置1-3、坐垫1-4、第三减震装置1-5构成;所述外壳1-1的内部中心设有第三减震装置1-5;所述第二减震装置1-3设置在第三减震装置1-5的上端;所述第一减震装置1-2设置在第三减震装置1-5的两侧;所述坐垫1-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外壳1-1的侧面,坐垫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减震装置1-2的上端;

所述外壳1-1由外壳主体1-1-1、滑槽ⅰ1-1-2、空腔1-1-3、滑槽ⅱ1-1-4、支撑装置1-1-5构成;所述外壳主体1-1-1顶端镂空,并且外壳主体1-1-1内部设有空腔1-1-3;所述滑槽ⅰ1-1-2设置在外壳主体1-1-1的内侧;所述滑槽ⅱ1-1-4设置在外壳主体1-1-1的底板上,并且滑槽ⅱ1-1-4贯穿外壳主体1-1-1底板的一侧;所述支撑装置1-1-5与滑槽ⅱ1-1-4间隙配合;

所述支撑装置1-1-5由滑板ⅰ1-1-5-1、滑板ⅱ1-1-5-2、滑板ⅲ1-1-5-3、固定装置1-1-5-4、凹槽1-1-5-5、滑板ⅳ1-1-5-6构成;所述滑板ⅰ1-1-5-1的侧面设有槽,所述滑板ⅱ1-1-5-2与滑板ⅰ1-1-5-1侧面的槽间隙配合;所述滑板ⅲ1-1-5-3的右侧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滑板ⅱ1-1-5-2的侧面,滑板ⅲ1-1-5-3的左侧通过铰链活动连有滑板ⅳ1-1-5-6;所述凹槽1-1-5-5设置在滑板ⅲ1-1-5-3、滑板ⅳ1-1-5-6连接处的上端;所述固定装置1-1-5-4设置在凹槽1-1-5-5内,并且固定装置1-1-5-4的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滑板ⅲ1-1-5-3上,固定装置1-1-5-4的另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滑板ⅳ1-1-5-6上;

所述固定装置1-1-5-4由圆筒1-1-5-4-1、圆孔1-1-5-4-2、螺杆1-1-5-4-3、螺纹管1-1-5-4-4构成;所述圆筒1-1-5-4-1内设有圆孔1-1-5-4-2;所述螺纹管1-1-5-4-4活动连接在圆筒1-1-5-4-1上;所述螺杆1-1-5-4-2的一端与圆孔1-1-5-4-2间隙配合,并且螺杆1-1-5-4-2与螺纹管1-1-5-4-4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减震装置1-2由矩形管ⅰ1-2-1、弹簧ⅰ1-2-2、矩形滑杆ⅰ1-2-3、弧形杆1-2-4、卡槽1-2-5、顶板1-2-6、滑块ⅰ1-2-7、滑块ⅱ1-2-8、滑杆1-2-9、滑槽ⅲ1-2-10、弹簧ⅱ1-2-11构成;所述矩形滑杆ⅰ1-2-3与矩形管ⅰ1-2-1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ⅰ1-2-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矩形管ⅰ1-2-1内部,弹簧ⅰ1-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矩形滑杆ⅰ1-2-3的下端;所述卡槽1-2-5设置在矩形滑杆ⅰ1-2-3的上端;所述顶板1-2-6的侧面通过焊接固定连有滑块ⅰ1-2-7;所述滑槽ⅲ1-2-10设置在顶板1-2-6的下端,并且滑槽ⅲ1-2-10设为t形滑槽;所述滑块ⅱ1-2-8的中心设有滑杆1-2-9;所述滑杆ⅱ1-2-8、滑杆1-2-9均与滑槽ⅲ1-2-10间隙配合;所述弧形杆1-2-4的上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滑块ⅱ1-2-8的下端,并且弧形杆1-2-4与卡槽1-2-5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ⅱ1-2-1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块ⅱ1-2-8的侧面,弹簧ⅱ1-2-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槽ⅲ1-2-10内;

所述第二减震装置1-3由矩形管ⅱ1-3-1、弹簧ⅲ1-3-2、矩形滑杆ⅱ1-3-3、支撑板1-3-4、弹簧ⅳ1-3-5、卡块1-3-6、滑槽ⅳ1-3-7、弹簧ⅴ1-3-8构成;所述矩形管ⅱ1-3-1与矩形滑杆ⅱ1-3-3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ⅲ1-3-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矩形管ⅱ1-3-1内部,弹簧ⅲ1-3-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矩形滑杆ⅱ1-3-3的下端;所述矩形滑杆ⅱ1-3-3上设有滑槽ⅳ1-3-7;所述卡块1-3-6与滑槽ⅳ1-3-7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ⅴ1-3-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滑槽ⅳ1-3-7内,弹簧ⅴ1-3-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卡块1-3-6内;所述矩形管ⅱ1-3-1内设有槽,并且该槽与卡块1-3-6间隙配合;所述支撑板1-3-4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矩形滑杆ⅱ1-3-3的上端;所述弹簧ⅳ1-3-5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3-4上;

所述第三减震装置1-5由矩形框1-5-1、滑槽ⅴ1-5-2、滑块ⅲ1-5-3、伸缩杆1-5-4、横板1-5-5、杆1-5-6、套筒1-5-7、转动块1-5-8、弹簧ⅵ1-5-9、环形槽1-5-10、轮1-5-11、挡块1-5-12构成;所述矩形框1-5-1的内壁上设有滑槽ⅴ1-5-2;所述横板1-5-5的两侧通过焊接固定连有滑块ⅲ1-5-3;所述滑块ⅲ1-5-3与滑槽ⅴ1-5-2间隙配合;所述伸缩杆1-5-4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横板1-5-5的上端;所述杆1-5-6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横板1-5-5的下端;所述套筒1-5-7与杆1-5-6间隙配合;所述弹簧ⅵ1-5-9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套筒1-5-7的内部,弹簧ⅵ1-5-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杆1-5-6的下端;所环形槽1-5-10设置在套筒1-5-7的内壁上;所述转动块1-5-8上、下两侧均设有轮1-5-11;所述转动块1-5-8与环形槽1-5-10间隙配合;所述挡块1-5-12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转动块1-5-8上,并且挡块1-5-12位于套筒1-5-7内;

所述矩形管ⅰ1-2-1、矩形管ⅱⅱ1-3-1、套筒1-5-7、矩形框1-5-1的下端均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主体1-1-1的底板上;所述弧形杆1-2-4的下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外壳主体1-1-1的内部侧面;所述弹簧ⅳ1-3-5的上端固定连接在顶板1-2-6的下端;所述伸缩杆1-5-4的上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3-4的下端;所述靠背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外壳主体1-1-1的侧。使用本装置时,当遇到颠簸的路段时,顶板1-2-6在人的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顶板1-2-6运动带动弧形杆1-2-4绕着铰链转动,同时弧形杆1-2-4带动滑块ⅱ1-2-8在滑槽ⅲ1-2-10内滑动并压缩弹簧ⅱ1-2-11,弧形杆1-2-4绕着铰链向下转动的同时通过卡槽1-2-5带动矩形滑杆ⅰ1-2-3向下移动,并且矩形滑杆ⅰ1-2-3压缩弹簧ⅰ1-2-2完成第一次缓冲,在第一次缓冲进行的同时,人体的重力还带动顶板1-2-6压缩弹簧ⅳ1-3-5压缩,使弹簧ⅳ1-3-5辅助缓冲;当颠簸较大时,第一次缓冲进行的同时人体的重力带动顶板1-2-6压缩弹簧ⅳ1-3-5压缩,弹簧ⅳ1-3-5压缩至极限,人体的重力作用在支撑板1-3-4上,作用力增大使支撑板1-3-4压动矩形滑杆ⅱ1-3-3,矩形滑杆ⅱ1-3-3带动卡块1-3-6上的弧面脱离矩形管ⅱ1-3-1上的槽,矩形滑杆ⅱ1-3-3压缩弹簧ⅲ1-3-2,同时支撑板1-3-4带动伸缩杆1-5-4向下滑动,完成第二次缓冲;当颠簸更大时,支撑板1-3-4带动伸缩杆1-5-4移动至最下端,使作用力通过伸缩杆1-5-4作用在横板1-5-5上,横板1-5-5向下滑动,并且带动杆1-5-6向下滑动,杆1-5-6压缩弹簧ⅳ1-5-9,弹簧ⅳ1-5-9压缩时带动挡块1-5-12向下转动,避免挡块1-5-12影响弹簧ⅳ1-5-9压缩,完成第三次缓冲,通过分级缓冲避免座椅向下凹陷过大,导致其使用寿命降低,而且向下凹陷过大导致回弹效果变大,很容易导致个子较高的乘客头部撞击车棚;当颠簸最大时,即第三次缓冲投入缓冲过程后,弹簧ⅳ1-5-9回弹过程中带动挡块1-5-12移动至水平位置,使挡块1-5-12将弹簧ⅳ1-5-9卡住,弹簧ⅳ1-5-9在弹力作用下带动挡块1-5-12运动,挡块1-5-12带动转动块1-5-8在环形槽1-5-10内转动,使弹簧ⅳ1-5-9急速压缩缓慢回弹,弹簧ⅳ1-5-9回弹缓慢带动横板1-5-5、伸缩杆1-5-4回弹缓慢进而带动第二缓冲装置1-3回弹缓慢,进而带动顶板1-2-6回弹缓慢,避免急速回弹导致乘客头部撞击车棚,从而整体达到提升乘客乘坐体验的目的;支撑装置1-1-5通过转动滑板ⅲ1-1-5-3将滑板ⅲ1-1-5-3、滑板ⅳ1-1-5-6竖起,然后转动螺纹管1-1-5-4-4,使螺杆1-1-5-4-3向圆筒1-1-5-4-1内移动,进而使滑板ⅳ1-1-5-6与滑板ⅲ1-1-5-3之间形成角度,使支撑装置1-1-5临时当做桌子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二:

下面结合图1、2、3、4、5、6、7、8、9、10、1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卡块1-3-6的外端设为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三:

下面结合图1、2、3、4、5、6、7、8、9、10、1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减震装置1-2设有四个。

具体实施方式四:

下面结合图1、2、3、4、5、6、7、8、9、10、1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挡块1-5-12与转动块1-5-8之间铰链旋转角度在0到90°之间。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本装置时,当遇到颠簸的路段时,顶板1-2-6在人的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顶板1-2-6运动带动弧形杆1-2-4绕着铰链转动,同时弧形杆1-2-4带动滑块ⅱ1-2-8在滑槽ⅲ1-2-10内滑动并压缩弹簧ⅱ1-2-11,弧形杆1-2-4绕着铰链向下转动的同时通过卡槽1-2-5带动矩形滑杆ⅰ1-2-3向下移动,并且矩形滑杆ⅰ1-2-3压缩弹簧ⅰ1-2-2完成第一次缓冲,在第一次缓冲进行的同时,人体的重力还带动顶板1-2-6压缩弹簧ⅳ1-3-5压缩,使弹簧ⅳ1-3-5辅助缓冲;当颠簸较大时,第一次缓冲进行的同时人体的重力带动顶板1-2-6压缩弹簧ⅳ1-3-5压缩,弹簧ⅳ1-3-5压缩至极限,人体的重力作用在支撑板1-3-4上,作用力增大使支撑板1-3-4压动矩形滑杆ⅱ1-3-3,矩形滑杆ⅱ1-3-3带动卡块1-3-6上的弧面脱离矩形管ⅱ1-3-1上的槽,矩形滑杆ⅱ1-3-3压缩弹簧ⅲ1-3-2,同时支撑板1-3-4带动伸缩杆1-5-4向下滑动,完成第二次缓冲;当颠簸更大时,支撑板1-3-4带动伸缩杆1-5-4移动至最下端,使作用力通过伸缩杆1-5-4作用在横板1-5-5上,横板1-5-5向下滑动,并且带动杆1-5-6向下滑动,杆1-5-6压缩弹簧ⅳ1-5-9,弹簧ⅳ1-5-9压缩时带动挡块1-5-12向下转动,避免挡块1-5-12影响弹簧ⅳ1-5-9压缩,完成第三次缓冲,通过分级缓冲避免座椅向下凹陷过大,导致其使用寿命降低,而且向下凹陷过大导致回弹效果变大,很容易导致个子较高的乘客头部撞击车棚;当颠簸最大时,即第三次缓冲投入缓冲过程后,弹簧ⅳ1-5-9回弹过程中带动挡块1-5-12移动至水平位置,使挡块1-5-12将弹簧ⅳ1-5-9卡住,弹簧ⅳ1-5-9在弹力作用下带动挡块1-5-12运动,挡块1-5-12带动转动块1-5-8在环形槽1-5-10内转动,使弹簧ⅳ1-5-9急速压缩缓慢回弹,弹簧ⅳ1-5-9回弹缓慢带动横板1-5-5、伸缩杆1-5-4回弹缓慢进而带动第二缓冲装置1-3回弹缓慢,进而带动顶板1-2-6回弹缓慢,避免急速回弹导致乘客头部撞击车棚,从而整体达到提升乘客乘坐体验的目的;支撑装置1-1-5通过转动滑板ⅲ1-1-5-3将滑板ⅲ1-1-5-3、滑板ⅳ1-1-5-6竖起,然后转动螺纹管1-1-5-4-4,使螺杆1-1-5-4-3向圆筒1-1-5-4-1内移动,进而使滑板ⅳ1-1-5-6与滑板ⅲ1-1-5-3之间形成角度,使支撑装置1-1-5临时当做桌子使用。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