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座椅及其座椅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2109发布日期:2020-05-22 17:38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儿童安全座椅及其座椅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婴幼儿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及其座椅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极其丰富的物质消费品,而儿童安全座椅就是诸多的物质消费品中的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用于与汽车椅固定连接,以使得行车过程中保证儿童的安全,故儿童安全座椅逐年受到消费者的追捧。随着人们对儿童安全座椅的需求的不断提高,儿童安全座椅的结构工艺逐年改进以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

目前,在现有大多数的儿童安全座椅中,其座椅调整装置只能使儿童安全座椅中的头靠相对背靠在上下方向进行滑移调整,以满足不同身高的婴幼儿需要;正由于座椅调整装置只能使头靠相对背靠调整,故使得现有的座椅调整装置无法适应于儿童安全座椅的大范围调整场合,因而使得现有的儿童安全座椅无法更好地匹配不同身高的婴幼儿的需要。

因此,急需要一种适用于调整范围大的场合的座椅调整机构及儿童安全座椅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调整范围大的场合的座椅调整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座椅调整机构设于儿童安全座椅上,儿童安全座椅包括座椅部、第一背靠、第二背靠及头靠,第一背靠与座椅部连接,第二背靠沿座椅部的上下方向滑设于第一背靠并相对第一背靠具有自由位置及锁定位置,头靠沿座椅部的上下方向滑设于第二背靠上。座椅调整机构在第二背靠位于自由位置时锁定第二背靠与头靠;座椅调整机构在第二背靠位于锁定位置时释放对第二背靠与头靠的锁定。

较佳地,座椅调整机构包含锁固件及触动件,第一背靠上设有第一配锁部,头靠上设有第二配锁部,锁固件呈活动地设于第二背靠上并选择性地与第一配锁部或第二配锁部锁合,触动件安装于第一背靠上并沿座椅部的上下方向与锁固件相对应,触动件在第二背靠部滑移至锁定位置时顶推锁固件活动至脱离与第二配锁部锁合再与第一配锁部锁合的位置,锁固件释放对头靠与第二背靠的锁定。

较佳地,座椅调整机构还包括释锁操作件及卡合件,释锁操作件及卡合件各活动地设置于头靠上且二者连动布置,第一背靠上设有至少两个沿座椅部的上下方向呈层状排列的第一段位部,第二背靠上设有至少两个沿座椅部的上下方向呈层状排列的第二段位部,卡合件具有活动至卡于第一段位部和第二段位部上的第一位置、活动至卡于第二段位部上的第二位置及活动至脱离与第一段位部和第二段位部卡合的第三位置,释锁操作件连动卡合件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之间切换。

较佳地,锁定位置为第二背靠向上滑移至使卡合件至少高过所有第一段位部中与最下方第一段位部相邻的第一段位部的位置。

较佳地,本发明的座椅调整机构还包含牵引件,牵引件的第一端与释锁操作件连接,牵引件的第二端与卡合件连接。

较佳地,牵引件的第一端与释锁操作件固定连接,牵引件的第二端与卡合件固定连接。

较佳地,卡合件位于头靠下方的侧壁处,释锁操作件位于头靠的中部处,牵引件包含沿座椅部的上下方向布置的第一段及由第一段之下端朝头靠的侧壁处弯曲延伸出的第二段,第一段的上端与释锁操作件连接,第二段与卡合件连接。

较佳地,牵引件及卡合件位于头靠的前方,释锁操作件位于头靠之顶部的中部处。

较佳地,头靠设有用于对牵引件提供导向的导引结构。

较佳地,卡合件及牵引件各在头靠上呈一左一右的布置,同侧中的牵引件之第二段与卡合件连接。

较佳地,牵引件为触条。

较佳地,本发明的座椅调整机构还包含设于释锁操作件与头靠之间的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恒具有驱使卡合件活动至卡于第一段位部及第二段位部的趋势。

较佳地,释锁操作件沿座椅部的上下方向呈滑动布置。

较佳地,释锁操作件为一拉柄结构。

较佳地,卡合件呈沿座椅部的左右方向滑动的布置。

较佳地,锁固件具有用于与第一配锁部配合的第一锁头及用于与第二配锁部合的第二锁头,锁固件在触动件的顶推下活动至使第一锁头卡合于第一配锁部及第二锁头脱离与第二配锁部锁合的位置。

较佳地,锁固件具有沿座椅部上下方向呈前后倾斜的倾斜结构,触动件具有匹配倾斜结构的顶推结构。

较佳地,倾斜结构呈前低后高的布置。

较佳地,锁固件呈滑动设置,或者,锁固件通过一弹臂安装于第二背靠上。

较佳地,锁固件包含绕一枢转中心线与第二背靠枢接的杠杆座、安装于杠杆座之第一端上的第一锁头及安装于杠杆座之第二端上的第二锁头,枢转中心线位于杠杆座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杠杆座在触动件的顶推下绕枢转中心线旋转而使第一锁头卡合于第一配锁部及第二锁头脱离与第二配锁部的锁合。

较佳地,倾斜结构位于杠杆座上。

较佳地,第二锁头为沿座椅部的左右方向凸出杠杆座的柱体结构,第二配锁部为圆心位于枢转中心线上的圆弧卡槽。

较佳地,第二锁头与杠杆座固定连接。

较佳地,第二锁头位于第一锁头的上方。

较佳地,第一锁头呈沿座椅部的前后方向滑动的布置,第一锁头与杠杆座之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恒具有驱使第一锁头向前滑移的趋势。

较佳地,本发明的座椅调整机构还包含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设于杠杆座与第二背靠之间,第三弹性件恒具有驱使杠杆座绕枢转中心线枢转至使第二锁头卡合于第二配锁部及第一锁头脱离与第一配锁部锁合的趋势。

较佳地,第三弹性件连接于杠杆座之第二端与第二背靠之间。

较佳地,第二背靠上开设有避让槽,第二锁头脱离与第二配锁部的锁定后伸入避让槽内。

较佳地,第一背靠上设有凹槽,第一配锁部开设于凹槽上,凹槽的凹陷深度大于第一锁头凸出第一配锁部的厚度。

较佳地,释锁操作件上设有限位部,头靠上开设有供限位部上下滑行的限位槽,限位部选择性地抵接于限位槽的顶壁或底壁上。

较佳地,锁定位置为第二背靠相对第一背靠向上滑移至顶的上极限位置。

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包括座椅部、第一背靠、第二背靠、头靠及前述的座椅调整机构,第一背靠与座椅部连接,第二背靠沿上下方向滑设于第一背靠,头靠沿上下方向滑设于第二背靠上。

较佳地,第一背靠上设有第一配锁部,头靠上设有第二配锁部;第一背靠上还设有至少两个沿上下方向呈层状排列的第一段位部,第二背靠上至少设有两个沿上下方向呈层状排列的第二段位部。

较佳地,第一段位部位于第一背靠的左侧和/或右侧上,第一配锁部位于第一背靠的中部处。

较佳地,第一背靠与第二背靠呈一前一后的并排布置。

较佳地,第一背靠位于第二背靠的前方。

较佳地,第一配锁部为形成于第一背靠之中部的通孔结构。

较佳地,第二段位部位于第二背靠的左侧和/或右侧上。

较佳地,第一段位部及第二段位部为槽孔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本发明的座椅调整机构,使得第二背靠相对第一背靠具有锁定位置或自由位置,座椅调整机构在第二背靠位于自由位置时锁定第二背靠与头靠,从而在第二背靠相对第一背靠调整时禁止头靠与第二背靠产生相对运动;座椅调整机构在第二背靠位于锁定位置时释放对第二背靠与头靠的锁定,才允许头靠相对第二背靠滑移调整,故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借助座椅调整机构适用于调整范围大的场合且调整过程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之一较佳实施例中,儿童安全座椅之卡合件卡于最下方的第一段位部时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所提供之一较佳实施例中,儿童安全座椅在第二背靠连同头靠向上滑移至锁固件与第一配锁部锁合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提供之一较佳实施例中,儿童安全座椅在头靠相对第二背靠向上滑移至极限位置时的正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儿童安全座椅在隐藏座椅部后且从正面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儿童安全座椅在隐藏座椅部后且从背面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的儿童安全座椅在隐藏座椅部、第一背靠和第二背靠后且从正面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所提供之一较佳实施例中,儿童安全座椅之第一背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所提供之一较佳实施例中,儿童安全座椅之第二背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所提供之一较佳实施例中,儿童安全座椅在隐藏座椅部、第一背靠及头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a处的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所提供之一较佳实施例中,儿童安全座椅在隐藏座椅部、第一背靠及第二背靠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所提供之一较佳实施例中,儿童安全座椅被过第一背靠、第二背靠及头靠三者接合处的横向截面剖切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的b处放大图。

图14是本发明所提供之一较佳实施例中,座椅调整机构之锁固件与触动件在顶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锁固件与触动件在顶推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包括座椅部、第一背靠、第二背靠、头靠及座椅调整机构。第一背靠与座椅部连接,第二背靠沿座椅部的上下方向滑设于第一背靠,头靠沿座椅部的上下方向滑设于第二背靠上,第二背靠相对第一背靠具有锁定位置或自由位置,座椅调整机构在第二背靠位于自由位置时锁定第二背靠与头靠,此时头靠稳定地固定于第二背靠之上,仅靠第二背靠相对于第一背靠进行对应的移动以对儿童安全座椅高度最适化的调整;座椅调整机构在第二背靠位于锁定位置时释放对第二背靠与头靠的锁定,从而允许头靠相对第二背靠滑移调整,从而加大儿童安全座椅高度的调整范围。

其中,在第二背靠调整至锁定位置时,此时的座椅调整机构根据需要而设计成锁定第二背靠与第一背靠之间相对运动,例如,此时的座椅调整机构与下文描述到的第一背靠上的第一配锁部锁定,但不限于此。

其中,座椅调整机构在第二背靠位于锁定位置时锁定第二背靠与第一背靠之间相对运动的方式,及/或座椅调整机构在第二背靠位于自由位置时锁定第二背靠与头靠的方式,可包含卡固元件所提供之卡固力、锁固元件所提供之锁固力、磁力装置所提供的磁力、电磁装置所提供的电磁力、弹性元件所提供之往复力或其任意之组合,但本发明之范围并不以此为限,任何其他可提供锁定方式的元件装置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不以下列实施例所述的为限制。

其中,锁定位置可以是由使用者定义的除最低段位以外的任一第一段位部,或特指第一段位部中最高段位,即下文所描述的上极限位置;又或者是高于第一段位部中的最高段位的位置;对应地,自由位置是位于锁定位置下方的位置,举例而言,当锁定位置为所有第一段位部中最高段位时,此时自由位置为除最高段位外的余下第一段位部,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而言,于本发明所提供之一较佳实施例中提供的儿童安全座椅,于座椅调整机构设置有锁固件及触动件,以达到第一背靠调整至锁定位置时,头靠才相对第二背靠产生高度变化的功效,具体而言,第一背靠上设有第一配锁部,头靠上设有第二配锁部,锁固件呈活动地设于第二背靠上,例如锁固件以下面描述到的枢接方式枢接于第二背靠上,或滑设于第二背靠上,又或者通过弹性臂安装于第二背靠上,这些设置方向均使得锁固件相对第二背靠活动,但不限于此;且锁固件选择性地与第一配锁部或第二配锁部锁合;触动件安装于第一背靠上并沿座椅部上下方向与锁固件相对应,故,触动件在第二背靠相对第一背靠位于锁定位置时顶推锁固件活动至脱离与第二配锁部锁合再与第一配锁部锁合的位置,较优的是,触动件在第二背靠相对第一背靠向上滑移至锁定位置时顶推锁固件活动至脱离与第二配锁部锁合再与第一配锁部锁合的位置,即是说,借助锁固件与触动件的配合,在一次操作中使得第二背靠与头靠依次调节。

值得注意者,以下描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凡是包括了锁固件及触动件的座椅调整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儿童安全座椅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不以下列实施例所述的为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8,其为本发明所提供之儿童安全座椅中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100包括座椅部10、第一背靠20、第二背靠30、头靠40及座椅调整机构50。第一背靠20与座椅部10连接,较优的是,第一背靠20绕沿座椅部10的左右方向(即图1中双箭头c所指方向)布置的枢转线与座椅部10枢接,使得第一背靠20能相对座椅部10做向前放倒于座椅部10处的运动而与座椅部10叠层在一起,以达到缩小占用空间而便于收藏运输的目的;当然,根据实际需要,第一背靠20也可以与座椅部10固定在一起,该固定可为可拆卸式固定或非可拆卸的固定,故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第一背靠20的下方端部设有弧形插钩204,借助弧形插钩204具有半圆槽204a(见图4及图5),半圆槽204a用于与座椅部10的相应结构配合,以便于第一背靠20呈可拆卸地与座椅部10枢接的目的,但不限于此。第二背靠30沿座椅部10的上下方向(即图1中双箭头d所指)滑设于第一背靠20,使得第二背靠30能相对第一背靠20上下调整以满足调整要求。较优的是,第一背靠20与第二背靠30呈一前一后的并排布置,且第一背靠20位于第二背靠30的前方,以使得第一背靠20与第二背靠30之间在组装后更紧凑,占用的空间更小,当然,根据实际需要,第一背靠20还可以位于第二背靠30的后方,故不限于此;且第一背靠20上设有第一配锁部202及四个沿座椅部10的上下方向呈层状排列的第一段位部201,第二背靠30上设有四个沿座椅部10的上下方向呈层状排列的第二段位部301,以满足多段位调整的需要;当然,根据实际需要,第一段位部201还可以选择为两个、三个或五个不等,同样,第二段位部301也可以选择为两个、三个或五个不等,故不以此为限。具体地,第一段位部201位于第一背靠20的左侧和右侧上,第一配锁部202位于第一背靠20的中部处,第二段位部301位于第二背靠30的左侧和右侧上,有利于卡合更稳固;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段位部201位于第一背靠20的左侧或右侧上,第二段位部301位于第二背靠30的左侧或右侧上,故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第一段位部201及第二段位部301为槽孔结构,但不限于此。头靠40沿上下方向滑设于第二背靠30上,使得头靠40能相对第二背靠30上下滑移以满足调整需要,且头靠40设有第二配锁部401,但不限于此。

结合图12及图13,其为本发明所提供之座椅调整机构中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座椅调整机构50包含释锁操作件1、卡合件2、锁固件3及触动件4。释锁操作件1及卡合件2各活动地设置于头靠40上且二者连动布置,卡合件2具有活动至卡于第一段位部201和第二段位部301上的第一位置、活动至卡于第二段位部401上的第二位置及活动至脱离与第一段位部201和第二段位部301卡合的第三位置,释锁操作件1连动卡合件2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及第三位置之间切换,锁固件3呈活动地设于第二背靠30上并选择性地与第一配锁部202或第二配锁部401锁合;触动件4安装于第一背靠20上并沿座椅部10的上下方向与锁固件3相对应,触动件4在第二背靠30滑移至锁定位置时顶推锁固件3活动至脱离与第二配锁部401锁合再与第一配锁部202锁合的位置,锁固件3释放对头靠40与第二背靠30的锁定,则头靠40于卡合件2活动至第三位置时相对第二背靠30滑移调整。较优的是,触动件4在第二背靠30滑移至使卡合件2高过最上方的第一段位部201时顶推锁固件3活动至脱离与第二配锁部401锁合再与第一配锁部202锁合,或者在第二背靠30相对第一背靠20向上滑移至顶的上极限位置时才使触动件4对锁固件3顶推,最大程度地提高第二背靠30相对第一背靠10的高度调整范围;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触动件4也可以在第二背靠30向上滑移至使卡合件2高过与最下方第一段位部201相邻的第一段位部201的位置时顶推锁固件3活动至脱离与第二配锁部401锁合再与第一配锁部202锁合,故不以此为限。更具体地,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4及图6,座椅调整机构50还包含牵引件5,牵引件5的第一端与释锁操作件1连接,牵引件5的第二端与卡合件2连接,以借助牵引件5的设置,使得释锁操作件1能够远距离地连动卡合件2,实现释锁操作件1对卡合件2的远距离操作。较优的是,牵引件5及卡合件2位于头靠40的前方,以更好地隐藏牵引件5及卡合件2,避免暴露于外界而使其受到外界环境的破坏,故提高了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100的使用寿命,还大大了利用头靠40前方的空间,故而使得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100结构紧凑及空间利用合理。具体地,牵引件5的第一端与释锁操作件1固定连接,牵引件5的第二端与卡合件2固定连接,使牵引件5、释锁操作件1及卡合件2三者共同构成一体结构,故在操作释锁操作件1时便可靠地通过牵引件5连动卡合件2,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释锁操作件1位于头靠40的中部处,较优是位于头靠40之顶部的中部处,卡合件2位于头靠40下方的侧壁处,以防止婴幼儿容易发现释锁操作件1而误触释锁操作件1导致意外发生。释锁操作件1沿座椅部10的上下方向呈滑动布置,卡合件2呈沿座椅部10的左右方向滑动的布置,以匹配位于第一背靠20之左侧和/或右侧上的第一段位部201及位于第二背靠30之左侧和/或右侧上的第二段位部301,故在向上拉动释锁操作件1时,通过牵引件5去拉动卡合件2沿座椅部10的左右方向内缩,为卡合件2的滑移提供充足空间,并确保卡合件2与第一段位部201及第二段位部301卡合可靠性,但不限于此。而牵引件5包含沿座椅部10的上下方向布置的第一段51及由第一段51之下端朝头靠40的侧壁处弯曲延伸出的第二段52,第一段51的上端与释锁操作件1连接,第二段52与卡合件2连接,这样设置是将作用于释锁操作件1上的沿上下方向的力通过牵引件5的牵引改变至左右方向的力,从而使得释锁操作件1能够更可靠地连动位于头靠52下方侧壁的卡合件2。

其中,为了匹配位于第一背靠20之左侧和右侧上的第一段位部201及位于第二背靠30之左侧和右侧上的第二段位部301,卡合件2及牵引件5各在头靠40上呈一左一右的布置,同侧中的牵引件5之第二段52与卡合件2连接,故在向上拉动释锁操作件1时,由释锁操作件1通过牵引件5去同时连动左右两侧的卡合件2卡合或脱离卡合,从而使得卡合件2与左右两侧的第一段位部201及第二段位部301之间的卡合或脱离更加方便快捷及可靠,较优的是,左侧的牵引件5之第二段52和右侧的牵引件5之第二段52朝远离各自的方向布置,且左侧的牵引件5之第一段51和右侧的牵引件5之第一段51呈相互平行,但不限于此。为确保牵引件5滑移的平稳及顺畅性,头靠40设有用于对牵引件5提供导向的导引结构402;举例而言,牵引件5为触条,释锁操作件1为一拉柄结构,有利于提高释锁的舒适度与便利度,但不限于此。为了使得释锁操作件1能自动复位,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100还包含设于释锁操作件1与头靠40之间的第一弹性件6,第一弹性件6恒具有驱使卡合件2活动至卡于第一段位部201及第二段位部301的趋势。为防止释锁操作件1被向上拉动过度,释锁操作件1上设有限位部11,头靠40上开设有供限位部11上下滑行的限位槽403,限位部11选择性地抵接于限位槽403的顶壁或底壁上,借助限位部11及限位槽的配合,当释锁操作件1抵接于限位槽403的顶壁时,防止释锁操作件1过分地滑出于头靠40;当释锁操作件1抵接于限位槽403的底壁时,防止与释锁操作件1连动的卡合件2在第一弹性件6的复位力下过分卡出于第一段位部201及第二段位部301,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10、图14及图15,其为本发明所提供之锁固件中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锁固件3包含绕一枢转中心线l与第二背靠30枢接的杠杆座31、安装于杠杆座31之第一端上的第一锁头32及安装于杠杆座31之第二端上的第二锁头33,第一锁头32用于与第一配锁部202锁定,第二锁头33用于与第二配锁部401锁定。枢转中心线l位于杠杆座3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较优的是,枢转中心线l沿座椅部10的左右方向布置,以使得第一锁头32与第二锁头33绕枢转中心线l枢转;杠杆座31在触动件4的顶推下绕枢转中心线l旋转而使第一锁头32卡合于第一配锁部202及第二锁头33脱离与第二配锁部401的锁合,以使得此时的第二背靠30与第一背靠20固定的同时,头靠40则处于能相对第二背靠30滑移的状态。举例而言,第一配锁部202为形成于第一背靠20之中部的通孔结构,第一锁头32为与通孔结构相匹配的柱体结构,第二锁头33为沿座椅部10的左右方向凸出杠杆座31的柱体结构,较优的是,第二锁头33与杠杆座31固定连接,第二配锁部401为圆心位于枢转中心线l的且与柱体结构相匹配的圆弧卡槽,故不以此为限。具体地,第二背靠30上开设有避让槽302,较优的是避让槽302为圆心位于枢转中心线l上的圆弧槽,第二锁头33脱离与第二配锁部401的锁定后伸入避让槽302内,防止第二锁头33枢转释锁后与第二背靠30相互干涉,大大利用了第二背靠30的空间。

请参阅图10、图14及图15,杠杆座31具有沿座椅部10的上下方向呈前后倾斜的倾斜结构311,较优的是,倾斜结构311位于杠杆座31的第二端,触动件4具有匹配倾斜结构311的顶推结构41,触动件4借助顶推结构41顶推杠杆座31上的倾斜结构311而使杠杆座31绕枢转中心线枢转。举例而言,第二锁头33位于第一锁头32的上方,第二背靠30滑移至高于最上方的第一段位部201时,顶推结构41顶推倾斜结构311从而使得杠杆座31绕枢转中心线枢转,从而使得头靠40与第二背靠30释锁的同时第二背靠30与第一背靠20锁定。较优的是,倾斜结构311呈前低后高的布置,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倾斜结构311也可以呈前高后低的布置,故不以此为限。可理解的是,当锁固件3滑设于第二背靠20,或者通过弹臂安装于第二背靠20,一样可以借助锁固件3所设置的倾斜结构311与触动件4上的顶推结构41去顶推锁固件3相对第二背靠20滑移,或者顶推弹臂产生变形而使锁固件3相对第二背靠20滑移,以满足使锁固件3活动至脱离与第二段位部301锁合再与第一段位部201锁合的目的。

请参阅图2、图10、图14及图15,第一锁头32呈沿座椅部10的前后方向(即图2中双箭头e所指方向)滑动的布置,第一锁头32与杠杆座31之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34,第二弹性件34恒具有驱使第一锁头32向前滑移的趋势。举例而言,第一锁头32向前滑移时与第一配锁部202卡合,第一锁头32向后滑移时与第一配锁部202脱离卡合。具体地,本发明的座椅调整机构50还包含第三弹性件35,第三弹性件35设于杠杆座31与第二背靠30之间,第三弹性件35恒具有驱使杠杆座31绕枢转中心线l枢转至使第二锁头33卡合于第二配锁部401及第一锁头32脱离与第一配锁部202锁合的趋势;较优的是,第三弹性件35连接于杠杆座31之第二端与第二背靠30之间,故当触动件4顶推杠杆座31枢转后而使第二锁头33脱离与第二配锁部401的锁合的同时,杠杆座31还压缩第三弹性件35,以使得第三弹性件35具有复位的弹性势能,此时,当第二背靠30上的锁固件3离开与触动件4抵触的位置时,第三弹性件35便驱使杠杆座31绕枢转中心线l枢转从而使得第二锁头33重新与第二配锁部401锁定。可理解的是,要使锁固件3离开触动件4,先需要推动头靠40滑至与第二配锁部401与第二锁头33正对的位置,再按下第一锁头32,使第一锁头32后退而脱离与第一配锁部202的锁定及第二锁头33与第二配锁部401相锁合,即实现锁固件3离开触动件4。较优的是,第一背靠20上设有凹槽203,第一配锁部202开设于凹槽203上,凹槽203的凹陷深度大于第一锁头32凸出第一配锁部202的厚度,从而保证当第一锁头32向前与第一配锁部202卡合锁定时不会凸出于第一背靠20,避免令婴幼儿不舒适。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座椅调整机构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当需要向上调节第二背靠30相对第一背靠20的位置时,由于此时的头靠40通过锁固件3上的第二锁头33与第二配锁部401锁定与第二背靠30锁定在一起,故向上拉动释锁操作件1便可通过牵件引5去拉动卡合件2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三位置,使得卡合件2因脱离与第一段位部201的卡合而允许第二背靠30连同头靠40一起向上相对第一背靠20调整;当第二背靠30连同头靠40一起继续滑动至卡合件2高过最上方的第一段位部201时,此时安装于第一背靠20上的触动件4顶推锁固件3,使得锁固件3的杠杆座31绕枢转中心线l枢转,从而由枢转的杠杆座31带动第二锁头33向后运动而脱离与第二配锁部401的锁定的同时,还带动第一锁头32向前运动而与第一配锁部202锁定,从而使得此时的头靠40相对于第二背靠30处于释锁状态,而第二背靠30与第一背靠20二者处于锁定在一起的状态;从而使得头靠40可继续相对第二背靠30滑移,以调整头靠40相对第二背靠30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100适用不同身高的婴幼儿。其中,当需将位于最高位置状态的头靠40向下调整时,对释锁操作件1保持向上拉起的状态,使卡合件2脱离最上方的第二段位部301,接着使头靠40向下滑移至使卡合件2与最下方的第二位段部301正对的位置时,此时松开对释锁操作件1施力,由释锁操作件1复位而使卡合件2与最下方的第二位段部301卡合,从而使头靠40与第二背靠30锁在一起;然后,按压第一锁头32,使第一锁头32后退而脱离与第一配锁部202的锁定及第二锁头33与第二配锁部401相锁合。最后,锁在一起的第二背靠连同头靠40一起相对第一背靠20向下滑移至使卡合件2与任一第一段位部201相对齐,从而使卡合件2自动地卡合于第一段位部201上,实现第一背靠20、第二背靠30及头靠40三者的锁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本发明的座椅调整机构50,使得第二背靠30相对第一背靠20具有锁定位置及自由位置,座椅调整机构50在第二背靠30位于自由位置时锁定第二背靠30与头靠40,从而在第二背靠30相对第一背靠20调整时禁止头靠40与第二背靠30产生相对运动;座椅调整机构50在第二背靠30位于锁定位置时释放对第二背靠30与头靠40,才允许头靠40相对第二背靠30滑移调整,故本发明的儿童安全座椅100借助座椅调整机构50适用于调整范围大的场合且调整过程稳定可靠。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