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遮光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车辆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28883发布日期:2019-03-16 00:53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遮光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车辆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遮光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遮光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驾驶中,驾驶员的视线、视野对驾驶是否安全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强光照射或反射光情况时,驾驶员往往需要打开遮光板进行光线遮挡以减少光强需要。但是,遮光板易造成驾驶视野遮挡,影响安全驾驶。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了一种遮光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车辆,能够实现遮光功能。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遮光装置,设置于车辆上,包括开合机构和遮光机构;

所述遮光机构包括遮光件,所述开合机构用于控制所述遮光件展开或收起,当所述遮光件展开时,所述遮光件用于降低入射至所述车辆的至少一个透光部位上的光线的透过率。

可选的,所述的遮光装置还包括雨刷件;

所述开合机构包括支撑杆和旋转件,所述旋转件设置在所述车辆上,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件固定连接;

所述遮光机构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以所述旋转件为固定中心转动,以使得所述遮光件展开或者收起;

所述雨刷件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开合机构配置为控制所述雨刷件进行往复运动,以实现雨刷功能。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旋转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遮光机构和雨刷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件为旋转轴,所述旋转轴通过自转实现所述雨刷件和遮光件的位置切换。

可选的,所述的遮光装置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遮光件包括第一侧边和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的第二侧边;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

所述遮光件的第一侧边与所述支撑杆相对固定,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车辆上;

当所述遮光件进行展开操作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连接固定,所述遮光件的第二侧边通过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车辆固定连接,所述开合机构带动所述遮光件的第一侧边以所述旋转件为固定中心旋转。

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卡勾,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卡扣;或者,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卡扣,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卡勾;

所述卡扣与所述卡勾能够卡接或脱离。

可选的,所述卡勾为弧形,所述卡扣为具有通孔的扣件,所述卡勾穿过所述通孔时与所述卡扣卡接固定。

可选的,所述遮光机构还包括收纳筒,所述收纳筒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用于收纳所述遮光件;

所述收纳筒内设置收卷轴,所述遮光件的第一侧边与所述收卷轴固定连接,当所述遮光件收起时,所述收卷轴用于卷收所述遮光件,以使所述遮光件收纳在所述收纳筒。

可选的,所述遮光件为柔性遮光件。

可选的,所述遮光件为具有弧形吸光轴的偏光片。

可选的,所述遮光件在展开时呈扇形。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前述任一项的遮光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利用所述开合机构,控制所述遮光件展开或收起。

可选的,当所述遮光装置还包括雨刷件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开合机构,控制所述雨刷件往复运动。

可选的,当所述开合机构包括旋转轴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利用旋转轴,控制所述遮光件和雨刷件实现位置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前述任一项的遮光装置,所述遮光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至少一个透光部位。

可选的,所述车辆包括前挡风玻璃,所述遮光件用于在展开时遮挡所述前挡风玻璃。

可选的,所述的车辆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

控制所述开合机构使所述遮光件展开或收起。

可选的,所述遮光装置还包括雨刷件;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开合机构使所述雨刷件往复运动。

可选的,所述开合机构包括旋转轴;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旋转轴自转以实现所述遮光件和雨刷件的位置切换。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遮光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车辆,通过在车辆上设置所述遮光装置,利用开合机构控制遮光件的展开或收起,当遮光件展开时能够降低入射至所述车辆的至少一个透光部位上的光线的透过率,使得所述遮光件在需要使用时展开以滤除一些光线,在不需要使用时又能够收起,从而更好地实现了遮光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遮光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2b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c为图1中a部分中固定组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遮光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遮光件展开后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提供的遮光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提供的遮光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遮光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遮光件展开后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遮光件的一个实施例的光路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遮光装置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实施例中控制单元与遮光装置的框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遮光装置,能够较好地实现遮光功能。

如图1所示,结合参照图2a至2c所述遮光装置10,设置于车辆20上,包括开合机构11和遮光机构12;

所述遮光机构12包括遮光件121,所述开合机构11用于控制所述遮光件121展开或收起,当所述遮光件121展开时(参考图3所示),所述遮光件121用于降低入射至所述车辆20的至少一个透光部位上的光线的透过率。

这里,所述车辆20的透光部位可以是车辆20的车窗、天窗、前挡风玻璃、后挡风玻璃等能够透过光线的部位。当设置在前挡风玻璃的所在位置时,可以为驾驶员遮挡其视野内的光线,从而方便驾驶员的驾驶;当设置在车窗、天窗、后挡风玻璃的所在位置时,可以为车内的驾驶员及乘客遮挡光线(通常是自然光),增加乘坐舒适度。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车辆上设置所述遮光装置,利用开合机构控制遮光件的展开或收起,当遮光件展开时能够降低入射至所述车辆的至少一个透光部位上的光线的透过率,使得所述遮光件在需要使用时展开以滤除一些光线,在不需要使用时又能够收起,从而更好地实现了遮光功能。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开合机构11包括支撑杆111和旋转件112,所述旋转件112设置在所述车辆20上,所述支撑杆111的一端与所述旋转件112固定连接;所述遮光机构12与所述支撑杆11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111以所述旋转件112为固定中心转动,以使得所述遮光件121展开或者收起。这样,通过旋转件112的旋转运动就可以带动支撑杆111运动,从而实现遮光件的展开或收起,结构简单,实现起来较为方便。

可选的,所述支撑杆111可以以所述旋转件112的中心为支点而在0-90度之间旋转,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不止旋转90度,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开合机构11的具体结构,仅仅是一种示例,可以知道,还有很多其他结构形式的开合机构11,并不限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这种,其他类似的开合机构11也应当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选实施例,如图2a至2c所示,所述遮光装置10还包括固定组件14,所述遮光件121包括第一侧边121a和与所述第一侧边121a相对的第二侧边121b;

所述固定组件14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

所述遮光件121的第一侧边121a与所述支撑杆111相对固定,所述第二侧边121b与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在所述车辆20上;这里第一侧边121a与支撑杆111的相对固定可以是直接固定,也可以是通过中间部件的设置而间接连接,但二者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使得第一侧边121a能随支撑杆111的转动而转动;

当所述遮光件121进行展开操作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连接固定,所述遮光件121的第二侧边通过所述固定组件14与所述车辆20固定连接,所述开合机构11带动所述遮光件121的第一侧边121a以所述旋转件112为固定中心旋转。

这样,通过固定组件14对遮光件121的第二侧边121b进行固定,利用支撑杆111带动遮光件121的第一侧边121a以所述旋转件112为固定中心转动,从而实现遮光件121的展开。

这里,所述固定组件14将所述遮光件121的第二侧边121b和所述车辆20固定的动作,以及所述旋转件112的旋转动作,可以通过分别设置第一联动机构和第二联动机构来带动固定组件14和旋转件112进行动作而实现;同时还可增设控制单元,由控制单元分别对所述第一联动机构和第二联动机构进行控制,而用户可以通过按键等操作向所述控制单元发出指令,以控制所述第一联动机构和第二联动机构带动固定组件14和旋转件112进行动作。所述第一联动机构和第二联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需要来进行设计,包括但不限于连杆、电机等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固定组件14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例如仅设置在所述遮光件121的第二侧边121b的任意一个端部或中部,或者同时在所述遮光件121的第二侧边121b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所述固定组件14,或者在所述遮光件121的第二侧边121b的两个端部以及中部均设置所述固定组件14,甚或是在所述遮光件121的第二侧边121b的两个端部之间设置多个所述固定组件14。这些实施方式均可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可选的,如图2a至2c所示,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卡勾141,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卡扣142;或者,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卡扣,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卡勾;所述卡扣142与所述卡勾141能够卡接或脱离。这里,所述卡扣142可以是通过所述第一联动机构带动的,在所述第一联动机构的带动下,所述卡扣142可以在打开和关闭之间切换,当需要使卡勾141与卡扣142固定时则关闭卡扣142,当需要使卡勾141与卡扣142分离时则打开卡扣142。

可选的,如图2b~2c所示,所述卡勾141为弧形,所述卡扣142为具有通孔的扣件,所述卡勾141穿过所述通孔时与所述卡扣142卡接固定。这样,当卡勾141设置为弧形时,相较于直线型的卡接件,更不易从卡扣142中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固定组件14的具体结构,仅仅是一种示例,可以知道,还有很多其他结构形式的固定组件(例如设置为利用磁力吸附的磁性件等等),并不限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这种,其他类似的固定组件也应当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如图1、2a、2b所示,所述遮光机构12还包括收纳筒122,所述收纳筒122与所述支撑杆111固定连接,用于收纳所述遮光件121;所述收纳筒122内设置收卷轴123,所述遮光件121的第一侧边121a与所述收卷轴123固定连接,当所述遮光件121收起时,所述收卷轴123用于卷收所述遮光件121,以使所述遮光件121收纳在所述收纳筒122。所述遮光件121绕所述收卷轴123卷收在所述收纳筒122内时,所述遮光件121的第二侧边121b暴露在所述收纳筒122之外。通过设置收纳筒122,使得所述遮光件121在不使用时可以收纳起来,防止其被污染或损坏。

为使遮光件121能从收纳筒122中伸出并展开,所述收纳筒122的侧壁需设置供遮光件121通过的开口。可选的,当所述固定组件14包括卡扣142和卡勾141时,固定在第二侧边121b的卡勾141也暴露在所述收纳筒122之外,当所述遮光件121收起时,所述卡勾141同时也可以作为阻挡件卡抵在收纳筒122的所述开口处,从而防止遮光件121的第二侧边121b也被卷入收纳筒122。

较佳的,为使所述遮光件能够卷收在所述收纳筒122内,所述遮光件121为柔性遮光件。

可选的,所述遮光件121的第一侧边121a通过弹性件与所述收卷轴123固定,从而能够实现自动卷收。当遮光件121未受外部拉力作用时,由弹性件的弹力使遮光件121卷收于收卷轴123上时,弹性件处于初始状态;当遮光件121受外部拉力作用相对于收卷轴123拉伸开时,弹性件受拉力作用拉伸;拉伸开的遮光件121不再受外部拉力作用时,在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遮光件121重新卷收于收卷轴123上,如图2a所示。

与前述收纳筒122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遮光装置10中所述遮光件121的收起方式也可以其他方式来实现。例如,将遮光件121的第二侧边121b直接固定在车辆20上或者通过固定结构固定在车辆20上,而遮光件121的第一侧边121a通过所述开合机构11控制其运动,所述遮光件121本体部分采用折叠的方式收起,类似于折扇,而展开时也类似于折扇的展开。这样,也同样能够实现遮光件121的展开或收起,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如图4a和图4b所示,所述遮光装置10还包括雨刷件13;

所述开合机构11包括支撑杆111和旋转件112,所述旋转件112设置在所述车辆20上,所述支撑杆111的一端与所述旋转件112固定连接;

所述遮光机构12与所述支撑杆11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111以所述旋转件112为固定中心转动,以使得所述遮光件121展开或者收起;

所述雨刷件13与所述支撑杆111固定连接,所述开合机构11配置为控制所述雨刷件13进行往复运动,以实现雨刷功能。

由此可见,所述遮光装置10同时包括了遮光件121和雨刷件13,当需要遮挡光线时,可以利用遮光机构12实现遮光,而当需要实现雨刷功能时,则可以使开合机构控制雨刷件往复运动,从而在一个遮光装置上能够实现两种功能,一举两得;此外,这样的遮光装置还可以在现有的车辆雨刷器上进行改造得到,从而能够节约了制作材料和制作成本。

可选的,如图4a和图4b所示,所述支撑杆111包括第一支撑件111a和第二支撑件111b,所述第一支撑件111a的一端与所述旋转件1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111a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11b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111b的另一端与所述遮光机构12和雨刷件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111b为旋转轴,所述旋转轴通过自转实现所述雨刷件13和遮光件121的位置切换。

由此可见,所述遮光装置10同时包括了遮光件121和雨刷件13,当需要遮挡光线时,所述第二支撑件111b通过自转改变所述遮光件121的位置以使其贴近被遮挡对象,所述第一支撑件111a带动遮光件121展开,如图5所示;当下雨或下雪时,所述第二支撑件111b通过自转改变雨刷件13的位置以替代遮光件121的位置,所述第一支撑件111a带动所述雨刷件13往复运动,达到雨刷效果。这样,通过仅仅设置一个旋转轴的情况下,实现遮光件121和雨刷件13的位置切换,结构简单,实现起来非常方便。这里,可以增设第三联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旋转轴111b的自转,而第三联动机构可以是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进行动作的,使得所述旋转轴111b的动作可以根据控制单元发出的控制指令而执行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雨刷件13和遮光件121并不必须以图中所示的以旋转轴111b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只要满足二者可以通过切换机构切换位置,且二者各自在工作状态时不被另一部件而影响,这样的位置设计都是合理的。同时,当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同时,所述旋转轴111b在自转时的转动角度也不相同,实际旋转角度根据遮光件121和与雨刷件1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设定。

可选的,所述遮光装置10还可以包括雨刷支撑件(例如可以是长条形的片状结构,设置在雨刷件13和支撑杆111之间),用于支撑雨刷件13,给予其一定支撑力,使其在实现雨刷功能时能够向雨刷对象施加足够的压力,使得雨刷效果更好(如雨水清扫得更加干净)。

可以看出,同时具有遮光件121和雨刷件13的遮光装置10,较为适宜布设在前后挡风玻璃上,一方面实现遮光功能,另一方面可以实现雨刷功能,一举两得。同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遮光装置结构简单,可以直接在现有雨刷器上进行改进而得到。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遮光件121为偏光片,从而可以滤除光线,减弱光强,同时也不会遮挡视线,一举两得。

较佳的,所述偏光片为具有弧形吸光轴的偏光片。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遮光件的一个实施例的光路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遮光件121使用偏光片,所述偏光片为具有弧形吸光轴的偏光片。现有的偏光片的吸收轴一般为单一方向的单向吸光轴,与单向吸光轴平行的光线都会被吸收,与单向吸光轴垂直的光线都会通过偏光片,对于自然光,偏光片的透光率为50%,偏光片可吸收50%的光强。而对于单一方向的反射光,如果反射光的光路垂直于单向吸光轴,则全部通过偏光片,仅当反射光的光路平行于单向吸光轴,反射光才无法通过偏光片,即,单向吸光轴的偏光片对于反射光无法达到较好的降低光线强度的目的。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偏光片的吸光轴呈弧形,组成弧形吸光轴的若干个直线线段,都可以吸收遮挡与之平行的光线分量,而使与之垂直的光线分量通过,无论是具有各个方向光的自然光还是单一方向的反射光,具有弧形吸光轴的偏光片均可达到50%的透光率。

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示实施例中,弧形吸光轴以多个同心圆示例,本发明实施例的弧形吸光轴不限于此种形态,也可以是螺旋形吸光轴,圆形吸光轴或螺旋形吸光轴上任意一段均为弧形,圆形或螺旋形的弧度的角度可达到360度,这些实施例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可以知道,前述实施例中的遮光件121采用了偏光片的形式,实际上,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所述遮光件121还可以采用具有吸光、反光等功能的材料来实现,并不局限于偏光片一种实现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遮光件121在展开时呈扇形。可选的,这种扇形与所述雨刷件13在进行往复运动时所能覆盖的面积相同,使得所述遮光件121在布设在现有的雨刷器上时,不会影响现有的雨刷器设计,也不会和车辆的其他结构产生干扰。

需要说明,所述遮光件121在展开时的形状并不局限为扇形,其他能够达到本发明目的的形状也适用。同时,为了使遮光件121能够更好地实现遮光效果,其展开时的形状还可以是正方形的,从而将扇形遮光件所不能遮光的部分也一并遮挡。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出了一种遮光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较好地实现遮光功能。

如图7所示,所述遮光装置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前述遮光装置的任意实施例或实施例的排列、组合,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利用所述开合机构11,控制所述遮光件121展开或收起。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遮光装置的控制方法,通过利用所述开合机构11,控制所述遮光件121展开或收起,实现了所述遮光件121展开、收起的自动控制,方便了驾驶员的使用,相较于现有的遮光板,无需驾驶员手动扳动遮光板,实现了安全驾驶。

较佳的,当所述遮光装置10还包括雨刷件13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2:利用所述开合机构11,控制所述雨刷件13往复运动。

这样,当需要实现雨刷功能,还可以控制所述雨刷件13往复运动,从而提高了遮光装置的实用性。

作为一个实施例,当所述开合机构11包括旋转轴111b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可包括:

步骤33:利用旋转轴111b,控制所述遮光件121和雨刷件13实现位置切换。

这样,当需要遮挡光线时,利用旋转轴111b控制所述遮光件121贴近被遮挡对象,所述开合机构11控制遮光件121展开,如图5所示;当下雨时,利用旋转轴111b控制雨刷件13替代遮光件121的位置,所述开合机构11控制所述雨刷件13往复运动,达到雨刷效果。

可选的,当所述遮光装置10还包括固定组件14时,所述固定组件14包括卡扣142和卡勾141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当需要展开所述遮光件121时,控制所述卡扣142关闭从而与卡勾141卡接;

当需要使用雨刷件13时,控制卡扣142打开从而松开卡勾141。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能够较好地实现遮光功能。

如图8所示,所述车辆20,包括如前所述的遮光装置10的任意实施例或实施例的排列、组合,所述遮光装置10设置在所述车辆20的至少一个透光部位。这里,所述车辆20的透光部位可以是车辆20的前挡风玻璃21、车窗22、天窗(图8中未示出)、后挡风玻璃(图8中未示出)等能够透过光线的部位。

较佳的,所述车辆20包括前挡风玻璃21,所述遮光件121用于在展开时遮挡所述前挡风玻璃21,从而能够为驾驶员遮挡刺眼的光线,同时也能保证安全驾驶。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车辆20还包括控制单元23;所述控制单元23用于:

控制所述开合机构11使所述遮光件121展开或收起。

通过利用所述开合机构11,控制所述遮光件121展开或收起,实现了所述遮光件121展开、收起的自动控制,方便了驾驶员的使用,相较于现有的遮光板,无需驾驶员手动扳动遮光板,实现了安全驾驶。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遮光装置10还包括雨刷件13;所述控制单元23,还用于控制所述开合机构11使所述雨刷件13往复运动。

这样,当需要实现雨刷功能,还可以控制所述雨刷件13往复运动,从而提高了遮光装置的实用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开合机构包括旋转轴111b;所述控制单元23,还用于控制所述旋转轴111b自转以实现所述遮光件121和雨刷件13的位置切换。

这样,当需要遮挡光线时,所述控制单元23控制所述旋转轴111b自转使所述遮光件121贴近被遮挡对象,并控制所述开合机构11使遮光件121展开,如图5所示;当下雨或下雪时,所述控制单元23控制所述旋转轴111b自转使雨刷件13替代遮光件121的位置,再控制所述开合机构11使所述雨刷件13往复运动,达到雨刷效果。

可选的,所述控制单元23可以在现有的雨刷器中控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加入遮光控制功能。

可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车辆20还包括触发单元24,用于通过所述控制单元23给出控制指令。例如,需要进行遮光时,所述触发单元24发出遮光指令,所述控制单元23则通过控制固定组件14和旋转件112动作,从而实现遮光件121的打开。需要使用雨刷时,所述触发单元24发出雨刷指令,所述控制单元23则通过控制固定组件14、旋转件112和旋转轴111b动作,从而实现雨刷功能。

这里的控制过程,根据所述开合机构11具体结构的不同,控制指令所控制的具体部件也有所不同,并不局限于上述示例。

可选的,所述触发单元24可以是车辆中设置的按键、拾音器、触摸屏等,可以通过按键发出触发指令,或者,通过拾音器结合语音识别单元来采集指令并生成相应的触发指令,或者,通过触控屏中的触控操作来生成触发指令,等等。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遮光装置及车辆,充分利用汽车雨刷器结构特点,根据偏光片遮光特性,采用弧形吸光轴设计,对强光和反射光具有均匀虑光作用,将偏光片进行卷帘式转轴设计,依靠雨刷器中控系统实现遮光和刷雨一体化功能。在不改变整车现有结构的情况下,仅改变雨刷器的结构设计,采用整套雨刷器的控制体系实现对雨刷器和偏光片的控制功能,简单有效,方便智能。该种设计新颖独特,应用性广,集成度高,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上述实施例的装置用于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相应的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另外,为简化说明和讨论,并且为了不会使本发明难以理解,在所提供的附图中可以示出或可以不示出与集成电路(ic)芯片和其它部件的公知的电源/接地连接。此外,可以以框图的形式示出装置,以便避免使本发明难以理解,并且这也考虑了以下事实,即关于这些框图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细节是高度取决于将要实施本发明的平台的(即,这些细节应当完全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在阐述了具体细节(例如,电路)以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这些具体细节有变化的情况下实施本发明。因此,这些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尽管已经结合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其它存储器架构(例如,动态ram(dram))可以使用所讨论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