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0635发布日期:2019-03-02 00:56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通风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配件,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改善座椅通风效果的通风座椅。



背景技术:

车辆座椅已经不仅仅拘泥于提供良好的驾驶、乘坐姿态,在高档轿车上,设计人员赋予了汽车座椅按摩、通风的功能,以满足驾乘者的使用需求。设计人员通过风扇向座椅的内部注入空气,流动的空气从椅面上的小孔中导出,实现通风功能,解决了乘客身体后部因与椅面紧密接触,导致接触部分空气不流通,汗液难以排除的技术问题。驾乘者即使长时间乘坐,身体与座椅的接触面也会干爽舒适。

现有市场中主流的座椅通风装置的风扇位置正好在h点的正下方,而h点下方又是座垫受力最大的地方。因此,座垫在长时间承受人体重力后,导致该处的面套支撑不住人体重力,将风扇挤压到座垫发泡棉的通风孔中,面套产生拉伸后不能够回弹,长时间坐在上面会出现硌人的现象,进而导致风扇通过通风孔直接向座垫吹风,风从下方源源不断的吹向人体,驾乘者在长时间使用该通风装置时,会感到身体不适。

生产厂家在研发过程中,对于座椅的通风结构还有待改善,以提高驾乘者的使用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驾乘者使用舒适性的通风座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风座椅,包括座垫和靠背,所述座垫和靠背均包括主体部、安装在主体部背面的鼓风装置以及依次层叠于主体部正面的连接层、透气层及应力支承层,所述应力支承层贴合于主体部,所述连接层远离于主体部并位于座椅面层的内侧;所述主体部开设有容鼓风装置吹出的流动风贯穿的通风孔,鼓风装置通过该通风孔将流动风输送到主体部的正面,所述透气层开设有容流动风吹向座椅面层的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开设位置避开所述通风孔的开设位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通风座椅通过在座垫和靠背的主体部正面安装应力支承层,应力支承层能够有效支承人体重力,解决了主体部的塌陷问题,并防止鼓风装置的棱角抵触到人体;透气层上设有多个透气孔,通过多个透气孔可以分散鼓风装置吹向座椅面层的风量,以分散性吹向人体;透气孔的开设位置避开所述通风孔的开设位置,避免流动风通过通风孔并直接经过透气孔吹向人体,以防人体不适。用户长时间乘坐该通风座椅,身体与座椅的接触面也会干爽舒适,并提高了驾乘者的使用舒适性。

优选的,所述主体部相对应力支承层的端面凹设有容置应力支承层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应力支承层凸出于所述凹槽。

优选的,所述应力支承层的材质采用为硬质3d棉。

优选的,所述透气层的材质采用为毛毡布。

优选的,所述多个透气孔呈圆形矩阵或方形矩阵设置。

优选的,所述连接层包括层叠的棉质层和镂空状的支撑层,所述棉质层贴合于座椅面层,所述支撑层贴合于透气层。

优选的,所述鼓风装置包括风机以及连接于风机出风口的导风管,所述导风管连通于所述通风孔。

优选的,所述风机与导风管之间设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连接风机的出风口,软管的另一端连接导风管。

优选的,所述座垫和靠背各安装一个风机,安装于座垫上的风机位于座垫的后部,安装于靠背上的风机位于靠背的下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通风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导风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透气层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透气层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而非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制。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风座椅,包括座垫1和靠背2。靠背2通过连接件安装在座垫1的后侧。靠背2可相对座垫1摆动角度,以提供驾乘者合适的坐姿。座垫1和靠背2均包括主体部3、安装在主体部背面的鼓风装置4以及依次层叠于主体部3正面的连接层5、透气层6及应力支承层7。连接层5远离于主体部3并位于座椅面层(图中未示出)的内侧;应力支承层7贴合于主体部3。

本实施例中,通风座椅的座垫1和靠背2各安装一个鼓风装置4。每一鼓风装置4包括风机41以及连接于风机出风口的导风管42。风机41通过连接件安装在主体部3上。安装于主体部背面的风机41具有布置空间区域大、安装位置灵活、有利于风机吸风的优点。其中:安装在座垫1上的风机41位于座垫主体部的下面,数量为一个,并位于座垫的后部,该风机41的安装位置不会影响座垫1的上下左右调节;安装在靠背2上的风机41位于靠背主体部的后面,数量亦为一个,并位于靠背2的下部,该风机41的安装位置不会影响靠背2相对座垫1调整摆动角度。安装于座垫1上的风机41位于座垫的后部,安装于靠背2上的风机41位于靠背2的下部,可以使座椅通风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本实施例中,每一风机41与导风管42之间设有软管43,软管43的一端连接风机41的出风口,软管43的另一端连接导风管42。通过软管43连接,以方便于调节导风管42和风机41的安装位置。主体部3开设有容鼓风装置4吹出的流动风贯穿的通风孔31。导风管42的一端连接于软管43,导风管42的另一端安装在主体部3上并连通于通风孔31。每一鼓风装置4通过通风孔31将流动风输送到主体部3的正面,以吹向座椅面层。

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导风管42呈l型,l型导风管42具有相连通的长管421和短管422。l型导风管42的长管421连接于主体部3,l型导风管42的短管422连接于软管43。l型导风管42的材质采用为塑料,具有节省成本、方便切割的优点。其中:导风管42的长管421连接于主体部3时,可根据主体部3的厚度切割导风管42的长管421,避免导风管42的长管421过长而抵触到人体,并能够有效连通于通风孔31,不会发生接口漏风现象,提高座椅的通风效果。

本实施例中,座垫1和靠背2的主体部3的材质采用为发泡棉。发泡棉具有密度小、柔性好、易加工、高弹性、耐腐蚀性等优点。主体部3相对应力支承层7的端面凹设有容置应力支承层7的凹槽32。通风孔31连通于该凹槽32。该凹槽32通过烫刀开设,并烫出长×宽×厚为460mm×230mm×8mm的长方体结构的凹槽。应力支承层7容置于凹槽32中,并具有高回弹、高抗压和高透气性的性能。应力支承层7能够有效支承人体重力,解决了主体部3的塌陷问题,并防止鼓风装置4的棱角抵触到人体。高透气性亦增加了应力支承层7的导风性能,以利于流动风循环流动于应力支承层7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应力支承层7的材质采用为硬质3d棉。3d棉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型非织造立体材料,呈海绵状的三维立体构造的直立纤维网结构或蜂窝状纤维网结构。3d棉采用垂直成网非织造技术制成,其主体纤维网不是水平排列,而是垂直上下方向走向排列,具有高回弹、高抗压、高透气性等优点。应力支承层7呈长×宽×厚为460mm×230mm×10mm的长方体结构。应力支承层7匹配的嵌入于凹槽32中,并凸出于凹槽32。凸出于凹槽32的应力支承层7可以增加座椅的饱满度。需要说明的是:凹槽32的尺寸根据设计需要可作相应调整;应力支承层7的尺寸根据凹槽32的尺寸设置,并匹配于凹槽32的尺寸,且厚度尺寸略大于凹槽32的厚度尺寸;另外,开设于靠背主体部的凹槽尺寸亦可以大于或小于开设于座垫主体部的凹槽尺寸,主要根据设计需求而开设相应尺寸的凹槽。

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透气层6的材质采用为毛毡布。毛毡布采用天然羊毛制成,利用羊毛的缩绒特性经机加工粘合而成(非经纬交织),具有防震、密封、隔热保温等优点。透气层6的长×宽×厚为480mm×240mm×1mm,并位于连接层5与应力支承层7之间。透气层6的尺寸根据凹槽32的尺寸设置,其长度和宽度分别略大于凹槽32的长度和宽度。因毛毡布具有不透气性,使得由通风管吹出的流动风被阻隔于毛毡布,并循环流动于硬质3d棉的内部。分散于硬质3d棉内部的流动风可以增加流动风的通风面积。

为了将流动风穿过毛毡布,就需要在毛毡布上开设透气孔61,使得流动风贯穿透气孔61并吹向座椅面层。透气孔61的数量为多个,通过多个透气孔61可以分散鼓风装置4吹向座椅面层的风量,以分散性吹向人体,提高人体舒适性。透气孔61的数量可以根据人体需求设置,数量越多,吹向人体的风量越大;反之,数量越少,吹向人体的风量越小。

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多个透气孔61呈方形矩阵设置,数量为12个。12个透气孔61呈四横三纵的矩阵设置,其中:横向相邻的两个透气孔61的距离为60mm,纵向相邻的两个透气孔61的距离为100mm。分散于硬质3d棉内部的流动风通过多个透气孔61均匀的吹向人体。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透气孔61亦可以呈圆形矩阵设置。透气层6采用为毛毡布,可以很好地减小风力的损失,相应节省风机41的电力消耗。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透气层6亦可以采用为其他材质,只要开设多个透气孔61,亦能够使得流动风吹向座椅面层。

需要说明的是:透气孔61的开设位置避开通风孔31的开设位置,避免流动风通过通风孔31并直接经过透气孔61吹向人体,以防人体不适。用户长时间乘坐该通风座椅,身体与座椅的接触面也会干爽舒适,并提高了驾乘者的使用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连接层5包括层叠的棉质层51和镂空状的支撑层52。棉质层51贴合于座椅面层,支撑层52贴合于透气层6。连接层5的材质采用为软质导风棉。棉质层51紧贴于座椅面层,可以避免座椅面层经人体重力长期抵压后出现皱纹的现象。镂空状的支撑层52可以增加通风效果,并具有抗压回弹性。利用支撑层52的抗压回弹性亦可以防止座椅面层塌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