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梁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89656发布日期:2019-03-02 00:5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撞梁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门附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撞梁总成。



背景技术:

近年来造型在侧部越来越热衷于肌肉感以及犀利棱线的风格,这样会导致双曲率玻璃面的两个方向的曲率都变小,进而导致传统的圆形防撞杆布置越来越困难(在满足防撞杆和玻璃运动间隙的情况下会吃掉部分内空),因此具有随型性能的防撞梁的使用势在必行;而随着2018板ca-cap对侧碰要求的提高,防撞杆自身结构的强度,以及防撞杆和内板的搭接强度,都需要大幅提升且同时又要兼顾轻量化;因此新的防撞梁及其和内板的搭接布置应运而生,新的防撞梁及其和内板的搭接布置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满足造型肌肉感同时且不会压缩内空;

(2)解决测碰中防撞梁折弯,内滑、以及胸部侵入量超标问题;

(3)解决防撞梁周围的抗凹以及油罐问题;

(4)实现零件轻量化及降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撞梁总成,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撞梁总成,设在门外板内侧,包括防撞梁本体和防撞梁支架,所述防撞梁本体为双帽檐结构,所述防撞梁本体内侧设有两个凹槽,各所述凹槽的深度h≥27mm、宽度w≥20mm;所述防撞梁本体与门外板做随型设计,所述防撞梁本体外侧与门外板内侧之间的缝隙长度l为3-8mm并且该缝隙内涂布有减震胶,所述防撞梁本体中后部近h点位置通过点焊方式与防撞梁支架焊接形成封闭腔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凹槽的槽间宽d为18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撞梁总成呈现前部高、后部低的方式设置在门外板内侧,所述防撞梁总成的前部与上铰链加强板搭接,所述防撞梁总成的后部与后侧围外板搭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撞梁总成的前部通过4个三层点焊搭接到上铰链加强板处,而上铰链加强板分别与外板窗台加强板、上窗框搭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撞梁总成的后部与后侧围外板的搭接重叠量长度m为124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消除侧碰中防撞梁前部滑入内板现象,消除防撞梁中部的折弯现象,减少侧碰中乘员胸部侵入量;

2、避免防撞梁周圈区域外板抗凹不足以及油罐现象;

3、防撞梁从结构上保证实现免切割,降低制造成本;

4、实现轻量化,比传统防撞杆结构减重0.5kg。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防撞梁总成的搭接布置示意图。

图2是一种防撞梁总成的局部搭接布置示意图。

图3是一种防撞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防撞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防撞梁总成,20-门外板,30-上铰链加强板,40-后侧围外板,50-外板窗台加强板,1-防撞梁本体,2-防撞梁支架,3-凹槽,4-减震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防撞梁总成10,设在门外板20内侧,所述防撞梁总成的10前侧设有上铰链加强板30,所述防撞梁总成10的后侧设有后侧围外板40,所述防撞梁总成10的上方设有外板窗台加强板50和上窗框。

所述防撞梁总成10包括防撞梁本体1和防撞梁支架2,并包括以下结构设计:

(1)如图3所示,所述防撞梁本体1为双帽檐结构,所述防撞梁本体1内侧设有两个沿着防撞梁本体1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凹槽3,各所述凹槽3的深度h≥27mm、宽度w≥20mm。采用此技术方案,从结构上保证防撞梁本体强度。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凹槽3的槽间宽d为18mm,以保证制造能采用免切割处理。

(2)所述防撞梁本体1与门外板20做随型设计,满足造型肌肉感同时且不会压缩内空,所述防撞梁本体1外侧与门外板20内侧之间的缝隙长度l为3-8mm并且该缝隙内涂布有减震胶4,从而避免防撞梁本体1周围区域内板抗凹效果好且不出现油罐效应。

(3)如图1、4所示,所述防撞梁本体1中后部近h点位置(图1中c处,侧碰中碰撞小车直接接触部分)通过点焊方式与防撞梁支架2焊接形成封闭腔体,采用此技术方案,可以提高抗弯强度,避免防撞杆再次折弯且降低乘员胸部侵入量。

在上述的防撞梁总成的结构设计的前提下,进一步对防撞梁总成与周围内板的搭接布置进行设计:

如图1所示,所述防撞梁总成10呈现前部高、后部低的方式设置在门外板20内侧,所述防撞梁总成10的前部(图1中a处)与上铰链加强板30搭接,所述防撞梁总成10的后部(图1中b处)与后侧围外板40搭接。

具体的设计为:

(1)如图4所示,所述防撞梁总成10的前部通过4个三层点焊搭接到上铰链加强板30处,而上铰链加强板30分别与外板窗台加强板40(采用高强钢)、上窗框50搭接。采用此技术方案,可以更快速的把力分散出去,从而避免防撞梁前端滑进内板

(2)如图2所示,所述防撞梁总成10的后部与后侧围外板40的搭接重叠量长度m为124mm(极限≥50mm),以保证侧碰中门上的力尽可能多的传到侧围b柱。

将本实施例应用到某车型上,无论是测碰仿真分析还是实车碰撞,侧碰都没有出现防撞梁内滑、防撞梁折弯以及胸部侵入量过大问题;实车验证防撞梁周围无油罐以及偏软现象出现;防撞梁本体工艺上采用落料及热成型工艺,无需激光切割。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本体和防撞梁支架,所述防撞梁本体为双帽檐结构,所述防撞梁本体内侧设有两个凹槽,各所述凹槽的深度H≥27mm、宽度W≥20mm,两槽间宽d为18mm;所述防撞梁本体与门外板做随型设计,所述防撞梁本体外侧与门外板内侧之间的缝隙长度L为3‑8mm并且该缝隙内涂布有减震胶,所述防撞梁本体中后部近H点位置通过点焊方式与防撞梁支架焊接形成封闭腔体,本发明还包括了防撞梁总成的搭接布置。本发明能够消除侧碰中防撞梁前部滑入内板现象,消除防撞梁中部的折弯现象,减少侧碰中乘员胸部侵入量;避免防撞梁周圈区域外板抗凹不足以及油罐现象;实现免切割,降低制造成本;实现轻量化。

技术研发人员:付玉荣;张迎涛;谢业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07
技术公布日:2019.03.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