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摄像头磁性连接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9645发布日期:2018-10-30 23:33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头安装底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摄像头磁性连接底座。



背景技术:

现如今,车辆在倒车的时候会拍摄到车后的视频,从而显示在中控屏上,帮助人们倒车,车载摄像头要通过连接底座安装在车体上。

但是安装前,需要在车辆主车架上强行打孔或用气焊切割出安装摄像头的位置,既费工费时又不美观,摄像头总是或偏或歪,使用效果不佳。最重要的是这样严重破坏了车辆原有主体结构,会造成行车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车载摄像头磁性连接底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车载摄像头磁性连接底座,包括第一夹块、连接轴、上摄像头安装板、下摄像头安装板和穿线孔,所述上摄像头安装板与下摄像头安装板之间通过连接轴安装,所述上摄像头安装板的上下两侧外壁上设置有滑轨,所述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均通过一侧外壁上安装的滑块滑动连接至滑轨,所述上摄像头安装板与下摄像头安装板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海绵垫,所述穿线孔设置在上摄像头安装板的内部,所述上摄像头安装板内腔中安装有托架,所述上摄像头安装板的底面内壁上安装有散热铁芯。

优选的,所述连接轴安装有4根,且整体位置相互平行排列。

优选的,所述连接轴上安装有螺帽。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的大小一致。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的一侧外壁上均安装有连接磁铁。

优选的,所述滑轨两端安装有挡板。

优选的,所述下摄像头安装板的海绵垫上开设走线槽。

优选的,所述托架上滑动安装有储物抽屉。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连接底座安装有连接磁铁,安装时,直接将该连接底座通过连接磁铁安装在车体上,安装起来非常方便,省时省力,且不用对汽车进行打孔安装处理,保持了车体的美观性,不会破坏车辆的原始结构,可保证行车安全,且该连接底座的夹块的位置可移动,从而可根据安装位置的宽度调整夹块之间的距离,适用于大部分的安装场景,且该底座的安装板内部安装有散热铁芯,该散热铁芯可在摄像头工作中使摄像头快速散热,从而保证了摄像头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摄像头安装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第一夹块;2、连接磁铁;3、第二夹块;4、挡板;5、连接轴;6、螺帽;7、上摄像头安装板;8、海绵垫;9、滑块;10、滑轨;11、下摄像头安装板;12、走线槽;13、穿线孔;14、托架;15、储物抽屉;16、散热铁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车载摄像头磁性连接底座,包括第一夹块1、连接轴5、上摄像头安装板7、下摄像头安装板11和穿线孔13,上摄像头安装板7与下摄像头安装板11之间通过连接轴5安装,上摄像头安装板7的上下两侧外壁上设置有滑轨10,第一夹块1与第二夹块3均通过一侧外壁上安装的滑块9滑动连接至滑轨10,上摄像头安装板7与下摄像头安装板11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海绵垫8,穿线孔13设置在上摄像头安装板7的内部,上摄像头安装板7内腔中安装有托架14,上摄像头安装板7的底面内壁上安装有散热铁芯16,该散热铁芯16可在摄像头工作中使摄像头快速散热,从而保证了摄像头的使用效果,连接轴5安装有4根,且整体位置相互平行排列,连接轴5上安装有螺帽6,第一夹块1与第二夹块3的大小一致,第一夹块1与第二夹块3的一侧外壁上均安装有连接磁铁2,安装时,直接将该连接底座通过连接磁铁2安装在车体上,安装起来非常方便,省时省力,且不用对汽车进行打孔安装处理,保持了车体的美观性,不会破坏车辆的原始结构,可保证行车安全,滑轨10两端安装有挡板4,下摄像头安装板11的海绵垫8上开设走线槽12,托架14上滑动安装有储物抽屉15。

工作原理:根据安装位置的宽度,调整第一夹块1与第二夹块3之间的距离,再通过连接磁铁2吸附在车体的指定部位,再根据车载摄像头的宽度,调整上摄像头安装板7与下摄像头安装板11的间距,将车载摄像头安装在上摄像头安装板7与下摄像头安装板11之中,再通过螺帽6将上摄像头安装板7与下摄像头安装板11之间的摄像头固定好,将摄像头的一些数据线通过走线槽12或者穿线孔13引出,摄像头工作中,热量会被散热铁芯16带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