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向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2532发布日期:2018-09-14 22:58阅读:10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向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汽车内饰造型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许多汽车内饰设计师已不满足于传统带叶片的出风口造型,倾向于将出风口开口特征弱化,隐藏在仪表板整体造型中。而这种隐藏式的出风口,由于开口较窄,风向调节成为难题。传统出风口都通过至少2个以上前排可见叶片来对风向进行调节,布置2个可见叶片会导致出风口开口较宽,达不到隐藏式的效果,或者减少叶片,牺牲导向作用来满足外观造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产品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风向调节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风向调节装置,包括出风口壳体、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驱动装置,所述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安装在出风口壳体内,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风向调节杆、拨叉、驱动电机,所述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与风向调节杆连接,所述风向调节杆与拨叉连接,所述拨叉与驱动电机连接。

所述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采用的材料为柔性材料或者柔性材料和硬质材料组合。

所述拨叉包括头部、第一叉脚、第二叉脚,所述第一叉脚、第二叉脚都与头部固定连接,所述风向调节杆包括第一运动杆、第二运动杆,所述第一运动杆与第二运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运动杆卡在第一叉脚、第二叉脚之间。

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的顶端和底端都与风向调节杆固定连接。

第二运动杆位于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的下方。

所述第一运动杆呈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呈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运动杆位于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的下方。

所述第一运动杆呈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呈水平方向设置。

驱动电机位于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的下方或左方或上方或右方,所述风向调节杆、拨叉的位置根据驱动电机的位置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在无前排叶片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风向调节管道的形状,能够实现上下风向的调节,风向调节管道的开口可以较窄设计,达到隐藏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风向下吹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风平着吹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风向调节装置,包括出风口壳体1、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2、驱动装置,所述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2安装在出风口壳体1内,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2。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风向调节杆3、拨叉4、驱动电机5,所述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 2与风向调节杆3连接,所述风向调节杆3与拨叉4连接,所述拨叉4 与驱动电机5连接。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2采用的材料为柔性材料或者柔性材料和硬质材料组合,例如橡胶。拨叉4包括头部41、第一叉脚42、第二叉脚43,所述第一叉脚42、第二叉脚43都与头部41 固定连接,所述风向调节杆3包括第一运动杆31、第二运动杆32,所述第一运动杆31与第二运动杆3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运动杆32卡在第一叉脚42、第二叉脚43之间。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2的顶端和底端都与风向调节杆3固定连接。第二运动杆32位于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2的下方。所述第一运动杆31呈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2呈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运动杆32位于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2的下方。所述第一运动杆31呈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2呈水平方向设置。驱动电机5位于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2的下方。

如图1所示,工作原理:驱动电机5带动拨叉4转动,由于第二运动杆32卡在第一叉脚42、第二叉脚43之间,使得拨叉4推动风向调节杆3上下移动,第二运动杆32与第一叉脚42、第二叉脚43之间有相对滑动,可变形的向调节管道2的顶端和底端与风向调节杆3的固定连接处跟随着风向调节杆3上下移动,且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2 是可变形的,如图2所示,当第二运动杆32向上运动时,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2的顶端和底端都与风向调节杆3的固定连接处都向上运动,因此可变形的向调节管道2的顶端和底端都与风向调节杆3的固定连接处都向上凸起,可变形的向调节管道2的末端向下倾斜,因此风从出风口壳体1进入,再通过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2向下出风,反之当第二运动杆32向下运动时,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2的顶端和底端与风向调节杆3的固定连接处都向下运动,因此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2的顶端和底端都与风向调节杆3的固定连接处都向下凸起,可变形的向调节管道2的末端向上倾斜,因此风从出风口壳体1进入,再通过风向调节管道2向上出风。如图3所示,第二运动杆32处于原始位置可变形的向调节管道2的顶端和底端都与风向调节杆3的固定连接处处于水平位置,可变形的向调节管道2是平着出风,因此对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2的开口的宽度没有限制,可以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2的开口可以较窄设计,达到隐藏式的效果。

驱动电机也可位于可变形的风向调节管道左方或上方或右方,所述风向调节杆、拨叉的位置根据驱动电机的位置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能够适用于外观开口很窄,没有可见叶片的风向调节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没有外观叶片,用风向调节管道结构来调节风的上或下方向,风向调节管道的开口可以较窄设计,达到隐藏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无前排叶片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风向调节管道的形状,能够实现上下风向的调节。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总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