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无源指示灯的预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2255发布日期:2018-11-23 20:49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无源指示灯的预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辅助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带无源指示灯的预警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汽车领域的指示灯产品主要是用于汽车驾驶安全辅助功能,如变道辅助(LCA)、盲区预警(BSD)、压线预警(LDW)、前碰撞预警(FCW)等。放置指示灯预警方式分为两种。

一是在车外后视镜的玻璃镜片上增加指示灯。目前主要是通过更换镜片,或者在原车镜片上二次加工的方式来安装指示灯。更换镜片会降低原车镜片的品质,特别是对中高端车型,而且原车高品质的镜片会浪费掉。而在原车镜片上进行二次加工,风险高,容易把镜片破坏,特别是有加热功能的镜片,很容易就出现镜片加热功能失效的情况,造成雨天镜片模糊。另外,安装现场进行加工,对设备和安装人员的技术要求高。

二是在车内AB柱或仪表台上放置指示灯。由于指示灯都带着电源,这类安装如果不在车内打孔安装,就会露出电源线,影响整车的一体性,不美观,也容易被损坏;如果打孔安装,则会对原车结构造成破坏,而且无法复原,也无法挪动位置。

另外,目前控制指示灯只有亮灭以及闪烁控制,发声设备则是有声和无声状态。这种控制太过于简单,不能够有效的向驾驶者传递更准确的信息,突然的动作还会对驾驶者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无源指示灯的预警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汽车预警装置安装会对原车结构造成破坏而且无法复原,也无法挪动位置的问题以及不能够有效的向驾驶者传递更准确的信息,突然的动作还会对驾驶者造成不必要的干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无源指示灯的预警装置,包括通过CAN总线连接车辆控制电路的主逻辑控制单元,以及分别连接主逻辑控制单元的信号采集单元和指示单元,所述信号采集单元包括声音传感器、光线传感器以及二路雷达,所述指示单元包括二个蜂鸣器和二个无源指示灯,所述无源指示灯通过电感耦合设备连接主逻辑控制单元,所述电感耦合设备包括独立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连接主逻辑控制单元,输出端连接无源指示灯,所述主逻辑控制单元包括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车辆控制电路和信号采集单元,输出端连接指示单元,通过对读取到的车辆控制电路中的运行信息和信号采集单元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向指示单元输出控制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雷达、蜂鸣器和无源指示灯均至少设置两个。

在其中一个是实例中,雷达、蜂鸣器和无源指示灯均设置为双数个,左右分布设置在车体上,同侧的雷达、蜂鸣器和无源指示灯相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雷达为24G毫米波雷达。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无源指示灯,让指示灯和控制设备分离,无源指示灯具有小、轻、薄的特点,安装非常简单,由于不涉及到电源线安装,位置也比较自由,也不涉及到穿孔等破坏原车的操作。控制设备藏在车内,只能看到无源的小巧的指示灯,车辆整体的美观得到了保障。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指示灯和发声设备,让驾驶员对危险状态有一个精准的了解,减少误操作的可能,保证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带无源指示灯的预警装置,包括通过CAN总线A连接车辆控制电路2的主逻辑控制单元1,以及分别连接主逻辑控制单元1的信号采集单元和指示单元,所述信号采集单元包括声音传感器3、光线传感器4以及二路雷达5,所述指示单元包括二个蜂鸣器6和二个无源指示灯7,所述无源指示灯7通过电感耦合设备8连接主逻辑控制单元1,所述电感耦合设备8包括独立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连接主逻辑控制单元1,输出端连接无源指示灯7,所述主逻辑控制单元1包括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车辆控制电路2和信号采集单元,输出端连接指示单元,通过对读取到的车辆控制电路2中的运行信息和信号采集单元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向指示单元输出控制信号。

所述二路雷达5、二个蜂鸣器6和二个无源指示灯7均左右分布设置在车体上,同侧的雷达5、蜂鸣器6和无源指示灯7相对应。

所述的雷达5为24G毫米波雷达。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前述预警装置的控制方法,其左侧危险预警步骤为:

主逻辑控制单元实时读取CAN总线上的车辆运行数据和左路雷达数据,判断是否超过设定阈值:数据没超过阈值则无输出,左蜂鸣器和左无源指示灯无指示;如数据超过阈值,则根据读取到的转向灯状态作如下处理:若转向灯关,则向电感耦合设备输出信号,使左无源指示灯指示;若转向灯开,则向电感耦合设备发出信号,使左无源指示灯指示,同时向左蜂鸣器发出信号,使左蜂鸣器发出指示。

向电感耦合器发出的信号包括强弱不同等级连续及脉冲信号,信号模式由信号处理模块对收到的雷达和光线传感器数据综合计算获得,也可以综合车速数据综合计算获得,相应无源指示灯的指示信号为强弱不同的光强和闪烁。

向蜂鸣器发出信号为的频率不同的脉冲信号,信号模式由信号处理模块对收到的雷达和声音传感器数据综合计算获得,也可以综合车速数据综合计算获得,相应蜂鸣器的指示信号为不同频率的声音。

在右侧发生危险时的预警步骤相同,只是信号来源和信号控制的目标为右侧相关装置。若两侧同时有危险,则同时独立预警。

本实用新型可在变道辅助(LCA&BSD)等系统中应用。变道辅助系统是安全辅助驾驶系统的一个分支,当车辆进行变道时,系统会利用安装在车辆后方的传感器,一般为24GHz的雷达传感器,感应后方及两侧的车辆及障碍物,并根据各车辆的速度、行驶方向等综合信息,分析计算出当前车辆变道的危险等级,并根据危险的等级给用户进行相应的预警,避免或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

对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各装置进一步说明如下:

1、主逻辑控制单元:分析计算来自车辆、24G毫米波雷达、声音传感器、光感传感器等数据,计算出危险的等级,相应控制电感耦合设备,以便影响无源指示灯的表现形式。同时控制蜂鸣器如何发声。

2、车辆:将当前车辆的运行信息,如:车速、转向灯、开门信号、转向角度等通过CAN总线发送给主逻辑控制单元。

3、24G毫米波雷达(左右两路):将接受到的外部车辆和障碍物的信息发送给主逻辑控制单元,如:障碍物距离、方向角、相对速度等。

4、声音传感器:采集当前车内的噪声环境的数据,并将此数据发送给主逻辑控制单元。

5、光感传感器:采集环境光亮度的数据,并将此数据发送给主逻辑控制单元。

6、蜂鸣器(左右两路):被主逻辑控制单元直接控制是否发声,如何发声。

7、无源指示灯(左右两路):被电感偶和设备通过电感耦合技术控制指示灯亮度、闪动频率等,无源指示灯和电感耦合设备一对一工作,但处于非接触式工作。

8、电感耦合设备(左右两路):由主逻辑控制单元直接控制,主逻辑控制单元通过电感耦合设备,间接的非接触式的控制无源指示灯工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