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模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4463发布日期:2018-11-27 23:24阅读:738来源:国知局
摄影模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摄影机,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大型车辆安全辅助的摄影模块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大型车辆,诸如公交车、大货车、砂石车、甚至联结车等等,因其车重及轴距较长,回转半径大,又或是因驾驶座位较高、车身较长,驾驶人的视野会产生诸多看不到的死角,若驾驶人及路人疏于注意,极易发生交通事故,这也是大型车辆不时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主因。

实务上,大型车辆通常都会安装有多种不同视角的后照镜,然而,因车身长、距离远,后照镜可观察的范围也有极大的限制,不可避免仍有死角的存在,当驾驶人在行驶、变换车道、转弯或倒车等行为时,更容易有意外或危险发生;因此,利用在车体上加装侦测或摄影装置来改善死角问题,是当下比较常见的手法,但由于各种车体的构造不同,安装的方式无法统一,且安装时往往必须破坏车体既有的外层结构,容易对车体内部零件造成损害,以及后续维护所产生的问题。

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车用且不损害车体的摄影模块,来改善死角问题,并提高车辆行驶安全,系本领域欲改进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摄影模块结构,其能在不破坏车体结构的情形下,稳固地装设于大型车辆两旁侧的后照镜架上,且能以最适当的角度,拍摄大型车辆两旁侧死角的影像,达到提升安全的目的。

为达上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实行技术手段为:一种摄影模块结构,主要用来预防大型车辆后照死角问题,主要组件包括有一环座、一摄影装置、一罩盖及一夹固件;其中,该环座中央位置形成有一环孔,于其一侧表面凸设一环凸部以供该摄影装置安置,并于其另一侧表面凹设至少一弧凹部,用以供该环座能以该弧凹部卡抵至该大型车辆的后照镜架;该罩盖内呈中空而可容纳该摄影装置,并开设有一下开口及一上开口,该下开口结合该环凸部,以使该摄影装置固定于该罩盖及该环座之内,而该上开口能供该摄影装置的一摄影镜头朝向于外;该夹固件中段形成有一凹陷部,用以供该夹固件能以该凹陷部卡抵至该大型车辆后照镜架相对于该环座的另一侧,且该夹固件两端分别经由一锁固件结合于该环座,以使该环座及该夹固件能紧固地夹设于该大型车辆的后照镜架上。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环座进一步于两侧分别延伸出有一翼部。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环座的该环凸部设有至少一下凹段。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罩盖于旁侧开设有至少一缺口邻接于该下开口。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罩盖的该缺口可位于对应该下凹段的位置。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摄影装置为球形摄影机。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罩盖上开口的最大宽度小于该摄影装置的直径。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摄影模块结构可进一步于该罩盖旁侧设置有警示单元。

依上述结构,其中该警示单元可为警示灯、蜂鸣器或扩音喇叭。

本实用新型能在不破坏车体结构的情形下,稳固地装设于大型车辆两旁侧的后照镜架上;整体结构设计皆能适于安装于后照镜架的直杆或横杆位置,且以简便的安装工法,让热影模块于安装后,能以最适当的角度,拍摄该大型车辆两旁侧死角的影像,达到提升安全的目的。

为使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特征及功能作用获致更具体的了解,兹举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及图3分别为图1较佳实施例的组件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组件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组成示意图。

图6及图7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组件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摄影模块结构;10、环座;11、环孔;12、环凸部;13、下凹段;14、弧凹部;15、翼部;20、罩盖;21、下开口;22、上开口;23、缺口;30、摄影装置;31、摄影镜头;40、夹固件;41、凹陷部;42、锁固件;50、大型车辆;51、后照镜;52、后照镜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系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态样,摄影模块结构1主要系应用于一大型车辆50,包括有一环座10、一罩盖20、一摄影装置30及一夹固件40,能藉由此模块式结构,稳固地装设在该大型车辆50两侧用来支撑后照镜51的后照镜架52上。

其中,环座10是呈水平的环形体,中央位置形成有一环孔11,环形体的上表面向上凸起形成一环凸部12,用以供该摄影装置安置,而环形体的下表面则内凹形成有至少一弧凹部14,让该环座10能以该弧凹部14卡抵至该大型车辆50的后照镜架52。

罩盖20为一中空的罩体,内部的空间能容纳该摄影装置30,于该罩盖20的上、下侧分别开设有一上开口22及一下开口21,其中,该下开口21的口径大于该摄影装置30,而该上开口22的口径小于该摄影装置30,用以供该摄影装置30的摄影镜头31能朝向于外;让该罩盖20与该环座10结合时,能以内部空间容纳摄影装置30,并以该下开口22结合至该环座10的环凸部12,使该摄影装置30能以适当角度稳固地被固定在该罩盖20及该环座10之内。

夹固件40用以从后照镜架52相对于环座10的另一侧结合于该环座10,让该夹固件40与环座10能紧紧的夹固于该后照镜架52上形成固定。于本实施例中,夹固件40中段设计有一适当宽度与曲度的凹陷部41,用以卡抵至该大型车辆50的后照镜架52相对于该环座10的另一侧,而夹固件4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锁孔,用以供一适当长度的锁固件42穿过而锁接至该环座10底侧,让夹固件40与环座10能从后照镜架52的两侧相对的锁紧,达到夹持紧固于后照镜架52上的目的。

于可行的实施例中,该摄影装置30采用球形摄影机,藉由环座10中的环孔11,便于组装时让器材相关的配线能从下方引导、设置;又,根据使用上的需求,可于环座10的环凸部12开设有一或数个下凹段13,以及于罩盖20的相应位置(旁侧邻接下开口21的位置)开设有一或数个缺口23,仅需组合时将二者对应,即能构成连通内部空间的管道,提供器材的配线能从旁侧引导的模式。而透过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摄影模块结构1,无论是组合、安装等程序上,都极为简单便利,大大简化了以往在车体上埋入摄影机的工作过程,且无须再对车体造成破坏。

再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系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态样,其主要组成同样包括有一环座10、一罩盖20、一摄影装置30及一夹固件40,而于此实施例中,环座10、摄影装置30及夹固件40皆同于前述实施例,差别在于选用罩盖20的不同。本实施例中罩盖20的基本规格盖同于前例,内呈中空以容纳固定摄影装置30,并以下开口21结合于环座10的环凸部12,差别在于上开口22开设成前半侧的方向,后半侧则以顶盖作为防护,适于在所需拍摄角度为安装方向的侧向时使用之,让摄影装置30能以最合适的角度安装,满足各种不同角度的后照镜架52。

再者,可再配合参见图6至图8,系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态样,主要组成包括有一环座10、一罩盖20、一摄影装置30及一夹固件40;相较于前述实施例,主要系环座10及夹固件40的不同。

于本实施例中,环座10同样包含有环孔11、环凸部12、下凹段13、弧凹部14等结构特点,但更进一步于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出翼部15,而夹固件40也适度延长使两端能分别对应于该二翼部15,利用长形的锁固件42将夹固件40两端的锁孔与环座10两侧翼部15的锁孔做锁固,能充分适用于各种宽度的后照镜架52,达到让夹固件40与环座10从后照镜架52的两侧相对锁固的目的,使摄影模块结构1能稳固地被安装于后照镜架52上。

藉由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摄影模块结构1,在安装时,不仅毋须破坏车体原有的结构,且安装过程简便,能根据各种后照镜架52不同的倾斜角度(如横杆、直杆或斜杆等)或形状(如圆形、四方型、椭圆形、八角形等),皆可搭配适当组件作最适宜的处理,达成预防死角的功效。

进者,于可行的实施例中,该摄影模块结构1可更进一步搭配警示单元(图未示)使用,实务上可将如警示灯或蜂鸣器的警示单元设置于罩盖20的旁侧位置,配合系统的控制,可于变换车道、转向时发出闪光或蜂鸣声,提供车外警示的功能,另外,亦可利用小型的扩音喇叭安装于上述位置,并与车内驾驶人使用的麦克风作通讯连接,形成能口语警示的功效,更能提高行车安全辅助的效果。

综合以上所述,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熟习此项技艺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并据以实施,但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精神所作的均等变化或修饰,仍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