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3199发布日期:2018-12-07 22:07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桩。



背景技术:

目前,能源匮乏及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而汽车是造成全球石油危机及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发展清洁能源汽车迫在眉睫,电动汽车的应运而生及发展代表了新能源汽车的方向。因此,开发电动汽车方面的高新技术产品,对我国的能源安全,节能减排以及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

由于充电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问题之一。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本体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但是,充电桩一般设置在户外,风吹日晒,影响充电桩的正常使用,同时在充电桩桩体上设置有触摸屏、麦克风等,但是充电桩桩体位置较低,在使用时触摸屏与麦克风等均容易被损坏,同时,充电盒装置接通电源后,可能存在高压电或者漏电的风险,小孩误操作时容易触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充电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充电桩,包括底座、筒体和充电盒,所述的筒体内设有与充电盒相连的充电控制电路,所述的筒体设置在底座的上方,在筒体上设置滑槽,充电盒设置在滑槽内,充电盒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能够在滑槽内上下滑动,在筒体上设置显示装置,充电盒与驱动装置和显示装置电连接,显示装置上设置芯片识别区,显示装置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在充电盒上设置充电插座,在筒体的下端设置过线口,在筒体的顶端设置盖体。

优选的,所述的底座上设置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被配置为将底座与地面固定连接,在底座上设置第一容纳装置,所述的底座与第一容纳装置可拆卸连接,底座与第一容纳装置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控制器设置在该第一容纳空间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容纳装置包括容纳装置主体,在容纳装置主体的上顶板设有进线孔,进线孔被配置为设置联通与控制器连接的输入导线,在容纳装置主体的上平面设置第三连接件,在第三连接件的中心处设置出线口,出线口被配置为输出与控制器连接的输出导线。

优选的,所述筒体的下部设置第一限位壁,第一限位壁设置在过线口的上方,在第一限位壁的下侧面设置第一连接件,所述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接触可拆卸连接,筒体下端的筒体外壁与容纳装置主体的外侧壁接触可拆卸连接,在第一连接件的中心处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一通孔与出线口联通设置。

进一步的,在容纳装置主体的外侧壁上设置外连接螺纹,在筒体外壁下端设置内连接螺纹,在第一连接件外壁设置外连接螺纹,在出线口处设置内连接螺纹,容纳装置主体的外侧壁上设置的外连接螺纹与筒体外壁下端的内连接螺纹螺纹连接时,第一连接件外壁上设置的外连接螺纹同时能够与出线口处设置的内连接螺纹进行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筒体上设置的滑槽为多个,在每个滑槽内设置一个充电盒,在充电盒上设置驱动电机。

进一步的,在筒体的上端设置第一连接凸台,第一连接凸台与盖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的盖体呈弧球面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盖体包括盖体主体,盖体主体呈弧球面设置,在盖体主体中心最高点处设置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配合的与第一连接凸台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在中心处设置限位槽,限位槽不贯穿盖体主体的顶部,在第二连接件靠近盖体主体的一端设置卡槽,所述第一连接凸台上对应的设置有限位卡扣,限位卡扣与卡槽配合的卡接连接。

优选的,在盖体主体的上端设置太阳能发电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充电盒上下滑动设置在充电桩本体上,可以在使用时使得充电盒能够向上滑动,位于较高位置,不易被碰撞与误操作,在不需要使用时,充电盒处于较低的位置,充电插口处于断电状态,方便使用者使用,便于使用者插接,安全性能高,不易被小孩误操作,同时不易被不法分子损坏,在充电桩上端设置的盖体结构,避免充电桩处于风吹日晒,保证其正常使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充电桩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充电桩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充电桩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充电桩的筒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所示的A-A剖视示意图;

图7为图5中所示的B-B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充电桩筒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充电桩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充电桩盖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充电桩的充电盒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充电桩的充电盒的第二视角的结构侧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充电桩的充电盒的第二视角的结构侧视图;

其中,底座1;第一连接孔101;筒体2;第一容纳腔201;第一限位壁202;第一连接件203;第一连接螺纹204;第一通孔205;第二连接螺纹206;筒体外壁207;滑槽3;中芯体301;第一容纳部302;第二容纳部303;第三容纳部304;贯穿槽305;第二限位板306;充电盒4;充电盒支架401;第一支撑体402;第二支撑体403;第三支撑体404;滚动轮405;第二容纳腔406;充电插座407;驱动电机408;限位轨道409;第三限位板4010;第四限位板4011;封盖板4012;上部导位块4012a;下部导位块4012b;开口槽4013;盖体5;盖体主体501;第二连接件502;限位槽503;卡槽504;显示装置6;过线口7;第一容纳装置8;容纳装置主体801;第三连接件802;进线孔803;出线口804;第一连接凸台9;限位卡扣901;通线孔9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的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桩,包括底座1、筒体2和充电盒4,所述的筒体2内设有与充电盒4相连的充电控制电路,所述的筒体2设置在底座1的上方,在筒体2上设置滑槽3,充电盒4设置在滑槽3内,充电盒4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能够在滑槽3内上下滑动,在筒体2上设置显示装置6,充电盒4与驱动装置和显示装置电连接,显示装置6上设置芯片识别区,显示装置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显示装置包括能够显示充电桩运行状态的指示灯、消费金额、充电时间的信息,在充电盒4上设置充电插座407,在筒体2的下端设置过线口7,在筒体2的顶端设置盖体5。

使用时,将插头与充电盒4连接以后,通过芯片识别区识别可用卡片,芯片识别区的芯片识别模块将识别芯片并向控制器中输入信号,控制器设置在筒体2并且与充电盒装置、显示装置、驱动装置以及电路输入装置电连接,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将充电盒4在滑槽3向上滑动,显示装置在控制器的作用下显示充电的状态信息,充电完成后,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将滑槽3下滑,并断开充电电路。

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的底座1上设置第一连接孔101,第一连接孔101被配置为将底座1与地面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设置第一容纳装置8,所述的底座1与第一容纳装置8可拆卸连接,底座1与第一容纳装置8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控制器设置在该第一容纳空间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容纳装置8包括容纳装置主体801,在容纳装置主体801的上顶板设有进线孔803,进线孔803被配置为设置联通与控制器连接的输入导线,在容纳装置主体801的上平面设置第三连接件802,在第三连接件802的中心处设置出线口804,出线口804被配置为输出与控制器连接的输出导线。该设置公开了一种底座1与地面的固定方式,保证连接的牢固性,另一方面也公开一种控制器的输入和输出电线的方式,避免电路连接混乱,便于后期维修和维护。

更进一步的,如图5~10所示,所述筒体2的下部设置第一限位壁202,第一限位壁202设置在过线口7的上方,在第一限位壁202的下侧面设置第一连接件203,所述的第一连接件203与第三连接件802接触可拆卸连接,筒体2下端的筒体外壁207与容纳装置主体801的外侧壁接触可拆卸连接,在第一连接件203的中心处设置第一通孔205,所述的第一通孔205与出线口804联通设置。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容纳装置主体801的外侧壁上设置外连接螺纹,在筒体外壁207下端设置内连接螺纹,在第一连接件203外壁设置外连接螺纹,在出线口804处设置内连接螺纹,容纳装置主体801的外侧壁上设置的外连接螺纹与筒体外壁207下端的内连接螺纹螺纹连接时,第一连接件203外壁上设置的外连接螺纹同时能够与出线口804处设置的内连接螺纹进行螺纹连接,并且实现了第一通孔205与出线口804的联通,该设置保证了筒体2与第一容纳装置8连接的可靠性,避免连接松弛、脱落。

优选的,所述的筒体2上设置的滑槽3为多个,在每个滑槽3内设置一个充电盒4,在充电盒4上设置驱动电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滑槽3在筒体2上均布的设置8个,对应的充电盒4也设置8个,该设置公开了一种充电盒的驱动装置以及设置方式,提高充电桩同时供电充电的数量,避免用户需要长时间等待的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8~9所示,在筒体2的上端设置第一连接凸台9,第一连接凸台9与盖体5可拆卸连接,所述的盖体5呈弧球面设置。该设置避免充电桩的主体被风吹日晒,影响其正常使用。

优选的,如图10所示,所述的盖体5包括盖体主体501,盖体主体501呈弧球面设置,在盖体主体501中心最高点处设置第二连接件502,第二连接件502配合的与第一连接凸台9可拆卸连接,该设置公开了一种盖体5的具体结构,提高其防护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502在中心处设置限位槽503,限位槽503不贯穿盖体主体501的顶部,在第二连接件502靠近盖体主体501的一端设置卡槽504,所述第一连接凸台9上对应的设置有限位卡扣901,限位卡扣901与卡槽504配合的卡接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卡槽504在第二连接件502上均布的设置两个,对应的,限位卡扣901也设置两个,该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盖体5与筒体2连接的便捷性和稳定性。

优选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盖体主体501的上端设置太阳能发电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该设置进一步提高充电桩使用的可靠性,避免由于电力输入故障影响充电桩的正常使用。

实施例2,如图1~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公开了另外一种充电桩,包括底座1、筒体2和充电盒4,所述的筒体2内设有与充电盒4相连的充电控制电路,所述的筒体2设置在底座1的上方,在筒体2内设置中芯体301,中芯体301与筒体2之间形成多个单独的滑槽3,所述的中芯体301为磁性体,所述的充电盒4在CNC控制指令作用下在滑槽3内进行上下滑动,在筒体2上设置显示装置6,充电盒4与驱动装置和显示装置电连接,在充电盒4上设置充电插座407,在筒体2的下端设置过线口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指令可用机床相应G代码调用,通过CNC来控制充电盒4的滑动与固定,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充电盒滑动与固定的控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滑槽3包括第一容纳部302、第二容纳部303、第三容纳部304,第一容纳部302、第二容纳部303、第三容纳部304之间呈T字型设置,在筒体外壁207上设置贯穿槽305,用以容纳充电盒装置。该设置提高了充电盒4与中芯体301的接触面积,保证其磁性驱动和固定的可靠性。

优选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充电盒4呈十字形设置,包括充电盒支架401,在充电盒支架401内设置滚动轮405,滚动轮405能够在第一容纳部302内滚动滑动,在充电盒支架401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支撑体402、第二支撑体403,第一支撑体402、第二支撑体403配合的与第二容纳部303、第三容纳部304接触连接,在充电盒支架401远离滚动轮405的一侧设置第三支撑体404,第三支撑体404伸出贯穿槽305,充电插座407设置在第三支撑体404。该设置公开一种充电盒的具体形状,配合的与滑槽3进行连接、滑动和固定,充电插座407设置在筒体2的外部,保证其充电使用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并且避免对中芯体301的磁性造成破坏。

进一步的,所述中芯体301上端与筒体2固定连接,中芯体301的下端设置第二限位板306,该设置对滑槽3的滑动空间进行限位,中芯体301的高度设置60cm~120cm,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限位板306距离地面的高度设置80cm,中芯体301的高度设置100cm,充电盒4在不充电时处于第二限位板306的上方,在滑槽3的最低处,插座连接以后,在控制装置的作用下,充电盒4在滑槽内滑移到最高处,充电完成后,电路断开,充电盒恢复至初始位置。

优选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中芯体301的上端设置第一连接凸台9,第一连接凸台9被配置为与盖体5连接,在第一连接凸台9的中心处设置通线孔902,通线孔902穿过第二限位板306与第一容纳腔201联通,第一容纳腔201形成在第一限位壁202和第二限位板306之间,第一容纳腔201的下端与第一通孔205联通,该设置公开一种控制器的输出电路的走线形式,避免线路散乱,影响充电桩的正常使用。

优选的,所述的第三支撑体404上设置第二容纳腔406,充电插座407设置在第二容纳腔406内,第三支撑体404在设置充电插座407的位置设置开口槽4013,开口槽4013与第二容纳腔406联通,充电插座407的下端设置驱动电机408,驱动电机408设置在充电盒支架401,第二容纳腔406的下端也呈开口状设置,该设置公开一种充电座插接的设置方式,提高充电连接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第三支撑体404上的开口槽4013处设置封盖板4012,封盖板4012被配置为将开口槽4013打开或者关闭。该设置使得将充电插座407在使用时将开口槽4013打开,不使用时将开口槽4013关闭,避免日常生活中,对充电插座407造成破坏。

优选的,在第三支撑体404上的开口槽4013的两侧各设置一个限位轨道409,所述封盖板4012的上端部设置上部导位块4012a,在封盖板4012的下端部设置下部导位块4012b,上部导位块4012a、下部导位块4012b能够在限位轨道409内进行滑动,在开口槽4013的下端设置一个第四限位板4011,第四限位板4011被配置为对关闭开口槽4013时封盖板4012的下端面进行限位。该设置公开一种封盖板滑动的具体结构,方便、快捷的对开口槽4013进行打开或者关闭的操作。

进一步的,在开口槽4013的上端部设置第三限位板4010,第三限位板4010能够在开口槽4013内进行进出滑动,第三限位板4010的一端设置有弹簧,弹簧设置在第二容纳腔406内,第三限位板4010在弹性力作用下伸出开口槽4013,封盖板4012能够将第三限位板4010完全挤压入开口槽4013内部,上部导位块4012a、下部导位块4012b与限位轨道409连接保证了封盖板4012与第三支撑体404的连接不脱离。该设置使得封盖板4012打开开口槽4013时,第三限位板4010对封盖板4012的下端面进行限位,避免对充电的充电线造成损坏,影响充电的正常进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充电盒4的驱动装置包括但不限于齿轮传动驱动、电机直驱升降等现有的驱动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的充电控制电路、控制器、显示模块以及芯片识别模块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技术方案,不在此一一列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