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拼接的开关堵盖及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9698发布日期:2019-01-13 16:51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拼接的开关堵盖及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可拼接的开关堵盖及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仪表板上一般通过开关支架安装各种按压式的电器开关按键,对于不同车型或同一车型不同配置级别的车款,仪表板在开关数量和种类上会有所不同,常规思路下需要根据具体的开关数量要求,开发不同的仪表板开关支架以适配不同的车款,这无疑将增加零件的开发成本,且不利于零件管控。

目前通常采用开关堵盖遮蔽开关支架安装孔上预留的电器开关键位以实现同种仪表板开关支架对多个车款的适配。然而若要一次性遮蔽多个相邻电气开关键位,则需使用到多个这样的开关堵盖。由于多个堵盖彼此独立,不存在连接配合,若开关支架零件的品控不佳则可能造成堵盖间隙不均,个别键位上堵盖松动甚至无法安装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拼接的开关堵盖,多个这样的堵盖能够拼接成一合件,这样即使开关支架上个别键位配合不了也能保证合件整体的牢固安装。

本实用新型所述可拼接的开关堵盖包括背面镂空的箱式堵盖本体,其特殊之处在于,堵盖本体在第一侧面上竖向设置有前滑轨和后滑轨,并在前滑轨和后滑轨上方横向设置有上挡筋。堵盖本体在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上设有可分别与前滑轨和后滑轨配合的前滑块和后滑块,并在前滑块和后滑块的下方沿横向设置有下挡筋。

所述前滑轨包括前挡筋及与前挡筋外侧垂直连接并向后方延伸的前钩筋,所述后滑轨包括后挡筋及与后挡筋外侧垂直连接并向前方延伸的后钩筋。所述前滑块和后滑块为分别与前滑轨和后滑轨的形状相配合的L型块。

所述第一侧面上在前滑轨和后滑轨间设有一弹性卡钩,第二侧面上在前滑块和后滑块间设有可与弹性卡钩卡合的卡块。

所述堵盖本体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楔形钩块、卡筋和挡块。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可拼接的开关堵盖的安装结构,包括背面镂空的盒状开关支架和多个前述可拼接的开关堵盖,其特殊之处在于,多个可拼接的开关堵盖通过前滑轨、后滑轨、弹性卡钩与前滑块、后滑块和卡块分别卡接组装为一合件后通过楔形钩块与开关支架连接。开关支架在正面中部开有长孔,背面在长孔的上下边缘设有两块安装板,两块所述安装板上对应开有多道与卡筋配合的卡槽及与楔形钩块配合的卡孔,所述挡块抵于安装板的边缘。

本实用新型所述可拼接的开关堵盖结构简单,并能稳定拼接构成一堵盖合件,这样即使与开关支架上的个别键位配合不良也能实现合件整体的牢固安装,并且还有助于提升仪表板操作区域外观质量。

附图说明

图1:可拼接的开关堵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可拼接的开关堵盖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拼接状态下开关堵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3在A-A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可拼接的开关堵盖组成的合件与开关支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1-堵盖本体(11-楔形钩块、12-卡筋、13-挡块)、2-第一侧面(21-前滑轨、211-前挡筋、212-前钩筋、22-后滑轨、221-后挡筋、222-后钩筋、23-上挡筋、24-弹性卡钩)、3-第二侧面(31-前滑块、32-后滑块、33-下挡筋、34-卡块)、4-开关支架(41-长孔、42-安装板、43-卡槽、44-卡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可拼接的开关堵盖作进一步说明。下文中出现的“前”和“后”均是以使用状态下车内人员距离零件的远近来区分的,比如“前滑轨”指更靠近堵盖正面,距离车内人员更近的设置在堵盖本体第一侧面上的滑轨结构。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拼接的开关堵盖包括背面镂空的箱式堵盖本体1,其特殊之处在于,堵盖本体1在第一侧面2上竖向设置有前滑轨21和后滑轨22,并在前滑轨21和后滑轨22上方横向设置有上挡筋23。堵盖本体1在与第一侧面2相对的第二侧面3上设有可分别与前滑轨21和后滑轨22配合的前滑块31和后滑块32,并在前滑块31和后滑块32的下方沿横向设置有下挡筋33。

相邻两个上述开关堵盖上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对,能够通过前/后滑轨与前/后滑块的插接配合实现拼接,并保证相邻开关堵盖的间距固定,进而有助于保持装于开关支架上所有堵盖及按键的间隙均匀,维持仪表板控制部分的视觉整体性,保证仪表板操作区域的外观质量。引入上/下挡筋能够为开关堵盖在竖向上的相对滑动进行限位,保证相邻开关堵盖间的对位拼合。

多个开关堵盖拼接为一合件后,即便个别开关堵盖与开关支架上对应的键位配合不良,存在松动甚至无法安装,只要其两侧各有一个堵盖与对应键位配合良好就能实现合件整体的稳定安装。

前滑轨21包括前挡筋211及与前挡筋211外侧垂直连接并向后方延伸的前钩筋212,后滑轨22包括后挡筋221及与后挡筋221外侧垂直连接并向前方延伸的后钩筋222。前滑块31和后滑块32为分别与前滑轨21和后滑轨22的形状相配合的L型块。

前/后滑轨和前/后滑块均为L型结构,前/后滑块分别滑动插入前/后滑轨的内侧,因此这种配合结构较为简单,能够实现滑轨与滑块间的钩连拼合,并有效限制相邻开关堵盖的前后向相对移动。实施例第二侧面3上分别设置了两个前滑块31和两个后滑块32,下挡筋33设置成了两条分别与靠下方的前滑块31和后滑块32端部融合的短筋,第一侧面2上的上挡筋23则设置为与后滑轨32端部融合的一条长筋。

另外容易理解,实际实施时上挡筋和下挡筋在设置上是可以对调的,即可以将上挡筋设置在第二侧面上前滑块和后滑块的上方,并将下挡筋设置在第一侧面上前滑轨和后滑轨的下方。

第一侧面2上在前滑轨21和后滑轨22间设有一弹性卡钩24,第二侧面3上在前滑块31和后滑块32间设有可与弹性卡钩24卡合的卡块34。引入弹性卡钩与卡块能够进一步将多个开关堵盖进行弹性卡接,从而实现堵盖间的稳定连接,更有利于堵盖合件的组装和整体安装,另外组装状态下前/后滑轨能够对弹性卡钩构成隔离防护。

堵盖本体1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楔形钩块11、卡筋12和挡块13,以便采用与开关按键相同的方式进行安装,从而避免对开关支架上的相关连接结构做调整。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可拼接的开关堵盖的安装结构,包括背面镂空的盒状开关支架4和多个前述可拼接的开关堵盖,其特殊之处在于,多个前述可拼接的开关堵盖通过前滑轨21、后滑轨22、弹性卡钩24与前滑块31、后滑块32和卡块34分别卡接组装为一合件后通过楔形钩块11与开关支架4连接。开关支架4在正面中部开有长孔41,背面在长孔41的上下边缘设有两块安装板42,两块安装板42上对应开有多道与卡筋12配合的卡槽43及与楔形钩块11配合的卡孔44,挡块13抵于安装板42的边缘。

图5仅表现了开关支架4下侧与两个可拼接的开关堵盖组成的合件的连接情况,但开关支架4上侧与堵盖合件的连接情况是与之类似的,故不再提供对应图片进行展示。

单独设置的开关堵盖可通过设于堵盖本体顶面和底面的楔形钩块、卡筋及挡块卡接安装于开关支架的对应键位上。若要连续设置多个开关堵盖则应先将这些堵盖拼接组装成一合件后再装至开关支架的对应键位上,开关支架若有卡孔错位严重导致堵盖合件无法正常安装则可在保证至少两个不相邻的开关堵盖能够稳定安装的前提下切除含有错位卡孔的部分安装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