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车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0443发布日期:2019-01-04 22:38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车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标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组合式车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得到了普及。而汽车的品牌是人们选车过程的重要因素,车标作为汽车的脸面,应美观大方。传统的车标采用一块镀铬件然后粘贴在汽车前脸的格栅上,但是,由于车标的不规则性,一般采用车标突出显示,或者车标的周围镂空设置,这种方式存在车标周围容易积聚灰尘,影响车标的美观,而且车标的镀铬部分只需要镀标志本身,整体式的车标存在电镀工艺复杂,电镀效果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等缺点,提供了一种组合式车标。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组合式车标,包括用于贴合在汽车上的支撑板,支撑板的颜色为黑色,支撑板的外侧可拆卸设置有汽车标志,汽车标志包括外圈的第一组件和设置在第一组件内侧的第二组件;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为银色的电镀塑料件,支撑板的中部凸起有凸台,第一组件中部开设有放置孔,凸台嵌入在放置孔内,凸台的边沿和第一组件的内边沿平齐设置,位于凸台周围的支撑板为安装板,安装板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第一插接孔,支撑板的内侧面设置有与第一插接孔相匹配的第一插接柱;凸台的前端面上设置有放置第二组件的凹腔,凹腔的形状与第二组件的形状相匹配,第二组件嵌入在凹腔内且上端面与凸台平齐,凹腔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插接孔,第二组件的内侧面设置有与第二插接孔相适配的第二插接柱。

作为优选,第一插接柱包括第一支撑腿和第一插接条,第一支撑腿为圆柱形,第一支撑腿设置在第一组件的四角,第一支撑腿与所对应的第一插接孔过盈配合,第一支撑腿的直径为5mm~8mm,第二插接柱包括第二支撑腿和第二插接条,第二支撑腿和第二插接孔过盈配合。

作为优选,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为镀铬ABS塑料件。

作为优选,支撑板的厚度为2mm~3mm,第一插接柱与第一组件、第二插接柱与第二组件均为一体成型结构。

作为优选,支撑板的内侧面设置有粘接凹槽,粘结凹槽内设置有胶水层,凹腔的底面涂覆有胶水层,所述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的长度大于汽车前脸的格栅。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组件进行车牌的安装,所述的车标本体能够方便进行电镀,而且电镀之后的车标本体嵌入在安装板上,车标标志之间的空隙被支撑板上的凸台填充,整个车标表面平整不会出现积灰现象,而且镀铬件与支撑板之间分开加工,使得加工更加方便,镀铬面积少,减少原材料的使用,同时支撑板和镀铬件的基体材料可以选用不同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客户对车标需求。镀铬件与支撑板之间采用插接柱进行限位,保证了安装位置可靠,而且镀铬件与支撑板之间采用胶水粘贴,增大了连接牢固性,同时较长的支撑腿能够方便后期更换镀铬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对应的技术名称为:1—支撑板、10—第一组件、11—第二组件、12—凸台、13—放置孔、14—安装板、15—第一插接孔、16—第二插接孔、17—凹腔、18—第一插接柱、19—第二插接柱、20—第一支撑腿、21—第一插接条、22—第二支撑腿、23—第二插接条、24—粘结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组合式车标,本实施例具体以观致汽车的车标来进行介绍,包括用于贴合在汽车上的支撑板1,支撑板1的颜色为黑色或者其他颜色,支撑板1的材料为亚格力板,支撑板1的外侧可拆卸设置有汽车标志,汽车标志包括外圈的第一组件10和设置在第一组件10内侧的第二组件11;第一组件10第一组件10和第二组件11为银色的电镀塑料件,第一组件10为外圈的银色环形件,环形件为矩形环形件,第一组件10中部开设有放置孔13,放置孔13为“Q”型,支撑板1的中部凸起有凸台12,凸台12的外形为放置孔13相匹配的“Q”型,凸台12嵌入在放置孔13内,凸台12的边沿和第一组件10的内边沿平齐设置,位于凸台12周围的支撑板1为安装板14,安装板14沿其圆周方向设置有第一插接孔15,支撑板1的内侧面设置有与第一插接孔15相匹配的第一插接柱18;凸台12的前端面上设置有放置第二组件11的凹腔17,凹腔17的形状与第二组件11的形状相匹配,第二组件11嵌入在凹腔17内且上端面与凸台12平齐,第二组件11为“Q”型,凹腔17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插接孔16,第二组件11的内侧面设置有与第二插接孔16相适配的第二插接柱19。

第一插接柱18包括第一支撑腿20和第一插接条21,第一支撑腿20为圆柱形,第一支撑腿20设置在第一组件10的四角,第一支撑腿20与所对应的第一插接孔15过盈配合,第一支撑腿20的直径为5mm~8mm,第二插接柱19包括第二支撑腿22和第二插接条23,第二支撑腿22和第二插接孔16过盈配合;第一组件10和第二组件11为镀铬ABS塑料件;支撑板1的厚度为2mm~3mm,第一插接柱18与第一组件10、第二插接柱19与第二组件11均为一体成型结构;支撑板1的内侧面设置有粘接凹槽,粘结凹槽24内设置有胶水层,凹腔17的底面涂覆有胶水层,所述第一支撑腿20和第二支撑腿22的长度大于汽车前脸格栅厚度。第一插接条21和第二插接条23的厚度为1mm。所述格栅上开设有限位槽,支撑板1落入在限位槽内,并利用胶水粘贴在限位槽内,所述第一组件10和第二组件11通过第一插接柱18和第二插接柱19插接在支撑板1上,第一支撑腿20、第一插接条21、第二支撑腿22和第二插接条23插接在前脸格栅上,其中第一支撑腿20和第二支撑腿22的长度大于汽车前脸格栅的厚度。

很显然,第一插接孔15、第二插接孔16的形状与第一支撑腿20、第二支撑腿22、第一插接条21和第二插接条23的形状相匹配。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