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箱车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8574发布日期:2019-03-19 21:10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箱车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机运输装置,尤其是一种无人机箱车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需求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无人机的种类繁多,且无人机形状不规则,不容易固定,导致其转运非常不便,并且专业用来运输无人机的车辆很少,二般都是临时改装的车辆来进行运输,这样就导致无人机、尤其是大型的无人直升机运输时非常困难,稍有不慎就会损伤无人机或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无人机运输到放飞点时,需要将无人机从车厢内部移到车厢的外面,通常需要液压车等装置,移出复杂,所需时间长,非常不方便。

如中国专利CN107284334A公布的一种无人机专业运输车,它包括车体,在车体尾部设有液压尾杆,与液压尾杆饺接的设有斜板,在车体内设有尾部支架,在车体的两侧设有通槽,在通槽内装配有定位杆,在车体底部设有对称排布的底板钩,与底板钩相配的设有拉紧带;在对称的底板钩的内侧设有支腿卡槽。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对各型号的无人直升机进行运输,并且使用可靠,固定简便,能保证无人直升机的运输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将无人机升到车厢的顶部,方便直接放飞无人机,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的一种无人机箱车升降装置,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无人机箱车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板、升降液压缸、升降绳、平衡绳、限位导轨和限位轮,所述升降液压缸固定在车厢的一侧,升降液压缸上装有升降轮;所述升降绳的一端固定在车厢的一侧,且位于升降轮缩回时的下方,另一端固定在升降板的一侧,升降绳压在升降轮上;所述升降板的底部装有平衡轮,且平衡轮位于升降板的两侧;所述平衡绳的一端位于车厢一侧的底部,且与升降液压缸在同一侧,平衡绳的另一端固定在车厢另一侧的顶部,平衡绳依次穿过升降板两侧的平衡轮;所述限位导轨固定在车厢的两侧,限位轮活动位于限位导轨内,限位轮通过轮轴固定在升降板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液压缸和平衡绳均设有两个。

升降液压缸带动升降轮上升,升降轮通过升降绳带动升降板上升,平衡绳通过平衡轮稳定升降板,避免升降板倾斜,使升降板保持水平状态上升。

限位导轨和限位轮限制升降板的位置,使升降板只能沿限位导轨上下升降,防止升降板位置发生移动,导致平衡绳脱离平衡轮。

优选的,所述限位导轨为U形槽体,槽体的两端设有挡板,限位轮位于限位杆的两端,且位于槽体内部,挡板挡住限位轮,限位杆与轮轴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导轨限制限位轮的位置,限位轮只能在限位导轨内升降,从而防止升降板发生倾斜或前后左右的移动。

优选的,所述升降绳为链条,升降轮为链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链条的强度高,能承受较大的重量。

优选的,所述升降板上设有升降槽,升降液压缸位于升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槽用于避开升降液压缸,升降板的面积可以做的较大,使用方便。

优选的,还包括防坠装置,防坠装置包括防坠气缸、防坠杆和防坠座;所述防坠座固定在车厢的两侧,从车厢的顶部向底部设有多个;所述防坠杆固定在防坠气缸上,防坠气缸固定在升降板的底部,防坠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防坠杆位于防坠座的上方,防坠气缸的活塞杆缩回时,防坠杆远离防坠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坠装置能提高安全性,防止平衡绳断裂造成升降板自由下落,同时能减轻平衡绳的受力情况。

优选的,所述防坠杆上装有滑块,滑块活动安装在滑轨上,滑轨安装在升降板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能限制防坠杆的移动位置,避免防坠气缸的活塞杆受力。

优选的,所述防坠杆与防坠气缸之间装有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防坠杆上,另一端固定在防坠气缸活塞杆的末端;防坠杆的端部设有滑动斜面,防坠座的端部设有推动斜面,推动斜面与滑动斜面相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板上升时,在推动斜面和滑动斜面的作用下防坠杆可以自由缩回,无需防坠气缸频繁启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箱车升降装置能够自动将无人机升到车厢的顶部,方便直接放飞无人机,使用方便,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升降板位于车厢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升降板位于车厢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I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防坠装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无人机箱车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板1、升降液压缸21、升降绳23、平衡绳3、限位导轨41和限位轮44;升降液压缸 21固定在车厢6的一侧,升降液压缸21上装有升降轮22;升降绳23的一端固定在车厢6的一侧,且位于升降轮22缩回时的下方,另一端固定在升降板1的一侧,升降绳23压在升降轮22上;升降板1的底部装有平衡轮11,且平衡轮 11位于升降板1的两侧;平衡绳3的一端位于车厢6一侧的底部,且与升降液压缸21在同一侧,平衡绳3的另一端固定在车厢6另一侧的顶部,平衡绳3依次穿过升降板1两侧的平衡轮11;限位导轨41固定在车厢6的两侧,限位轮44 活动位于限位导轨41内,限位轮44通过轮轴43固定在升降板1的底部。

升降液压缸21和平衡绳3均设有两个。

升降液压缸21带动升降轮22上升,升降轮22通过升降绳23带动升降板1 上升,平衡绳3通过平衡轮11稳定升降板1,避免升降板1倾斜,使升降板1 保持水平状态上升。

限位导轨41和限位轮44限制升降板1的位置,使升降板1只能沿限位导轨 41上下升降,防止升降板1位置发生移动,导致平衡绳3脱离平衡轮11。

限位导轨41为U形槽体,槽体的两端设有挡板42,限位轮44位于限位杆 45的两端,且位于槽体内部,挡板42挡住限位轮44,限位杆45与轮轴43连接。

限位导轨41限制限位轮44的位置,限位轮44只能在限位导轨41内升降,从而防止升降板1发生倾斜或前后左右的移动。

升降绳23为链条,升降轮22为链轮。

升降板1上设有升降槽12,升降液压缸21位于升降槽12内。升降槽12用于避开升降液压缸21,升降板1的面积可以做的较大,使用方便。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1和图5所示,还包括防坠装置,防坠装置包括防坠气缸52、防坠杆53和防坠座51;防坠座51固定在车厢6的两侧,从车厢6的顶部向底部设有多个;防坠杆53固定在防坠气缸52上,防坠气缸52 固定在升降板1的底部,防坠气缸52的活塞杆伸出时防坠杆53位于防坠座51 的上方,防坠气缸52的活塞杆缩回时,防坠杆53远离防坠座51。

防坠装置能提高安全性,防止升降绳23断裂造成升降板1自由下落,同时能减轻升降绳23和平衡绳3的受力情况,辅助固定升降板1。

防坠杆53上装有滑块,滑块活动安装在滑轨上,滑轨安装在升降板1的底部。滑块能限制防坠杆53的移动位置,避免防坠气缸52的活塞杆受力。

如图5所示,防坠杆53与防坠气缸52之间装有弹簧54,弹簧54的一端固定在防坠杆53上,另一端固定在防坠气缸52活塞杆的末端;防坠杆53的端部设有滑动斜面531,防坠座51的端部设有推动斜面511,推动斜面511与滑动斜面531相配合。

升降板1上升时,在推动斜面511和滑动斜面531的作用下防坠杆53可以自由缩回,无需防坠气缸52频繁启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