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遮物帘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7943发布日期:2019-01-02 22:21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遮物帘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后备箱装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遮物帘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的后备箱作为车辆重要的置物装置,其使用的便捷性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使用感受。为了在夏日遮挡阳光对后备箱内物品的照射,同时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通常在后备箱内安装遮物帘,并将物品放置在遮物帘下方。因此遮物帘使用的便捷性便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现有的遮物帘仍然存在着使用不方便的问题,这严重影响用户对车辆使用的整体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遮物帘装置及车辆。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使遮物帘既能够与后背门固定,又能够与后备箱侧壁固定,使用户能够根据自身使用需要来调节遮物帘。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使遮物帘能够方便快速的与后背门和后备箱侧壁固定。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遮物帘装置,所述遮物帘装置安装于车辆的后备箱内,包括:

卷轴,与所述后备箱固定;

遮物帘,具有相对的两端,所述遮物帘的一端卷收于所述卷轴;以及

固定部,与所述遮物帘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固定部既能够与所述车辆的后背门的内侧门面固定或分离,又能够与邻近所述后备箱的门框处的所述后备箱的侧壁固定或分离;

所述遮物帘的另一端相对所述卷轴能够伸缩;

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卷轴之间的所述遮物帘用于遮挡所述遮物帘下方的所述后备箱内物品。

进一步地,所述后备箱具有两相对的侧壁,所述后备箱的每个侧壁上形成第一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呈凸起状,两个所述第一对接部相对凸起设置,所述第一对接部呈C形,所述第一对接部的开口处朝向所述后背门设置;

所述固定部呈长条状并具有相对的两端,所述固定部的两端分别插入一个所述第一对接部中。

进一步地,所述后背门的内侧门面安装有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二对接部呈钩状件,所述固定部能够与所述第二对接部相固定或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包括有

第一杆状件,具有相对的两端,所述后备箱具有两相对的侧壁,所述后备箱的每个侧壁形成有第一对接部,所述第一杆状件的两端能够与所述第一对接部固定或分离;以及

第二杆状件,与所述第一杆状件并行固定,所述第二杆状件具有相对的两端,所述后背门的内侧门面安装有两个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二杆状件的两端既能够与所述第二对接部固定或分离,又能够与所述第一对接部固定或分离。

进一步地,还包括板状件,所述板状件与所述第二杆状件固定,所述板状件呈长条状并具有相对的两个长边,所述板状件的一个长边与所述第二杆状件连接,所述板状件的另一个长边的边缘处形成有多个挂配部。

进一步地,所述挂配部呈C形凸起,所述挂配部朝向垂直于所述板状件的板面两侧凸起,所述挂配部的开口处朝向所述后背门开设,所述开口处固定有直杆。

进一步地,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后背门的内侧门面固定的情况下,所述遮物帘的另一端随着所述后背门打开而相对所述卷轴伸长,所述遮物帘的另一端随着所述后背门开启后关闭而相对所述卷轴缩短。

进一步地,所述后背门处于打开并且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后背门的内侧门面固定的情况下,所述后背门相对所述后备箱向上翻转,所述遮物帘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卷轴包括有相对的两端,所述卷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备箱侧壁可拆卸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的后备箱安装有所述的遮物帘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的卷轴内具有弹性件,在弹性件(可以是弹簧)作用下使遮物帘卷收于卷轴,如后背门开启后关闭时;而当拉伸力大于弹性件的卷收力时,遮物帘的另一端相对卷轴伸长,如打开后背门的力。

车主作为用户在使用该遮物帘时候,若遮物帘下方放置的物品很大,取放大件物品时候需要拆下遮物帘时,可以将遮物帘与后背门的内侧门面固定;这样,在后背门开启过程中,固定部跟随后背门一起移动,通常是后背门向上翻起,使得遮物帘从转轴中伸出并自动抬高,从而无需用户手动拆下遮物帘,而当后背门向下翻转关闭时候,由于卷轴能够带动遮物帘伸缩,使得遮物帘在卷轴带动下缩回,在后背门完全关闭后,使固定部与卷轴之间的遮物帘将其下方的物品遮挡。

并且利用固定部同后背门及后备箱侧壁能够固定或分离的特点,使得用户根据其自身需要而将固定部与后备箱侧壁相固定,如用户认为后备箱开启不希望他人看到遮挡帘下方物品时,可以将固定部与后备箱侧壁固定。相反地,当用户想方便地使遮挡帘开启时,只需将遮物帘与后备箱侧壁分离后与后背门固定,从而满足用户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适当调节。使得遮物帘使用非常方便,从而提升用户对车辆的整体舒适性。

进一步地,固定部与第一对接部固定,使固定部的两端由第一对接部的开口处进入第一对接部中,由于第一对接部呈C形,并且其开口处朝向后背门开设,在卷轴卷收力作用下使固定部的两端与第一对接部仅仅贴靠,从而实现对固定部的固定。而将固定部与第一对接部分离时,只需将固定部的端部从第一对接部的开口脱离,便实现固定部与后备箱侧壁的分离,然后再将固定部与第二对接部相钩连,从而实现固定部与后背门固定;相反地,将第二对接部与固定部脱离,便实现固定部与第二对接部分离。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所述遮挡帘的第一示意性主视图,其中示出了在所述后背门开启状态下,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后备箱侧壁固定的所述遮挡帘安装状态;

图2是所述遮挡帘的第二示意性主视图,其中示出了在所述后背门关闭状态下,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后背门相固定的所述遮挡帘安装状态;

图3是所述遮挡帘的第三示意性主视图,其中示出了在所述后背门开启状态下,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后背门相固定的所述遮挡帘安装状态;

图4是所述遮挡帘的示意性立体图,其中示出了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后备箱侧壁固定的所述遮挡帘安装状态;

图5是图4的P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所述遮挡帘的第一示意性主视图,其中示出了在所述后背门开启状态下,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后备箱侧壁固定的所述遮挡帘安装状态;图2是所述遮挡帘的第二示意性主视图,其中示出了在所述后背门关闭状态下,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后背门相固定的所述遮挡帘安装状态;图3是所述遮挡帘的第三示意性主视图,其中示出了在所述后背门开启状态下,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后背门相固定的所述遮挡帘安装状态;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遮物帘400装置,遮物帘400装置安装于车辆的后备箱200内,车辆的后端安装有后背门100,以开闭后备箱200,包括:卷轴300、遮物帘400以及固定部500。卷轴300与后备箱200固定;遮物帘400具有相对的两端,遮物帘400的一端卷收于卷轴300,遮物帘400的另一端相对卷轴300能够伸缩;固定部500与遮物帘400的另一端连接;固定部500既能够与后背门100的内侧门面固定或分离,又能够与邻近后备箱200的门框处的后备箱200侧壁固定或分离,固定部500与卷轴300之间的遮物帘400用于遮挡遮物帘400下方的后备箱200内物品。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的卷轴300内具有弹性件,在弹性件(可以是弹簧)作用下使遮物帘400卷收于卷轴300,如后背门100开启后关闭时;而当拉伸力大于弹性件的卷收力时,遮物帘400的另一端相对卷轴300伸长,如打开后背门100的力。

特别地,本实施例中强调的“固定或分离”表示,既能够与相应的机构固定,又能够与该相应的机构分离,例如,“固定部500既能够与后背门100的内侧门面固定或分离”,也可以说固定部500既能够与后背门100的内侧门面固定,又能够与后背门100的内侧门面分离。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实现“固定或分离”的装置并不少见,如螺纹连接件,通过螺纹连接件相互旋拧实现螺纹连接,来实现相应的部件固定,同时,通过螺纹连接件反向旋拧,实现相应的部件分离,再如通过卡扣连接的部件,其同样能够实现固定或分离,显然能够实现“固定或分离”的机械结构很多,在此不再绕述。

车主作为用户在使用该遮物帘400时候,若遮物帘400下方放置的物品很大,取放大件物品时候需要拆下遮物帘400时,可以将遮物帘400与后背门100的内侧门面固定;这样,在后背门100开启过程中,固定部500跟随后背门100一起移动,通常是后背门100向上翻起,使得遮物帘400从转轴中伸出并自动抬高,从而无需用户手动拆下遮物帘400,而当后背门100向下翻转关闭时候,由于卷轴300能够带动遮物帘400伸缩,使得遮物帘400在卷轴300带动下缩回,在后背门100完全关闭后,使固定部500与卷轴300之间的遮物帘400将其下方的物品遮挡。

并且利用固定部500同后背门100及后备箱200侧壁能够固定或分离的特点,使得用户根据其自身需要而将固定部500与后备箱200侧壁相固定,如用户认为后备箱200开启不希望他人看到遮挡帘下方物品时,可以将固定部500与后备箱200侧壁固定。相反地,当用户想方便地使遮挡帘开启时,只需将遮物帘400与后备箱200侧壁分离后与后背门100固定,从而满足用户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适当调节。使得遮物帘400使用非常方便,从而提升用户对车辆的整体舒适性。

参见图1,进一步地,后背门100的内侧门面安装有第二对接部101,第二对接部101呈钩状件,固定部500能够与第二对接部101相固定或分离。

图4是所述遮挡帘的示意性立体图,其中示出了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后备箱侧壁固定的所述遮挡帘安装状态;图5是图4的P处放大图;参见图4及图5,进一步地,后备箱200具有两相对的侧壁,后备箱200的每个侧壁上形成第一对接部201,第一对接部201呈凸起状,两个第一对接部201相对凸起设置,第一对接部201呈C形,第一对接部201的开口处朝向后背门100设置;固定部500呈长条状并具有相对的两端,固定部500的两端分别插入一个第一对接部201中。

固定部500与第一对接部201固定,使固定部500的两端由第一对接部201的开口处进入第一对接部201中,由于第一对接部201呈C形,并且其开口处朝向后背门100开设,在卷轴300卷收力作用下使固定部500的两端与第一对接部201仅仅贴靠,从而实现对固定部500的固定。而将固定部500与第一对接部201分离时,只需将固定部500的端部从第一对接部201的开口脱离,便实现固定部500与后备箱200侧壁的分离,然后再将固定部500与第二对接部101相钩连,从而实现固定部500与后背门100固定;相反地,将第二对接部101与固定部500脱离,便实现固定部500与第二对接部101分离。

通过上述第一对接部201与第二对接部101的相应设置,使得固定部500能够非常方便的与第一对接部201及第二对接部101固定或分离,从而使遮物帘400能够方便快速的与后背门100和后备箱200侧壁固定。

参见图4及图5,进一步地,固定部500包括有第一杆状件501以及第二杆状件502。第一杆状件501具有相对的两端,后备箱200具有两相对的侧壁,后备箱200的每个侧壁形成有第一对接部201,第一杆状件501的两端分别同第一对接部201固定或分离;第二杆状件502与第一杆状件501并行固定,第二杆状件502具有相对的两端,后背门100的内侧门面安装有两个第二对接部101,第二杆状件502的两端既能够与第二对接部101固定或分离,又能够与第一对接部201固定或分离。

通过第一杆状件501对应后备箱200固定或分离,第二杆状件502对应后背门100固定或分离,将固定部500的对应固定结构充分划分,以进一步方便固定部500与后背门100及后备箱200的快速固定。

参见图4及图5,进一步地,还包括板状件600,板状件600与第二杆状件502固定,板状件600呈长条状并具有相对的两个长边,板状件600的一个长边与第二杆状件502连接,板状件600的另一个长边的边缘处形成有多个挂配部700。

在固定部500与后备箱200侧壁固定的情况下,通过该板状件600来进一步遮挡固定部500与后背门100之间的间距。

参见图4及图5,进一步地,挂配部700呈C形凸起,挂配部700朝向垂直于板状件600的板面两侧凸起,挂配部700的开口处朝向后背门100开设,开口处固定有直杆701。

可以通过挂配部700与后背门100固定。

参见图1至图3,进一步地,在固定部500与后背门100的内侧门面固定的情况下,遮物帘400的另一端随着后背门100打开而相对卷轴300伸长,遮物帘400的另一端随着后背门100开启后关闭而相对卷轴300缩短。

参见图3,进一步地,后背门100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后背门100相对后备箱200向上翻转,遮物帘400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

参见图4,进一步地,卷轴300包括有对的两端,卷轴300的两端分别与后备箱200侧壁可拆卸连接。

另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的后备箱200安装有前述遮物帘400装置。该遮物帘400装置的效果如前所述,在此不再绕述。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