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总成的内部流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9538发布日期:2019-03-22 19:30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暖通空调总成的内部流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暖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暖通空调总成的内部流道结构。



背景技术:

暖通空调总成是汽车空调实现制冷或制热功能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因其安装在乘员舱内部,故对其噪音值的要求较高。而影响汽车暖通空调总成的噪音因素之一就是其内部流道结构(参加图1),暖通空调总成的内部流道结构包括新风口左壳体1、新风口右壳体2、风道上壳体3、内外循环风门4、暖风电机5、右壳体6、风道下壳体7和左壳体8。现暖通空调总成的风道上壳体3与流道的中心线C的距离为55mm,风道下壳体7与流道的中心线C的距离为98mm,而暖风电机5垂直于地面水平线布置(参见图2),这种暖通空调总成内部流道结构通过暖风电机转动,使暖风电机5上的叶片驱动空气以产生吹向暖通空调出风口的气流,产生的气流撞击到暖通空调箱的流道内壁上,此过程中出现因风道上壳体3、风道下壳体7与流道中心间距离不均匀,产生气流在传输过程中不能均匀扩散,还产生涡流、紊流,降低风量,以及产生较大的噪音,降低了舒适度。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暖通空调总成的内部流道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暖通空调总成的内部流道结构,在暖风电机驱动空气以产生吹向暖通空调出风口的气流的过程中,能有效提高风量,防止气流受到阻碍,以及降低暖通空调总成工作过程中产生噪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暖通空调总成的内部流道结构,包括风道上壳体,以及与风道上壳体配合连接的风道下壳体,所述风道上壳体和风道下壳体包围形成流道;所述暖风电机安装在风道上壳体和风道下壳体内;

所述暖风电机的轴心线的上端向右倾斜,且暖风电机的轴心线与竖直线之间的夹角为3°~7°;

所述流道的中心线的右端向下倾斜,且流道的中心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3°~7°。

进一步,所述暖风电机的轴心线与竖直线之间的夹角为5°;

所述流道的中心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5°。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将暖通空调总成中的暖风电机的轴心线与竖直线偏移正5度,且暖风电机处的流道中心线与水平线成正5度的调整;通过以上布置及流道调整能有效改善气流在流道中均匀的扩散及风量传输不均情况下导致产生涡流、紊流,同时提高了风量,减小了暖通空调总成出风口的工作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暖通空调总成内部流道组成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暖风电机及流道配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暖风电机及流道配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暖通空调总成内部流道气流扩散配合示意图;

图中:1-新风口左壳体、2-新风口右壳体、3-风道上壳体、4-内外循环风门、5-暖风电机、6-右壳体、7-风道下壳体、8-左壳体;

图中:A-竖直线,B-水平线,C-流道的中心线,D-轴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的暖通空调总成的内部流道结构,包括新风口左壳体1、新风口右壳体2、风道上壳体3、内外循环风门4、暖风电机5、右壳体6、风道下壳体7和左壳体8。其中,新风口左壳体1和新风口右壳体2包围形成新风口,内外循环风门4设置在新风口左壳体1和新风口右壳体2形成的腔体内。所述风道上壳体3和风道下壳体7包围形成流道,并位于新风口的下方。所述暖风电机5安装在风道上壳体3和风道下壳体7内。所述右壳体6和左壳体8配合连接。所述暖风电机5的轴心线D的上端向右倾斜,且暖风电机5的轴心线D与竖直线A之间的夹角为3°~7°。所述流道的中心线C的右端向下倾斜,且流道的中心线C与水平线B之间的夹角为3°~7°。

本实施例中,所述暖风电机5的轴心线D与竖直线A之间的夹角为5°;所述流道的中心线C与水平线B之间的夹角为5°。通过以上结构改进,暖通空调总成在各模式下噪音比改进前有明显的减少,参见表1。

表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