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拆装面套的新型座椅头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8024发布日期:2019-02-19 19:07阅读:6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于拆装面套的新型座椅头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枕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易于拆装面套的新型座椅头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这种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对于汽车座椅来说,终端客户的目光已经从刚开始仅仅满足驾驶需求延伸到了座椅安全、舒适、美观等各方面。

汽车座椅头枕又称汽车座椅安全头枕,是用于限制成年乘客头部相对于其躯干后移,以减轻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程度的辅助装置,其中“L”造型的头枕多出现在汽车后排座椅上。由于生产流水线节拍快速,传统“L”造型的头枕传统包覆方式是先把面套套入发泡后,再在头枕导杆孔位置翻包,在面套包覆时易出现导杆开孔位置(开放性开孔)面套撕裂,包覆完成头枕导杆区域有可视白色发泡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拆装面套的新型座椅头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于拆装面套的新型座椅头枕,包括包裹在发泡两侧的遮羞片、包裹在发泡前端的第一面套裁片以及包裹在发泡后端的第二面套裁片,所述发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杆,所述第一面套裁片的表面开设有用于套接在导杆上的定位孔,所述第一面套裁片通过第一尼龙搭扣与第二面套裁片上的第二尼龙搭扣闭合连接。

所述定位孔的圆孔直径小于导杆的直径1-2mm。

所述发泡的侧剖面为L型结构。

所述第一面套裁片、遮羞片和第二面套裁片的边缘部位除第一尼龙搭扣和第二尼龙搭扣以外均相互缝合连接。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将头枕定位孔先套入发泡,再进行翻包包覆,封闭性的定位孔不受力,不会出现撕裂的情况,是一种可以解决传统“L”造型的头枕在面套包覆过程中易出现面套定位孔区域撕裂(延导管孔开口反方向撕裂)、解决包覆完成时头枕导杆区域有可视白色发泡(面套导管孔撕裂导致开孔直径变大,露出内部发泡)风险的头枕面套包覆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成品示意图。

图中:1第一面套裁片、2定位孔、3第一尼龙搭扣、4导杆、5遮羞片、6第二尼龙搭扣、7第二面套裁片、8发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的一种易于拆装面套的新型座椅头枕,包括包裹在发泡8两侧的遮羞片5、包裹在发泡8前端的第一面套裁片1以及包裹在发泡8后端的第二面套裁片7,所述发泡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杆4,所述第一面套裁片1的表面开设有用于套接在导杆4上的定位孔2,所述第一面套裁片1通过第一尼龙搭扣3与第二面套裁片7上的第二尼龙搭扣6闭合连接,所述的第一面套裁片1在安装过程中首先通过定位孔2套入导杆4内,然后再将其他缝合面的遮羞片5和第二面套裁片7套入发泡8上,这样便会使得定位孔2在套入后,定位孔2周边的面套不会受力,不会出现撕裂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孔2的圆孔直径小于导杆4的直径1-2mm,可以有效的套紧并包裹住导杆4,避免发泡8外漏。

进一步的,所述发泡8的侧剖面为L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面套裁片1、遮羞片5和第二面套裁片7的边缘部位除第一尼龙搭扣3和第二尼龙搭扣6以外均相互缝合连接。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