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车钩防撞体及拖车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7209发布日期:2019-02-19 19:03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拖车钩防撞体及拖车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拖车钩防撞体及拖车钩。



背景技术:

拖车钩用于安装在车辆的尾部,可以用于拖拽其他车辆帮助其他车辆脱离复杂地形,也可以用于牵引小拖车、拖挂式房车,还可以搭配安装一些后式自行车架、行李箱等,增加了车辆的载物空间。随着国内自驾游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多的越野车选择安装拖车钩。但是,这种拖车钩是固定安装在车辆尾部的,并不容易拆卸。如果在城市里驾驶这种装配有拖车钩的车,发生追尾时,由于后车较大的惯性冲击,拖车钩的是金属制品,刚性体无法缓冲后车撞击,后车会被刺穿,会对追尾后车造成严重的损坏。甚至也有人刻意装配拖车钩道路上行驶,试图通过拖车钩会对追尾后车造成严重损坏的特点,来警告后车勿追尾,因此拖车钩又被冠以“流氓钩”俗称。如何降低这种拖车钩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追尾伤害的拖车钩防撞体。这种拖车钩防撞体,包括杆部和缓冲部,所述缓冲部连接于杆部的第一端;所述杆部第二端的形状适配拖车钩基座槽的形状且杆部可拆卸地与拖车钩基座槽连接;所述缓冲部横向宽度大于杆部的宽度,所述缓冲部设有若干个通孔或凹槽,相邻的通孔或凹槽之间形成沿杆部方向延伸的筋部,所述缓冲部为弹性材料或塑性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杆部和缓冲部连接形成T型状。

进一步地,所述杆部设有至少一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杆部设有至少两安装孔,至少两安装孔沿杆部方向并列排布在杆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部的水平横截面为扇形,缓冲部远离杆部的一端带弧面,所述通孔或凹槽呈放射状分布于缓冲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部的水平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通孔或凹槽并列成若干排布置于缓冲部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可降低追尾伤害的拖车钩,这种拖车钩,包括基座和防撞体,所述基座可安装于汽车尾部,所述防撞体可拆卸地与基座连接,所述基座具有一基座槽;所述防撞体包括杆部和缓冲部,所述缓冲部连接于杆部的第一端;所述杆部第二端的形状适配基座槽的形状且可插入基座槽中;所述缓冲部横向宽度大于杆部的宽度,所述缓冲部设有若干个通孔或凹槽,相邻的通孔或凹槽之间形成沿杆部方向延伸的筋部,所述缓冲部为弹性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杆部和缓冲部连接形成T型状。

进一步地,所述杆部设有至少一安装孔,基座设有适配孔;还包括螺栓,当杆部插入到基座槽后,将螺栓穿过基座上的适配孔和杆部上的安装孔使得杆部连接于基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杆部设有至少两安装孔,至少两安装孔沿杆部方向并列排布在杆部上。

本实用新型这种拖车钩防撞体及拖车钩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拖车钩防撞体为可拆卸式与拖车钩基座连接,使用非常方便,当车辆在野外需要拖物时,不需要安装该防撞体;当车辆行驶在城市里不需要拖物时,可从拖车钩的基座上拆下拖车钩钩体,将防撞体安装在拖车钩基座上即可。防撞体的缓冲部为弹性材料或塑性材料,并且缓冲部设有若干个通孔或凹槽,相邻的通孔或凹槽之间形成沿杆部方向延伸的筋部,如果在城市内发生追尾,后车在这种结构的缓冲部的作用下,可以大大降低后车追尾后产生的伤害。

2、本实用新型的拖车钩防撞体的杆部设有至少两安装孔,至少两安装孔沿杆部方向并列排布在杆部上,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安装在哪个安装孔,该设计可调节防撞体相对车身上突出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拖车钩部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防撞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拖车钩部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防撞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防撞体背面朝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附图1~2,本实施例种这种拖车钩,包括基座2和防撞体1,基座2可安装于汽车尾部,防撞体1可拆卸地与基座2连接。基座2具有一基座槽21;防撞体1包括杆部11和缓冲部12,缓冲部12连接于杆部11的第一端111;杆部第二端112的形状适配基座槽21的形状且可插入基座槽21中。本实施例中,基座槽21形状为方形,其内侧面宽度为2英寸,为美国通用的标准尺寸;防撞体1的杆部11形状也为方形,并且宽度略小于2英寸,可适配插入基座槽21中。

缓冲部12横向宽度大于杆部11的宽度,杆部11和缓冲部12连接形成类似T型状。缓冲部12设有若干个通孔13,相邻的通孔之间形成沿杆部11方向延伸的筋部14。本实施例中,缓冲部12的水平横截面为扇形,缓冲部12远离杆部11的一端带弧面15,所述通孔13对应扇形呈放射状分布于缓冲部12上。本实施例中,通孔13的数量为5个,通孔的形状及分布适配缓冲部12的扇形分布。当然,缓冲部12的水平横截面不局限为扇形,也可以是半圆形;弧面15也不一定是圆弧面,还可以是波浪面、平面等。

杆部11设有至少一安装孔16,基座2设有适配孔22;还包括螺栓3,当杆部11插入到基座槽21后,将螺栓3穿过基座2上的适配孔22和杆部11上的安装孔16使得杆部11连接于基座2上。基座槽21的适配孔22为两个相对设置的孔,分布在基座槽21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该螺栓3相对插入面的另一面还是设有适配该螺栓3的锁紧螺母(图中未示出),起到锁紧作用。

杆部11设有至少两安装孔16,至少两安装孔16沿杆部11方向并列排布在杆部11上。本实施例中,安装孔16的数量为3个,该3个安装孔并列排布在杆部11上。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安装在哪个安装孔,该设计可调节防撞体相对车身上突出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缓冲部12为弹性材料,更具体为橡胶材质,杆部11和缓冲部12均为橡胶材质,橡胶材质缓冲性能好。

在实际使用中,当车辆在野外需要拖物时,不需要安装该防撞体1,防撞体1可以单独放在驾驶室内。当车辆行驶在城市里不需要拖物时,可从拖车钩的基座2上拆下拖车钩钩体,将防撞体1安装在拖车钩基座上,具体是将防撞体1的杆部11插入到基座槽21内,将欲固定的杆部的安装孔16与基座2上的适配孔22对齐,再将螺栓3穿过基座2上的适配孔22和杆部上的安装孔16使得杆部11连接于基座2上,完成防撞体1的安装。当出现后车追尾时,后车的前保险杆首先撞击到缓冲部12的弧面15上,弧面15朝杆部11方向发生变形;此时筋部14起到加强缓冲功能,向通孔13弯曲变形。该结构可大大降低拖车钩对追尾后车产生的伤害。

实施例二:

参照附图3~5,本实施例种这种拖车钩,包括基座2和防撞体1,基座2可安装于汽车尾部,防撞体1可拆卸地与基座2连接。基座2具有一基座槽21;防撞体1包括杆部11和缓冲部12,缓冲部12连接于杆部11的第一端111;杆部第二端112的形状适配基座槽21的形状且可插入基座槽21中。本实施例中,基座槽21形状为方形,其内侧面宽度为2英寸,为欧美通用的标准尺寸;防撞体1的杆部11形状也为方形,并且宽度略小于2英寸,可适配插入基座槽21中。

缓冲部12横向宽度大于杆部11的宽度,杆部11和缓冲部12连接形成T型状。缓冲部12设有若干个凹槽13,相邻的凹槽13之间形成沿杆部11方向延伸的纵向筋部14。本实施例中,缓冲部12的水平横截面为长方形,这些凹槽13并列成若干排布置于缓冲部12上,凹槽13之间形成垂直杆部11方向的横向筋部15。凹槽13呈矩形分布于缓冲部12上。

杆部11设有至少一安装孔16,基座2设有适配孔22;还包括螺栓3,当杆部11插入到基座槽21后,将螺栓3穿过基座2上的适配孔22和杆部11上的安装孔16使得杆部11连接于基座2上。基座槽21的适配孔22为两个相对设置的孔,分布在基座槽21的两个相对侧面上。该螺栓3相对插入面的另一面还是设有适配该螺栓3的锁紧螺母(图中未示出),起到锁紧作用。

杆部11设有至少两安装孔16,至少两安装孔16沿杆部11方向并列排布在杆部11上。本实施例中,安装孔16的数量为3个,该3个安装孔并列排布在杆部11上。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安装在哪个安装孔,该设计可调节防撞体相对车身上突出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缓冲部12为塑性材料,塑性材料的缓冲部12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产生较显著变形而不被破坏,杆部11和缓冲部12均为塑性材料。

在实际使用中,当车辆在野外需要拖物时,不需要安装该防撞体1,防撞体1可以单独放在驾驶室内。当车辆行驶在城市里不需要拖物时,可从拖车钩的基座2上拆下拖车钩钩体,将防撞体1安装在拖车钩基座上,具体是将防撞体1的杆部11插入到基座槽21内,将欲固定的杆部的安装孔16与基座2上的适配孔22对齐,再将螺栓3穿过基座2上的适配孔22和杆部上的安装孔16使得杆部11连接于基座2上,完成防撞体1的安装。当出现后车追尾时,后车的前保险杆首先撞击到缓冲部12的前侧面17上,前侧面17朝杆部11方向发生变形,塑性材料的缓冲部12逐层朝杆部11方向变形,此时筋部14起到加强缓冲功能,向凹槽13弯曲变形。该结构可大大降低拖车钩对追尾后车产生的伤害。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