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抢险用车轮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6126发布日期:2019-04-05 21:09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抢险用车轮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急救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道路抢险用车轮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道路救援指汽车道路紧急救援,为故障车主提供现场小修等服务;同时也指交通事故道路救援,包括伤员救治、道路疏导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逐年上升,而随着车辆增多的同时,不可避免的道路事故频发,尤其在高速公路上,远离城市,一旦发生事故道路救援的存在尤其的重要。

道路救援处理救治伤员外,还需要做到的就是快速的对道路进行疏导。而对于发生事故的车辆,多数损坏不能移动,在此就需要将严重破损的汽车,固定在道路抢险救援车上,将其拖走,但是现有的道路抢险救援车上用来固定破损车车轮的固定装置,结构复杂,操作不便,且车轮不容易从固定装置内退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道路抢险用车轮固定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道路抢险用车轮固定装置,所述车轮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车轮;包括主支撑座、副支撑座、活动框架、长固定杆、短固定杆;

所述主支撑座右侧有弧形坡A、斜坡;所述斜坡上开有梯形槽;所述主支撑座左侧有通孔;

所述副支撑座左侧上部为弧形坡B,左侧下部带有梯形凸台;所述副支撑座的弧形坡B与主支撑座的弧形坡A相配合;所述副支撑座的梯形凸台与主支撑座的梯形槽相互配合;

所述活动框架包括外支架、内支架、轴杆;所述外支架、内支架、轴杆在一个平面内;所述外支架、内支架均垂直固定在轴杆的两端;所述外支架上等距离均匀分布若干螺孔;所述内支架上等距离分布若干T型孔;所述外支架上的螺孔与内支架上的T型孔位置相照应;所述T型孔包括大孔、小孔;所述小孔内有螺纹;所述大孔直径略小于螺孔内径;

所述长固定杆头部有大把手;所述长固定杆尾部可旋入T型孔的小孔内;所述长固定杆杆身为光滑杆;所述长固定杆杆身直径与大孔直径相互配合;所述长固定杆长度可连接外支架与内支架;

所述短固定杆头部有小把手;所述短固定杆杆身为螺杆;所述短固定杆杆身与螺孔相互配合;

所述主支撑座与副支撑座通过梯形凸台连接;所述活动框架的轴杆穿入到主支撑座的通孔内;所述内支架在主支撑座的内侧;所述外支架在主支撑座的外侧;

所述长固定杆穿过外支架的螺孔;所述长固定杆的杆尾旋入T型孔内;所述短固定杆旋入外支架的螺孔内,卡入轮胎的轮毂内。

优选的,所述长固定杆最少有一根;所述短固定杆最少有一根。

优选的,所述弧形坡A、弧形坡B表面有防滑花纹。

本实用新型的作用原理:

本实用新型道路抢险用车轮固定装置包括主支撑座、副支撑座、活动框架、长固定杆、短固定杆。

主副支撑座用于支撑破损车辆的轮子,主副支撑座支架通过梯形槽与梯形凸台相连接,梯形槽与梯形凸台的连接方式使主副支撑座不会左右散开,能形成一个整体支撑车轮。

活动框架通过轴杆穿过主支撑座上的通孔连接在主支撑座上,活动框架整体可沿着通孔转动。

长固定杆用于车轮外侧将车轮围住,短固定杆用于卡入车轮的轮毂内;长固定杆、短固定杆、外支架、内支架将车轮困住,防止车轮滑动。

长固定杆的杆身光滑,杆尾与内支架的T型孔配合,则可快速插入螺孔内,然后将杆尾旋入T型孔的小孔内,该设计可加快固定杆的安装时间,在达到固定的要求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杆身的螺纹。

短固定杆杆身为螺杆,可旋入到外支架的螺孔内,该螺孔就为固定短固定杆,从而可以卡入轮胎的轮毂内。

由于现在的车各种各样,轮毂也不一样,因此在外支架、内支架上均匀分布多个孔,在固定车轮中,可通过转动活动框架来选择合适的孔来放如长固定杆和短固定杆,操作更加灵活。

本实用新型达到了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实用新型的通过长固定杆、短固定杆、活动框架相互配合将车轮固定在支撑座上;本实用新型的长固定杆、短固定杆安装拆卸方便,大大提高了车轮固定以及拆卸的效率,节约时间;本实用新型的外支架、内支架上均布多个孔,可灵活的适应不同轮毂的车轮,使用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支撑座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框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长固定杆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短固定杆的示意图。

图中:1、主支撑座;2、副支撑座;3、活动框架;4、长固定杆;5、短固定杆;6、弧形坡A;7、斜坡;8、梯形槽;9、通孔;10、弧形坡B;11、梯形凸台;12、外支架;13、内支架;14、轴杆;15、螺孔;16、T型孔;17、大孔;18、小孔;19、大把手;20、长固定杆杆身;21、小把手;22、短固定杆杆身;23、轮胎;24、轮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道路抢险用车轮固定装置,所述车轮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车轮。包括主支撑座1、副支撑座2、活动框架3、两根长固定杆4、一根短固定杆5;

主支撑座1右侧有弧形坡A6、斜坡7;斜坡7上开有梯形槽8;主支撑座1左侧有通孔9。副支撑座2左侧上部为弧形坡B10,左侧下部带有梯形凸台11;副支撑座2的弧形坡B10与主支撑座1的弧形坡A6相配合;副支撑座2的梯形凸台11与主支撑座1的梯形槽8相互配合。弧形坡A6、弧形坡B10表面有防滑花纹。

活动框架3包括外支架12、内支架13、轴杆14;外支架12、内支架13、轴杆14在一个平面内。外支架12、内支架13均垂直固定在轴杆14的两端;外支架12上等距离均匀分布若干螺孔15;内支架13上等距离分布若干T型孔16;外支架12上的螺孔15与内支架13上的T型孔16位置相照应。T型孔16包括大孔17、小孔18;小孔18内有螺纹;大孔17直径略小于螺孔15内径。

长固定杆4头部有大把手19;长固定杆4尾部可旋入T型孔16的小孔18内;长固定杆杆身20为光滑杆;长固定杆杆身20直径与大孔17直径相互配合;长固定杆4长度可连接外支架12与内支架13。

短固定杆5头部有小把手;短固定杆杆身22为螺杆;短固定杆杆身22与螺孔15相互配合。

主支撑座1与副支撑座2通过梯形凸台11连接;活动框架3的轴杆14穿入到主支撑座1的通孔9内;内支架13在主支撑座的内侧;外支架12在主支撑座1的外侧。

在使用时,车辆的轮胎23先移动到主支撑座1上,然后将副支撑座2上的梯形凸台11插入到主支撑座1的梯形槽8内;然后根据轮胎23的位置调整活动框架3,然后将其中一根长固定杆4从轮胎23左下方穿过外支架12的螺孔15,长固定杆4的杆尾旋入对应的T型孔16内;将另一根长固定杆4从轮胎右侧偏下处穿过外支架12的螺孔15,长固定杆4的杆尾旋入对应的T型孔16内;短固定杆5则旋入外支架12的螺孔15内,卡入轮胎23的轮毂24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