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洗轮机的污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6080发布日期:2019-04-20 03:18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洗轮机的污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清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洗轮机的污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从建筑施工现场驶出的车辆的轮胎上往往携带有渣土或者污泥,如果车辆直接驶入市政道路就会把渣土或者污泥带到公路上,不仅污染路面环境,也给清扫公路的环卫工人增加了工作难度。因此,在车辆驶出建筑施工现场进入公路之前,都会对车辆的轮胎进行清洗。

目前,公告号为CN20405573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洗轮机及汽车冲洗平台,汽车洗轮机包括底盘、设置于底盘两侧的两个侧面洗轮机构、以及放置于水泵池内的水泵,底盘包括底盘水管,侧面洗轮机构包括与底盘水管连通的侧面洗轮水管,水泵连接于底盘水管,底盘水管上均设有清洗车轮底部的底部出水孔, 侧面洗轮水管上设有清洗车轮侧部的侧部出水孔,汽车冲洗平台包括用于放置所述洗轮机的洗轮机基础、用于处理所述洗轮机清洗车轮产生的污水的污水处理系统、以及提供水源的水泵池;所述水泵放置于所述水泵池内,洗轮机基础包括容置底盘的凹坑、以及设于凹坑底部的排水沟。

这种汽车洗轮机及汽车冲洗平台虽然通过侧面洗轮机构对车轮侧面进行清洗以及底盘水管对车轮底部进行清洗,解决了人工冲洗车轮难以清洗干净的问题,实现了自动冲洗车轮的效果,但是使用过程中沉淀池中的污水充分沉淀后,由于溢出口为了保证沉淀效果而开口高度较低,导致只有少部分的清水可以从溢出口流出,对于资源利用不充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洗轮机的污水循环系统,其优点是可以利用沉淀池中的大部分清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汽车洗轮机的污水循环系统,包括与洗轮机基础连通的引导管、若干沉淀池,所述洗轮机基础上方设有底盘,所述引导管远离洗轮机基础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沉淀池连通,所述沉淀池之间通过设置在沉淀池侧壁上的溢出口依次连通,水流经过的最后一个所述沉淀池内放置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延伸出沉淀池的一端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与底盘连通,所述溢出口沿沉淀池侧壁高度方向分布,所述沉淀池侧壁设有调节溢出口底壁高度的调节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水流经过使用后变为污水从洗轮机基础内流向引导管,经由引导管的污水流向若干连通的沉淀池,经过多级沉淀后流至沉淀池,供连通抽水管的水泵抽取清水,沉淀池中的污水充分沉淀后,通过调节件调节后的溢出口流出,此时溢出口高度视沉淀池内清水最低液面而定,可以利用沉淀池中的大部分清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件包括设置在沉淀池内壁的两条水平燕尾槽,两条所述燕尾槽位于溢出口同侧,所述沉淀池通过燕尾槽滑移设有遮挡溢出口的矩形遮挡板,所述遮挡板朝向沉淀池内壁的一侧与沉淀池内壁抵触且,所述沉淀池上设有与燕尾槽配合的燕尾块;

所述遮挡板遮挡住溢出口时,遮挡板在远离燕尾槽的一端设有与遮挡板同高的溢出板,所述溢出板向沉淀池内壁的一侧与沉淀池内壁抵触,所述溢出板设为阶梯状,所述溢出板或设为直角三角形状,所述溢出板的一直角边与遮挡板连接另一直角边位于斜边下方;

所述遮挡板上端设有向上延伸出沉淀池池口的第一拉动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拉动杆使得遮挡板与溢出板相对于燕尾槽长度方向滑动,滑动过程中,遮挡板遮挡住溢出口,防止未沉淀的污水流出,当污水沉淀后,通过拉动遮挡板与溢出板,使得溢出板正对于溢出口,阶梯状的溢出板在移动过程中将溢出口高度分为与溢出板每级台阶高度一致的多级高度,使得溢出口与沉淀池连通的高度可调节,直角三角形状的溢出板在移动过程中使得溢出口与沉淀池连通的高度拥有无数种等级,进一步地利用了沉淀池中的清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若干沉淀池呈“回”字形分布后形成矩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节省了沉淀池的占地面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遮挡板与燕尾块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遮挡板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穿过遮挡板后与燕尾块螺纹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更换遮挡板时,只需要拧下锁紧螺栓,将新的遮挡板与燕尾块对齐,拧紧缩颈螺栓即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沉淀池内壁且封闭溢出口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背离沉淀池内壁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平行于固定板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抵触于固定板,所述移动板的转动中心位于溢出口的中心,所述移动板上开设有指向溢出口的移动通孔,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若干在移动板转动过程中与移动通孔配合的固定通孔,所述固定通孔围绕移动板的转动中心圆周分布;

所述移动通孔与固定通孔配合时,沉淀池与溢出口连通,所述移动板垂直于自身转动平面的侧面上设有若干在移动板转动过程中延伸出沉淀池池口的第二拉动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位于高处的第二拉动杆方便操作移动板转动,转动过程中一个移动通孔与不同固定通孔配合使得溢出口与沉淀池连通的开孔高度不同,从而调节了溢出口与沉淀池连通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板朝向固定板的侧面上在靠经移动通孔的位置设有半球形弹性的凸起,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凸起配合的凹坑,所述移动通孔与固定通孔重叠时凸起与凹坑配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移动板的过程,凸起与凹坑的配合使得转动板转动具有多段提醒,避免了移动通孔与固定通孔的重叠不充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淀池内壁设有若干活性炭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活性炭板可以加速沉淀池的沉淀效率,同时提升沉淀后的水质优良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抽水管管口悬挂有密度大于水的配重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沉淀池内有清水时,配重块保证了抽水管管口位于液面下方,减少了水泵抽取不到水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调节件使得溢出口与沉淀池连通的高度可控,在沉淀池中的污水充分沉淀后,增加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清水在沉淀池中的残留,可以利用沉淀池中的大部分清水;

2.活性炭加速了沉淀池的沉淀效率,同时提升沉淀后的水质优良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用于体现燕尾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用于体现直角三角形状的溢出板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用于体现锁紧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用于体现活性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用于体现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用于体现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洗轮机基础;11、引导管;12、沉淀池;13、溢出口;15、水泵;151、出水管;16、抽水管;2、调节件;21、燕尾槽;22、遮挡板;23、燕尾块;24、溢出板;25、第一拉动杆;26、固定板;27、移动板;28、移动通孔;29、固定通孔;291、第二拉动杆;31、锁紧螺栓;32、凸起;33、凹坑;34、活性炭板;35、配重块;36、固定螺栓;37、转动螺栓;38、转动螺母;4、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汽车洗轮机的污水循环系统,参考图1,包括与洗轮机基础1连通的引导管11、四个沉淀池12,洗轮机基础1位于底盘4的下方且用于回收底盘4上流下的污水,洗轮机基础1内引导管11远离洗轮机基础1的一端连通在四个沉淀池12其中一个上,沉淀池12之间通过设置在沉淀池12侧壁上的溢出口13依次连通,四个沉淀池12大小一致且横截面为正方形,四个沉淀池12呈“回”字形分布后组成了一个大正方形。

参考图1,水流经过的最后一个沉淀池12放置有用于连接水泵15的抽水管16,抽水泵15的出水口连通设有出水管151,出水管151远离水泵15的一端与底盘4连通。

参考图1,溢出口13沿沉淀池12侧壁高度方向分布,溢出口13的高度约为沉淀池12侧壁高度的三分之二,沉淀池12在溢出口13附近设有调节溢出口13与沉淀池12连通高度的调节件2。

工作过程中,清水进过底盘4后清洗车辆变为污水,污水从底盘4流向洗轮机基础1后流向引导管11,经由引导管11的污水流向连通的沉淀池12,经过三次沉淀后流至与抽水管16连通的沉淀池12内,供连通抽水管16的水泵15抽取清水,清水经过出水管151后再次进入底盘4内被用于清洗,四个正方形的沉淀池12组成的大正方形充分的利用了空间。

沉淀池12中的污水充分沉淀后,通过调节件2调节后的溢出口13流出,此时溢出口13高度视沉淀池12内清水最低液面而定,使得沉淀池12中的清水可以充分的流出,减少了对于水资源的浪费。

参考图1和图2,调节件2包括设置在沉淀池12内壁的两条水平燕尾槽21,两条燕尾槽21位于溢出口13的同侧,沉淀池12通过燕尾槽21滑移设有面积大于溢出口13面积的矩形遮挡板22,遮挡板22的上端与溢出口13的最高高度一致,遮挡板22通过设置在自身朝向沉淀池12内壁一侧的燕尾块23与与沉淀池12内壁抵触。

参考图2,遮挡板22在燕尾槽21内滑移的过程中遮挡住溢出口13时,在远离燕尾槽21的一端设有与遮挡板22同高的溢出板24,设置为阶梯状的溢出板24朝向沉淀池12内壁的一侧与沉淀池12内壁抵触,阶梯状的溢出板24共有四层阶梯,在遮挡板22上端设有向上延伸出沉淀池12的第一拉动杆25,第一拉动杆25呈横放的“Z”字形且与遮挡板22移动平面处于同一平面。

参考图3,溢出板24也可以设置为直角三角形状,溢出板24的一直角边与遮挡板22连接另一直角边位于斜边下方。

操作过程中,引导管11内没有污水流向沉淀池12,操作者想要充分利用沉淀池12中的水资源,遮挡板22遮挡住溢出口13,沉淀池12的污水无法流出,经过沉淀后分为上层的清水和下层的污泥。

在污水沉淀后,通过拉动第一拉动杆25使得遮挡板22远离溢出口13,当溢出板24的第一级台阶不再阻拦溢出口13时,溢出口13与沉淀池12连通,此时操作者观察沉淀池12内的污泥厚度,拉动第一拉动杆25驱动溢出板24移动,直到最贴近污泥高度的一级台阶遮挡住溢出口13,阶梯状的溢出板24在移动过程中将溢出口13高度分为与溢出板24每级台阶高度一致的多级高度,使得溢出口13与沉淀池12连通的高度可调节,可以利用沉淀池12中的大部分清水。

直角三角形状的溢出板24在移动过程中,斜边与溢出口13的一侧壁之间构成的开口大小的高度拥有无数种高度等级,进一步的利用了水资源。

当沉淀池12中高于溢出口13最低处高度的清水流完后,操作者拉动第一拉动杆25,使得遮挡板22重新遮挡溢出口13。

参考图4,在更换遮挡板22时,操作者需要将遮挡板22从燕尾槽21内移出,多次更换后导致燕尾块23与燕尾槽21连接不稳固,为了便捷操作,将遮挡板22与燕尾块23之间设置为可拆卸连接,遮挡板22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31,锁紧螺栓31穿过遮挡板22后与燕尾块23螺纹连接。

操作过程中,操作者更换遮挡板22时无需将燕尾块23移出燕尾槽21,只需要拧下锁紧螺栓31,将新的遮挡板22与燕尾块23对齐,拧紧缩颈螺栓。

参考图5,为了提升沉淀池12的的沉淀效率,在每个沉淀池12内壁设置有三块竖直的活性炭板34,活性炭板34具有较好的杂质吸附能力,且属于物理手段,对于水质没有较大影响,加速沉淀的同时提升沉淀后的水质优良度。

参考图5,为了减少抽水管16管口浮在水面上,导致抽水泵15抽取的水量少甚至无法抽取水的情况,在抽水管16管口悬挂有密度大于水的配重块35,配重块35由不锈钢构成。

操作过程中,当沉淀池12内有清水时,配重块35保证了抽水管16管口位于液面下方,减少了水泵15抽取不到水的情况。

实施例2:

一种汽车洗轮机的污水循环系统,参考图6与图7,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调节件2包括固定设置在沉淀池12内壁且封闭溢出口13的固定板26,固定板26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36,固定螺栓36穿过固定板26后螺纹连接于沉淀池12内壁,固定板26背离沉淀池12内壁的一侧通过转动螺栓37和转动螺母38的配合来转动连接有平行于固定板26的移动板27,移动板27设为圆形,移动板27的圆心设置在溢出口13高度一半的位置且靠近溢出口13的水平中心,移动板27抵触于固定板26。

参考图6,移动板27上开设有指向溢出口13的移动通孔28,固定板26上开设有在移动板27转动过程中与移动通孔28配合的六个固定通孔29,固定通孔29绕移动板27的转动中心圆周分布,六个固定通孔29呈半圆形分布,且位置最高的固定通孔29与位置最低的固定通孔29的连线竖直,移动通孔28与固定通孔29配合时,沉淀池12与溢出口13连通,移动板27垂直于自身转动平面的侧面上设有若干第二拉动杆291,第二拉动杆291呈与移动板27转动平面垂直的“Z”字形,第二拉动杆291在移动板27转动过程中远离沉淀池12底壁且在转动至最高点时延伸出沉淀池12池口。

操作过程中,操作者通过拉动第二拉动杆291使得移动板27转动,转动过程中一个移动通孔28与六个固定通孔29配合使得溢出口13与沉淀池12连通的开孔高度有六个不同的等级,从而调节了溢出口13与沉淀池12连通的高度,操作者观察沉淀池12中的污泥来选择合适的固定通孔29与移动通孔28配合,当不需要沉淀池12中的水流出时,转动移动板27使得移动通孔28不与任何一个固定通孔29配合即可。

参考图7,操作者在转动移动板27时需要判断移动通孔28是否完全与固定通孔29配合,使得水流可以充分流出沉淀池12,在移动板27朝向固定板26的侧面上设有半球形的弹性凸起32,凸起32位于移动通孔28附近,固定板26在朝向移动板27的侧面上设有当移动通孔28与固定通孔29重叠时与凸起32配合的凹坑33,每个固定通孔29附近都设有一个凹坑33,移动通孔28与固定通孔29重叠时凸起32与凹坑33配合。

操作过程中,操作者转动移动板27的过程,凸起32与六个凹坑33的配合使得移动板27转动具有六次阶段性的提醒,避免了移动通孔28与固定通孔29的重叠不充分。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