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行李箱碰撞试验要求的长条座椅骨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0054发布日期:2019-03-05 18:59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满足行李箱碰撞试验要求的长条座椅骨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座椅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后排长条座椅骨架防撞结构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汽车后排长条座椅,其后侧与后备箱相对应并相连通。当汽车急刹车,尤其是发生正面碰撞时,没有采取固定措施的置于后备箱中的重物会由于惯性而往前滑动,撞击后排座椅的座椅靠背,继而有可能对乘员造成伤害。为此对于汽车后排座椅骨架的防撞功能提出要求并制定有相应标准要求,但现有技术的汽车后排座椅由于设计考虑方向不同等种种原因不能达到行李箱碰撞试验要求,以至于在目前市场中,还没有使用一对位于靠背下端调角器的骨架结构能够满足行李箱撞击试验要求的设计。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课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后排长条座椅骨架结构设计中对于使用一对位于靠背下端调角器的骨架结构不能够满足行李箱撞击试验要求的缺陷,提出一种利用缓冲及能分散动量作用以满足行李箱撞击试验要求的的汽车长条座椅骨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满足行李箱碰撞试验要求的长条座椅骨架结构,包含靠背骨架总成和座垫骨架总成,靠背骨架总成包括一对位于靠背下端左侧的调角器A和右侧的调节器B的骨架结构,其特征是,在连接调角器A的上连接板A和连接调角器B的上连接板B的上端和下端之间分别固连有靠背中间横管和靠背下横管,靠背中间横管和靠背下横管之间利用并列的若干根靠背中间竖钢丝以连接;在连接左侧的调节器A的下连接板A和连接右侧的调节器B的下连接板B之间固连有ISOFIX横管。

当行李箱撞击到座椅靠背的靠背中间横管时,靠背中间横管的两端依托上连接板A和上连接板B,使撞击力通过靠背中间横管变形被部分吸能减弱,同时通过靠背中间竖钢丝将力传递到靠背下横管,再通过靠背下横管变形被再次吸能减弱。并通过强度较高的上横管拉住靠背中间横管和下横管,避免过多的向前位移,从而缓冲并分散了后备箱重物的动量对座椅骨架的集中作用以及使靠背骨架变形约束在安全指标以内,减小靠背以及头枕由于受到撞击向前的变形位移量,保护乘员的安全,满足试验要求。

ISOFIX是指一种儿童约束系统与车辆连接的一种系统。

优选方案,靠背骨架总成包括左侧部件、右侧部件、底部连接零件和中间连接零件;左侧部件包括调角器A,调角器A的上方连接调角器上连接板A和上连接板加强板A,调角器A的下方连接调角器下连接板A;右侧部件与左侧部件相对称地由调角器B、调角器上连接板B、上连接板加强板B及调角器下连接板B构成;左侧部件和右侧部件各通过地脚管和前地脚与汽车地板连接;左侧和右侧的地脚管上面各通过下连接支架A和下连接支架B与座垫骨架总成连接;调角器上连接板A和调角器上连接板B各连接有靠背侧管;在左侧和右侧的靠背侧管之间,上端利用靠背上横管连接,中间利用靠背中间横管连接,下端利用靠背下横管连接;调角器下连接板A和调角器下连接板B之间利用ISOFIX横管连接;靠背上横管利用头枕导管加强支架和TOP TETHER钢丝连接有头枕导管和TOP TETHER支架;在靠背中间竖钢丝的两外侧分别并列连接有若干根TOP TETHER支撑钢丝。

top tether是儿童安全座椅上锚定接口,固定儿童安全座椅。

优选方案,座垫骨架总成3包括左侧分总成和右侧分总成;左侧分总成由座靠连接支架A、上连接支架A及中间连接支架A组成,右侧分总成由座靠连接支架B、上连接支架B及中间连接支架B组成;座垫中间横管两端分别穿过中间连接支架A及中间连接支架B并与其焊接,再将座垫中间横管的两端头分别穿过上连接支架A及上连接支架B并配以衬套和垫片,然后将座垫中间横管两端通过胀管固定成装配件;接下来将座垫后横管及座垫后钢丝依次焊接在座靠连接支架A及座靠连接支架B的下端,将座垫U型管焊接在该装配件的前端;最后将座垫纵钢丝及座垫纵管分别交错排列焊接连接在座垫后横管与座垫U型管之间;靠背下横管两端与座靠连接支架A及座靠连接支架B分别用螺栓连接固定;上连接支架A及上连接支架B分别与中间连接支架A及中间连接支架B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优选方案,靠背中间横管上焊接连接有拓展承撞板。

由于后备箱重物的撞击作用点的不确定性,限于靠背中间横管的侧面积极为有限,所以单一设置靠背中间横管以应对重物撞击,存在类似于守株待兔的不足,减低了装置的实际效果。通过增设拓展承撞板,则可起到广撒网以应变的效果。即使重物撞击点不在靠背中间横管上,也能利用拓展承撞板的大面积从容应招。

优选方案,拓展承撞板的上端超出靠背中间横管,拓展承撞板的下端超过靠背下横管,拓展承撞板的宽度约为靠背中间横管长度的一半,拓展承撞板与靠背中间横管为对中焊接装配,且拓展承撞板与靠背下横管在纵深方向保留一定的距离。

例如重物撞击在拓展承撞板的下方,由于拓展承撞板仅与靠背中间横管连接,其结构类似于悬臂的弹簧板,通过弹簧板的缓冲作用,将撞击动量转化为对靠背中间横管的正压力和绕靠背中间横管的转矩,从而起到通过靠背中间横管变形被部分吸能减弱,并通过靠背中间竖钢丝将力传递到靠背下横管,使装置充分发挥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设有系列横管,逐级将撞击力分散、吸收和削弱,使座椅骨架结构满足行李箱撞击试验要求;

2、利用多根中间竖钢丝及TOP TETHER支撑钢丝分散传递拉力,削弱撞击力的集中效应;

3、设有拓展承撞板,适应撞击点的随机性;

4、利用拓展承撞板具有弹簧板的特性对撞击起到缓冲和吸能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长条座椅骨架总成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座椅骨架总成分解示意图;

图3是靠背骨架总成示意图;

图4是图3中C处局部后视放大示意图;

图5是靠背骨架总成爆炸图;

图6是座垫骨架总成图;

图7是座垫骨架总成爆炸图;

图8是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9是图8中D——D剖视示意图。

图中,座椅骨架结构1;靠背骨架总成2;调角器A 211;调节器B 212;上连接板A 221;上连接板B 222;上连接板加强板A 223;上连接板加强板B 224;靠背中间横管23;靠背下横管24;靠背中间竖钢丝25;下连接板A 261;下连接板B 262;ISOFIX横管27;ISOFIX钢丝271;U型钢丝28;金属支架29;座垫骨架总成3;座靠连接支架A311;座靠连接支架B312;上连接支架A321;上连接支架B322;中间连接支架A331;中间连接支架B332;座垫中间横管34;衬套351;垫片352;座垫后横管36;座垫后钢丝371;座垫纵钢丝372;座垫纵管373;座垫U型管38;调角器上档点41;调角器解锁片42;BUCKLE支架43;地脚管51;前地脚52;定位销支架53;定位销54;下连接支架A 55;下连接支架B 56;靠背侧管57;靠背上横管58;头枕导管加强支架61;TOP TETHER钢丝62;头枕导管63;TOP TETHER支架64;TOP TETHER支撑钢丝65;拓展承撞板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满足行李箱碰撞试验要求的长条座椅骨架结构1,包含靠背骨架总成2和座垫骨架总成3,靠背骨架总成2包括一对位于靠背下端左侧的调角器A 211和右侧的调节器B 212,在连接调角器A 211的上连接板A 221和连接调角器B 212的上连接板B 222的上端和下端之间分别固连有靠背中间横管23和靠背下横管24,靠背中间横管23和靠背下横管24之间利用并列的两根靠背中间竖钢丝25以连接;在连接左侧的调节器A 211的下连接板A 261和连接右侧的调节器B 212的下连接板B 262之间固连有ISOFIX横管27,靠背下横管24利用U型钢丝28与固连在ISOFIX横管27中部的金属支架29相连接。参见图2、图3。

下连接板A 261和下连接板B 262上连接有调角器上档点41,配有调角器解锁片42。ISOFIX横管27的中间对称连接有BUCKLE支架43,ISOFIX横管27上还均等配有4件ISOFIX钢丝271。BUCKLE支架43的下端用于连接儿童安全系统。

靠背骨架总成3包括左侧部件、右侧部件、底部连接件和中间连接件;左侧部件包括调角器A 211,调角器A 211的上方连接调角器上连接板A 221和上连接板加强板A 223,调角器A 211的下方连接调角器下连接板A 261;右侧部件与左侧部件相对称地包括调角器B 212、调角器上连接板B 222、上连接板加强板B 224及调角器下连接板B262;左侧部件和右侧部件各通过地脚管51和前地脚52与汽车地板连接,地脚管51和前地脚52连接并通过定位销支架53和定位销54以定位;左侧和右侧的地脚管51上面各通过下连接支架A 55和下连接支架B 56与座垫骨架总成3连接。调角器上连接板A 221和调角器上连接板B 222各连接有靠背侧管57;在左侧和右侧的靠背侧管57之间,上端利用靠背上横管58连接,中间利用靠背中间横管23连接,下端利用靠背下横管24连接;调角器下连接板A 261和调角器下连接板B 262之间利用ISOFIX横管27连接;靠背上横管58利用头枕导管加强支架61和TOP TETHER钢丝62连接有头枕导管63和TOP TETHER支架64;在靠背中间竖钢丝25的两外侧分别并列连接有TOP TETHER支撑钢丝65。参见图3、图4、图5。

座垫骨架总成3包括左侧分总成和右侧分总成;左侧分总成由座靠连接支架A311、上连接支架A321及中间连接支架A331组成,右侧分总成由座靠连接支架B312、上连接支架B322及中间连接支架B332组成;座垫中间横管34两端分别穿过中间连接支架A331及中间连接支架B332并与其焊接,再将座垫中间横管34的两端头分别穿过上连接支架A321及上连接支架B322并配以衬套351和垫片352,然后将座垫中间横管34两端通过胀管固定成装配件。接下来将座垫后横管36及座垫后钢丝371依次焊接在座靠连接支架A311及座靠连接支架B312的下端,将座垫U型管38焊接在该装配件的前端;最后将座垫纵钢丝372及座垫纵管373分别交错排列焊接连接在座垫后横管36与座垫U型管38之间;靠背下横管24两端与座靠连接支架A311及座靠连接支架B312分别用螺栓连接固定;上连接支架A321及上连接支架B 322分别与中间连接支架A331及中间连接支架B332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参见图6、图7。

靠背骨架总成3左侧和右侧的地脚管51上面各通过下连接支架A55和下连接支架B 56与座垫骨架总成3的中间连接支架A331及中间连接支架B332连接。

当行李箱撞击到座椅靠背的靠背中间横管,靠背中间横管的两端依托上连接板A和上连接板B,使撞击力通过靠背中间横管变形被部分吸能减弱,同时通过靠背中间竖钢丝将力传递到靠背下横管,再通过靠背下横管变形被再次吸能减弱。并通过强度较高的上横管拉住靠背中间横管和下横管,避免过多的向前位移,从而缓冲并分散了后备箱重物的动量对座椅骨架的集中作用,减小靠背以及头枕由于受到撞击向前的变形位移量,保护乘员的安全,满足试验要求。

实施例2:靠背中间横管23上焊接连接有拓展承撞板7。拓展承撞板7的上端超出靠背中间横管23,拓展承撞板7的下端超过靠背下横管24,拓展承撞板7的宽度为靠背中间横管23长度的一半,拓展承撞板7与靠背中间横管23为对中焊接装配,且拓展承撞板7与靠背下横管24保留一定的距离。参见图8、图9。

由于后备箱重物的撞击作用点的不确定性,限于靠背中间横管的侧面积极为有限,所以单一设置靠背中间横管以应对重物撞击,存在类似于守株待兔的不足,减低了装置的实际效果。通过增设拓展承撞板,则可起到广撒网以应变的效果。即使重物撞击点不在靠背中间横管上,也能利用拓展承撞板的大面积从容应招。

例如重物撞击在拓展承撞板的下端,由于拓展承撞板仅与靠背中间横管连接,其结构类似于悬臂的弹簧板,通过弹簧板的缓冲作用,将撞击动量转化为对靠背中间横管的正压力和绕靠背中间横管的转矩,从而起到通过靠背中间横管变形被部分吸能减弱,并通过靠背中间竖钢丝将力传递到靠背下横管,使装置充分发挥功效。假如撞击动量超过一定量,使拓展承撞板的下端抵压在靠背下横管上,则靠背下横管与靠背中间横管都发生变形并发挥作用。

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使长条座椅骨架结构满足行李箱撞击试验要求,具有结构巧妙且简单、效果明显且良好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