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行车记录仪的支架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1006发布日期:2019-04-13 01:13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用于行车记录仪的支架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行车记录仪的支架组件。



背景技术:

行车记录仪即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等相关资讯的仪器。安装行车记录仪后,能够记录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可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行车记录仪主要分为便携性行车记录仪与后装车机一体式行车记录仪两大类,其中便携性行车记录仪又分为后视镜行车记录仪与数据行车记录仪,这类记录仪具有隐蔽性好、安装方便、可拆卸更换、成本低、使用简单等特点;而后装车机一体式行车记录仪一般是专车专用,又分为前装和后装两种,安装这种记录仪成本较高,改装难度较大,但是安装之后可以保持车内环境的美观,此外,也有部分豪华车型在出厂时已经安装了行车记录仪。

现有技术中,行车记录仪主要有两种固定模式,一种是通过支架结构安置于汽车中控台的台面上,另一种则通过吸盘或夹持机构连接在后视镜或挡风玻璃上。无论哪种固定模式,目前都存在着取景视野较窄、位置难以调整等技术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通过机械结构的改进赋予形成记录仪以视角调节功能,无疑将有助于改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行车记录仪的支架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行车记录仪支架难以在竖直方向上调整高度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的行车记录仪支架对主机采用包围式的夹持模式,因而在长时间使用时不利于汽车记录仪主机的散热。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用于行车记录仪的支架组件,包括固定块,吸盘,铰接轴,基座,第一铰接臂,第二铰接臂,台面,螺杆,丝杆升降台,柱体,灯头,下端头,夹持机构,上连接杆,限位板,下连接杆,环形框,横拉杆,弹簧夹,风扇,其中固定块的一端连接有吸盘,固定块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与基座连接,第一铰接臂的上端与基座铰接,第一铰接臂的下端与第二铰接臂的上端铰接,第二铰接臂的下端与台面铰接,螺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基座上,螺杆上连接有丝杆升降台,丝杆升降台的上端通过上连接杆与限位板固定连接,丝杆升降台的下端通过下连接杆与台面固定连接,柱体固定连接在台面的下端,灯头位于柱体上,夹持机构连接在柱体的下端头上;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环形框,横拉杆,弹簧夹,风扇,其中横拉杆连接在环形框上,夹持机构通过其横拉杆与下端头连接,在环形框上设置有若干弹簧夹,在横拉杆上设置有风扇。

作为优选,第一铰接臂和第二铰接臂各有两个,弹簧夹有四个。

作为优选,柱体的上端为一变径筒,所述变径筒的上端直径小于其下端直径,在变径筒的下端连接有一圆管,所述灯头位于所述圆管的侧壁上。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板为一硅胶圆盘,所述硅胶圆盘的轴线与螺杆的轴线相互重合。

作为优选,还包括电池和导线,所述电池位于柱体,所述电池通过导线分别为灯头和风扇供电。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吸盘用于将固定块连接在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内侧,铰接轴可使基座与固定块发生相对转动,第一铰接臂和第二铰接臂用于为台面提供竖直方向的伸缩运动空间,并对台面起到防坠保护作用。连接在基座上的螺杆设置有丝杆升降台,丝杆升降台可沿螺杆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由于丝杆升降台通过下连接杆与台面连接,因此可带动台面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在此过程中由第一铰接臂和第二铰接臂构成的伸缩机构随之上下伸缩,通过上连接杆与丝杆升降台连接的限位板对丝杆升降台位置起到限定作用,从而避免其直接碰撞基座。柱体用于通过下端头连接夹持机构,柱体上的灯头为夹持机构上的行车记录仪摄像头提供补光作用。夹持机构通过其环形框设置若干弹簧夹,用于对行车记录仪主机起到直接的夹持固定作用,连接在环形框上的横拉杆一方面对夹持机构整体起到结构上的加强作用,另一方面用于设置风扇,位于行车记录仪后方的风扇可对行车记录仪主机起到主动的散热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行车记录仪的支架组件,该技术方案采用下垂式的固定模式,上端通过吸盘连接在汽车前挡风玻璃内侧,并通过铰接轴调整下方机构的摆角,同时,将台面、柱体以及夹持机构设置于丝杆机构上,从而带动行车记录仪在竖直方向上调整位置,并利用两组铰接臂构成了伸缩机构,可在竖直方向上对台面起到防坠保护作用。此外,本实用新型在柱体上设置了用于补光的灯头,可通过主动照明的模式为行车记录仪提供更好的成像效果;而且,基于夹持机构的自身结构,于行车记录仪后部设置了风扇,可对主机起到主动散热作用。应用本实用新型,可在前后方向上调整行车记录仪的摆角,并调整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从而扩展了行车记录仪拍摄的视角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丝杠升降台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夹持机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固定块 2、吸盘 3、铰接轴 4、基座

5、第一铰接臂 6、第二铰接臂 7、台面 8、螺杆

9、丝杆升降台 10、柱体 11、灯头 12、下端头

13、夹持机构 14、上连接杆 15、限位板 16、下连接杆

17、环形框 18、横拉杆 19、弹簧夹 20、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实施例1

用于行车记录仪的支架组件,如图1~3所示,包括固定块1,吸盘2,铰接轴3,基座4,第一铰接臂5,第二铰接臂6,台面7,螺杆8,丝杆升降台9,柱体10,灯头11,下端头12,夹持机构13,上连接杆14,限位板15,下连接杆16,环形框17,横拉杆18,弹簧夹19,风扇20,其中固定块1的一端连接有吸盘2,固定块1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3与基座4连接,第一铰接臂5的上端与基座4铰接,第一铰接臂5的下端与第二铰接臂6的上端铰接,第二铰接臂6的下端与台面7铰接,螺杆8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基座4上,螺杆8上连接有丝杆升降台9,丝杆升降台9的上端通过上连接杆14与限位板15固定连接,丝杆升降台9的下端通过下连接杆16与台面7固定连接,柱体10固定连接在台面7的下端,灯头11位于柱体10上,夹持机构13连接在柱体10的下端头12上;所述夹持机构13包括环形框17,横拉杆18,弹簧夹19,风扇20,其中横拉杆18连接在环形框17上,夹持机构13通过其横拉杆18与下端头12连接,在环形框17上设置有若干弹簧夹19,在横拉杆18上设置有风扇20。

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吸盘2用于将固定块1连接在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内侧,铰接轴3可使基座4与固定块1发生相对转动,第一铰接臂5和第二铰接臂6用于为台面7提供竖直方向的伸缩运动空间,并对台面7起到防坠保护作用。连接在基座4上的螺杆8设置有丝杆升降台9,丝杆升降台9可沿螺杆8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由于丝杆升降台9通过下连接杆16与台面7连接,因此可带动台面7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在此过程中由第一铰接臂5和第二铰接臂6构成的伸缩机构随之上下伸缩,通过上连接杆14与丝杆升降台9连接的限位板15对丝杆升降台9位置起到限定作用,从而避免其直接碰撞基座4。柱体10用于通过下端头12连接夹持机构13,柱体上的灯头11为夹持机构13上的行车记录仪摄像头提供补光作用。夹持机构13通过其环形框17设置若干弹簧夹19,用于对行车记录仪主机起到直接的夹持固定作用,连接在环形框17上的横拉杆18一方面对夹持机构13整体起到结构上的加强作用,另一方面用于设置风扇20,位于行车记录仪后方的风扇20可对行车记录仪主机起到主动的散热作用。

实施例2

用于行车记录仪的支架组件,如图1~3所示,包括固定块1,吸盘2,铰接轴3,基座4,第一铰接臂5,第二铰接臂6,台面7,螺杆8,丝杆升降台9,柱体10,灯头11,下端头12,夹持机构13,上连接杆14,限位板15,下连接杆16,环形框17,横拉杆18,弹簧夹19,风扇20,其中固定块1的一端连接有吸盘2,固定块1的另一端通过铰接轴3与基座4连接,第一铰接臂5的上端与基座4铰接,第一铰接臂5的下端与第二铰接臂6的上端铰接,第二铰接臂6的下端与台面7铰接,螺杆8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基座4上,螺杆8上连接有丝杆升降台9,丝杆升降台9的上端通过上连接杆14与限位板15固定连接,丝杆升降台9的下端通过下连接杆16与台面7固定连接,柱体10固定连接在台面7的下端,灯头11位于柱体10上,夹持机构13连接在柱体10的下端头12上;所述夹持机构13包括环形框17,横拉杆18,弹簧夹19,风扇20,其中横拉杆18连接在环形框17上,夹持机构13通过其横拉杆18与下端头12连接,在环形框17上设置有若干弹簧夹19,在横拉杆18上设置有风扇20。其中,第一铰接臂5和第二铰接臂6各有两个,弹簧夹19有四个;柱体10的上端为一变径筒,所述变径筒的上端直径小于其下端直径,在变径筒的下端连接有一圆管,所述灯头11位于所述圆管的侧壁上;所述限位板15为一硅胶圆盘,所述硅胶圆盘的轴线与螺杆8的轴线相互重合;还包括电池和导线,所述电池位于柱体10,所述电池通过导线分别为灯头11和风扇20供电。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