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0135发布日期:2019-06-13 10:26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衡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挂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衡臂结构。



背景技术:

悬挂系统是挂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受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功能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以保证汽车平顺行驶。作为悬挂系统的重要部件,平衡臂主要作用是平衡各轴之间的承载力,当前普通悬挂平衡臂厚度是12mm,材质为Q235B,重量重,强度低,且螺栓孔仅有一个,仅能适配常规10片板簧,配轻量化4片板簧时,板簧容易从平衡臂里面脱落,造成板簧损坏、车轴断裂,严重影响挂车安全性,也不符合挂车轻量化发展趋势,社会效益低。

经检索,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207311003 U的专利提出了一种新型挂车悬挂平衡臂,包括两个侧板(1)、上连接板(2)、轴套(3)、两个截面为弧形的滑板(4)、下连接板(5)、螺栓孔(6),所述上连接板(2)置于所述两个侧板(1)之间且沿所述侧板(1)上侧的中央向两侧伸展;所述滑板(4)置于上连接板(2)下方,上连接板(2)部分覆盖滑板(4),滑板(4)的最低点位于轴套(3)中心线的上方;所述轴套(3)垂直贯穿于所述两个侧板(1)的中央位置,轴套(3)下方设有下连接板(5),所述下连接板(5)弯曲形成向上拱起的底面,下连接板(5)的两端分别与侧板(1)相焊接,侧板(1)底端两侧分别设有两组沿竖直方向分布的螺栓孔(6),所述滑板(4)背部焊接有加强板(7),所述加强板(7)竖直设置,加强板(7)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1)连接,该专利中存在以下不足:两个侧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不可调整,在半挂车需要长时间在较为颠簸的路面上进行行驶时受到的震动力肯定更大,对连接强度的要求也更高,且两个侧板通过螺栓孔连接其他的板簧,板簧与侧板之间没有较好的缓冲机构,在实际使用中板簧与侧板之间发生碰撞容易对两者都造成碰撞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两个侧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不可调整,在半挂车需要长时间在较为颠簸的路面上进行行驶时受到的震动力肯定更大,对连接强度的要求也更高,且两个侧板通过螺栓孔连接其他的板簧,板簧与侧板之间没有较好的缓冲机构,在实际使用中板簧与侧板之间发生碰撞容易对两者都造成碰撞损坏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平衡臂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平衡臂结构,包括两个侧板、上连接板、轴套、两个截面为弧形的滑板、下连接板和螺栓孔,两个所述侧板相向的一侧对称开设有多个螺纹盲孔,对称两个所述螺纹盲孔之间螺纹连接有同一根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与螺纹盲孔螺纹连接的螺杆,所述螺杆的侧壁开设有圆柱槽,所述圆柱槽内设有推力弹簧,所述推力弹簧的一端与圆柱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推力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螺纹盲孔的侧壁开设有与限位杆对应的限位槽,所述侧板的表面开设有与螺纹盲孔对应的复位槽,所述复位槽内设有复位杆,所述复位杆的一端通过通孔伸入限位槽内,所述复位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T形推杆,所述T形推杆与复位槽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套设于复位杆外的复位弹簧,两个所述侧板相向一侧且对应螺栓孔的表面均通过多个缓冲弹簧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表面开设有与螺栓孔对应的通槽。

优选的,两根所述螺杆表面的螺纹为互为反向螺纹。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杆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限位滑块,所述圆柱槽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一限位滑块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滑槽。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远离圆柱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万向滚珠。

优选的,所述T形推杆位于复位槽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滑块,所述复位槽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二限位滑块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滑槽。

优选的,所述缓冲板靠近侧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伸缩杆,所述缓冲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层缓冲橡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平衡臂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平衡臂结构,通过设有的加强杆,加强杆利用螺杆与螺纹盲孔的螺纹连接作用与两个侧板连接,能够根据需要大大的增加平衡臂的整体结构稳定性,更加便于人们使用,且由于两根螺杆是互为反向的,转动加强杆即可将两根螺杆与侧板稳固的连接在一起,且在转动到一定程度时,限位杆移动至限位槽处,推力弹簧将限位杆推出圆柱槽外,使限位杆与限位槽卡合,能够进一步的将螺杆与侧板稳固的连接在一起,增加了结构稳定性,且在需要取下加强杆时,推动T形推杆,利用复位杆将限位杆捣出限位槽外再反向转动加强杆即可将加强杆取下,便于对加强杆的拆装,在加强杆出现单独损坏时能够进行及时的替换,便于人们使用。

2、该平衡臂结构,通过侧板表面利用缓冲弹簧固定连接有的缓冲板,能够在板簧撞击侧板时提供较好的缓冲减震力,较好的避免了硬性碰撞对侧板和板簧都造成损坏的问题。

而且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需要大大的增加平衡臂的整体结构稳定性,且便于对加强杆的替换,较好的避免了硬性碰撞对侧板和板簧都造成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平衡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平衡臂结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侧板、2螺纹盲孔、3加强杆、4螺杆、5圆柱槽、6推力弹簧、7限位杆、8限位槽、9复位槽、10复位杆、11 T形推杆、12复位弹簧、13缓冲弹簧、14缓冲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2,一种平衡臂结构,包括两个侧板1、上连接板、轴套、两个截面为弧形的滑板、下连接板和螺栓孔,两个侧板相向的一侧对称开设有多个螺纹盲孔2,对称两个螺纹盲孔2之间螺纹连接有同一根加强杆3,加强杆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与螺纹盲孔2螺纹连接的螺杆4,螺杆4的侧壁开设有圆柱槽5,圆柱槽5内设有推力弹簧6,推力弹簧6的一端与圆柱槽5的内壁固定连接,推力弹簧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7,螺纹盲孔2的侧壁开设有与限位杆7对应的限位槽8,侧板1的表面开设有与螺纹盲孔2对应的复位槽9,复位槽9内设有复位杆10,复位杆10的一端通过通孔伸入限位槽8内,复位杆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T形推杆11,T形推杆11与复位槽9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套设于复位杆10外的复位弹簧12,两个侧板1相向一侧且对应螺栓孔的表面均通过多个缓冲弹簧13固定连接有缓冲板14,缓冲板14的表面开设有与螺栓孔对应的通槽。

两根螺杆4表面的螺纹为互为反向螺纹,动加强杆3即可将两根螺杆4与侧板1稳固的连接在一起。

限位杆7的杆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限位滑块,圆柱槽5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一限位滑块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滑槽,能够使限位杆7的滑动更加顺畅。

限位杆7远离圆柱槽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万向滚珠,能够便于限位杆7在螺纹盲孔2内侧的滑动。

T形推杆11位于复位槽9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滑块,复位槽9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二限位滑块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滑槽,能够使T形推杆11的移动更加顺畅。

缓冲板14靠近侧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伸缩杆,缓冲板1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层缓冲橡胶垫,能够对缓冲板14进行较好的限位且对缓冲板14具有较好的保护性。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通过设有的加强杆3,加强杆3利用螺杆4与螺纹盲孔2的螺纹连接作用与两个侧板1连接,能够根据需要大大的增加平衡臂的整体结构稳定性,更加便于人们使用,且由于两根螺杆4是互为反向的,转动加强杆3即可将两根螺杆4与侧板1稳固的连接在一起,且在转动到一定程度时,限位杆7移动至限位槽8处,推力弹簧6将限位杆7推出圆柱槽5外,使限位杆7与限位槽8卡合,能够进一步的将螺杆4与侧板1稳固的连接在一起,增加了结构稳定性,且在需要取下加强杆3时,推动T形推杆11,利用复位杆10将限位杆7捣出限位槽8外再反向转动加强杆3即可将加强杆3取下,便于对加强杆3的拆装,在加强杆3出现单独损坏时能够进行及时的替换,便于人们使用,通过侧板1表面利用缓冲弹簧13固定连接有的缓冲板14,能够在板簧撞击侧板时提供较好的缓冲减震力,较好的避免了硬性碰撞对侧板1和板簧都造成损坏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