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手套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3028发布日期:2019-05-31 21:22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车用手套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内部的装配件,尤其涉及一种手套箱。



背景技术:

手套箱一般装在副驾驶座的仪表板上,可用于置放各种物品。常见的手套箱基本结构包括把手、支架、第一插销及第二插销,把手的一端与支架转动连接并能复位,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位于支架内侧,在把手动作的状态下,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能向两侧伸出或向内收拢。

相关文献可以参考专利号为ZL201020243212.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汽车用手套箱带锁芯拉手结构》(授权公告号CN201747166U);还可以参考申请号为201710750691.0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一种储物空间大的新型汽车手套箱》(公开号为CN107685692A)。

上述公开的手套箱,把手驱动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的结构较为复杂,安装较为繁琐,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另外提供一种车用手套箱。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反应灵敏的车用手套箱。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用手套箱,包括把手、支架、第一插销及第二插销,前述把手的一端与支架转动连接并能复位,前述的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位于支架内侧,在把手动作的状态下,前述的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能向两侧伸出或向内收拢,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开设有通孔;该车用手套箱还包括能复位的曲柄,前述曲柄能转动地设于支架内侧,该曲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该曲柄一侧还具有延伸至前述通孔的接触部;所述把手的内侧具有伸入到通孔内的凸部,所述把手处于打开状态下,前述的凸部驱动接触部进而使曲柄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收拢。

曲柄的复位结构优选如下结构:所述支架内侧具有第一轴部,所述的曲柄套设于该第一轴部上并用第一扭簧复位。

第一扭簧优选如下设置:所述曲柄的中部具有套设于第一轴部上的套筒部,所述的第一扭簧套设于该套筒部外周并一端与曲柄相抵,另一端则与支架相抵。

曲柄与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的装配结构优选如下设置:所述的曲柄两端具有连接柱,对应地,所述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的一端均开设有与前述连接柱装配连接的连接槽或连接孔。

所述支架的外侧具有第二轴部,对应地,所述把手的内侧具有轴槽或轴孔,前述的第二轴部装配于前述的轴槽或轴孔内并用第二扭簧复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曲柄将把手的动力传递给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在把手驱动支架开启的同时驱动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收拢,结构设置简单,操作便捷,反应灵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视图。

图3为图1的分解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视角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用手套箱包括把手1、支架2、第一插销4、第二插销5及能复位的曲柄3,把手1的一端与支架2转动连接并能复位,第一插销4和第二插销5位于支架2内侧,在把手1动作的状态下,第一插销4和第二插销5能向两侧伸出或向内收拢,支架2开设有通孔23;曲柄3能转动地设于支架2内侧,该曲柄3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插销4和第二插销5,该曲柄3一侧还具有延伸至通孔23的接触部31;把手1的内侧具有伸入到通孔23内的凸部12。

曲柄3的复位设置具体如下:支架2内侧具有第一轴部21,曲柄3套设于该第一轴部21上并用第一扭簧61复位。曲柄3的中部具有套设于第一轴部21上的套筒部32,第一扭簧61套设于该套筒部32外周并一端与曲柄3相抵,另一端则与支架2相抵。

曲柄3与第一插销4和第二插销5通过如下方式连接:曲柄3两端具有连接柱33,对应地,第一插销4和第二插销5的一端开设有与连接柱装配连接的连接孔41和连接孔42。

支架2的外侧具有第二轴部22,对应地,把手1的内侧具有轴槽11,第二轴部22装配于轴槽11内并用第二扭簧62复位。

旋转扳动把手1,凸部12驱动接触部31进而使曲柄3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插销4和第二插销5收拢,脱开相应的仪表盘内的插槽,手套箱就被打开了。

释放把手1,第一扭簧61带动曲柄3旋转复位;曲柄3的反向旋转带动周边件第一插销4和第二插销5向外滑动,手套箱就再次关闭;同时,第二扭簧62带动把手1旋转复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