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小腿保护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3526发布日期:2019-05-03 19:36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行人小腿保护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动车车体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人小腿保护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以往汽车设计时往往更多的是考虑车辆对乘员的保护程度,而忽略了对行人等弱势群体的保护。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对行人等弱势群体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在2009就发布了行人保护法规GBT-24550-2009的推荐标准,同时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确定于2018年开始强制实施。小腿保护就是行人保护中较重要的一环,而汽车前部保险杠的刚度、位置及尺寸对行人小腿损伤有重要的影响。

如图1所示,现有的前保险杠与小腿的碰撞区域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为正碰区域1、侧碰区域左2及侧碰区域右3。其中:正碰区域1因存在保险杠格栅及造型特征的原因,此部分对小腿的支撑强度足够;侧碰区域左2及侧碰区域右3为保险杠的大平面处,这两处区域在侧碰过程中对小腿的支撑偏弱。如图2所示,在侧碰过程中,行人小腿接触前保险杠后一起变形与前碰撞横梁接触,小腿变形量为前保险杠与前碰撞横梁的间距大小。即由于侧碰区域左2及侧碰区域右3对小腿的支撑偏弱,在碰撞过程中行人小腿无法得到有效支撑,使得小腿向车内弯曲过多造成韧带拉伸甚至断裂。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行人小腿保护装置及汽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行人小腿保护装置及汽车,能增加前保险杠在侧碰过程中对行人小腿的支撑,以降低在侧碰过程中对行人腿部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行人小腿保护装置,包括前保险杠和前碰撞横梁,所述前保险杠的左部和右部均设有向后延伸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前端与前保险杠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结构的后端与前碰撞横梁的前端面抵触配合。

进一步,所述支撑结构与前保险杠一体注塑成型。

进一步,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前保险杠内壁上的凸柱座,以及固定设置在凸柱座上的凸柱,所述凸柱的后端与前碰撞横梁的前端面抵触配合。

进一步,所述凸柱座采用DOGHOUSE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包括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行人小腿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将支撑结构设置在前保险杠的左部(即侧碰区域左)和右部(侧碰区域右),且支撑结构位于前保险杠与前碰撞横梁之间,在行人小腿侧面碰撞到前保险杠时,该支撑结构与前碰撞横梁形成一个支撑体,能够对刚度较差的前保险杠侧面区域提供支撑,从而避免了小腿向前保险杠的内侧侵入过多,减小了小腿的弯曲程度,从而达到降低对腿部的伤害。另外,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撑稳定及实用性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与行人小腿侧面接触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与行小腿侧面接触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正碰区域、2-侧碰区域左、3-侧碰区域右、4-行人小腿、5-前保险杠、6-前碰撞横梁、7-支撑结构、7a-凸柱、7b- 凸柱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3所示的行人小腿保护装置,包括前保险杠5和前碰撞横梁6,所述前保险杠5的左部(即图1中的侧碰区域左)和右部(即图1中侧碰区域右)均设有向后延伸的支撑结构7,所述支撑结构7的前端与前保险杠5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结构7的后端与前碰撞横梁6的前端面抵触配合。由于前保险杠5、支撑结构7和前碰撞横梁6一起形成了一个支撑体系,增加了前保险杠5在侧碰区域的强度,在发生侧面碰撞时,能够有效地支撑行人小腿4,减小腿部因过度弯曲造成的伤害。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保险杠5的左部和右部各设置一个支撑结构7,且支撑结构7与前保险杠5为一体注塑成型。

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结构7包括固定设置在前保险杠5内壁上的凸柱座7b,以及固定设置在凸柱座7b上的凸柱7a。当前保险杠5和前碰撞横梁6安装在汽车上时,所述凸柱7a的后端与前碰撞横梁6的前端面抵触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凸柱座7b采用DOGHOUSE结构,采用DOGHOUSE结构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预防缩痕,能够确保前保险杠5的外观美观。所述凸柱7a采用BOSS柱结构,其优点在于在确保可靠支撑的前提下,其用量较少,满足汽车轻量化的要求且成本较低。支撑结构7的长度可通过DOGHOUSE结构和BOSS柱结构的长短来调节,支撑结构7的长度根据前保险杠5与前碰撞横梁6的距离而定。

本实施例同时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行人小腿保护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