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3648发布日期:2019-11-05 22:03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胎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轮胎。



背景技术:

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轮胎常在复杂和苛刻的条件下使用,它在行驶时承受着各种变形、负荷、力以及高低温作用,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承载性能、牵引性能、缓冲性能。同时,还要求具备高耐磨性和耐屈挠性,以及低的滚动阻力与散热性。

现有气胎和实心胎,气胎是普通胎,耐用性和承重性强,缺点是一有破孔就漏光气体。为了解决轮胎的漏气问题,业内开发出了实心胎结构,克服了漏气问题。但实心胎多用于低速车,因为实心胎在高速运转时,实心胎在地面持续滚动,其内部发生持续高频率形变而产生大量热量,因为轮胎是实心结构,热量聚集在轮胎的内部无法及时散开,长时间行进将导致实心胎内部的材料热熔,产生烧心现象,影响实心胎的使用寿命。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提高轮胎的散热性能,防止内部聚热、烧心的现象,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轮胎,包括胎面和胎侧,胎面两侧分别连接于两边的胎侧,所述胎侧沿轮胎的周向排列形成有若干凹槽,凹槽由胎侧延伸至胎面,胎侧与胎面贯通。

所述凹槽沿胎侧向胎面方向倾斜设置,并且由胎侧指向轮胎的中心面。

所述凹槽的形状由开口向槽底逐渐变小,其槽底为圆弧面。

所述两边胎侧的凹槽交错设置,其一胎侧的凹槽在轮胎的径向上位于另一胎侧的两个凹槽之间。

所述凹槽等间隔设置。

所述轮胎为空心轮胎。

所述轮胎的内部空心部分配合有支撑件。

所述胎面上凸起形成有若干花纹块。

所述同侧相邻的两个凹槽之间的胎面上均形成有花纹块,位于胎面左右两边的花纹块形状对称。

所述花纹块的宽度由胎侧向胎面的中线方向逐渐变小。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轮胎行进时,气流沿胎面、凹槽、胎侧的方向依次流动,将轮胎的内部聚集的热量带走,实现散热的效果,防止热量在轮胎的内部聚集,从而避免产生内部热熔、烧心的问题,延长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此外,凹槽交错设置在胎面两侧,可以使轮胎结构受开槽的影响降低,保证轮胎的承载性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相比于空心轮胎,在工艺上更容易生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图2的A-A处断面图;

图4为图3中B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散热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部分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一种轮胎1,包括胎面11和胎侧12,轮胎11两侧分别连接于左右两边的胎侧12。上述胎侧12沿轮胎1的周向排列形成有若干凹槽120,这些凹槽120由胎侧12延伸至轮胎11,使胎侧12与轮胎1贯通且轮胎1上形成有缺口。上述两边胎侧12的凹槽120交错设置,其一胎侧12的凹槽120在轮胎的径向上位于另一胎侧12’的两个凹槽120’之间。

上述凹槽120的形状由开口向槽底逐渐变小,其槽底为圆弧面,该凹槽120沿胎侧12向轮胎1方向倾斜设置,并且由胎侧12指向轮胎1的中心面,安装时凹槽120由胎侧12向胎面11倾斜的方向指向轮胎1的滚动方向,从而更方便于轮胎1滚动时气流2从胎面11流向凹槽120并由胎侧12流出。

上述凹槽120等间隔设置,以保证轮胎性能的稳定性和实现外表美观。

如图5所示,该轮胎1在地面3行进过程中,垂直于胎面11流动的气流2流向胎面11,沿胎面11、凹槽120、胎侧12的方向依次流动,将长时间行进时轮胎1的内部聚集的热量4带走,实现散热的效果;而上述倾斜设置的凹槽120,使轮胎1滚动时,沿轮胎1的周向流动的气流2从胎面11流向凹槽120并由胎侧12流出,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

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上述轮胎1为空心轮胎,可以增强轮胎1的减震能力,且进一步防止内部聚热的问题;其内部空心部分可配合有支撑件,该支撑件为金属材质,可以增强轮胎1的承载性能,并且金属材质不同于实心材质,同样可以避免内部聚热的问题。

上述胎面11上凸起形成有若干花纹块13,以增强轮胎1的抓地力。同侧相邻的两个凹槽120之间的胎面11上均形成有花纹块13,位于胎面11左右两边的花纹块13形状呈对称设置,其位置交错设置。该花纹块的宽度由胎侧12向胎面11中线方向逐渐变小。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轮胎1行进时,气流沿胎面11、凹槽120、胎侧12的方向依次流动,将轮胎1的内部聚集的热量4带走,实现散热的效果,防止长时间的行进导致的热量4在轮胎1的内部聚集,从而避免产生内部热熔、烧心的问题,延长了轮胎1的使用寿命。

此外,凹槽120交错设置在胎面11两侧,可以使轮胎结构受开槽的影响降低,保证轮胎1的承载性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相比于空心轮胎,在工艺上更容易生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