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油箱防浪内置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3971发布日期:2019-08-09 21:02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油箱防浪内置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创造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油箱防浪内置件。



背景技术:

汽车逐渐走入了寻常百姓家,目前,汽车保有量逐渐攀高,轿车在启动或者刹车时燃油箱内部燃油晃动,不仅噪音,同时,还容易导致油液产生气泡,影响正常供油,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车辆在突然启动或者刹车时内部燃油由于惯性撞击油箱上壁面所致,油箱内部由于燃油晃动造成的噪声在背景噪声降低的情况下越发明显,所以现有油箱普遍安装有防浪装置,但现有的防浪装置普遍不便于安装,结构复杂,使用成本高,同时,防浪效果也并不明显,有的甚至还会影响油箱内燃油的正常流动,影响供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创造要解决的问题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汽车油箱防浪内置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油箱防浪内置件,包括波纹板状的基体,该基体两侧弯折出向上的折边,其未设有折边的两侧设有斜向下的导向檐;所述基体下侧设有数排吸能筒,在每两吸能筒之间设有隔挡板,该隔挡板下部设有豁口;所述折边上设有安装孔。

进一步,所述导向檐处于基板波纹状结构起始和终止的两端。

进一步,所述吸能筒采用螺母,所述螺母焊接在基体下表面。

进一步,所述螺母焊接在基板波峰处的下侧。

进一步,所述螺母采用不锈钢螺母。

进一步,所述豁口呈U型或半圆形。

进一步,所述基体采用不锈钢板。

进一步,所述隔挡板采用不锈钢板。

本发明创造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创造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波浪形状的基板有效的对油液形成缓冲,极大的削弱了油液对油箱的冲击,在基板下设有缓冲筒,部分油液在顺沿基板涌动时,会进入缓冲筒,减小了油液的势能,而缓冲筒之间的油液又会被分隔开,相互之间粘附作用较弱,因此,本防浪内置件能够极大的削减油液的冲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创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创造下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体;2-折边;3-导向檐;4-吸能筒;5-隔挡板;6-豁口;7-安装孔;8-波峰。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对本发明创造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一种汽车油箱防浪内置件,如图1至2所示,包括波纹板状的基体1,该基体两侧弯折出向上的折边2,其未设有折边的两侧设有斜向下的导向檐3;所述基体下侧设有数排吸能筒4,在每两吸能筒之间设有隔挡板5,该隔挡板下部设有豁口6;所述折边上设有安装孔7。

上述导向檐处于基板波纹状结构起始和终止的两端,即使油箱内的油液在车辆在突然启动或者刹车时因惯性产生晃动,也不会全部都直接撞击到油箱顶部,大部分油液会涌向基板,顺着基板的波浪形结构蔓延,即,依次经基板的波峰-波谷-波峰-波谷被多次削弱惯性和冲击力,大大减小了油液集中对油箱顶部和侧壁的冲击,降低噪音。需要说明的是,在油液瞬间涌向基板时,可以被基板的各波谷位置“分割”开,实际上,基板底部承受的油液冲击已被分成“若干股”,在冲击开始时,基板就大大削弱了油液的冲击力。

上述吸能筒采用螺母,所述螺母焊接在基体下表面。取材容易,成本低,同时,当油液涌入螺母内时,部分油液沿螺母内螺纹流动,至螺母的最上端后,又与进入该螺母内的其它部分油液混合,最大限度的减小了冲击。

上述螺母焊接在基板波峰8处的下侧。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创造提供的汽车油箱防浪内置件由下侧观察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吸能筒以及隔挡板。当油液涌向基板的上凹部分时,部分油液会顺势进入到螺母中,再次受到缓冲(阻挡部分油液继续前进),进一步削弱了油液的冲击。

上述豁口呈U型或半圆形,尽可能减少折角,避免油液直接碰撞后混入空气,形成气泡。另外,为了避免腐蚀,保证油液质量,上述基体采用不锈钢板。上述螺母采用不锈钢螺母。上述隔挡板采用不锈钢板。

本发明创造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波浪形状的基板有效的对油液形成缓冲,极大的削弱了油液对油箱的冲击,在基板下设有缓冲筒,部分油液在顺沿基板涌动时,会进入缓冲筒,减小了油液的势能,而缓冲筒之间的油液又会被分隔开,相互之间粘附作用较弱,因此,本防浪内置件能够极大的削减油液的冲击力。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创造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创造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创造。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创造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创造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