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举装置及车辆托举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0431发布日期:2019-08-23 22:40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托举装置及车辆托举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客车的托举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具有该托举装置的车辆托举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在出现抛锚或其他意外情况时,需要借助外力对其进行移动。尤其是对于大型的客车等车型,其车架前端面焊接有拖车结构,其拖钩本身结构复杂、笨重,布置极其不便,且在使用时有很大概率会触碰到车辆的前围。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实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会损坏车辆的托举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该托举装置的车辆托举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托举装置,用于托举车辆,包括主梁、至少两个托举部以及连接部。托举部间隔设置于所述主梁上,所述托举部具有用于与车辆的前部相结合的结合部;连接部固定设置于所述主梁,用于与拖车的拖臂连接,以使托臂能够托举所述车辆。

优选地,所述托举部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主梁,所述托举部与主梁之间设置有紧固件。

优选地,所述托举部包括滑动部以及举升部,所述滑动部滑动连接于所述主梁,所述举升部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滑动部。

优选地,所述举升部的顶端设有所述结合部,且所述结合部的构造为槽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举升部下端为螺纹杆,所述滑动部上设有与该螺纹杆配合的螺孔。

优选地,所述主梁为管件,所述滑动部具有套设于所述管件上的框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管件为方管,其截面外缘尺寸为(90-130)mm×(100-140)mm,和/或厚度为3-8mm,和/或长度为900-1500mm。

优选地,所述主梁上设有多个位置调节孔,所述滑动部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多个位置调节孔中的一部分相对应的固定孔,所述滑动部能够通过紧固件连接于其中至少一个所述位置调节孔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分别焊接于所述主梁中部上侧和下侧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同轴的连接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托举系统,包括具有托臂的拖车,还包括上述的托举装置。

优选地,,在所述车辆的前部设置有能够与所述托举部配合的托举梁。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托举装置直接连接在拖车的托臂上,不需要在被施救车辆上焊接拖车钩等结构,降低了整车的重量,减少了车辆的能耗,并且避免了拖车钩拖车时与车辆的前围发生干涉的情况,避免了车辆损坏的风险,在托举时能够将车辆的前轮抬离地面,这样还提高了车辆的通过性。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托举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托举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左视示意图;

图4是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托举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中:1、主梁;10、托举装置;11、位置调节孔;2、托举部;21、滑动部;22、举升部;3、结合部;41、连接板;42、连接孔;50、托臂;60、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托举装置10,用于托举车辆60的前部,以在车辆60故障时进行救援。本托举装置10安装在拖车的托臂50上,能够将车辆60的前端托举离开地面,从而使拖车能够拖走车辆60。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托举装置包括主梁1、至少两个托举部2以及一连接部,其中,所述托举部2和连接部都连接到所述主梁1上,所述托举部2用于托举车辆,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拖车的托臂50相连接,以使托臂50能够托举车辆60。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梁1是管件制成的,更具体而言,主梁1为方管,其横截面外缘尺寸为(90-130)mm×(100-140)mm,和/或厚度为3-8mm,和/或长度为900-1500mm,材料为Q345C。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该主梁1也可为铸造件等其他结构,或者采用工字钢等进行制造,并不限定为管件。优选地,主梁1的横截面外缘尺寸为110mm×120mm,厚度为5mm,长度为1200mm,这种尺寸的主梁1可适应大部分车型,适用范围广。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包括两个托举部2,两个托举部2间隔设置在主梁1上,托举部2具有用于与车辆60的前部相结合的结合部3。

托举部2可直接固定在主梁1上,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该托举部2可活动地设置于主梁1,在托举部2与主梁1之间设置有紧固件。如此一来,可以对托举部2在主梁1上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可以适应不同的车辆。

参见图1至图3,托举部2包括滑动部21及举升部22。滑动部21滑动连接于主梁1,举升部22可升降地设置于滑动部21上。滑动部21与主梁1之间的滑动连接关系的实现形式不限。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部21具有套设于管件制成的主梁1上的框形结构。滑动部21和主梁1之间也可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燕尾槽和滑轨等结构实现滑动连接。举升部22的升降方式也并不限制,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升部22的下端为螺纹杆,在滑动部21上设置了与该螺纹杆配合的螺孔。该螺孔及螺纹杆的直径规格可为M50。通过转动举升部22,即可实现该举升部22的升降,此外,也可通过在举升部22下方增减垫块等形式来实现升降。举升部22顶端设有所述结合部3,且该结合部3的构造为槽型结构,以便能够与车辆60下部的托举梁(参见后面相关描述)结合,将车辆60托起。

如图1所示,主梁1上设有多个位置调节孔11,滑动部21上设置有能够与这些位置调节孔11中的一部分相对应的固定孔,滑动部21能够通过紧固件连接于其中至少一个位置调节孔11上,这样可以达到调节托举部2的位置的目的,并将托举部2固定在主梁1上。位置调节孔11位于主梁1上靠近两端的位置,靠近每端的位置调节孔11成一组,每组数量在10个左右,直径为10-20mm,优选为15mm。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托举装置在使用时,先与拖车的托臂50相连接,然后将其插入至车辆60的前端的下方,利用结合部3与车辆60结合后,利用托臂50托起车辆60,然后将车辆60托离即可。应当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车辆是指发生抛锚后需要被拖车救援的车辆,例如运载多人的客车等,不包括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不需要拖车进行施救的车辆。

本托举装置直接连接在拖车的托臂上,不需要在被施救车辆上焊接拖车钩等结构,降低了整车的重量,减少了车辆的能耗,并且避免了拖车钩拖车时与车辆的前围发生干涉的情况,避免了车辆损坏的风险,在托举时能够将车辆的前轮抬离地面,这样还提高了车辆的通过性。此外,通过调节托举部的位置以及举升部的高度,还能增强通用性,可以满足企业所有的运营车辆。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车辆托举系统,包括具有托臂的拖车,还包括本实施方式的托举装置。本车辆托举系统在使用时,可在车辆的前部设置能够与托举部配合的托举梁,进一步提高车辆在托举时的安全性,并使托举部与车辆更可靠地结合。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相反,本实用新型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布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