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厢式运输车用保温厢及厢式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9868发布日期:2019-07-27 11:14阅读:8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厢式运输车用保温厢及厢式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厢体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厢式运输车用保温厢及厢式运输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改装行业,有部分改装车存在因用于运输需冷冻的货物,所以需要增加保温厢体的情况。对于以厢式运输车为基础底盘改装的冷藏车(或保温车),目前国内外采用的通用方式为整车发泡,即先在基础底盘的货厢内做好内饰板,再在内饰板与车身的空间内注射发泡,完成整个保温厢体的制作,此种方式目前国内已经比较成熟,但却难以进行突破,形成了底盘滞留时间长,保温厢制造周期长,生产车间环境恶劣等一系列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厢式运输车用保温厢及厢式运输车,该保温厢的保温板厚度可以自由设定,适应性强;该厢式运输车能够提升保温车厢的制造效率,缩减运输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厢式运输车用保温厢,包括拼装在一起的前端板、后端板、顶板、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后端板呈框架状,后端板的框架内安装有可打开的尾门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顶部设置有与运输车车厢侧壁相适配的弧形弯曲,并且左侧板和右侧板对称布置;前端板、后端板、顶板、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均包括封皮和内部保温填充物。

进一步的,所述内部保温填充物为聚氨酯。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下方分别安装有轮毂罩,所述轮毂罩为安装于左右侧板和底板开口之间的长方体状壳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板、右侧板以及底板上与轮毂罩配合的位置分别设置有阶梯面。

进一步的,所述尾门板为对开门式。

进一步的,所述尾门板上安装有密封条,密封条安装于两块尾门板的四周边缘,用于尾门板关闭时的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前端板、后端板、顶板、底板、左侧板、右侧板以及轮毂罩之间通过粘结剂和铆钉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粘结剂为聚氨酯粘胶剂。

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厢式运输车,包括车体和车厢,所述车厢内部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示例的任一种厢式运输车用保温厢,所述厢式运输车用保温厢与所述车厢的内侧壁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后端板与所述车厢之间的间隙用聚氨酯粘胶剂进行填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厢式运输车用保温厢,左侧板和右侧板的顶部设置弧形弯曲,能够很好的与运输车的车厢相贴合,不仅使得组成保温厢的各个部件能够充分固定,而且增加了保温厢的储物空间;前端板、后端板、顶板、底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均包括封皮和内部保温填充物,该种方式制作出的保温板厚度可以自由设定,以满足不同车型的保温层厚度定制需求,适用范围广。

2、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厢式运输车,车厢内的保温厢采用拼装式结构,由传统的整车安装后发泡改为部件发泡后安装,极大的提高了制造效率,缩减运输成本,实现了保温厢的批量备货及安装。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温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厢式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保温车厢的A向视图。

图中:1顶板,2前端板,3左侧板,4右侧板,5底板,6后端板,7尾门板,8轮毂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厢式运输车用保温厢,包括拼装在一起的前端板2、后端板6、顶板1、底板5、左侧板3和右侧板4,所述后端板6呈框架状,后端板6的框架内安装有可打开的尾门板7;所述左侧板3和右侧板4的顶部设置有与运输车车厢侧壁相适配的弧形弯曲,并且左侧板3和右侧板4对称布置;前端板2、后端板6、顶板1、底板5、左侧板3和右侧板4均包括封皮和内部保温填充物。

本实施例保温板制作方式制作出的保温板厚度可以自由设定,以满足不同车型的保温层厚度定制需求,适用范围广,具体的,所述内部保温填充物为聚氨酯。

左侧板3和右侧板4的下方分别安装有轮毂罩8,所述轮毂罩8为安装于左右侧板和底板开口之间的长方体状壳体结构。

左侧板3、右侧板4以及底板5上与轮毂罩8配合的位置分别设置有阶梯面。

尾门板7为对开门式,所述尾门板7上安装有密封条,密封条安装于两块尾门板的四周边缘,密封条在关闭尾门板时起到密封的作用。

前端板、后端板、顶板、底板、左侧板、右侧板以及轮毂罩之间通过粘结剂和铆钉连接。具体的,粘结剂可采用聚氨酯粘胶剂。

另一方面,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厢式运输车,包括车体和车厢,所述车厢内部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示例的任一种厢式运输车用保温厢,所述厢式运输车用保温厢与所述车厢的内侧壁相适配。

后端板6与所述车厢之间的间隙用聚氨酯粘胶剂进行填充,填充时避免形成气泡。

在车厢内安装保温厢时,具体安装步骤如下:

(1)安装固定前端板2;(2)前端板2顶部拼装台阶位涂组装用粘接胶,将顶板1推入,顶板1上需预埋钢板,便于制冷机组蒸发器的安装固定;(3)在左侧板3、右侧板4顶端和前端涂胶,将左侧板3、右侧板4分别推入车厢内,前端与前端板2贴紧,顶端与顶板1贴紧外表面与底盘车厢内表面贴紧;(4)在底板5上涂胶,将底板5推入车厢内定位;(5)利用聚氨酯原料,按比例调配后快速搅拌均匀,倒入左侧板3、右侧板4和轮毂罩8的间隙,利用铆钉固定安装不锈钢轮毂罩8。车厢前端和两侧利用不锈钢包边将底板5和左侧板3、右侧板4、前端板2固定;(6)将左侧板3、右侧板4尾端涂胶,左侧后封板和右侧后封板顶端台阶分别涂胶,分别插入安装到车厢尾端固定;(7)左右后封板拼装间隙可用聚氨酯填充或粘接胶粘接固定;(8)安装不锈钢后门框,安装左后门总成和右后门总成,安装后门防撞胶块,安装不锈钢内门框包边。(9)保温厢安装完成后对后端板与车身的间隙用聚氨酯粘胶剂进行填充,避免形成气泡。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为突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特点,其余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