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置有均流板的汽车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9604发布日期:2019-07-19 22:08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置有均流板的汽车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布置有均流板的汽车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汽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不再停留在保证安全性、可靠性的层面上,而且还对汽车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高端汽车。汽车空调主要用于调整汽车内部的乘坐环境,通过调节风量大小和新风温度,改善乘坐舒适性。然而,汽车的舒适性还包括对车内噪音的控制,要控制噪音,要求整车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从而隔绝外界的噪音,但空调系统开启时,无论是内循环还是外循环,都需要通过出风口与车内空间相通,空调运行时产生的噪音会直接经过出风口进入到车内,因此,控制空调的噪音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现有汽车空调中,如图1,鼓风机将风吸入,风经过蜗壳扩张段扩大后吹入蒸发器进行制冷,风无法均匀地吹入蒸发器,既影响蒸发器的制冷效果,又增大了空调箱内的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提高蒸发器进风均匀性,有利于降低噪音,改善制冷效果的布置有均流板的汽车空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布置有均流板的汽车空调,包括空调壳体,所述空调壳体内具有分别用于竖向安装鼓风机和蒸发器的鼓风机仓和蒸发器仓,所述蒸发器仓厚度方向的一侧为蒸发器出风口,另一侧为与所述鼓风机仓的出风口相连通的新风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通道内还安装有均流板,所述均流板沿竖向分隔地设置在所述鼓风机仓和蒸发器仓之间,所述均流板上具有均布设置的均流孔。

采用上述结构,从鼓风机的出风口吹出的新风沿新风通道流向安装在蒸发器仓内的蒸发器,流经均流板时,新风被迫经由均流板上均布设置的均流孔流出,使得流向蒸发器的新风更加均匀,新风能够均匀地通过蒸发器,有利于提高蒸发器出风面的风速均匀性,由于新风均匀的通过蒸发器,从而减少了蒸发器在单位面积上通风量和风速,有效降低新风经过蒸发器所产生的噪音。又由于新风更加均匀地通过蒸发器,能否保证新风更好地与蒸发器进行换热,有利于改善制冷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壳体上还安装有调速模块,所述调速模块位于所述新风通道的中段位置,所述调速模块的散热片伸入所述新风通道内;所述均流板位于所述调速模块的散热片朝向所述蒸发器仓的一侧。

鼓风机吹出的新风通过调速模块的散热片后,会在散热片的干扰下出现扰流,使得吹至蒸发器表面的新风不均匀。而将均流板设置在调速模块的散热片与蒸发器仓之间,可以使流经调速模块的散热片的新风均匀地引导至蒸发器表面,改善蒸发器的制冷效果,降低噪音。

进一步的,所述均流板包括第一均流区和第二均流区,所述第一均流区与所述调速模块的散热片正对设置;位于所述第一均流区的所述均流孔的面积小于位于所述第二均流区的所述均流孔的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均流孔的形状为正六边形,且呈蜂窝状排布。

这样,既可以保证均流孔和均流板的强度,又可以尽可能大地设置均流孔的总面积,便于新风顺利通过。

进一步的,所述均流板上具有绕边缘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新风通道的内壁相贴合。

这样,可以使均流板与空调壳体的安装更加的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鼓风机仓位于所述蒸发器仓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所述新风通道沿所述蒸发器仓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鼓风机仓的出风口相连通,且位于所述鼓风机仓的出风口的切线方向上;所述空调壳体背离蒸发器出风口一侧,且正对所述蒸发器仓的背板上具有沿竖向设置且朝向所述蒸发器仓的方向弯折形成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远离所述鼓风机一侧的背板到所述蒸发器仓的距离小于另一侧的背板到所述蒸发器仓的距离。

由于新风通道位于鼓风机出风口的切线方向上,由鼓风机出风口的吹出的新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大部分会紧贴背离蒸发器仓的背板流向蒸发器仓,从而造成蒸发器远离鼓风机一端的出风量更大,造成蒸发器出风面的风速均匀性降低,同时产生风噪。而在蒸发器仓正对的背板上设置导风板,可以将受到离心力影响的新风引导到朝向蒸发器的方向,使新风能够更加均匀的通过蒸发器,提高蒸发器出风面的风速均匀性,减小风噪。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板沿所述蒸发器仓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有两个。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导风板将所述蒸发器仓正对的背板分割成三块,且三块所述背板在所述蒸发器仓上的投影宽度沿背离所述鼓风机的方向逐渐增大。

由于新风经过的第一个导风板到蒸发器仓的距离较远,且新风经过第一个导风板之后,仍然具有较大的离心力,因此,将第一个导风板尽量靠近蒸发器仓朝向鼓风机的一侧,有利于使部分新风顺利进入到蒸发器靠近鼓风机的一侧。随着背板到蒸发器仓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适当增加两个导风板之间的距离,能够更好的引导新风,从而进一步改善蒸发器出风面的风速均匀性,减小风噪。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导风板朝向所述蒸发器仓的一侧均沿背离所述鼓风机的方向倾斜设置,且靠近所述鼓风机的所述导风板的倾斜角度大于另一个所述导风板的倾斜角度。

新风经过的第一个导风板即为靠近鼓风机的导风板,将其倾斜角度设置更大,可以防止大量新风在导风板引导下直接流入蒸发器靠近鼓风机的一侧,使大量新风能够进入到该导风板之后的区域。而将一个导风板设置一个相对较小的角度,可以将一部分新风滞留在蒸发器的中部区域,并从蒸发器的中部穿过,改善蒸发器出风面的风速均匀性,减小风噪。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提高蒸发器进风均匀性,有利于降低噪音,改善制冷效果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汽车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布置有均流板的汽车空调,包括空调壳体1,所述空调壳体1内具有分别用于竖向安装鼓风机2和蒸发器3的鼓风机仓和蒸发器仓,所述蒸发器仓厚度方向的一侧为蒸发器出风口,另一侧为与所述鼓风机仓的出风口相连通的新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内还安装有均流板5,所述均流板5沿竖向分隔地设置在所述鼓风机仓和蒸发器仓之间,所述均流板5上具有均布设置的均流孔。

采用上述结构,从鼓风机的出风口吹出的新风沿新风通道流向安装在蒸发器仓内的蒸发器,流经均流板时,新风被迫经由均流板上均布设置的均流孔流出,使得流向蒸发器的新风更加均匀,新风能够均匀地通过蒸发器,有利于提高蒸发器出风面的风速均匀性,由于新风均匀的通过蒸发器,从而减少了蒸发器在单位面积上通风量和风速,有效降低新风经过蒸发器所产生的噪音。又由于新风更加均匀地通过蒸发器,能否保证新风更好地与蒸发器进行换热,有利于改善制冷效果。

实施时,所述空调壳体1上还安装有调速模块6,所述调速模块6位于所述新风通道的中段位置,所述调速模块6的散热片伸入所述新风通道内;所述均流板5位于所述调速模块6的散热片朝向所述蒸发器仓的一侧。

鼓风机吹出的新风通过调速模块的散热片后,会在散热片的干扰下出现扰流,使得吹至蒸发器表面的新风不均匀。而将均流板设置在调速模块的散热片与蒸发器仓之间,可以使流经调速模块的散热片的新风均匀地引导至蒸发器表面,改善蒸发器的制冷效果,降低噪音。

实施时,所述均流板5包括第一均流区和第二均流区,所述第一均流区与所述调速模块6的散热片正对设置;位于所述第一均流区的所述均流孔的面积小于位于所述第二均流区的所述均流孔的面积。

实施时,所述均流孔的形状为正六边形,且呈蜂窝状排布。

这样,既可以保证均流孔和均流板的强度,又可以尽可能大地设置均流孔的总面积,便于新风顺利通过。

实施时,所述均流板5上具有绕边缘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新风通道的内壁相贴合。

这样,可以使均流板与空调壳体的安装更加的稳定。

实施时,所述鼓风机仓位于所述蒸发器仓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所述新风通道沿所述蒸发器仓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鼓风机仓的出风口相连通,且位于所述鼓风机仓的出风口的切线方向上;所述空调壳体1背离蒸发器出风口一侧,且正对所述蒸发器仓的背板上具有沿竖向设置且朝向所述蒸发器仓的方向弯折形成的导风板4,所述导风板4远离所述鼓风机2一侧的背板到所述蒸发器仓的距离小于另一侧的背板到所述蒸发器仓的距离。

由于新风通道位于鼓风机出风口的切线方向上,由鼓风机出风口的吹出的新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大部分会紧贴背离蒸发器仓的背板流向蒸发器仓,从而造成蒸发器远离鼓风机一端的出风量更大,造成蒸发器出风面的风速均匀性降低,同时产生风噪。而在蒸发器仓正对的背板上设置导风板,可以将受到离心力影响的新风引导到朝向蒸发器的方向,使新风能够更加均匀的通过蒸发器,提高蒸发器出风面的风速均匀性,减小风噪。

实施时,所述导风板4沿所述蒸发器仓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有两个。

实施时,两个所述导风板4将所述蒸发器仓正对的背板分割成三块,且三块所述背板在所述蒸发器仓上的投影宽度沿背离所述鼓风机2的方向逐渐增大。

由于新风经过的第一个导风板到蒸发器仓的距离较远,且新风经过第一个导风板之后,仍然具有较大的离心力,因此,将第一个导风板尽量靠近蒸发器仓朝向鼓风机的一侧,有利于使部分新风顺利进入到蒸发器靠近鼓风机的一侧。随着背板到蒸发器仓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适当增加两个导风板之间的距离,能够更好的引导新风,从而进一步改善蒸发器出风面的风速均匀性,减小风噪。

实施时,两个所述导风板4朝向所述蒸发器仓的一侧均沿背离所述鼓风机2的方向倾斜设置,且靠近所述鼓风机2的所述导风板4的倾斜角度大于另一个所述导风板4的倾斜角度。

新风经过的第一个导风板即为靠近鼓风机的导风板,将其倾斜角度设置更大,可以防止大量新风在导风板引导下直接流入蒸发器靠近鼓风机的一侧,使大量新风能够进入到该导风板之后的区域。而将一个导风板设置一个相对较小的角度,可以将一部分新风滞留在蒸发器的中部区域,并从蒸发器的中部穿过,改善蒸发器出风面的风速均匀性,减小风噪。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