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驾驶室的脚踏板系统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8882发布日期:2019-07-03 04:49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用于驾驶室的脚踏板系统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驾驶室的脚踏板系统和汽车。



背景技术:

为满足使用者舒适性需要,驾驶室设置的脚踏板距离地面落差较小。但当驾驶室设置的脚踏板距离地面较近时,往往影响车辆的接近角。为使车辆接近角达到标准要求,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是铰接悬挂式脚踏板结构。行驶中当物体与脚踏板碰撞时,脚踏板可以绕铰点回缩,减轻或避免碰撞破坏。但是这种脚踏板结构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容易晃动,同时由于脚踏板经常与物体发生碰撞,造成脚踏板容易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脚踏板容易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驾驶室的脚踏板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驾驶室的脚踏板系统,所述用于驾驶室的脚踏板系统包括驾驶室、脚踏机构、感应机构、驱动机构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所述驾驶室包括主体和安装于所述主体的车门,所述脚踏机构安装于所述主体,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脚踏机构移动以使所述脚踏机构能够在使用位置和提升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使用位置所述脚踏机构适于供乘客进出驾驶室,在所述提升位置所述脚踏机构的最低点所在的高度高于在所述使用位置的所述脚踏机构的最低点所在的高度;所述车门能够在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感应机构用于感应所述车门的所述开启状态和所述关闭状态,在所述开启状态所述感应机构向所述控制单元反馈车门开启信号以使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脚踏机构处于所述使用位置;在所述关闭状态所述感应机构向所述控制单元反馈车门关闭信号以使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脚踏机构处于所述提升位置。

优选地,所述脚踏机构铰接于所述主体,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脚踏机构绕铰点运动。

优选地,所述脚踏机构包括踏板部和连接所述踏板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铰接于所述主体的侧部,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连接部,在所述使用位置所述踏板部与所述车门互相垂直。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底部的伸缩缸,所述伸缩缸的活塞连接所述连接部;所述伸缩缸配置为在所述脚踏机构由所述使用位置向所述提升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伸缩缸的活塞缩回。

优选地,所述伸缩缸铰接于所述主体的下底面,所述伸缩缸的活塞铰接于所述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铰接于所述主体的下沿的内壁面,在所述使用位置所述连接部止挡于所述内壁面。

优选地,在所述提升位置所述踏板部的最低点所在的位置不低于所述主体的最低点所在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用于驾驶室的脚踏板系统包括用于向所述控制单元供电的电源。

优选地,所述感应机构为设置在所述主体和所述车门之间的行程开关。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驾驶室的脚踏板系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本申请提供的用于驾驶室的脚踏板系统,由于汽车行驶的过程中车门保持关闭,通过驱动机构使得脚踏机构能够持续保持在提升位置,可以将在提升位置的脚踏板保持在适当的高度,从而不影响汽车所设计的接近角;当汽车停止时,通过驱动机构使得脚踏机构能够持续保持在使用位置,使得使用者能够通过脚踏机构进出驾驶室,而由于使用本系统的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脚踏机构保持在提升位置,因此脚踏机构的使用位置的高度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灵活地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用于驾驶室的脚踏板系统安装在驾驶室上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又一视角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脚踏机构 11-踏板部 12-连接部

20-驱动机构 21-伸缩缸 30-主体 31-车门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驾驶室的脚踏板系统,所述用于驾驶室的脚踏板系统包括驾驶室、脚踏机构10、感应机构、驱动机构20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20,所述驾驶室包括主体30和安装于所述主体30的车门31,所述脚踏机构10安装于所述主体30,所述驱动机构20用于驱动所述脚踏机构10移动以使所述脚踏机构10能够在使用位置和提升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使用位置所述脚踏机构10适于供乘客进出驾驶室,在所述提升位置所述脚踏机构10的最低点所在的高度高于在所述使用位置的所述脚踏机构10的最低点所在的高度;所述车门31能够在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感应机构用于感应所述车门的所述开启状态和所述关闭状态,在所述开启状态所述感应机构向所述控制单元反馈车门开启信号以使所述驱动机构20驱动所述脚踏机构10处于所述使用位置;在所述关闭状态所述感应机构向所述控制单元反馈车门关闭信号以使所述驱动机构20驱动所述脚踏机构10处于所述提升位置。

如图1和图3所示,利用本申请提供的用于驾驶室的脚踏板系统,当车门31关闭时,感应机构向控制单元反馈车门关闭信号使得驱动机构20驱动脚踏机构10保持在提升位置;当车门31开启时,感应机构向控制单元反馈相应的车门开启信号使得驱动机构20驱动脚踏板10保持在使用位置,以便于乘客进出驾驶室。其中,在提升位置脚踏机构10的最低点所在的高度高于在使用位置的脚踏机构10的最低点所在的高度。

由于汽车行驶的过程中车门保持关闭,通过驱动机构20使得脚踏机构10能够持续保持在提升位置,可以将在提升位置的脚踏板保持在适当的高度,从而不影响汽车所设计的接近角;当汽车停止时,通过驱动机构20使得脚踏机构能够持续保持在使用位置,使得使用者能够通过脚踏机构10进出驾驶室,而由于使用本系统的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脚踏机构10保持在提升位置,因此脚踏机构10的使用位置的高度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灵活地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系统还包括用于向控制单元供电的电源,因此本申请提供的系统不需使用汽车的电源,保证了使用者在进入未启动的汽车时,只要车门31位于开启状态,脚踏机构10就会在驱动机构20的驱动下移动至并保持在使用位置,使得使用者能够通过脚踏机构10进入驾驶室。

具体地,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方式中,感应机构优选为设置在车门31和主体30之间的行程开关,当车门31位于开启状态时,行程开关的触头断开,行程开关向控制单元反馈信号,使得控制单元控制驱动机构20,并通过驱动机构20将脚踏机构10保持在使用位置;当车门31位于关闭状态时,行程开关的触头接通,行程开关向控制单元反馈相应的信号,使得控制单元控制驱动机构20将脚踏机构10保持在提升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提出的车门的关闭状态可以指车门31锁在主体30上的状态,相应地,车门的开启状态指车门31没有锁在主体30上的状态,但是从实际使用的角度上来看并没有必要,且会造成不必要的成本负担,因此没有必要将行程开关配置得如此精确。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当车门31开启至使得车门31当前的位置和车门31锁在主体30时的位置之间的夹角足够大时(比如该夹角不低于30度),行程开关的触头才会断开;当车门31关闭至使得车门31当前的位置和车门31锁在主体30时的位置之间的夹角足够小时(比如该夹角小于30度),行程开关的触头才会接通。因此,本申请所指的车门的关闭状态可以为车门31满足其当前的位置和其锁在主体30时的位置之间的夹角大于特定的值的状态,车门的关闭状态可以为车门31满足其当前的位置和其锁在主体30时的位置之间的夹角小于特定的值的状态。

当然,本申请的感应机构也可以选用感应体和感应开关的形式,感应体和感应开关两者分设在车门和主体上,随着车门的开启和关闭,感应开关能够相应地感应到或者无法感应到感应体,从而向控制单元反馈相应的信号,以使车门开启时脚踏机构位于使用位置,车门关闭时脚踏机构位于提升位置。感应开关和感应体可以选用适当的形式,比如感应体可以为磁性件,感应开关为能够感应磁性件的霍尔开关。

为了使得脚踏机构能够灵活地在使用位置和提升位置之间移动,优选地,脚踏机构10铰接于主体30,驱动机构20用于驱动脚踏机构10绕铰点移动。具体地,参考图2所示的结构,脚踏机构10包括踏板部11和连接踏板部11的连接部12,连接部12铰接于主体30的侧部,驱动机构20连接连接部12,在使用位置踏板部11与车门31互相垂直以方便使用者能够稳定地踩踏在踏板部11上。

驱动机构可以选用伸缩缸的形式,如图2所示,伸缩缸21设置在主体30的底部,伸缩缸21的活塞连接连接部12。图2示出了脚踏机构10的使用位置和提升位置,当脚踏机构10位于使用位置时,伸缩缸21的活塞向外伸出,当脚踏机构10从使用位置向提升位置移动时,伸缩缸21的活塞缩回从而将脚踏机构10向斜上方提拉,使得脚踏机构10提升到高于使用位置的提升位置。其中,为了使得叫脚踏机构10和伸缩缸21之间的连接更加灵活,伸缩缸21铰接于主体30的下底面,伸缩缸21的活塞铰接于连接部12。

继续参考图2所示的结构,连接部12铰接于主体30的下沿的内壁面,在使用位置连接部12止挡于内壁面,当脚踏机构10从提升位置向使用位置移动时,伸缩缸21的活塞伸出,使得脚踏机构10绕铰点移动直至连接部12顶在主体30的下沿的内壁面上,此时由于连接部12被止挡,伸缩缸21无法继续推动脚踏机构10从而使得脚踏机构10稳定地保持在使用位置。其中,本申请所指的伸缩缸可以为气缸或者油缸,优选为油缸。

另外,为了使得脚踏机构10最大限度地避免影响汽车的接近角,优选地,在提升位置踏板部11的最低点所在的位置不低于主体30的最低点所在的位置。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驾驶室的脚踏板系统。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