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非充气轮胎辐条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784880发布日期:2020-08-07 20:26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制造非充气轮胎辐条的方法与流程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7年12月28日提交的标题为“制造非充气轮胎辐条的方法”的pct/us17/68663的优先权。为了所有目的,pct/us17/68663的全部内容都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本发明的主题涉及一种制造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构造中的辐条的方法。更特别地,本申请涉及将辐条的部件布置在第一成形件上,然后将它们运输到第二成形件以用于与辐条的至少一个其它部件组装。



背景技术:

非充气轮胎是那些不需要空气或其它流体来对它们进行充气以供使用的轮胎。一些非充气轮胎具有多个辐条,所述多个辐条围绕毂部周向地布置并且附接到毂部。在它们的相对端上,辐条附接到剪切带。为了构建非充气轮胎的辐条部件,已知将辐条部件产品组合在一起形成切割成期望长度的长成形件。这种切割可在产品固化之前或之后进行。另一个已知的制造辐条的方法涉及将辐条的部件放置在模具中,在所述模具中它们没有预先组装成生辐条。尽管能够形成用于包括单个部件或两个部件的非充气轮胎的辐条,但是目前制造具有三个或更多部件的非充气轮胎的辐条的方法要么不存在,要么在经济上不可行,并且不稳健。因此,在本领域中仍有变化和改善的空间。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在说明书中阐述了针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本发明的完整且能够实现的公开,包括其最佳模式,在附图中:

图1是非充气轮胎的侧视图。

图2是由六个部件组成的非充气轮胎的辐条的侧视图。

图3是第一成形件和第二成形件的透视图。

图4是制造用于非充气轮胎的辐条的过程的示意图,所述过程包括生辐条构建过程和固化过程。

图5是具有位于其上的辐条的部件中的一些的第一成形件的俯视图。

图6是具有位于其上的辐条的部件的第二成形件的侧视图。

图7是具有末端执行器的拾取和放置装置的透视图。

图8是将辐条的部件折叠到位于第二成形件上的辐条的另一个部件上的拾取和放置装置的侧视图。

图9是模具的第二半部上的生辐条的侧视图。

图10是在模具中压制生辐条的压机的侧视图,其中锁将模具锁定在压缩布置中。

图11是锁定的模具的侧视图,其中辐条位于烘箱区域内并且在烘箱区域中被加热。

图12是根据另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在其上具有辐条部件的第一成形件的俯视图。

图13是利用图12的辐条部件的辐条的侧视图。

在不同的附图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示例在附图中绘示。每个示例都是通过解释本发明的方式提供的,并且不意味着对本发明的限制。例如,作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绘示或描述的特征可以与另一个实施例一起使用以产生第三实施例。本发明意图包括这些以及其它修改和变化。

本发明提供一种构造用于非充气轮胎10的辐条12的方法。辐条12使用一对成形件14、16由多个部件18、20、22、24、26和28构成。第三部件22放置在第二成形件16上,并且剩余部件18、20、24、26和28放置在第一成形件14上。拾取和放置装置42抓住来自第一成形件14的部件18、20、24、26和28,折叠它们,并且将它们放置在保持第三部件22的第二成形件16上。然后将生辐条12运输到存储区域并且保持直到准备好固化,此时将生辐条12装载到模具30的第二半部48上,然后压机50将模具30的第一半部46按压在其上,并且将模具半部48、50与包括的生辐条12锁定在一起。然后,锁定的模具30被转移到烘箱区域54,并且在模具30被锁定的情况下被加热,从而施加热和压力来固化的辐条12。打开模具30,并且将具有固化的辐条12的第二半部48移动到脱模压制工位56,同时第一半部46循环回到后续第二半部48/生辐条12,以供后续使用。固化的辐条12被脱模并且被发送到下游的检查工位和粘合准备工位。替代地,第一半部46和第二半部48彼此不分开,因为它们彼此匹配,并且在辐条12后续反复固化时保持彼此一致。在这方面,第一半部46等待直到第二半部48使辐条12脱模,然后当后续辐条12固化时,第一半部46再次与其第二半部48配对。

图1示出了非充气轮胎10,所述非充气轮胎10在其中心具有轴线58,并且径向方向60从轴线58延伸。胎面62位于剪切带64的外部,并且在圆周方向66上一直围绕非充气轮胎10延伸。剪切带64从胎面62沿着径向方向60向内定位,并且同样沿着圆周方向66围绕轴线58延伸360度。一系列辐条12接合剪切带64,并且沿着径向方向60从剪切带64向内延伸到非充气轮胎10的毂部68。可以存在任意数量的辐条12,并且它们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不同于示出的形状。在一些情况下,在非充气轮胎10中存在64-80个辐条12。毂部68在径向方向60上从辐条12向内定位,并且可以安装在车辆的车轮上。当非充气轮胎10搁置在地面70上,并且当非充气轮胎10在车辆的正常操作中转动时,非充气轮胎10的顶部处的辐条12处于张紧状态,并且底部处的辐条12处于压缩状态。

图2是可以根据所公开的方法制造的辐条12的示范性实施例的侧视图。可以根据本公开制造的辐条12的其它型式可在2016年12月30日提交的标题为“弹性复合结构支撑件”的国际申请号pct/us2016/069440中找到,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以用于所有目的。辐条12的部件可由用于构造常规橡胶充气子午线轮胎的普通类型的橡胶、聚酯帘线材料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组成。第一部件18构成辐条12的内支腿,并且第二部件20形成辐条12的外支腿。部件18、20还可以被称为面板,因为它们具有细长的矩形横截面形状。第一部件18和第二部件20可以是由被橡胶围绕以形成膜的纤维增强塑料增强件制成的面板。部件18、20可以具有约140,000n-mm2的抗弯刚度。第一部件18和第二部件20可以具有比辐条12的其它部件更大的刚度。

第三部件22位于辐条12的鼻部部分处,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由具有4.8mpa的模量的橡胶制成。构成第三部件22的材料可以大体上被挤压成所绘示的横截面形状。第三部件22在第一部件18和第二部件22两者的一侧上接合第一部件18和第二部件22两者。在一些情况下,第三部件22的一些部分可以流过鼻部部分处的间隙,从而接合第一部件18和第二部件22的相对侧,从而第一部件18和第二部件22的前侧和后侧都被第三部件22接合。

第四部件24位于辐条12的鼻部部分处并且位于第一部件18和第二部件22的与第三部件22的侧面相对的侧面上。第四部件24可以是具有膜结构的组织,所述膜结构由聚酯纤维组成,所述聚酯纤维由具有约1mm的间距和约3,750mpa的拉伸模量的1100×2的帘线制成。增强纤维可以类似于在充气轮胎的径向帘线中发现的那些。包围增强纤维的橡胶可以具有约5mpa的模量。第五部件26和第六部件28还可以位于第一部件18和第二部件20的与第四部件24相同的侧面上。第五部件26是辐条12的内脚,并且可以接合毂部68,从而径向向内定位在辐条12上。第六部件28是辐条12的外脚,并且当辐条12被结合到轮胎10中时,所述第六部件28接合剪切带64。第六部件28相对于辐条12的其它部分沿着径向方向60向外定位。第五部件26和第六部件28可以是橡胶,其被挤压成具有通常为辐条12的最终成形件的横截面的形状。

图3绘示了可在构建辐条12的过程中使用的第一成形件14和第二成形件16。第一成形件14是具有平坦上表面的平坦成形件。通向平坦上表面的端口可在其上施加真空以抵靠平坦上表面抽吸或保持物体。第二成形件16是成角度的成形件而不是平坦的成形件。在这方面,第二成形件16具有以非零角度彼此布置的第一表面36和第二表面38。第一表面36和第二表面38之间的角度可以是60度至90度、90度至120度或高达150度。表面36、38不位于彼此相同的平面中,并且不位于彼此平行的平面中。凹入顶点40存在于两个表面36、38之间,并且被构造为从而两个表面36、38彼此分开并且彼此不接合,并且从而在第二形状16的顶部的顶点处不存在点或凸面。

图4是执行辐条12的构建过程的各种工位的示意图。在所述附图的左手下方,可以构成第一部件18和第二部件20的增强组织可以被供给到由附图标记18、20设计的面板施加工位,在所述面板施加工位中,这些部件被切割成一定长度,并且放置在第一模面板14的平坦上表面上。这种放置可以通过任何机器或机构进行,并且参考图5,示出了具有所施加的第一部件18和第二部件20的第一成形件14的俯视图。第一部件18具有上表面32,所述上表面32背离第一成形件14的上表面并且不接触第一成形件14的上表面。同样地,第二部件20具有上表面34,所述上表面34面向与上表面32相同的方向并且不接合第一成形件14的上表面。

如本文所使用的,各种部件被提供有附图标记,所述附图标记既涉及部件并且还涉及能够处理所述部件的工位两者。例如,在图4中,面板施加工位由附图标记18和20标识,附图标记18和20还用于标识在面板施加工位处处理的第一部件18和第二部件和20。通过将部件的数量与处理它们的工位的数量相关联,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哪些工位正在处理哪些部件。然而,应理解,其它工位也可以处理相同的部件,即使它们不共享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将第一部件18和第二部件20施加到第一成形件14之后,第一成形件14可以移动到如图4中所指定的脚挤压施加工位26、28。这里,输送机可以将挤压的橡胶或其它材料供应到脚挤压施加工位26、28,脚挤压施加工位26、28切割成一定长度并且施加作为辐条12的脚的第五部件26和第六部件28。第五部件26和第六部件28通过任何过程或机构被转移到第一成形件14。在这方面,第五部件26放置在第一部件18的上表面32上并且与其接合。第六部件28通过任何机器或过程放置在第二部件20的上表面34上并且与其接合。生辐条12的各种部件可以通过构成辐条12的部件的未固化橡胶或其它材料的粘性或固有粘合性而保持在一起。

此时,第一成形件14被循环到另一个施加工位,如参考图4所绘示的。输送机可以将组织供应到鼻部组织施加工位,辐条12的第四部件24从所述组织施加工位施加到成形件14。第四部件24被拾取或以其它方式放置在两个上表面32、34上,从而其接合第一部件18和第二部件20两者。如果在第一部件18和第二部件20之间存在空间,则第四部件24跨越所述空的空间。图5示出了第四部件24在第一成形件14上的定位。部件24、26、28可以仅位于部件18、20的一侧上,并且不接合它们的相对侧,并且同样也不接合第一成形件14的上表面。在事实上部件24、26、28实际上接合第一成形件14的情况下,其它布置也是可能的。

图4中用于构建生辐条12的各种工位可以从输送机供应部件,被切割成合适的长度,或者被供应成使得材料在用于辐条12的工位被切割成一定长度。示出和描述的每个工位可以设置有其自己的自动拾取和放置装置,所描述的装置接收切割的产品并且将其精确地放置在所讨论的成形件14、16上。

返回参考图4,输送机可以向形成辐条12的第三部件22的鼻部挤压施加工位22供应橡胶。第一成形件14和第二成形件16可以彼此一起循环,或者可以单独循环通过施加工位18、20、22、24、26、28,如图4的左手侧所绘示的。第三部件22通过任何能够在鼻部挤压施加工位22进行的机器或过程而放置在第二成形件16上。图6示出了第二成形件16的侧视图,其中第三部件22放置在第二成形件16的顶部处的凹入顶点4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部件22可以接合第一表面36和第二表面38两者。在其它布置中,第三部件22不接合表面36、38。固定装置如图4中的附图标记14和16所示循环,但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装置可以保持静止,而施加工位循环到固定装置14、16,或者施加工位可以保持静止,而机械手或其它过程将部件移动到固定装置14、16上,或者在其它实施例中,施加工位和固定装置14、16的全部或一些组合可以移动。无论如何,所述过程通过将部件18、20、22、24、26和28放置在固定装置14、16上的某个点处来起作用。

第一部件18和第二部件20在第一成形件14上仅具有位于一侧32、34而不是相对侧的那些部件24、26、28,所述相对侧完全不与辐条12的任何部件接触。相比之下,第二成形件16仅包括位于所述相对侧上的部件22,第二成形件16除了接合在所述相对侧上的那些部件之外不保持辐条12的部件。在这方面,形成辐条12的支腿的第一部件18和第二部件20的相对侧上的部件位于不同的成形件14、16上。

通过将部件18、20、24、26和28从第一固定装置14移动到第二成形件16上的第三部件22上,部件18、20、22、24、26和28被组装成生辐条12。图7是拾取和放置装置42的透视图,所述拾取和放置装置42能够在成形件14、16之间自动移动并且用于从第一成形件14移动部件18、20、24、26和28。拾取和放置装置42具有末端执行器44,所述末端执行器44是位于其端部的铰链致动机构,其完成拾取部件并且将它们折叠到适当位置中的任务。被致动的铰链机构末端执行器44具有一对板,所述一对板围绕枢转轴线72相对于彼此枢转,从而板的面朝向和远离彼此成角度。板的面设置有接收真空的端口,从而部件可以被拉向板的面,并且可以通过施加空气或正压力来使得部件从板的面移除。末端执行器44的板可以彼此远离一定角度,使得两个面彼此位于同一平面内,并且拾取和放置装置42可以移动到其上具有部件18、20、24、26、28的第一成形件14。被致动的铰链机构44可以从第一成形件14抓住并且拾起部件18、20、24、26和28。当这发生时,第三部件22可以已经在第二成形件16上,或者可以放置在第二成形件16上。拾取和放置装置42可以将保持的部件18、20、24、26和28移动到第二成形件16上,所述第二成形件16在其上包括第三部件22。被致动的铰链机构44围绕轴线72枢转,以使得被保持的部件18、20、24、26和28同样折叠成图8中示出的布置。所述折叠可以发生在被保持的部件18、20、24、26、28与第二成形件16接触之前,使得部件被折叠,然后相对于第二成形件16移动,以使它们与第三部件22和第二成形件16接合。替代地,可以通过使部件18、20、24、26、28移动到与第三部件22接触而发生折叠,此时被致动的铰链机构44致动以使板围绕枢转轴线72枢转,从而将部件18、20、24、26、28跨第三部件22和第二部件16折叠。如图中示出的,第五部件26和第六部件28通过被致动铰链机构44保持而被压缩。这种压缩可能是因为被致动的铰链机构44具有平板,或者可能是由于当在其上放置部件18、20、24、26、28时被致动的铰链机构44压靠第二成形件16而导致的,或者可能是由某种组合导致的。第五部件26和第六部件28的压缩可以是轻微的,因为它们可以回弹并且呈现如例如参考图9中示出的它们的未压缩形状。在其它布置中,第五部件26和第六部件28在从第一成形件14移动到第二成形件16上时不会被压缩或变形。替代地,被致动的铰链机构44的移动和折叠可对第五部件26和第六部件28造成一些压缩,当这些部件26、28后续被模制以使得它们呈现出它们期望的形状时,所述压缩被校正。

应理解,如参考图4所描述的,成形件14、16中的每个的若干,例如四个或更多个,可在分度输送机上从一个工位到另一个工位在成形件14、16上的部件的施加区域中循环。通过这种布置,四个辐条12可以通过所述过程同时制造,每个辐条同时处于构建过程的不同阶段,从而它们处于顺序中的不同步骤。图4中由附图标记26、28、24、22、18和20所绘示应用全部都可以同时运行,同时构建四个单独的生辐条12。在一些实施例中,循环时间可以是3秒。尽管本公开描述了构建生辐条12的步骤的特定顺序,但是应理解,其它顺序也是可能的,使得部件18、20、22、24、26和28没有以相同的次序放置在成形件14、16上。

在将生辐条12组装到第二成形件16上之后,可以将生辐条12从第二成形件16移除,并且将其发送到如图4中示出的生辐条存储区域。生辐条存储区域位于图4左手侧的生辐条构建过程和图4右手侧的固化过程之间。直到所述点,放置在辐条12中的所有部件都可能未固化。所述存储区域可以为构建过程中使用的装备的潜在停顿提供缓冲。生辐条12可以存储在生辐条存储区域中的第二成形件16上,或者可以从第二成形件16移除并且由单独的装置保持,或者可在从第二成形件16提升之后直接放置在模具30中。无论如何,生辐条12从第二成形件16移动到模具30的第二半部48上,如图9中示出的。可以通过拾取和放置装置进行所述转移,并且第二半部48可以是模具30的下半部,生辐条12搁置在其上。将生辐条12装载到模具30中由附图标记48标识为图4中过程的“将生辐条装载到模具中”工位。

然后,固化过程可以移动到图4中示出的下一个步骤,即压制和锁定模具步骤50。图10示出了将模具30的上半部46推动到第二半部48上的压机50。压机50具有一个或多个液压缸,所述液压缸致动以迫使第一半部46的顶部向下到第二半部48的底部上,其中生辐条12位于第一半部46和第二半部48之间。所述压缩导致生辐条12的一些挤压和变形成为期望的最终成形件。在通过压机50挤压之后,或者同时,可以将锁52应用于模具30,以将其锁定在挤压位置。压机50的缸力可以被释放,并且模具30将保持在挤压位置,从而模具30中的生辐条12即使在压机50的压缩被释放的情况下也仍然感觉到压缩力。可以采用任何机构将模具30锁定在挤压位置。图10绘示了在模具30的任一侧上的两个臂,所述两个臂从第一半部46枢转并且接合第二半部48的底部。当第一半部46压靠第二半部48时,臂可以枢转。替代地,第一半部46和第二半部48可以首先彼此压靠,然后后续在施加压力的情况下锁52可以接合以保持半部46、48彼此抵靠。如所陈述的,锁52可以被不同地构造,并且仅需要能够在两个半部46、48被压机50按压在一起之后将它们保持在一起。

一旦通过锁52将模具30锁定在一起,就可以将锁定的模具30转移到图4中由附图标记54表示的加热的模具管理系统/输送工位。如图11中示出的,锁定的模具30在烘箱的烘箱区域54中,并且在烘箱区域54中被加热。可以通过感应、传导、对流、辐射或任何方法的组合进行加热。烘箱区域54可以包括锁定的模具30浸入其中的蒸汽、水、氮气或的其它流体。锁定的模具30可以被热浸在烘箱区域54中。迫使模具30关闭的压机50不位于烘箱区域54内。相反,一旦施加压力,模具30就被锁52锁定,并且当模具30在烘箱区域54内时,锁52维持模具30上的压力,从而辐条12通过热和压力的组合在烘箱区域54中固化。模具30能够被锁52锁定并且在烘箱区域54中被加热的功能允许压机50是自由的,从而它能够压制后续模具30/生辐条12组件。尽管被描述为仅包括单个生辐条12,但是在一些布置中,半部46、48可以具有多个空腔,从而模具30可以保持多个生辐条12,而不仅是单个生辐条12。

一旦辐条12已经固化了足够长的时间,就可以如图4中示出的将锁定的模具30从工位54移除,并且移动到脱模压制工位56,如图4中指出的。辐条12的固化导致各种部件18、20、22、24、26和28彼此结合。在一些情况下,模具30可在烘箱区域54中保持5-8分钟的时间段,以便辐条12固化。在一些布置中,固化过程的循环时间可以是3秒,并且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可以存在150个模具30来执行固化过程。在脱模压制工位56处,锁52被移除,并且第一半部46被提升或以其它方式远离第二半部48移动。脱模压制工位56然后将固化的辐条12从其在第二半部48内的空腔中移除,并且固化的辐条12被转移到由图4中的附图标记12指定的辐条检查和粘合准备工位。辐条12然后可以通过附接到毂部68和剪切带64而结合到非充气轮胎10中。

一旦锁定的模具30在脱模压制工位56处被解锁,第一半46就可以按照图4中设计的附图标记46循环回到压制和锁定的模具工位50。在对辐条12脱模时,下第二半部48可以循环回到装载生辐条进入模具工位48中,如图4中的附图标记48所示。如可以理解的,任意数量的半部46、48可以结合到固化过程中,并且在固化过程中不需要相同数量的循环中的第一半部46和第二半部48。在图4右手侧的固化过程可以与图4左手侧上的生辐条12构建过程同时进行。固化过程的循环时间可以是3秒。

由图4中的框表示的各个工位可以各自包括它们自己独特的拾取和放置装置或固定装置中一个或多个,以并行地构建辐条12,并且以最小数量的步骤实现以低循环时间制造的自动化过程。所描述的拾取和放置装置中的任一个都可使用真空和压缩空气来帮助从其抓住、运输和移除部件、生辐条12或固化的辐条12。制造辐条12的另一个替代方案涉及取消具有成形件14、16的生辐条12的构造,并且替代地包括将部件18、20、22、24、26、28直接放置在第一半部46和/或第二半部48中。然而,使用此类过程将增加必要的模具30的数量,并且还将防止在生辐条12的构建和辐条12的固化之间存在缓冲的可能性。成形件14、16和进给系统可以被构造为在所述过程的每个步骤处处理多个辐条12。例如,每个工位可以具有三个辐条12位置,并且每个工位可在每个循环期间为三个辐条12施加材料。

尽管在辐条12的构造中讨论了六个部件18、20、22、24、26、28,但是应理解,在其它示范性实施例中,可以将多于或少于六个部件结合到辐条12中。在一些布置中,仅存在三个部件18、20和22。当使用六种部件时,可能情况是六种部件中仅四种部件在组成和横截面形状上是独特的。例如,两个脚部件26、28可以具有彼此相同的组成和横截面形状,并且两个支腿18和20同样可以具有彼此相同的横截面形状和组成。

作为另外的实例,参考图12和图13绘示了辐条12和相关联部件的另一个示范性实施例。在图12中,第一成形件提供有八个部件。第一部件18和第二部件20再次是辐条12的面板,并且彼此相邻放置,但是在第一成形件14的上表面上彼此不接触。可以是内脚的第五部件26放置在第一部件18的上表面32上,并且可以是外脚的第六部件28放置在第二部件20的上表面34上。包括第七部件74,所述第七部件74可以是橡胶组织,并且可以定位在第五部件26的顶部上,并且不与上表面32接合。第七部件74可以延伸离开第五部件26。还存在第八部件76,并且可以是定位在第六部件28的顶部上并且不与上表面34接合的橡胶组织。第八部件76可以延伸离开第六部件28。

第四部件24可以再次出现,并且可以用在最终辐条12的鼻部区段处。第四部件24放置成接合上表面32和34两者,并且从第一部件18和第二部件20的左边缘偏移。第四部件24具有重叠部80,所述重叠部80延伸离开第一部件18和第二部件20的右侧边缘。第四部件24比上表面32接合更大量的上表面34。存在另外的第九部件78,其可由橡胶组织制成并且可以是与第四部件24相同的材料,并且被提供为与第四部件24相同尺寸的条带。第九部件78接合第四部件24并且覆盖第四部件24,并且与第四部件24偏离,从而其跨上表面32上的面积大于跨上表面34的面积。第九部件78具有重叠部82,所述重叠部82延伸离开第一部件18和第二部件20的左侧边缘。第九部件78从第一部件18和第二部件20的右侧边缘向内侧偏移。取决于第九部件78的柔性,其可在不同的点接合或不接合上表面32、34。部件18、20、24、26、28、74、76、78可以放置在平坦的第一成形件14的上表面上,并且部件的粘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将它们保持在一起。

部件18、20、24、26、28、74、76、78可以通过使用前面描述的工位并且如果必要的话通过使用用于部件74、76、78的其它工位而放置在第一成形件14上。所述实施例还需要在其它布置中公开的一些其它步骤。特别地,重叠部80和82被折叠,从而它们在第一部件18和第二部件20下面,并且因此在与上表面32、34相对的侧面上。所述折叠可以同时进行,或者重叠部80、82中的任一个可在另一个之前折叠。这种折叠可以以多种方式实现。在一些情况下,部件18、20、24、26、28、74、76、78被提升离开成形件14,并且装置折叠部件18、20下面的重叠部80、82。所述装置可以具有接合重叠部80、82的一对突起,同时部件18、20、24、26、28、74、76、78由拾取和放置装置42的末端执行器44保持。重叠部80、82可以折叠在下面,同时部件处于如图12中示出的平坦取向。在其它布置中,当保持部件时,辊与重叠部80、82接合,以便折叠重叠部80、82。在其它布置中,重叠部80、82可以用手手动地在第一部件18和第二部件20下面折叠。

图12和图13的实施例中的过程还可以利用第二成形件16,所述第二成形件16具有位于如先前讨论的实施例中的凹入顶点40中的第三部件20。随着重叠部80、82折叠到适当位置,部件18、20、24、26、28、74、76、78移动到适当位置以与第三部件20接合。然而,第七部件74和第八部件76的另外的折叠在与第三部件20接合之前进行。这里,存在一对辊,末端执行器44通过所述一对辊移动。第七部件74和第八部件76在部件20、24、26、28、74、76、78移动经过时接合所述一对辊,从而辊将第七部件74围绕第五部件和第一部件18的边缘滚动,并且抵靠第一部件18的下表面。同时,辊使第八部件76围绕第六部件28和第二部件20的边缘并且抵靠第二部件20的下表面滚动。折叠第七部件74和第八部件76的其它机构也是可能的,并且在所有实施例中不需要使用辊。随着部件24、78、74、76首先折叠,部件20、24、26、28、74、76、78被末端执行器44折叠,并且在第三部件22搁置在第二成形件16上时被压到第三部件22上。然后,如前所述,将成形的生辐条12移动到生辐条储存阶段中,或者如前所述,将生辐条12放置在工位48处的模具中,并且不需要重复所述信息。生辐条12然后可在模具30中的烘箱区域54中固化,以产生固化的辐条12。

尽管已经关于具体实施例和其方法详细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理解,在获得对前述内容的理解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产生对这些实施例的改变、变化和等效物。因此,本公开的范围是通过示例而不是通过限制的方式,并且本公开不排除对本主题的如显而易见的此类修改、变化和/或添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